宰相,這是宰相啊!
無數官員在心中吶喊著,他們怎么沒想到,這個從國初消失的東西竟然還會有一天再次出現。到了明朝后期,內閣大學士有宰相之實,卻無宰相之名,他們得以入閣的大學士頭銜僅僅只有五品,這種名不副實的狀況,就讓閣臣們和六部尚書時有爭鋒的事情發生,尤其是被戲稱為天官的六部之首,吏部尚書,常與內閣有齷齪。
如今,大學士品級升為一品,又被皇帝下旨肯定其政務中樞,中央之首的地位,那可是妥妥的宰相名位啊!
歷朝歷代皇帝登基上任之后,都會有些改革,之前天啟帝通過方從哲放出些許風聲后,百官們大多都做好了心理準備,但他們怎么也沒想到,這個大變動居然這么大,大的超乎他們想象。
直接確立了內閣宰相的地位。
不管下面的群臣的震驚和混亂,朱由校依然不停的宣布自己的體制改革,當皇帝這一點最好,所有的東西你都能一言而決,尤其是現在這種空缺了許多高層官員的情況下,他的決定幾乎沒有反對出現。
方從哲馬上就要致仕了,其他兩個內閣成員謀反進了詔獄,禮部尚書孫慎行被抓,吏部尚書周嘉謨被抓,工部右侍郎趙南星,等等一系列東林黨人被抓,讓朝廷高官缺了一大部分,腥風血雨之下,無人帶頭,此時竟是對朱由校的改制沒有一點反對意見,任由他大刺刺的說下去。
威嚴的聲音在大殿中繼續響起。
朱由校的改制不僅僅只是提高內閣的地位,還有其他的一些舉措。首先,將大理寺的地位提高到和都察院一個等級,后世的行政體制是一府兩院,代表政府的國務院,以及最高檢察院和最高人民法院。
明朝的都察院其職能基本和后世最高檢差不多,只是還不夠細分,而且也沒下設到地方,而相當于最高院的大理寺地位就要差了很多,都察院的最高長官左都御史為正二品,而大理寺卿為正三品,整整差了兩級。
在之后,朱由校規定,都察院和大理寺單獨辦公,除了皇帝外,不收其他任何機關的干涉,獨立行使檢察權和審判權。隨后,他又宣布,都察院和大理寺下設到地方,縣府省三級地方行政衙門逐級設立。
噼里啪啦的一通后,朱由校終于住嘴了,這一大段話說的他自己也口干舌燥,也大概的將他設計中的一府兩院行政體制給描述出來。至于政府的更詳細的設計,乃至成立改五軍都督府為大都督府,收攏軍權的計劃他都沒手出來,事情要一樣一樣的做,不能太急躁了。
光是現在這一府兩院的規劃就夠這些官僚的忙的了。
朱由校停下嘴巴喝茶的當口,一直沉默的百官們此刻終于爆發出來,嗡嗡的議論聲瞬間響起,甚囂塵上。不管自己的級別夠不夠參與到這種國家體制的變化當中,他們也滿腔震驚的和別人談論,除了大聲的說話,他們想不到其他發泄自己情緒的方法。
這種感覺真好。
朱由校微微瞇著眼睛,不住的享受著,一種揮斥方遒,激揚文字的情緒在他胸腔中不住的盤旋,今蒼茫大地,我主沉浮。
所有人都在議論,只有方從哲垂著眼簾,既不動也不和其他人談論,他是要致仕的人了,這次大朝會后就會有上奏折,此時朝廷,哦不,剛才皇帝改朝廷的稱呼為帝國,以后皆以帝國代指國家、朝廷。帝國今后的人和事與他再也沒有一絲關系。
大明帝國,嘿,這稱呼還是蠻提氣的。方從哲在心下幽幽的想著,不知為何,他忽然涌起了一股淡淡憂傷,英雄遲暮,美人白頭,大抵如此。
百官議論半晌后,從高到低,漸漸的平息下來,此時他們已經恢復冷靜,自己在這里在如何激動,也無法改變事實,當前最該關心的不是體制的變化,而是這些位置由誰來坐。
安靜下來后,每一個人出面阻止,哪怕剛直如楊漣也是如此,全都安靜的等待皇帝后面的文章。沒有人是傻瓜,皇帝在大朝會這種隆重的儀式上提出改制,就表明其十分重視,態度堅定不可更改。
更何況還有紅丸案在旁邊等著呢,對于這種時刻能威脅到自己的案件,每個官員都關注著,還有相當一些人沒有審核完,在詔獄關著呢,若是不合皇帝心意了,誰知道哪個家伙口風一轉,供詞就牽扯到自己身上來了。這種鬼蜮伎倆,所有的當官當久了的莫不精熟。
當然,也有不怕這些的,比如楊漣,比如孫承宗。前者不發言是認為皇帝的舉動合乎道義法理,自己并不應該反對。至于后者,卻是看出了朝廷,哦不,是帝國,看出了帝國的虛弱和腐壞,已經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不論皇帝有什么樣的舉動他都不驚訝。
“咳咳!”
待場面安靜下來后,朱由校咳嗽兩聲,清了清嗓子,然后繼續宣布自己的決定,只是說的卻不是他們想聽的戲肉,內閣大臣的人選。
“內閣大臣由皇帝一言而決,人員常例五人,其成員五年一屆,及至五年期滿,由皇帝更換,任期未滿之前,無重大失誤不做更換。內閣之中,首輔為其長,其余皆從之,首輔掌總,余者分管,或由皇帝指派任務。首輔可連任,但不得超過兩屆,至于其他輔臣,則不做規定。”
“今內閣初設,人員空置,按例補滿。”說到這,朱由校頓了頓,而這一停頓也正好卡在了官員們的心頭。他們紛紛抬頭,連君臣禮儀都不顧了,聚精會神的盯著皇帝年輕的臉龐。
“內閣首輔方從哲,年前已上奏折致仕,朕允之卸任,故所有人員皆由朕從新制定。”朱由校話才出口,又是一個令官員們心中一跳的消息。只是還不等他們有所反應,朱由校的聲音毫不停頓的傾瀉而下,令他們目不暇接。
“戶部尚書李汝華,京營協理絨政孫承宗、兵部尚書崔景榮、刑部尚書黃克攢、工部尚書王佐,此五人加大學士銜,進內閣
理政。”一口氣說到這,朱由校忽然停下,沉吟起來。
他是在想大學士的稱號,此前大學士有以殿閣為前綴,以示區別和地位的高低,比如東閣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等等,都是如此。但朱由校卻不太想用這些舊稱。
想了下后,他接著說道,“李汝華為中閣大學士,為首輔,孫承宗為東閣大學士,崔景榮為南閣大學士,黃克攢為西閣大學士,王佐為北閣大學士。內閣既立,五位閣臣應即刻起身,將辦公場所遷移至文華殿。”
他的名稱命名很簡單,以東南西北中為號,加個閣字就成了,既然是內閣輔臣,自然就用閣字,用殿字就不太符合。而且東南西北中象征著帝國的四方和中央,和閣臣地位相符,而且簡單明了,自然就是用這個了。其排列順序,除了中閣坐鎮中央為首輔外,其他的皆以人們口頭的自然順序來排列。
至于其他四名大學士的名號,這一屆內閣成員僅只五人,還用不著,等到第二屆的時候在宣布。
朱由校的這套名單很簡單,除了孫承宗外,其他的都是剩下的四部尚書生了一級,成為閣臣。他沒有仔細的去挑選和對比,反正在他要提倡和執行的新事物下,這個時代的官員反應都差不多。
而且,內閣的辦公場所也給朱由校改了,以前的內閣是在文淵閣辦事,只是那里是皇家的藏書之所,堆滿了各種書籍典章,自然留下來辦公的場地及小了。而今內閣地位提高,權威彰顯,再留在那里就不太合適了,是以朱由校將內閣的辦公場所遷到了文華殿。
當然,這里面他還有另一重考慮,文華殿的正對面是武英殿,今后朱由校收攏軍權的機構大都督府就打算設在這里,文武相對,分而治之,這是他未來的國策。明朝武人的地位太低,而且牽制嚴重,是時候更改一二了。
五個人員名單一出,百官紛紛嘩然,他們十分驚訝,驚訝于皇帝確定人員的草率,僅僅只是將剩下的各部尚書往上提了一級就了事。就連站在前排,頗有些滿心期待的幾個現任內閣輔臣也有些不可思議和不可置信。不相信就這么簡單的,自己就成了宰相。
就連身體不適,打算過完年上奏折致仕養病的李汝華也瞪大了眼睛,他怎么也沒想到,自己到老來竟然撈到了一個閣臣宰輔,而且還是極為重要的首輔位置,這簡直是天上掉餡餅啊。
任命一下,他登時將自己原本的打算拋到九霄云外,滿心都是要做一做這帝國輔政大臣之首的情緒。
“爾等五人莫非不愿意?還不速速接旨!”看下面呆愣一群的官員,王承恩在朱由校的授意下往前一步,大聲厲喝。
“臣等遵旨,這就前往文淵閣遷移場所。”
五人齊齊走出,立刻領旨謝恩,至于對答的話則是由中閣大學士李汝華回答,其他人只是跟著行禮。就這么不經意間,幾人的順序地位就確立下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