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百七十二章 種子和希望

“文周兄,快去看看學院的告示欄,上面說皇上要來學院視察了,還有皇后娘娘也來哦,這次說不定皇上能給咱們寫個題字呢。”長安城北,渭水河畔的大學園裡,最中間的帝國行政學院總院內(nèi),一位年輕的學子一臉興奮的叫道。這個消息也在隨後飛速傳到大學園五個學院所有的學子當中,頓時間這片長安城外的郊區(qū)開始熱鬧喧囂起來。李玄清可不是前朝的皇帝,長久處於深宮之中,讓百姓畏之如虎。這些年依靠著大唐帝國的強勁的經(jīng)濟發(fā)展,李玄清這位帝國開創(chuàng)者在民間有著神一般的聲望,而新式的公務(wù)員制度和大學制度更是讓這些依靠著帝國新政才能夠走進校園的學子對他敬若神明。所以在得知李玄清夫婦要來學院視察之後,所有人都沸騰了,大家三三兩兩的都在談?wù)撝@件事,甚至某些學子都在案頭奮筆疾書準備將自己對於帝國的國策見解寫出來直接遞給李玄清。

“文周兄,你說皇上來我們大學園是不是爲了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政黨的事情啊?”有些心思敏銳的隱約猜到了李玄清的來意,暗自低聲道。

“估計是的,我聽說那些前朝遺老遺少還跑到宮裡去找皇上和皇后,打算力諫皇上讓岑先生取消大唐復興社,爲此還在祈年殿吵了起來。”消息靈通的自然能夠打聽得到在祈年殿裡發(fā)生的那一切,再說李玄清根本就沒有隱瞞,所以長安城基本上有點路子的都知道一點消息。

“這羣老頑固,自身迂腐還敢去要挾皇上。別人我不管,我呂文周全力支持岑先生的大唐復興社,支持皇上,但有人敢阻攔皇上,我絕不同意。”那位看起來很有威望的呂文周起身斷然道:“諸位不要忘了,我們都是什麼出身,如果沒有皇上開創(chuàng)盛世能有我等的好日子?如果不是岑先生帶領(lǐng)內(nèi)閣諸位官長披荊斬棘才一點一點聚攏民生,讓百姓的日子重新好起來,就憑這一點誰是帝國的功臣,誰是值得信賴的人這不是一目瞭然嗎?再說了政黨制度概要我已經(jīng)全文仔細斟酌過了,這對於普通百姓而言是一件千秋萬世的大好事,以後帝國執(zhí)政的首相內(nèi)閣更多的需要民望,需要服務(wù)百姓,不然的話任他是什麼家世都沒有用。全民參與政治,這纔是政黨制度的精粹。可笑那幫老大人根本就沒有看清這一點,或者說他們是視而不見,因爲此舉一旦展開官場政治就永遠不會被這些世家大族壟斷,就如同知識文化現(xiàn)在沒有被他們壟斷一般。”這位呂文周很顯然是對於時事政治很有研究,言談舉止之間不僅僅是有的放矢,而且還不斷有新詞蹦出來,說的周圍的人是不斷點頭。

而伴隨著這種不斷擴散的言論,李玄清和巧兮也在天啓十一年三月初九到了行政學院總院的大禮堂,無數(shù)學子從四面八方趕來將整個大禮堂圍得水泄不通都在爭相目睹這位剛過三十二歲的傳奇帝皇。

“同學們,讓大家大老遠的冒著這大雪跑到這大禮堂還真是罪過啊,今天也沒來得及給大家?guī)c禮物。”李玄清看著自己眼前這些學子,走上講臺只有第一句話就讓所有人鬨然大笑,沒有以前皇帝說話那種嚴肅,這種輕鬆的話語讓所有人心頭都是跟著輕鬆起來,“今天我來到此地就想跟大家說一件事,諸位可都是帝國的明天啊,所識所學將來都是要用在帝國各行各業(yè)的最前沿,所以可以毫不客氣的說一句,帝國的未來不在我身上,而在你們身上,年輕人的朝氣就是帝國前進的動力,也是我們這個時代不斷前進的象徵,所以我要爲普天之下所有的青年學子提一句座右銘,那就是年輕人要解放思想,對待新事物要做研究多學習,只有有這個心態(tài),才能夠擔當天下重任。”李玄清的話沒有絲毫的華麗詞章,但是這種樸實的話語卻讓所有的學子都能明白其中的含義,自然也能夠明白李玄清對他們的期待。

“皇上請放心,普天之下所有的大學生都一心一意擁護皇上的決策,支持大唐復興社支持岑先生。”之前那位呂文周在李玄清說完之後起身吼道:“我等來自於百姓,自當完成學業(yè),反哺百姓。皇上和岑先生此舉都是利國利民的國策,旨在打破文化和政治被世家大族籠罩的黑手,讓普天之下所有的大唐子民都能夠參與到大唐政治當中,只有這樣大唐纔會永遠都有活力,永遠有前進的動力,也只有這樣那些腐朽敗落的舊識才能夠被擊敗推翻,我大唐纔會永遠得到百姓的擁護和愛戴。”呂文周的話一說完在場的所有人都跟著高喊起來,稍待片刻之後這些人齊齊朝著李玄清躬身叩拜,山呼萬歲不止。這樣的場景甚至讓在場維持秩序的御林軍和學院的教員等人都是熱血沸騰。

李玄清也是有些意外這位呂文周的表現(xiàn),不過有人開了好頭她自然是不需要再繼續(xù)費力解釋下去,這場原本的談話說了不到一半就達到了高潮,而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李玄清和大家所有人詳細解釋起這即將開始的政黨制度的原理,以及其中的優(yōu)點和好處。這是李玄清第一次以皇帝之尊宣講政黨制度,自然這些內(nèi)容包括大禮堂的所有場景都被隨行的記者詳細記錄下來並在隨後短短半個月時間內(nèi)迅速傳遍天下,這樣一來整個帝國所有的大學學子都在討論發(fā)生在長安行政學院總院發(fā)生的這一幕。李玄清和巧兮當天除了和那些學生共進午餐而且還在這輕鬆的交談當中讓自己的形象在所有的學子當中鮮活起來。而巧兮這位皇后更是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一舉一動都讓所有人追捧,當年那個在長安街頭讓百姓擁戴的皇后娘娘和大傢伙一起吃飯,這件事讓行政學院總院在以後成了大傢伙的朝聖地。

“大哥哥,看樣子我們的擔心是多餘的,這三天我們在大學園見到的所有學生都對於新政無比的擁戴,對於大哥哥也是敬若神明,所以完全不用擔心他們。而學生是一個時代的先驅(qū),他們理解了明白了纔會帶動周圍的人去理解,政黨制度纔有推廣的土壤。”巧兮和李玄清從大學園出來前往豐州的時候笑道。

“那還是因爲我們的皇后娘娘有魅力啊。”李玄清看著巧兮巧笑倩兮的面龐也是忍不住笑道:“我從來沒發(fā)現(xiàn)原來我的巧兮居然如此有人望,早知如此我直接讓巧兮出馬就行了。”兩人調(diào)笑一陣之後巧兮道:“按照教育部那邊發(fā)過來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帝國的大學在校生足有十餘萬人,只要有了這十餘萬人,那麼明年肯定就是二十萬人,三十萬人,時間一旦長久一點必然會讓所有人都能反應過來,這纔是我們的希望所在。”

“是啊,他們就是我們的希望,是新政的種子,也是大唐帝國永存的秘密所在。”李玄清笑道:“咱們?nèi)ヘS州,去老家看看,看看當年隨我們一起從最艱難的時刻走出來的豐州父老鄉(xiāng)親是不是還能夠一如既往的理解和支持我們。”兩人從長安直接坐火車抵達豐州,其實李玄清一行這一次根本沒有掩飾,基本上都是公開出行,所以在兩人抵達火車站的時候豐州百姓將整個火車站都圍住了。當年的豐州巡查使到如今大唐帝國的皇帝,豐州百姓都因爲是大唐的引領(lǐng)者而自豪。十餘年間不僅僅十數(shù)萬豐州子弟伴隨著天策軍東征西戰(zhàn),而在如今的各個領(lǐng)域,豐州人都努力做到第一,就因爲大唐的皇帝就是從豐州起家,豐州是大唐的龍興之地,這等榮譽讓所有的豐州人在其他地方的人面前都會自我要求的更嚴格。而李玄清夫婦剛剛下了火車,所有的百姓都開始山呼萬歲,在隨後更是一路伴隨夫妻二人行至布政使府,其場面之熱鬧幾乎讓整個豐州市區(qū)爲之癱瘓。

“皇上請放心,我豐州上至我這個布政使,下至普通黎民百姓爲皇上之命是從,但有所命在所不辭。”豐州布政使在高崇民離任之後有其副手王朝陽接任,此時這位年近三十歲的布政使臉色漲紅,帶著所有的百姓躬身下拜道:“微臣已經(jīng)加入大唐復興社,和岑先生一起爲國效命,爲皇上效命。”

“大家請起,玄清感謝父老鄉(xiāng)親的厚愛和支持,請大家相信我,相信岑先生,也相信帝國新政,未來大唐一定會一浪高過一浪,一往無前。”李玄清右手高舉,彷彿又回到當年在豐州的歲月,而那些上了年紀的豐州老人也彷彿看到了當年那位年僅弱冠的年輕人主政豐州時的場景,這種氣氛帶動之下,李玄清甚至根本不想要說什麼,這些跟隨他從血與火當中一起走過來的老人成了鐵桿支持者。也就在後來當岑天時循著李玄清夫婦的步伐來到豐州的時候幾乎上至高層下到百姓衆(zhòng)口一詞全力支持新政,並且還從實際行動當中去踐行這種支持。豐州由此也有了更多的發(fā)展契機。

在隨後的一個多月的時間裡,李玄清的步伐遍及了整個北方各省,從豐州學到經(jīng)驗之後,李玄清不僅僅出現(xiàn)在學校,更是下到北方那些各大工廠之中,一方面檢查百姓工人的生產(chǎn)生活狀況,另一方面也是藉此在民間將新政和政黨制度徹底的炒起來,這樣一來整個北方無數(shù)的百姓第一次近距離感受到來自李玄清這位帝國皇帝的誠意,那種心甘情願和普通百姓一起討論帝國國策的態(tài)度,這樣的辦法讓百姓真正感受到原來全民參與政治說的就是這個意思,由此來自後世競選的各種辦法都陸續(xù)被李玄清帶了過來,無數(shù)的百姓在李玄清樸實的話語當中理解了這種新奇的觀念,新政由此也得到迅速推廣,甚至比起內(nèi)閣換屆還要深入人心,引人關(guān)注。

“果然,原來我們的希望也來自這裡。”李玄清喃喃自語,看著遠處巧兮帶著一幫人解釋新政的含義,身邊聚攏的工人不斷點頭不斷提問的場景若有所思,這種樸實的場景讓李玄清這個後世來客真正的感受到來自百姓的力量所在。

“去把我們沿途所見所聞全部記錄下來以最快的速度送到岑先生手中。”李玄清見到巧兮往自己這邊走的時候吩咐身邊的親衛(wèi),這種辦法自己和巧兮自然是因爲先天的優(yōu)勢,但是岑天時可未必能夠熟悉,不過這一套遲早帝國的這些高層精英都要學會。

“哎呀,好久都沒有這麼緊張工作過了,這突然緊張起來還真是吃不消啊。”巧兮邁著小碎步走到李玄清身邊嫣然一笑道,“看樣子咱們今晚又走不了,不過這樣也好,這些父老鄉(xiāng)親其實很明事理的,只要我們有耐心他們完全都能夠理解新政的核心,理解了也就會支持我們。”巧兮的這番話說的李玄清也是點頭不已,歷經(jīng)十餘年的經(jīng)濟建設(shè)和文化普及,帝國的百姓其實素質(zhì)不差,只是以前沒有人想到他們原來也可以直接參政,現(xiàn)如今有了這種新政,那麼百姓又怎麼可能不支持?

“大哥哥,我感覺我們把這件事做成,就算是你我不在了,大唐帝國也會永遠存在下去的。”巧兮見到李玄清臉色不斷變幻,帶著感慨道。

“你我歷經(jīng)千年跋涉,不就是想要建立一個永久永恆的帝國嗎?讓華夏民族永遠佇立在世界民族之巔,我們親手建立起來了一整套的制度,引導華夏百姓走出千年桎梏,超越這個時代近千年的制度還有已經(jīng)走到正規(guī)的學科,那些萬千學子都是我們的希望所在。”李玄清一笑,指著遠處道:“十五年前我們在遙遠的西北種下的種子如今已經(jīng)開始長大了,相信很快就算是你我撒手不管,它也已經(jīng)能夠自行成長了,不是嗎?”

“是啊,這樣我們也能夠早點退休,過點我們自己的日子呢。這天下這麼大我們都還沒去過,以後我希望和大哥哥一起都去看看。”巧兮也是一笑。

兩人站在人羣之外竊竊私語卻渾然沒有注意到,有一股暗流正在靠近,只不過眼前那熱鬧的場景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第一百四十九章 河中底定第八十二章 夏州易幟(下)第四百零五章 請君入甕(上)第三百三十章 火燒虎丘關(guān)第三十章 長安之戰(zhàn)(下)第四百八十九章 以逸待勞第三百七十六章 最後的葬禮(下)第四百六十六章 黑水河之戰(zhàn)第三百二十一章 北部建省第五百零五章 崩開的多米諾骨牌第四百三十三章 部族清洗第二百九十六章 儋州海戰(zhàn)(下)第五百九十五章 運河條約第二百四十八章 隴海線肇始第三百二十三章 海外殖民地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上)第三百四十八章 肅州風雲(yún)(下)第六百一十章 保衛(wèi)運河第五百四十一章 民族大融合第一百六十六章 鐵路動脈(上)第一百一十九章 新時代的工業(yè)發(fā)展(二)楔子 千年的邂逅第四百九十一章 突騎施終結(jié)第三百零一章 攻入南詔第五百三十六章 以戰(zhàn)止和第三百一十二章 海外貿(mào)易協(xié)定第三百八十七章 佛國之殤(上)第一百七十三章 草原混戰(zhàn)第二百四十六章 青岡坡伏擊戰(zhàn)第二百九十九章 逼降曲承美(下)第一百五十五章 滄州之戰(zhàn)(五)第一百一十五章 整編授銜(上)第二百一十一章 真假薛洋第六百章 工業(yè)擴張第十八章 靈州軍營(下)第四百七十三章 兵發(fā)疏勒第二百六十二章 錢鏐渡海(上)第五百零二章 穿越沙漠的巨龍第三百零三章 長金線開工第五百八十八章 虎口奪食(下)第一百零二章 關(guān)中發(fā)展(三)第三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一百九十四章 銀輪部隊第二章 賀蘭山遇險第五百八十七章 虎口奪食(上)第四百二十八章 水源地之戰(zhàn)第三百四十七章 肅州風雲(yún)(中)第五十三章 天策建府第五百四十三章 東北國營農(nóng)場第五百零八章 以打促和第五百二十五章 鐵路修到疏勒第二十九章 長安之戰(zhàn)(中)第四百六十六章 黑水河之戰(zhàn)第四百四十七章 瀚海難幹(七)第三百九十四章 于闐國滅(一)第五百六十章 行進中的機械化第四十一章 豐州新政(上)第六十七章 長安來使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式武器第二百五十八章 斷其退路第四百八十章 一戰(zhàn)驚天下第四百零九章 減竈法第五百零九章 狂飆突進(上)第三百五十八章 清水河之戰(zhàn)(一)第五百五十二章 黠戛斯建國(下)第二百三十三章 軍政臨時會議第四百三十六章 一戰(zhàn)定高昌(下)第三十二章 清繳叛逆第二百八十一章 光復廣州第四百一十一章 甕中捉鱉(下)第六百二十一章 攻佔王宮第二百二十三章 一敗塗地第四百七十二章 安西英雄紀念碑第三百七十六章 最後的葬禮(下)第四百八十七章 新的開始第二十二章 突擊強化(四)第二百二十三章 一敗塗地第二百一十三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三百四十五章 二路軍至第五百六十章 行進中的機械化第二百一十一章 真假薛洋第四百五十四章 龜茲霞光第二百六十章 白山黑水第四百六十四章 收穫巨大第五百八十九章 一觸即散第一百四十三章 釜底抽薪(上)第五百三十二章 西北經(jīng)濟發(fā)展計劃第一百六十八章 鐵路動脈(下)第五百五十七章 西極城第三百七十三章 上下離心第四百四十三章 瀚海難幹(三)第四百五十九章 各方入局第五百八十九章 一觸即散第四十三章 豐州新政(下)第三百三十四章 漢化政策第一百七十五章 契丹之殤第二百九十二章 承前啓後(上)第七章 坩堝鍊鐵第一百三十章 收復河西(一)第八章 變局開始
第一百四十九章 河中底定第八十二章 夏州易幟(下)第四百零五章 請君入甕(上)第三百三十章 火燒虎丘關(guān)第三十章 長安之戰(zhàn)(下)第四百八十九章 以逸待勞第三百七十六章 最後的葬禮(下)第四百六十六章 黑水河之戰(zhàn)第三百二十一章 北部建省第五百零五章 崩開的多米諾骨牌第四百三十三章 部族清洗第二百九十六章 儋州海戰(zhàn)(下)第五百九十五章 運河條約第二百四十八章 隴海線肇始第三百二十三章 海外殖民地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上)第三百四十八章 肅州風雲(yún)(下)第六百一十章 保衛(wèi)運河第五百四十一章 民族大融合第一百六十六章 鐵路動脈(上)第一百一十九章 新時代的工業(yè)發(fā)展(二)楔子 千年的邂逅第四百九十一章 突騎施終結(jié)第三百零一章 攻入南詔第五百三十六章 以戰(zhàn)止和第三百一十二章 海外貿(mào)易協(xié)定第三百八十七章 佛國之殤(上)第一百七十三章 草原混戰(zhàn)第二百四十六章 青岡坡伏擊戰(zhàn)第二百九十九章 逼降曲承美(下)第一百五十五章 滄州之戰(zhàn)(五)第一百一十五章 整編授銜(上)第二百一十一章 真假薛洋第六百章 工業(yè)擴張第十八章 靈州軍營(下)第四百七十三章 兵發(fā)疏勒第二百六十二章 錢鏐渡海(上)第五百零二章 穿越沙漠的巨龍第三百零三章 長金線開工第五百八十八章 虎口奪食(下)第一百零二章 關(guān)中發(fā)展(三)第三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一百九十四章 銀輪部隊第二章 賀蘭山遇險第五百八十七章 虎口奪食(上)第四百二十八章 水源地之戰(zhàn)第三百四十七章 肅州風雲(yún)(中)第五十三章 天策建府第五百四十三章 東北國營農(nóng)場第五百零八章 以打促和第五百二十五章 鐵路修到疏勒第二十九章 長安之戰(zhàn)(中)第四百六十六章 黑水河之戰(zhàn)第四百四十七章 瀚海難幹(七)第三百九十四章 于闐國滅(一)第五百六十章 行進中的機械化第四十一章 豐州新政(上)第六十七章 長安來使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式武器第二百五十八章 斷其退路第四百八十章 一戰(zhàn)驚天下第四百零九章 減竈法第五百零九章 狂飆突進(上)第三百五十八章 清水河之戰(zhàn)(一)第五百五十二章 黠戛斯建國(下)第二百三十三章 軍政臨時會議第四百三十六章 一戰(zhàn)定高昌(下)第三十二章 清繳叛逆第二百八十一章 光復廣州第四百一十一章 甕中捉鱉(下)第六百二十一章 攻佔王宮第二百二十三章 一敗塗地第四百七十二章 安西英雄紀念碑第三百七十六章 最後的葬禮(下)第四百八十七章 新的開始第二十二章 突擊強化(四)第二百二十三章 一敗塗地第二百一十三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三百四十五章 二路軍至第五百六十章 行進中的機械化第二百一十一章 真假薛洋第四百五十四章 龜茲霞光第二百六十章 白山黑水第四百六十四章 收穫巨大第五百八十九章 一觸即散第一百四十三章 釜底抽薪(上)第五百三十二章 西北經(jīng)濟發(fā)展計劃第一百六十八章 鐵路動脈(下)第五百五十七章 西極城第三百七十三章 上下離心第四百四十三章 瀚海難幹(三)第四百五十九章 各方入局第五百八十九章 一觸即散第四十三章 豐州新政(下)第三百三十四章 漢化政策第一百七十五章 契丹之殤第二百九十二章 承前啓後(上)第七章 坩堝鍊鐵第一百三十章 收復河西(一)第八章 變局開始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莱西市| 澄江县| 丽江市| 繁峙县| 富源县| 中阳县| 荥经县| 辽源市| 云安县| 泉州市| 定南县| 渭南市| 额尔古纳市| 安新县| 安化县| 大厂| 浮梁县| 隆昌县| 靖远县| 金华市| 宜昌市| 玉林市| 盐津县| 县级市| 鄂州市| 马尔康县| 绥德县| 宁明县| 常宁市| 莱州市| 彰武县| 玛曲县| 西平县| 宜黄县| 库伦旗| 罗平县| 南康市| 乌什县| 安乡县| 延庆县| 易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