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一百一十七章 王錱改旗號 侍郎駁聖諭

導讀:湘勇欲出省援鄂,調王錱所統十二營到衡州統一訓練。

——曾國藩投石問路,試探駱秉章。

王錱一面收集殘部,一面重整旗鼓,但終不能扭轉戰局。

——郴州、永興作戰,王錱栽了個結結實實的大跟頭。

‘今觀汝奏,直以數省軍務,一身克當,試問汝之才力,能乎?否乎?’

——咸豐譏諷曾國藩。

“臣自度才力,實屬不能,而三臣者之言,臣以爲皆系切要之務。該逆佔據黃州、巴河一路,其意常在窺伺武昌。論目前之警報,則廬州爲燃眉之急。論天下之大局,則武昌爲必爭之地。何也?能保武昌則能扼金陵之上游,能固荊、襄之門戶,能通兩廣、四川之餉道。若武昌不保,則恐成割據之勢,此最可憂者也。目今之計,宜先合兩湖之兵力,水、陸並進,以剿爲堵,不使賊舟回竄武昌乃爲決不可易之策。”

——曾國藩痛陳全局,理直而氣壯。

(正文)見有人轎前喊冤,轎前的一應員弁,如狼似虎般地撲過來,把喊冤百姓連拖帶拉弄到一邊。喊聲已經驚動了轎裡的徐有壬。

徐有壬掀起轎簾,喝令護轎的員弁們住手,又著二爺把百姓手裡的狀紙接過來。徐有壬把狀紙大略看了看,便袖起來,喝令起轎。

百姓自以爲巡撫接了狀紙,回去後便開始等候公差的票子。哪知左等不來,右等也不來。去問地保,地保搖頭;跑到巡撫衙門去訊問,又被門上給轟了出來。

這時有好心人對他講:撫臺一般是不接狀紙的,百姓要告狀,須到首縣。

受冤的百姓不服,伸長脖子辯論:“小人又不是老得兩眼昏花,接狀紙的明明就是撫臺大人啊!”

那人見與他說不明白,便道:“你認準是湘勇的人做孽,就須到衡州去找曾大人喊冤。曾大人是團練大臣,湖南所有練勇,都歸他老**。”

受冤的百姓得了這話,馬上又請明白人給重新寫了份狀紙,搭便船直奔衡州。

這期間,王錱統帶的湘勇,又做了幾件很不得民心的事:王錱的胞弟王開化,本是營官,一日帶著親兵出城玩耍,路過一個村莊時,見到一名相貌姣好的女子。王開化一見那女子,登時便色迷心竅。回營後便著人去提親,女家不許,他便強搶過來。正要入洞房時,恰逢王錱來巡查防務,才把那女子的身子保全。女子雖被禮送回家,但影響已是不可挽回;糧餉緩發半月,各營便瞞著王錱到城外去搶掠百姓。後來,又有幾名鄉紳被綁到軍營,勇頭力逼其家眷拿銀糧贖人。湘勇在長沙已是鬧得名聲大壞。塔齊布見王錱的屬下愈鬧愈兇,便飛諮曾國藩請示機宜。曾國藩密函塔齊布,急速出城駐防訓練。塔齊佈於是先秘密在城外,尋了個操場和防地,又到駱秉章面前借了個理由,便於一日午後,統帶自己的兵勇駐到城外去訓練。

駱秉章此時已經覺察王錱擴募之勇擾民的事,併爲此還把王錱叫到巡撫衙門,苦口婆心地勸告了一番。王錱甚是惱怒,回營之後,很是對著營官們發了一通大火。

但此時他手底下的人,已經吃滑了嘴,跑順了腿。想馬上改掉,真是千難萬難。

徐有壬雖把百姓的狀紙壓在手裡,但他心裡,卻一直忐忑不安。他自己私下已經悔得不行。

鮑起豹、樊燮二人,很快奉駱秉章之命,督率本部開進長沙駐防。

這時,駱秉章收到曾國藩的公文一道,以湘勇欲出省援鄂爲名,調王錱所統十二營到衡州統一訓練。曾國藩實際是在將駱秉章的軍:且不管王錱的餉源何出,只要他打湘勇的旗號,就要歸我曾國藩調遣。

駱秉章眼見自己的計劃要功虧一簣,馬上便給王錱發密函一封,請王錱飭命麾下各營,脫掉湘勇裝,換上楚勇裝;以後亦只準打楚字大旗,不準再打湘勇旗號。

王錱接命,連日行動,很快便改裝易幟,徹底脫離了曾國藩。

消息傳到衡州,羅澤南幾日未眠。

此後,王錱的楚勇和提、鎮兩標,開始輪番擾鬧長沙城。駱秉章痛苦不堪,百思不得主意,真真愁壞了。

偏趕這時,咸豐的申飭聖諭到了衡州,並抄送吳文鎔與駱秉章。

曾國藩思慮再三,又與駱秉章反覆籌商,決定先派劉長佑督率兩營,由湖北入皖;回籍省親的江忠源之弟江忠濬管帶兩營,從湖南繼往;駱秉章又將由雲南援鄂之一千滇勇奏留。合共三千之數,先期赴皖。

援皖之勇剛剛登程,湖南衡、永、郴、桂等地又土匪蜂起。駱秉章急調王錱十二營趕赴郴州、永興征戰;曾國藩亦調羅澤南、塔齊布在衡、桂一帶往來巡剿。

曾國藩於是一面加緊訓練水陸各營,一面派員去接應張敬修,一面密切關注衡、永、郴、桂的匪勢,一面則開始構思給朝廷的奏摺。

志大才疏、目空一切的王錱,此次在郴、永,卻結結實實栽了大跟頭。

他新募之勇都是未經過嚴格訓練的,一到郴州,他便把六千楚勇一分爲三:兩千赴郴州,兩千趕往永興。他則統帶一千親兵、兩營楚勇,往來接應。王錱自以爲,經他如此一佈置,除了獲取凱旋,不會有第二種結果。

偏偏事與願違,他派往郴州的四營,一聞槍響,未及營官下令,便一鬨而散,個個都賽離弦的箭,轉瞬遁入林中。四個營官尚在懵懂中,已有亂槍從四周射來,登時做古;去永興的四營倒是與義軍打了一仗,但未見分曉,已裹護著營官爭相逃去。正在酣戰的義軍很是被嚇了一跳。義軍於是在開始在郴、永兩地攻官府、劫大獄、取官糧、戕朝廷命官,致使湖南全省震動。王錱一面收集殘部,一面重整旗鼓,但終不能扭轉戰局。

而此刻,衡、桂局勢,在羅澤南、塔齊布的圍剿下,已漸趨平穩;來衡州告狀的百姓的狀紙,曾國藩已經如期收到,並急轉給了巡撫駱秉章。王錱已改旗易幟,曾國藩可管,也可以不管。曾國藩決定不管。

受害百姓離開衡州的時候,郴、永方面的五千義軍,已氣勢洶洶地殺奔長沙而來。

駱秉章一面督飭鮑起豹、樊燮二人加緊佈防,一面向曾國藩告援。

曾國藩接援的當日,即調塔齊布飛赴長沙城外截剿義軍。

駱秉章得知塔齊布飛援,心才安定。

在衡州的曾國藩,在飭命塔齊布飛援長沙的當日,即含毫命簡,給朝廷陳上《瀝陳現辦情形》一折。

折曰:“奏爲瀝陳現辦情形,微臣愚見,恭摺奏明,仰祈聖鑑事。竊臣前月復奏赴皖援剿,俟張敬修解炮到楚乃可成行一折。於十二月十六日,奉到硃批:‘現在安省待援甚急,若必偏執己見,則太覺遲緩。朕知汝尚能激發天良,故特命汝赴援,以濟燃眉。今觀汝奏,直以數省軍務,一身克當,試問汝之才力,能乎?否乎?平時漫自衿詡,以爲無出己之右者,及至臨事,果能盡符其言甚好,若稍涉張皇,豈不貽笑於天下。著設法趕緊赴援,能早一步,即得一步之益。汝能自擔重任,迥非畏葸者比,言既出諸汝口,必須盡如所言,辦與朕看。’欽此。仰見聖諭諄諄,周詳懇至,見臣之不事畏葸,而加之教誨,又慮臣之涉於矜張,而嚴爲懲戒。跪誦之下,感悚莫名。惟現辦之情形,與微臣之愚見,恐我皇上尚有未盡知者,不得不逐條陳明,伏候訓示。一、起行之期,必候張敬修解炮到楚。查張敬修以廣東購炮千餘尊,分爲十起運解來楚。現在頭起業經到衡,,僅八十位。其後九起,尚無信息。臣屢次告催,又專差迎催。本月十六日,永興境內又有匪徒,道路阻梗,實爲十分焦急。臣所辦之戰船,新造者九十號,改造者百餘號,合之僱載者,共四百號,可於正月中旬一律完畢。自興工之日起,統計不滿八十日,晝夜催趕,尚不遲緩。惟炮位至少,亦須八百尊,乃敷分配。前此欽奉諭旨,令廣東購辦炮位千餘尊,限三個月解楚,計算正月之末,總可陸續解到。縱不能全到,稍敷配用,即行起程。一、黃州以下,節節有賊,水路往援之兵,不能遽達皖境。前兩奉援鄂之旨,命臣籌備炮船,肅清江面。後兩奉援皖之旨,命臣駛入大江,順流東下,直赴安徽等。因查現在黃州以下,節節被賊佔據,修城濬濠,已成負隅之勢,與前月情形又迥殊。若舟師東下,必須克復黃州,攻克巴河,掃清數百里江面賊艐乃克達於皖境。此則萬難之事,微臣實無把握。萬一黃州、巴河之賊亦如揚州、鎮江之堅守抗拒,則臣之到皖無期。現在安徽待援甚急,前次江忠源之戚劉長佑帶楚勇千餘,自湖北前往,又令其胞弟江忠濬帶勇一千,自湖南繼往。又有滇兵一千自湖南撥往。計湖南由陸路援皖之兵,已三千餘矣。臣奉命由水路前往,阻隔黃州一帶,何能遽行掃清,直抵安徽。目前之守候船炮,其遲緩之期有限,將來之阻隔江面。其遲剿之期尤多。晝夜焦思,誠恐有誤皖省大事,不能不預行奏明。一、現在大局,宜堵截江面,攻散賊船,以保武昌。今年兩次賊舟上竄,湖南防堵,耗費甚多。湖北、江西亦各耗費數十萬。三省合力防堵之說,系臣駱秉章與臣函內言之。四省合防之說,系臣江忠源與臣函內言之。待南省船炮到鄂,即與北省水師合力進剿,系臣吳文鎔與臣函內言之。是以臣前折內聲敘。茲奉到批諭:‘今觀汝奏,直以數省軍務,一身克當,試問汝之才力,能乎?否乎?’等因。臣自度才力,實屬不能,而三臣者之言,臣以爲皆系切要之務。該逆佔據黃州、巴河一路,其意常在窺伺武昌。論目前之警報,則廬州爲燃眉之急。論天下之大局,則武昌爲必爭之地。何也?能保武昌則能扼金陵之上游,能固荊、襄之門戶,能通兩廣、四川之餉道。若武昌不保,則恐成割據之勢,此最可憂者也。目今之計,宜先合兩湖之兵力,水、陸並進,以剿爲堵,不使賊舟回竄武昌乃爲決不可易之策。若攻剿得手,能將黃州、巴河之賊漸漸驅逐,步步進逼直至湖口之下,小孤之間,與江西、安徽四省合防,則南數省尤可支撐。臣之才力固不能勝,臣之見解亦不及此,此係吳文鎔、駱秉章、江忠源三臣之議論。然舍此辦法,則南數省殆不可問矣。臣此次東下,擬幫同吳文鎔照此辦理,前折未及詳敘,故復縷陳之。一、臣所練之勇,現在郴桂剿辦土匪,不能遽行撤回。湖南土匪推衡、永、郴、桂最多。臣二月一折,八月一折,已詳言之。自駐紮衡州以來,除江西之匪竄入茶陵、安仁一起外,其餘本處土匪竄撲常寧、嘉禾、藍山等縣城,及盤據道州之間庵橋。經臣派勇隨處攻剿,先後撲滅。昨十二月十五日,又有一股竄入永興縣城,亦經派勇往剿。現在臣之練勇,在桂屬者尚有千餘人,在郴屬者八百人。昨十二日奉到諭旨:‘曾國藩著仍遵前旨,督帶船勇,速赴安徽江面。至湖南常寧一帶土匪,即責成駱秉章迅即妥辦。’等因。目下桂屬正在剿捕之際,未便遽行更換。郴州、永興正在危急之際,不能不星速進剿。且待船將辦齊,炮將到齊,再將各勇撤回,帶赴下游。如尚未剿畢,則由省城調兵前來更換。一、餉乏兵單,微臣竭力效命,至於成效,則不敢必保。臣以丁憂人員,去年奏明不願出省辦事,仰蒙聖鑑在案。此次奉旨出省,徒以大局糜爛,不敢避謝。然攻剿之事,實無勝算。臣系幫辦團練之人,各處之兵勇,既不能受調遣,外省之餉項,亦恐不願供應。雖諭旨令撫臣供支而本省藩庫現僅存銀五千兩。即起程一月之糧,尚恐難備。且賊勢猖獗如此,豈臣區區所能奏效?茲奉批諭:‘平時漫自衿詡,以爲無出己之右者,及至臨事,果能盡符其言甚好,若稍涉張皇,豈不貽笑於天下?著設法趕緊赴援,能早一步,即得一步之益。汝能自擔重任,迥非畏葸者比,言既出諸汝口,必須盡如所言,辦與朕看。’等因。臣自維才智淺薄,惟有愚誠不敢避死而已。至於成敗利鈍,一無可恃。皇上若遽責臣以成效,則臣惶悚無地。與其將來毫無功績,受大言欺君之罪,不如此時據實奏明,受畏葸不前之罪。臣不嫺武事,既不能在籍終制,貽譏於士林,又復以大言僨事,貽笑於天下。臣亦何顏自立於天地之間乎!晝夜焦思,但有痛哭而已。伏乞聖慈垂鑑,憐臣之進退兩難,誡臣以敬慎,不遽責臣以成效。臣自當殫竭血誠,斷不敢妄自矜詡,亦不敢稍涉退縮。以上五條,皆臣據實直陳,毫無欺飾,伏求皇上聖鑑訓示。謹奏。”

針對咸豐的譏諷、責問,曾國藩表面誠惶誠恐,又是“晝夜焦思”,又是“但有痛哭而已”,實際卻逐條給予反駁。如果說此時的咸豐是惡語相向,曾國藩便是棉裡藏針。

一個是力逼其出省,一個卻是找出各種藉口拖著不動。咸豐與曾國藩這君臣二人,開始較上勁了。(本章完)

一百一十五章 秀全擴後宮 秀清先調包第五章 國潢辭團總 縣衙遭洗劫六十四章 侍郎奉密諭 知縣把頭低九十九章 太平軍兵盛 衆英雄到衡九十三章 軍門要滅口 協領挨軍棍一百一十章 公文抵官棧 知縣犯躊躇一百零四章 購船到益陽 連夜刻官防三十七章 道長贈謁語 夜半參協臺第三十四章 楊時潮升官 徐有壬怒發五十二章 駱撫臺設套 徐藩司拋餌第十二章 藩臺突發難 中丞和稀泥八十六章 神駒求援兵 撫臺難納涼第六章 皇帝熔金鐘 琦善被起用六十八章 豬肘子上席 李管帶獻策一百一十二章 會議無結果 肅順進良言九十二章 團練圍綠營 提督動虎威第二十八章 奇遇在赤壁 尋夢到岳陽一百零九章 惡吏鬧官棧 王鐸進船局八十三章 菜圃不藏身 軍門發疑問七十四章 老胥吏情急 趙公子從軍七十二章 老胥吏發威 造船廠無影第十二章 藩臺突發難 中丞和稀泥一百一十八章 季高薦能員 潤芝無著落第十八章 胞弟回原籍 北撫成南撫九十八章 撫臺挖牆角 王錱夢成真八十九章 操練不得法 蚊蟲要過年第十二章 藩臺突發難 中丞和稀泥第二十五章 太平軍使計 曾國藩用謀一百一十七章 王錱改旗號 侍郎駁聖諭一百一十二章 會議無結果 肅順進良言第五章 國潢辭團總 縣衙遭洗劫一百一十三章 命水陸出戰 奏一折兩片第十九章 曾彭談水師 仇家到眼前第二十四章 琦善赴揚州 青麟冒冷汗第二十六章 岳陽縣稍穩 赤壁城響槍九十五章 呂賢基喪命 周天爵歸西一百一十二章 會議無結果 肅順進良言第三十六章 巡撫另募勇 臬司赴江南五十一章 楊時潮案實 江忠源被困第十六章 皇帝悼師傅 守城靠菩薩第二十三章 咸豐帝驚慌 洪上帝繁忙五十七章 參將戲師爺 制軍愁斷腸第二十一章 兵勇相毆鬥 清德斥鮑超一百二十一章 制軍投水死 湘勇將出徵四十三章 都司欲逃跑 右眼被踢飛一百一十四章 湘勇忙出省 綠營忙過年五十八章 制軍發牢騷 撫臺竟酩酊第七章 相國參侍郎 曾府有喧譁八十三章 菜圃不藏身 軍門發疑問第十二章 藩臺突發難 中丞和稀泥第三十一章 《十制》慮長遠 國葆回原籍五十章 兵勇仇未了 湘勇又火併九十九章 太平軍兵盛 衆英雄到衡九十七章 左季高回籍 王璞山進省第十二章 藩臺突發難 中丞和稀泥八十四章 老翁安新家 鐵鍋變成缸第十六章 皇帝悼師傅 守城靠菩薩六十一章 知縣懲團丁 侍郎到衡陽五十章 兵勇仇未了 湘勇又火併九十二章 團練圍綠營 提督動虎威一百章 同知說真言 觀察遞手本第二十七章 鮑春霆砸鍋 教堂裡探險一百零二章 新署縣到任 老師爺打橫一百零九章 惡吏鬧官棧 王鐸進船局第三十一章 《十制》慮長遠 國葆回原籍七十二章 老胥吏發威 造船廠無影七十七章 左宗棠急函 曾國藩回省第三十四章 楊時潮升官 徐有壬怒發五十四章 紅單難入洋 朝廷亂更張六十八章 豬肘子上席 李管帶獻策第二十五章 太平軍使計 曾國藩用謀一百零四章 購船到益陽 連夜刻官防第三十四章 楊時潮升官 徐有壬怒發一百二十一章 制軍投水死 湘勇將出徵一百一十六章 皇帝譏臣子 湘勇鬧長沙一百一十一章 劣員挨棍棒 皖撫患急恙一百零八章 老友聚衡州 左府有事端五十二章 駱撫臺設套 徐藩司拋餌一百零二章 新署縣到任 老師爺打橫第十八章 胞弟回原籍 北撫成南撫第十六章 皇帝悼師傅 守城靠菩薩五十六章 青麟變和尚 聖諭到武昌一百章 同知說真言 觀察遞手本一百一十二章 會議無結果 肅順進良言五十八章 制軍發牢騷 撫臺竟酩酊一百一十八章 季高薦能員 潤芝無著落七十一章 援師遭重創 王錱發神經八十五章 河內出死屍 協臺見侍郎六十五章 逃犯落法網 副將遭革職一百零九章 惡吏鬧官棧 王鐸進船局八十七章 侍郎夜狂嘔 軍門話起因第二十二章 軍門來問罪 撫臺亂扯皮八十二章 參將署被砸 棗紅馬長鳴第十五章 黃團練駕鶴 劉長佑接團八十二章 參將署被砸 棗紅馬長鳴四十三章 都司欲逃跑 右眼被踢飛一百一十六章 皇帝譏臣子 湘勇鬧長沙三十八章 郭嵩燾回省 許老丈喊冤一百一十三章 命水陸出戰 奏一折兩片
一百一十五章 秀全擴後宮 秀清先調包第五章 國潢辭團總 縣衙遭洗劫六十四章 侍郎奉密諭 知縣把頭低九十九章 太平軍兵盛 衆英雄到衡九十三章 軍門要滅口 協領挨軍棍一百一十章 公文抵官棧 知縣犯躊躇一百零四章 購船到益陽 連夜刻官防三十七章 道長贈謁語 夜半參協臺第三十四章 楊時潮升官 徐有壬怒發五十二章 駱撫臺設套 徐藩司拋餌第十二章 藩臺突發難 中丞和稀泥八十六章 神駒求援兵 撫臺難納涼第六章 皇帝熔金鐘 琦善被起用六十八章 豬肘子上席 李管帶獻策一百一十二章 會議無結果 肅順進良言九十二章 團練圍綠營 提督動虎威第二十八章 奇遇在赤壁 尋夢到岳陽一百零九章 惡吏鬧官棧 王鐸進船局八十三章 菜圃不藏身 軍門發疑問七十四章 老胥吏情急 趙公子從軍七十二章 老胥吏發威 造船廠無影第十二章 藩臺突發難 中丞和稀泥一百一十八章 季高薦能員 潤芝無著落第十八章 胞弟回原籍 北撫成南撫九十八章 撫臺挖牆角 王錱夢成真八十九章 操練不得法 蚊蟲要過年第十二章 藩臺突發難 中丞和稀泥第二十五章 太平軍使計 曾國藩用謀一百一十七章 王錱改旗號 侍郎駁聖諭一百一十二章 會議無結果 肅順進良言第五章 國潢辭團總 縣衙遭洗劫一百一十三章 命水陸出戰 奏一折兩片第十九章 曾彭談水師 仇家到眼前第二十四章 琦善赴揚州 青麟冒冷汗第二十六章 岳陽縣稍穩 赤壁城響槍九十五章 呂賢基喪命 周天爵歸西一百一十二章 會議無結果 肅順進良言第三十六章 巡撫另募勇 臬司赴江南五十一章 楊時潮案實 江忠源被困第十六章 皇帝悼師傅 守城靠菩薩第二十三章 咸豐帝驚慌 洪上帝繁忙五十七章 參將戲師爺 制軍愁斷腸第二十一章 兵勇相毆鬥 清德斥鮑超一百二十一章 制軍投水死 湘勇將出徵四十三章 都司欲逃跑 右眼被踢飛一百一十四章 湘勇忙出省 綠營忙過年五十八章 制軍發牢騷 撫臺竟酩酊第七章 相國參侍郎 曾府有喧譁八十三章 菜圃不藏身 軍門發疑問第十二章 藩臺突發難 中丞和稀泥第三十一章 《十制》慮長遠 國葆回原籍五十章 兵勇仇未了 湘勇又火併九十九章 太平軍兵盛 衆英雄到衡九十七章 左季高回籍 王璞山進省第十二章 藩臺突發難 中丞和稀泥八十四章 老翁安新家 鐵鍋變成缸第十六章 皇帝悼師傅 守城靠菩薩六十一章 知縣懲團丁 侍郎到衡陽五十章 兵勇仇未了 湘勇又火併九十二章 團練圍綠營 提督動虎威一百章 同知說真言 觀察遞手本第二十七章 鮑春霆砸鍋 教堂裡探險一百零二章 新署縣到任 老師爺打橫一百零九章 惡吏鬧官棧 王鐸進船局第三十一章 《十制》慮長遠 國葆回原籍七十二章 老胥吏發威 造船廠無影七十七章 左宗棠急函 曾國藩回省第三十四章 楊時潮升官 徐有壬怒發五十四章 紅單難入洋 朝廷亂更張六十八章 豬肘子上席 李管帶獻策第二十五章 太平軍使計 曾國藩用謀一百零四章 購船到益陽 連夜刻官防第三十四章 楊時潮升官 徐有壬怒發一百二十一章 制軍投水死 湘勇將出徵一百一十六章 皇帝譏臣子 湘勇鬧長沙一百一十一章 劣員挨棍棒 皖撫患急恙一百零八章 老友聚衡州 左府有事端五十二章 駱撫臺設套 徐藩司拋餌一百零二章 新署縣到任 老師爺打橫第十八章 胞弟回原籍 北撫成南撫第十六章 皇帝悼師傅 守城靠菩薩五十六章 青麟變和尚 聖諭到武昌一百章 同知說真言 觀察遞手本一百一十二章 會議無結果 肅順進良言五十八章 制軍發牢騷 撫臺竟酩酊一百一十八章 季高薦能員 潤芝無著落七十一章 援師遭重創 王錱發神經八十五章 河內出死屍 協臺見侍郎六十五章 逃犯落法網 副將遭革職一百零九章 惡吏鬧官棧 王鐸進船局八十七章 侍郎夜狂嘔 軍門話起因第二十二章 軍門來問罪 撫臺亂扯皮八十二章 參將署被砸 棗紅馬長鳴第十五章 黃團練駕鶴 劉長佑接團八十二章 參將署被砸 棗紅馬長鳴四十三章 都司欲逃跑 右眼被踢飛一百一十六章 皇帝譏臣子 湘勇鬧長沙三十八章 郭嵩燾回省 許老丈喊冤一百一十三章 命水陸出戰 奏一折兩片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全县| 烟台市| 衡阳县| 叶城县| 吉林省| 崇文区| 晴隆县| 眉山市| 绵阳市| 常宁市| 建昌县| 黎平县| 牡丹江市| 东兰县| 拜城县| 涟水县| 清远市| 汽车| 永康市| 绵阳市| 固原市| 寿阳县| 孝感市| 北流市| 澄江县| 保德县| 绥滨县| 嘉鱼县| 新密市| 长武县| 区。| 翁牛特旗| 长葛市| 罗江县| 万源市| 阳山县| 洞头县| 邢台县| 云阳县| 梧州市| 肇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