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的觀點很明確,如果打一個庫夏就有3個上柱國,那么以后打西夷(指教宗同盟)、西南狄(指黑暗帝國)都要有相同的封賞。
還有,之前打敗奧克的年輕人,也會覺得不服氣——奧克無論從軍事、經濟還是國土面積上都不次于庫夏分毫,結果一個上柱國都沒有,未免太寒將士的心。
但如果給他們補上,新晉的上柱國就得至少12位,加上還在軍中,幾年之內還不會退休的幾位老頭子,將近20位上柱國~~~,這上柱國未免太廉價了一點。
戶部(處于對工資、獎金的考量)、禮部(對兵部官大難治比較反感)支持吏部的說法。
刑部和工部中立(上柱國是多是少,對這兩個部門影響很小)。
6部中的意見是3比1,兵部占下風,不過更高層的內閣成員,支持兵部的比較多一些。
畢竟皇帝和太子都是海軍出身,如果不能給3個上柱國名額,取消海軍那一個是比較合適的做法——或者取消兩個,只給陸軍留一個名額,海軍繼續光著。
這對皇帝和不在這里的太子來說,毫無疑問不可忍受(何況現在海軍中呼聲最高的是李華梅,她跟太子什么關系大家都清楚。)
于是,默認太子支持兵部的情況下,比分扳平3比3,剩下的需要看三位輔政大臣的意見了。
兩位次輔意見不同,一位支持兵部,一位支持吏部,最后一票在首輔韓昆手中。
“上柱國是一定得給的。”
韓昆悠悠的說:
“現在唯一的問題是,到底給幾個。我想,與其這樣吵來吵去,還不如定一個標準,今后都按標準來,達到標準就給,達不到就不給,這不就簡單了嗎?”
制定一個標準,這倒是一個相對更能讓大多數人接受的辦法,只是~~~。
“按照什么標準來好?”吏部尚書問。
“我的意見是,第一:按殲敵數目——從庫夏和之前的奧克戰爭來看,我們已知的敵人在別人眼里有強有弱,但在我們自己眼里都是不堪一擊的弱雞。”
韓昆說到這里,朝堂上的文武百官一個個都與有榮焉的樣子——每次都輕易取勝,并獲得巨大收益的戰爭,又有誰會不喜歡呢?
“既然如此,我們也沒必要去區分那只弱雞更弱,那只更強一點,就按敵軍動員數目來,累計殲敵50萬或100萬——這個數字可以再商量,的將領,授予上柱國軍銜。”
“這樣的話,海軍太吃虧了。”皇帝說。
“可以把艦船也算入戰果啊,預計一下擊沉敵軍噸位,折算成戰果上報就好了。”
韓昆接著說:
“這里面還有一個比例問題,比如一位將軍指揮1000人殲滅10萬敵人,與另一位將軍指揮1萬人殲滅10萬敵人,這里面的戰果差距還得另外折算。”
“以及,將軍的副手們,應該在其中分多少戰績,還得大家再商議一下。”
“有一就有二,第二是什么?”有人問。
“第二嗎,看征服的面積和人口,比如說,兩百萬平方公里算作殲敵10萬?征服100萬人口算作殲敵10萬,這樣的,把一切戰功都量化一下,統帥們達到標準,就給他上柱國,達不到也別強求。”
這就簡單很多了。
最終,內閣商議的結果是,不管敵人強弱,殲敵兩百萬者,有資格獲得上柱國軍銜(功勞另算,只作為獲得上柱國的標準)。
征服土地、人口、招降外蕃都能轉化為殲敵數額,主帥可以獲得戰果中的一半,另外一半歸其他軍官所有。
殲敵數目可以累計,到達200萬就能獲得上柱國位置。
吏部本來還想把標準定的更高一點,不過韓昆勸說他們:已知世界也就那么大,如果這一代人就把它們全都征服,陸海軍全加起來也不會超過20位新上柱國,然后兵部還能再去打誰?這一代人的上柱國越多,下一代人的上柱國就越少,說不定2、30年后,武人們再也不會有成為上柱國的機會了。
內閣成員們想了想,這確實有道理,于是關于上柱國的標準提案就此通過。
按照這個標準,之前結束的奧克戰爭,應該產生兩位上柱國——前后殲滅奧克獸人和烏爾拉人200萬左右,獲得土地在160多萬平方公里,招降新外蕃500萬人口左右。
如果把大森林面積算上,還有1000萬平方公里上下,外蕃人口100萬,消滅抵抗的敵人20萬以上。
按照標準,宗伯風作為后期統帥,分得邊墻之戰后所有殲敵數目的一半,成為最接近上柱國的華夏帝國將領,再加上在庫夏前期的戰斗,他將毫無疑問獲得一個上柱國位置。
另外一個事實上已經獲得了資格的人是李華梅,她在黑海海戰中殲滅敵艦150艘左右,而且是單艦作戰,沒有副手可言,所有殲敵數目都算在她的名下。
再加上這次針對庫夏的海戰,以及奧克戰爭中分到她名下的戰績,全都湊起來,只需要今后再獲得一點成績,上柱國就到手了。
第三位離上柱國最近的人是左恒柏,對奧克戰爭邊墻之戰前,他是遠征軍統帥,之后他是副帥,獲得的功勞比例較大,但是他現在還在遠西駐守,沒有參與庫夏戰爭,想要獲得上柱國,可能需要等到下一次對付西夷或西狄的新戰爭。
內閣估計,庫夏滅亡后,此次戰爭的統帥也有資格晉升上柱國,這樣,兩場獲利頗豐的戰爭加起來,一共產生3個半上柱國(左恒柏算半個),大家都能接受。
皆大歡喜,可喜可賀。
只是,沒人想得到,在新大陸的歐揚,此時正在進行一場輕松無比,但戰果驚人的戰爭。
一直到進軍特諾奇提特蘭城下為止,歐揚手中1000華夏兵不到的核心力量,已經殲滅各族殷地安軍隊30萬以上,招降外蕃600萬人口,征服土地面積300多萬平方公里。
如果按照內閣會議制定的上柱國標準,歐揚其實排在左恒柏甚至李華梅前面,距離榮登上柱國只剩一步之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