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王時代(15)
好什么?順利個屁!這幾年周桓王凈惹氣了。嘴邊的燎泡嘴里的口腔潰瘍就沒消過好過。酒多喝了多少也不知道,反正是沒有一天不喝的。和誰生這么大的氣?大家,我的親愛的讀者們,您們都知道是誰,當然是叫做寤生的鄭莊公了。
從派部隊偷糧食開始,周桓王心里就堵得慌,一而再再而三忍著。那次鄭莊公來首都本來想羞辱一下,誰能想到這小子就***是個流氓惡棍,竟然狐假虎威冒名頂替,打著天子的旗號到處挑釁。憋氣,窩火。找個什么地方出出氣?找到了。誰說也不聽,桓王主意已決,把鄭莊公在中央的權力剝奪,任命休父(可能是忌父的兒子)總理國政。
組織部一到鄭國宣布,鄭莊公幾乎氣炸了肺。組織部的官員宣布完馬上就走了,莊公客氣地請他們住幾天玩一玩,他們謊稱朝中事緊,手頭一大堆工作,不能耽擱。其實哪是這么回事?他們知道莊公的為人和德行,要是哪股筋不對,一來氣把這哥幾個砍了,多倒霉這是。快走吧。
莊公賭氣,五年不搭理周天子,五年沒有去首都,五年春節不發一個短信拜年,五年沒給天子送去一個臭鴨蛋。
桓王出了氣,你越生氣我越高興。開始是舒服,過了一段時間,這氣又長了。春節的時候哪個諸侯都給我拜年,甚至諸侯手下的地方大員也偷偷送禮,這小子,寤生這個畜生,連個招呼也不打,現在他是不歸天朝管了,儼然就是獨立王國了。加上不斷有地方政府那些諸侯國,向桓王反映寤生莊公的劣跡,天子更是義憤填膺。
是可忍孰不可忍,再說我要是不出面,我就威嚴掃地。都這么說了算,我還是周王嗎?不行,必須殺雞儆猴以儆效尤。這一次我親自掛帥,教訓一下以下犯上的貳臣賊子。
桓王把想法在中央工作會議上說了,提請大家討論。
相當于首相的林父道:我王息怒。鄭侯雖然干的事不講究,但是也沒到大動干戈的地步。這是人民內部矛盾,還要用溫和的辦法解決。鄭國對大周是有卓越功勛的,考慮他的先人為周出過力,出兵打他不合適。他對您有意見,是因為您把他的權力剝奪了。我有一計,只能說給大王您聽!
桓王示意近前說話。
林父在桓王耳邊道:您下一道命令,叫他來中央官復原職。他一來,還不您說了算,要殺要抓,輕而易舉。
這是個好主意,歷史上屢試不爽,施計者頻頻得手。
好主意遇見好火氣,就歇菜了。桓王搖頭,我不能聽你的,我要大張旗鼓揍他去,這樣才能讓天下人知道,我不是好惹的。
林父再勸沒用,只能磕頭接旨。大家都分派了任務,分頭準備出兵討鄭事宜。
電視臺廣播電臺網絡報紙開始報道鄭國犯上作亂的不法行為,軍事專家做客訪談節目,信口開河講解這場正義戰爭為什么會以中央軍的全勝告終而不會有懸念,新聞中心和宣傳部接到的任務是起草聲明,整個首都洛陽都忙起來。
桓王指示,盡管對付鄭國,中央軍綽綽有余,但是為了體現天下諸侯的意愿,一定要有地方武裝參與進來。選中三個諸侯國協同中央軍征討。
三個被桓王相中的國是:蔡國,衛國,陳國。
接到中央的命令,三個國家立即準備。蔡國和衛國都派出部隊,按指定的路線與中央軍匯合。陳國雖然部隊派出去了,可是士氣不足。軍心渙散,拖拖拉拉。陳國和鄭國兩家是親戚,這挺難為陳國的。但是陳國國內出了一點事,為政治考慮,還是服從了利益至上的原則。
就在中央出兵命令下達之前不久,陳國國君死了。死了就死了,世子接班唄。事情就出在這里。世子的叔叔,名字叫佗,剛死國君的弟弟,把世子殺了。殺完法定接班人后,他接班了。國人怕有戰亂發生,紛紛逃亡。這時候天子的指示到,佗正好想借此機會表現一下,以求獲得中央對他的認可。可是政變把軍心也整散了,有很多人不想變成權力爭奪的犧牲品,偷偷脫了軍裝,混進逃亡的百姓里,當了逃兵。在民心散軍心散新舊政府轉變的時候,要派出一支鐵軍,真是妄想。從政治高度出發,還不能不參與。于是一支勉強湊成的頹廢之師踉蹌上路。
桓王親自出馬,帶領中央精銳部隊,與三國人馬匯合。
排兵布陣沒有什么特別的,還是左中右常用的套路:右路林父負責,蔡和衛的部隊編入其中;左路黑肩老將負責,陳兵聽他指揮;桓王率中央軍主力,左右策應。
桓王所有的舉動都大張旗鼓做到明面,真講究。在行動前動用一切宣傳手段明明白白告訴莊公我要揍你,出發那天桓王還發表電視講話,聲討鄭國,鄭國早就知道壞事了。研究對策吧,軍事會議開了好幾次。再不定下方案就來不及了,今天必須拿出方案來。大家都在沉默。這話不好說,說不好就惹禍。
祭足率先發言:中央打我們,天子親自來,不管我們有理沒理,他們都名正言順,出師有名。我們派人去見天子,說點軟話,認個錯,就沒事了。
一般時候祭足的建議莊公都會采納,這一次祭足的話惹惱了莊公:我給他認錯?門兒都沒有!他把我的權力罷免,現在還來找事,我咽不下這口氣。我們鄭國給大周出了多少力賣了多少命,沒有我們鄭國,哪有這下子今天。他翻臉,我還脫褲子哪!這次我不教訓一下中央政府,以后我就被捏死了。
高渠彌道:我們和陳國關系還行,沒有底火。陳國是逼不得已才參與這件事,內心不一定死心塌地賣命。蔡國和衛國是我們的老冤家,是我們要重點防范的。天子親率中央軍,氣勢咄咄逼人,大有秋風掃落葉之勢。我們應該高筑墻,加固城防,以靜制動,以逸待勞,打防守反擊這張牌。等他們銳氣殆盡,斗志減退的時候,是戰還是和,主動權就在我們的手上。
莊公的兒子公子元道:我們和中央對抗,我們是失道寡助。時間一長,天下人就會用輿論攻擊我們。我意見,應該速戰速決。兒臣斗膽說一個思路,看看可不可行!
兒子這番話正對父親的下懷。莊公道:說來聽聽。
兒子道:天子的部隊分作左中右三軍,我們也這樣把我們的部隊分作左中右。左右兩翼部隊,都結成方陣,這是我們鄭軍的傳家寶,最熟悉的陣型。父親您親率中軍,給我們撐腰。
莊公道:這樣就一定有勝利的把握?心說,沒有什么奇思妙想,說穿了,就是死磕。
兒子道:陳國的部隊,剛才高大人說了,戰斗力不強。近期國內局勢的變化,也影響了士氣。他們來就是應付差事的。我們先從陳國下手,突破它的紡線,這一仗一定要贏,而且一定能贏。陳國一敗,衛國蔡國必然慌張,我們三路大軍以優勢兵力圍殲蔡衛,又能打個打勝仗!攜著兩個圍殲戰勝利的勢頭,全力以赴迎戰中央軍,勝算至少有七成。
莊公道:思路清晰,方法可行,照此計劃實施。
參謀部開始制定作戰計劃,各部隊做好戰斗的準備。
整個鄭國全民皆兵,宣傳隊走街串巷,喊保家衛國的口號。正規軍整裝待發,民兵也手拿武器,紛紛寫請戰書。婦女走出家門,報名參加野戰醫院,救治傷員。
天子率軍這時已經進入鄭國的邊界。左中右三軍保持戰斗隊形,遙相呼應。
莊公命令:曼伯任右路總指揮;祭足認左路總指揮;親任總司令兼中路軍總指揮。
三路大軍整隊完畢,就要開拔。莊公忽然想起那桿大旗,仍然是世界基尼斯記錄的那桿大旗,快快取來。大旗上“奉天討罪”四個大字色兒還很鮮艷。祭足一看,趕忙進諫:這四個字不能用。我的主公,當初討伐宋國許國用這個理由說的過去,現在是和天子對決,好像此四字不太合適。
莊公道:我欠考慮,謝謝愛卿提醒。換一面大旗!
這面大旗也不小,僅次于前面這面。叫誰扛著?看見瑕叔盈了,就把這個任務交給了他。當年瑕叔盈第一個走出來表演旗舞,本來先鋒官到手了,被穎叔考半路殺出搶了去,穎叔考因此也喪了命。這次是莊公主動點將,真是應了那句話:只要有本事,就耐心等待吧。終于等來了機會,瑕叔盈快步上前,接過這面大旗,也接過鄭莊公的信任。
那面天下第一大的大旗,從此收進博物館,再沒有使用過。
高渠彌協助莊公坐鎮中軍,就是副司令的角色。高副司令忽然想起一件事,趕快向司令報告:我忘了說一件事。天子對兵法很精通,上過軍校,成績優異。平常的陣法估計對付不了他,我們應該換個他不熟悉的。這是我在課外參考書上看見的,叫魚麗陣。
莊公道:沒聽說過這個陣法。哪本參考書上的?正規出版社出版的,還是娛樂書刊鬧著玩的?
高副司令道:絕對權威絕對正版。魚麗陣是這么回事。前面是戰車,后面是步兵。戰車上有傷亡,后面的步兵就補充上去。始終保持攻擊部隊的力量不因戰斗減員兒減弱。這個陣法只能前進不能后退,威力無比!
莊公笑道:高副司令,還留了一手看家本領。太好了,等戰爭結束,把這本書借我看看!
傳令進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