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宇在爭奪流民上的勝利讓梅晚秋看到了范偉隆等人的虛弱,盡管范偉隆等人是梅晚秋親自教導出來的弟子,算是很親近的人了,但是梅晚秋依舊不得不承認范偉隆等人確實不如劉宇,在行政上,梅晚秋開始考慮是否要更加倚重劉宇了。
雖然劉宇并非官吏,不可能在沒有梅晚秋同意的情況下行使官府的職權,但是經過梅晚秋同意之后,讓劉宇做一些事情,還是可以的,也是此時官場的常態。
但是劉宇的做法比較激進,梅晚秋擔心引起太大的波瀾,所以一直在猶豫。
夏糧征收完畢之后,接下來就是秋糧的征收了,有了上次征收的經驗,這次征收秋糧自然更加得心應手。
此時,劉宇正在研究新的戰船,沒錯,不是商船,而是戰船,劉宇現在有了銀子,開始研制更加高難度更加強大的戰船了,戰船之所以比商船更加厲害,就是因為戰船的人和炮更多更犀利,速度更快更靈活
現在劉宇最強大的朝陽級擁有十門九磅火炮,但是他研發的戰神級新式戰艦擁有三十六門火炮,以及載員三百人,完全可以說是一艘巨無霸,排水量達到了五百噸,戰艦長50米,寬16米,擁有三桅的風帆,以及四臺蒸汽機,兩個螺旋槳,速度可以達到十節。
這種戰神級戰艦將作為將來劉宇麾下的主要海上戰斗力。
想要研發新式的戰艦,除了兌換出來的戰艦圖紙和各種制造工藝的書籍之外,還有萬物學院的學子參與設計和建造。
工匠們和學子們聯合起來,一起研發這種全新的戰艦。
由于缺乏合格的木材,所以需要用到鋼鐵捶打的桅桿和龍骨、肋骨,但是之前的鎮波將軍謝軍禁止官府賣鐵料給劉宇,導致劉宇手里很是缺乏鐵料,現在鎮波將軍換過了,朝廷對劉宇的猜忌還是存在的,所以這道禁令并沒有解除。
為了讓朝廷解除這道禁令,劉宇開始拜訪一些熟悉的老朋友,包括孫家、路家、陶家等幾個關系比價密切的家族,向他們表達了自己想要購買官府鐵料的意思,這幾個家族與劉宇的關系十分密切,自然是愿意幫忙的,他們就讓自己背后的官吏上書朝廷,說謝軍為了掩飾自己的敗績,故意脅迫劉宇替他出戰,因此禁止劉宇購買官府的鐵料,將一個朝廷猜忌劉宇的事情,說成了謝軍個人的失誤。
朝廷接到各地官吏的報告之后,頗為重視,立即在小范圍里召開了一個會議,這次的會議由中書舍人王龍杰、門下省侍中彭洪、尚書省左、右仆射魯馬、韋昌平四人參加,這四個人就是大夏王朝的中流砥柱了,主宰著整個帝國的命運。
四個人坐在太極殿南邊的一座小型宮殿里,這里叫做勤政殿,乃是他們平常議事的地方,此刻正是盛夏,天氣十分炎熱,宮殿里雖然比外面陰涼,但是四個人也身上出汗了。
侍從小官紛紛搬來盛滿冰塊的盆子,放在四個人的身邊給他們避暑。
等到房間里陰涼了之后,王龍杰拿出了一份奏章的摘要,然后放在了桌面之上,說道:“近來想要讓朝廷賣鐵料給劉宇的奏章不少啊。”
說了這句話之后,王龍杰立即閉上了嘴巴,不想多說半句,這與他謹慎小心的性格是有關系的,他能夠做到今天這個職位,就是靠的謹慎小心。
彭洪抬起沉重的厚厚的眼皮略微瞥了王龍杰一眼,臉上浮現一個詭異的似笑非笑的表情,然后慢條斯理地拿起一個白瓷茶杯喝茶,嘴巴里發出呲呲的喝茶聲。
魯馬作為帝國的最主要行政官員,自然肩負著處理這種棘手政務的重擔,他拿起摘要看了看,心中暗暗想到:“上書這些奏章的官吏都是來自東南道,與劉宇關系密切,自然為他說話,不賣給劉宇鐵料的事情乃是朝廷方略,豈能隨意推翻?”
魯馬為人脾氣急躁,性格剛烈,一向是愛憎分明的,他是皇帝的老師,主張將來朝廷要讓皇帝陛下親政的,所以他是擁護皇帝的一派,看似他對現在的王太后掌權構成了威脅,其實王太后也想給未來的皇帝保存一部分力量,所以容忍了魯馬的存在。
至于韋昌平,則是屬于王太后的一派了,他是王太后的忠臣,一向以王太后的意思為自己的做事準則。
加上一個中立的王龍杰,還有一個老謀深算的彭洪,這就構成了帝國的最高行政中心。
韋昌平皺眉說道:“這么多官吏上書稟告此事,顯然我們不能擅自做主,需要稟告太后才是。”
眾人對此并無反對,紛紛點頭。
王龍杰說道:“在稟告太后之前,我們得拿出一個統一的意見來。”
魯馬和韋昌平對視一眼,眼睛里爆發出閃亮的厲芒,兩個人雖然同為尚書省的高官,暗地里卻是不對付,經常找對方的錯誤。
彭洪坐著喝茶,笑嘻嘻的樣子,似乎毫不在意,其實他的心中明亮得很,一切都逃不過他的掌控。
“統一的意見?那還用說,維持之前的決定就是了。”魯馬性子急躁,很快就暴露了自己的想法,他就是一根筋的。
韋昌平就狡猾多了,他是太后的嫡系,考慮事情自然要從太后的利益出發,劉宇對太后有何價值呢?劉宇能夠打勝仗,提升太后執政的聲譽,讓太后不會遭到官吏們的指責,維持了朝廷的體面,從這個角度來說,朝廷是需要劉宇這樣的人的!
但是,朝廷對于有本事的人,既要用,也要防,所以,韋昌平就說道:“賣給劉宇鐵料不是不行,只是數量需要控制,免得他太過強大。”
聽了這話,彭洪略微點頭,表示認可。
眾人都習慣了彭洪的沉默,見他點頭就當他認可了,王龍杰說道:“我也贊同這個意見。”
三比一,自然是魯馬輸了,他也沒有懊惱,只是說道:“你們會后悔的。”
如此,一場爭論就結束了,最終以韋昌平的意見作為最終的意見,稟告給了王太后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