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周圍的人,省委書記王國慶最欣賞、最看好的就是自己的女婿吳天然。雖然,他們兩個無論是在性格、爲人、處事方面所表現出來的特點都不相同,甚至是有天壤之別。
聽吳天然說近期要到上海去,王國慶就鼓勵吳天然好好幹。王國慶今年57歲了,當上了省委書記。而吳天然今年是37歲,已經是副部級幹部了。可以說,吳天然的比他王國慶要高得多。按照當前的趨勢發展下去,吳天然的前程應當比他更遠大。換句話說,將來的位置就不僅僅是一個省委書記了。
吳天然到上海去以後,王國慶也專門在網上看了看吳天然他們的行蹤。
東方網4月2日消息:據《新聞晚報》報道,根據中央統一部署,中央第四地方巡視組4月1日進駐上海開展巡視工作。在當天下午舉行的中央第四地方巡視組巡視上海市工作動員會上,中央第四地方巡視組組長張文嶽就即將開展的巡視工作作了講話。市委書記主持會議並代表上海市級領導班子講話。
巡視組這次巡視的主要任務是對上海市級領導班子及其成員以下幾個方面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一是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議、決定的情況,特別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情況;二是執行民主集中制的情況;三是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和自身廉政勤政的情況;四是開展作風建設的情況;五是選拔任用幹部特別是嚴肅換屆紀律、保證換屆風清氣正的情況。另外,還要對上海市紀檢機關和組織部門領導班子及其成員進行巡視監督。巡視期間,巡視組將主要採取聽取工作彙報、列席有關會議、受理信訪、召開座談會、民主測評、問卷調查等方式開展工作,時間初步安排3個月左右。
中央巡視組巡視上海期間,設立駐地信訪聯繫電話:021—52393005,專用郵政信箱50—010。另外,在市委、市紀委、市信訪辦以及江蘇路888號設置巡視組聯繫信箱。
王國慶想,雖然上海方面的公開報道不多,但肯定對吳天然他們這樣一箇中央巡視組的巡視極爲重視。
在上海召開了幾次座談會後,吳天然就準備回北京了。因爲,他不是中央巡視組第四組的成員。他這次來,是以中央巡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的身份參與的。
組長張文嶽說:“吳主任,這幾天我們準備正式和上海的普通老百姓見面,你再停幾天!”
吳天然有一個習慣,他很喜歡和老百姓打交道。聽了張文嶽組長的話,他就決定再停幾天。
4月16日上午,是中央巡視組入滬的第16天。因爲採取了以號牌預約的方式,接待處所在的黨校門前,最初幾日密密匝匝的人羣不再盤踞。這是2006年社保案後巡視組再次抵滬。
依據慣例,中央巡視組駐滬約3個月,約談幹部也隨之展開,“很多問題在巡視組離京前便已經掌握”。按照要求,副省級以上幹部均要接受談話。“一個是談貫徹科學發展觀的情況;再一個,你的廉政情況,你的家庭、子女、愛人什麼情況都要講。”
這天上午,吳天然在上海市長寧區黨校的接待中盡,見到一位77歲的老人陳清揣緊了剛剛領到的號牌,然後從包裡取出一支香蕉——對於一個老人來說,之前兩個小時的排隊,頗耗體力。
這張方寸大小的號牌,意味著兩天之後,他有大約十多分鐘面見中央巡視組工作人員的機會。此前一天,他的老伴已就爭執10年的拆遷補償問題,向巡視組當面遞交了材料。但“爲了讓中央更加重視”,陳清決定再排一次隊,再見一次中央巡視組,再遞交一次材料。
吳天然知道,早在4月2日,滬上黨報《解放日報》在頭版顯著位置刊登了全國人大環資委副主任委員、原遼寧省委書記張文嶽率領的中央第四巡視組到上海巡視的消息,其中提及“巡視期間,將受理來電來信來訪”。
儘管巡視組在鐵門旁設置了聯繫信箱,反映問題者可將材料投入箱內,但是與信箱前的冷清相比,普通民衆更願意排隊等候“與中央見上一面”。最初幾日,因爲人數衆多,有羣衆從上午9點開始排隊,遲至晚上8點才領取了登記表。更有甚者,拖著棉被、牀墊排隊等候。因爲接待的任務太重,吳天然就給中央巡視組辦公室打了電話,4月11日,中央第四巡視組從北京增調了人力。
那些獲準進入的羣衆,並不能直接進入鐵門右側10米處的接待室。而是經過一段數百米行道再折轉回來。一名執勤警察對吳天然說:“吳主任,這樣不僅能夠節制人流量,也防止因推力疊加而造成人羣摔倒踩踏。”
吳天然四下裡看了看,在數個接待室門口,不時有特警走動。一名情緒過於激動的羣衆,在陳述完自己的遭遇後,憤而將工作人員的臉抓出血痕。數番勸慰後,此人情緒才稍稍平復。
通道中設有一帳篷,其間的上海市政府工作人員會逐個詢問,如果是反映諸如知青返城等歷史遺留問題,反映者將被勸返,“中央巡視組是接受對官員的舉報,這裡不是信訪辦”。
前來反映問題的公衆看起來都極爲珍視這次可以“面見中央”的機會。吳天然就看到有一個老同志,爲了以示莊重,拿到號牌後,他就蹲在黨校門外的一角,親自謄寫打印好的材料。臨近收筆,才發現手寫的擡頭僅是“尊敬的巡視組”,缺了“中央”二字。於是,他又重新謄寫一遍。
吳天然就想,當下這個時期,上下之間是太需要溝通了。
事實上,隨著巡視制度多年來的推行,其中諸多關竅,更多公衆已然熟知。重新謄寫好材料的那位老同志就指點另一位舉報者說,“中央巡視組是管官員的,要安置補償你該去找房管局。”老同志要舉報的,是當地官員侵犯自己的土地使用權。
吳天然看到,也是在長寧區黨校門前,上海某區一法官匆匆趕來,準備表達對司法現狀的看法。未及入門,又匆匆折返而去。事後吳天然得知,該法官又心生顧慮。
吳天然還專門問了問一些來訪的羣衆,看他們是否滿意。一位獲得接待的羣衆就告訴吳天然,他遇到的接待小組共有兩人,在詳細詢問個人情況後,他們會將我手中的材料收下,“他們告訴我,他們不解決問題,但是會將材料負責任地轉給相關部門,請我放心”。該羣衆出門不時擦拭著淚水,“中央能給我見上幾分鐘,我已經很感激了”。
在滬期間,接訪工作並無雙休日。在每位工作人員完成每天20位接待名額之後,會將材料逐項分類,歸檔加密。“重要材料也會第一時間反饋回京”。而從聯繫信箱中取出的材料,亦將被統一收入寫有“保密”字樣的白色布袋。
其實,對於聲勢浩大的中央巡視組來說,接訪僅是日常工作內容之一。聽取工作彙報、列席有關會議、與上海官員進行個別談話等亦是重中之重。
此次中央巡視組再次抵滬,距離上一次中央紀委、中組部巡視組來滬,已經過去了4年。
按照慣例,巡視工作的前提是“不張揚、不違紀、不違法、不引起社會轟動、不影響地方工作”。而此次中央巡視組在滬,除了巡視組來滬首日被公開報道之外,此後滬上媒體再無報道。
依據慣例,中央巡視組駐滬約3個月,約談幹部也隨之展開,“級別不限,地點一般不會選擇在辦公室。”因爲“在辦公室一般不會放下顧慮”。其實,“很多問題在巡視組離京前便已經掌握”。
此前,他們這個第四巡視組在另一個省巡視3個月,一共約談368名幹部。但吳天然知道,約談官員數量和級別並無要求,一切以深入瞭解當地政情爲要。
巡視制度的用處在此前已經被反覆證明。以震動全國的上海社保案爲例,2005年6月中央第五巡視組結束巡視,不到一年時間社保案爆發。巡視組就是在與上海中層官員的約談中獲得線索,陳良宇案也由此牽出。在2005年年中的中央紀委、中組部巡視組入滬期間,便有幹部向巡視組舉報陳良宇的兒子與陳的秘書秦裕。
事實上,陳對親友不加管束的官場議論,也被此後的司法文書證實:陳良宇總額239萬元受賄指控中,僅有來自一位港商共23萬港幣和10萬元人民幣的賄賂——這是起訴內容中惟一以陳良宇本人之名接受的賄賂。其他約佔全部受賄金額七成的三項指控,皆與陳良宇的妻兒老小相關。
巡視情況最終將形成詳盡報告呈送中紀委和中組部,再由兩部委轉交中央。
上次對上海的巡視過後,根據巡視成果,2005年下半年,中紀委主要領導便向陳良宇反饋巡視意見,指出上海不少幹部對秦裕廉政問題反映頗大。但陳仍然堅持己見,在多個場合公開爲秦擔保,並在社保案爆發前火線提拔其爲區長。
如今,社保案餘波已平,中央巡視組再次抵滬。
上海社保案陣痛漸消之後,上海兩任“空降“而來的市紀委書記亦著力改善地方反腐體系,其中引人注意的便是上海自己對巡視制度的看重。前任紀委書記沈德詠就在任內反覆強調:”巡視工作一定要突出監督這個主題,不能流於形式”。
上海市一機關紀委書記對吳天然說:“吳主任,以前也有制度,但任期5年都做不到一次,現在則成了硬性規定,至少要在任期內實現一次,巡視的力量也大幅增強。”
2007年,上海首次對8個市管國有企業巡視,觸角直抵高發領域。從今年年起,上海更是提出要在5年內完成對50%市管大型國有企業的巡視。其中,國企高管的廉政狀況成爲重中之重。
接力沈德詠的現任紀委書記董君舒,仍將布點巡視力量作爲重點。一個紀委系統內部的數據是,上海市的巡視工作由原來每年2至3批、巡視8到12家單位增加到2010年4批24家單位,市委巡視組也由4個增設到6個。
不過,吳天然也很清楚,近年來上海市紀委的巡視重點,多圍繞金融企業和國資國企改革發展目標。至於民衆抱怨較多的土地拆遷領域,因爲撬動沉重的歷史痼疾,解決起來難免牽扯太多,仍有不少積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