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老張的介紹,大家才弄清,原來雷鋒真的是在死前就已經是大名鼎鼎了。而不是死后才被特意拔高的。
小李問,有人說,雷鋒只有小學程度,可他的日記文筆流暢,邏輯和哲理嚴密,連現在的大學生恐怕都趕不上。在當時,恐怕只有教授等專業人氏才能寫得出。
老張氣憤地說,那是他們不了解雷鋒。雷鋒曾經說過,一塊好好的木板,上面一個眼也沒有,但釘子為什么能釘進去呢?這就是靠壓力硬擠進去的,硬鉆進去的。釘子有兩個長處:一個是擠勁,一個是鉆勁。我們在學習上,也要提倡這種“釘子”精神,善于擠和善于鉆。
他正是這樣,時刻也沒有忘記學習知識,提高文化。他堅持寫日記,同時還寫一些回憶錄、詩歌,甚至小說他也寫過。他的寫作水平是日積月累練出來的。雷鋒在生前就發表了很多文章。
1958年3月16日,雷鋒創作的作品《我學會開拖拉機了》在縣級報紙《望城報》上發表,這是一篇類似于記敘文的文章,也是雷鋒發表的第一篇文章。這一年,雷鋒18歲。
1959年12月9日,鞍鋼弓長嶺《礦報》發表雷鋒《我決心應召》的申請書,表達了積極要求參軍的堅定決心。
1960年1月8日,雷鋒入伍第一天,來到營口新兵連。當天下午,作為新兵代表在全國歡迎新戰友大會上發言(這個歡迎會是在營口火車站進行的。一直到七十年代,營口人民廣播電臺還保存有雷鋒這個發言的錄音帶并經常播放)。
1960年12月1日,沈陽軍區政治部首次在《前進報》發表《雷鋒日記摘抄》。
1962年春節,雷鋒在《前進報》發表《62年春節寫給青年同志們的一封信》。在此前后,雷鋒又在《前進報》發表了《在毛主席的哺育下成長》、《我是怎樣從一個苦孩子成長為毛主席的好戰士的》、《做毛主席的好戰士》等署名文章。
老張從挎包里掏出來一本2006年有由三聯出版社出版的《雷鋒1940-1962》一書。
老張說,這本書記的寫法很新穎,你們可以翻一翻。
大家一看,都不由得又對雷鋒刮目相看了。
在這本書中,雷鋒不僅是傳統意義上的學習榜樣,而且雷鋒當年還是個時尚青年,喜歡拍照寫愛情小說。
雷鋒,原來是一個全新的紅色偶像。
在新中國成長起來的雷鋒,他的名字是一代中國人的偶像:作為一名普通士兵,幾乎所有國家領導人都為他題過詞,參觀過他的紀念館,發表過向他學習的講演;他的名字不斷出現在教科書里,許多學者研究“雷鋒精神”,有上千本的書記錄著他的事跡;每年的3月5日,都有一批士兵、農民、工人以及科學家,因為在工作中取得先進業績而被命名為“學習雷鋒先進個人”,這種表彰方式自雷鋒去世至今的四十五年里從未間斷。
隨著歷史背景的變換,人們對雷鋒也有了一個新的認識。
《雷鋒1940-1962》一書從一個新的角度讓人們認識雷鋒。當時的雷鋒其實也和現在的青年人一樣是時尚潮流的追求者。他一直都是共和國在上世紀50、60年代的潮流先鋒,他參加少先隊、主動回鄉當農民、當政府公務員、學開拖拉機、喜愛拍照片、發表文章、成為鋼鐵工人、穿皮夾克戴手表、參加解放軍、學習《選集》……毫無疑問,雷鋒的生活正是那個時期的主流生活。
該書匯聚了雷鋒生前為他拍照的7位攝影師的作品,首次完整公開雷鋒的三百余張照片。這些照片中有許多鮮為世人所見,它們向讀者真實呈現了雷鋒在新中國成立后成長的歷程,其中不少曾在當年被修飾過的圖片得到還原。書中還詳細介紹了成為全國人民學習的榜樣后,雷鋒的19張經典“擺拍”照片背后的故事;雷鋒如何成長為全國矚目的人物;由雷鋒不同時期的同事、戰友乃至戀人口述雷鋒的生活、愛情、學習、工作、做好人好事、去世的細節……
《雷鋒1940-1962》一書還展示了作為新中國文藝青年的雷鋒,在當兵之前寫的愛情小說、詩歌……雷鋒去世后,從他留下的文字的文筆風格中,可以明顯地感覺到他是一個有潛質的文藝愛好者。小學時,雷鋒就已經是文藝骨干,能說會唱,喜歡看書,以后還在縣報上發表了文章。具有高等小學學歷的雷鋒,在那個年代也是屬于稀罕的“小知識分子”了,這也是后來有《雷鋒日記》存世的原因。
幾個人都對雷鋒創作小說的事頗為感興趣,因為對于他們,雷鋒創*情小說可是聞所未聞。
1958年3月16日,雷鋒創作的作品《我學會開拖拉機了》在縣級報紙《望城報》上發表,這是一篇類似于記敘文的文章,也是雷鋒發表的第一篇文章。
《我學會開拖拉機了》一文的發表,似乎激發了雷鋒的創作夢。不久,雷鋒受到高玉寶《半夜雞叫》的啟發,也想寫一部自己的家史。他甚至進行了初步構思,計劃分十章,約有十萬多字,并斷斷續續地寫出了兩章,令人遺憾的是,這些書稿后來大都遺失了。《雷鋒全集》里收錄的《一個孤兒》的自傳體小說,或許就是保存下來的其中一些片段。
雷鋒的文采到底如何,不妨看看他在團山湖時期創作的一篇短篇小說《茵茵》,這是雷鋒所寫的一篇形式最完整的小說。雷鋒還寫過幾段零散的“小說短章”,只有《茵茵》有頭有尾,是創作而不是自述型的寫作,這是一篇按照當時流行的塑造先進人物的思路寫出來的作品。
有趣的倒是這篇歌頌女主人公“茵茵”的小說里,是否隱含了與團山湖時期的雷鋒有過一段情感經歷的王佩玲的影子呢?這只有當事人才知道了。
另一首寫于團山湖的《南來的燕子啊》,是雷鋒的一首新體詩歌。雷鋒借用與一只燕子的虛擬交流,生動地寫出了他所勞動的團山湖發生的積極、可喜的變化。
下面是雷鋒的兩則文學作品。
散文詩《南來的燕子啊》(部分)。
南來的燕子啊!新來的候鳥,從北方飛到了南方,輕盈地掠過團山湖的上空,閃著驚異的眼光。我分明聽清了呢喃的燕語,像在問:“為什么荒蕪的團山湖,今年改變了模樣?”南來的燕子啊!讓我告訴你吧:團山湖這片未開墾的處女地,是由于黨的巨大力量,才圍墾成一個新的農場;是他們———農場工人們,用勤勞的雙手,給團山湖換上了新裝。
愛情小說《茵茵》。
嚴寒的冬天,地上落了深雪,河里結了厚冰,刺骨的冷風陣陣吹來,似乎不許人再工作似的。
但那勤勞勇敢的18000多名鋼鐵戰士,不怕千辛萬苦地和冰雪戰斗,人山人海,挑土筑堤。那挑戰的喊聲,加油的口號聲,打夯的號子聲,還有小學生們來慰問時的鼓聲,混合一起,響徹云霄。人們為了根治溈水,修筑長堤,忘記了寒冷和疲勞,甚至忘記了自己的生命。
茵茵就是這樣的。提起這位年輕的女同志,人們都要感動得流下熱淚。她是一個共產黨員。她那結實的身體,勤勞的雙手,還有那曬黑的臉兒,清秀的頭發,活潑的眼睛,真使人敬慕。她穿著一件黃棉衣,腳上是草鞋。據說,黃棉衣是她哥哥從部隊復員后送給她的,草鞋是她自己打的,打得很漂亮。
茵茵擔任了治溈青年突擊隊的隊長。那場暴雨之后,新堤突然決口了。茵茵領導青年突擊隊去完成堵口的任務。決口處有七八尺寬,水深過丈,流速很急,水上還漂著冰塊,堵口任務十分艱巨。茵茵她們跳進冰冷的水里,打樁、投石、搭橋、挑土……水被堵在堤外,她們的衣服卻都濕透了。回到工棚里,茵茵燒了一堆火,讓大家圍著取暖、烤衣服。茵茵忙前忙后的,沒有顧得上烤火,只把衣服脫下來,搭在竹竿上想讓風吹干。可是,第二天早起,她的衣服不僅沒吹干,天冷反而結了冰,穿在身上還掉冰碴呢!茵茵不顧這些,穿上它又領著大家到堵口工地去戰斗,終于完成了黨交給青年突擊隊的任務。
茵茵今年只有19歲,既聰明又勇敢,什么困難都不怕,什么活都能干。
堵口任務完成后,又一連下了三天雨,堤內堤外全是水,不能在湖內取土筑堤了。工地指揮部黨委采取了措施:調來了十部抽水機,日夜不停地抽出湖內的積水。就在這時候,一個看管抽水機的同志病了,不能堅持工作了。怎么辦呢?領導上想到了茵茵,她是個初中畢業生,還學過內燃機,對機械原理和構造是熟悉的。于是,領導上決定調她去管理一段抽水機。茵茵愉快地接受了這個光榮的任務。
茵茵高高興興來到抽水機站,一連工作幾天都很順利。一天夜晚,她看到工地上的電燈、煤氣燈,以及用竹子做的火把,把新修的長堤照得通亮,民工們好像在夜花園里工作一樣。燈光亮,民工干活就安全了,進度也快了。茵茵高興得隨著抽水機聲唱起歌來。她歌唱勞動的愉快,歌唱幸福的生活,歌唱美好的將來。茵茵唱著唱著,抽水機突然出了毛病,一條膠管不噴水了。她冷靜地想到:抽水機沒停轉,一定是水管出了毛病:如果把機器停下來,就會影響整個工地的工作。她決定下水修理,立即脫掉棉衣,奮不顧身地跳進冰冷的水中,把堵在水管里的石塊掏出來,堅持干了半個多鐘頭,水管終于又噴水了。
上了岸,茵茵凍得直打哆嗦。她穿上棉衣坐在機器旁,實在是疲倦了,瞌睡了。迷迷糊糊的,她手一動,不料被轉動的皮帶夾住了!她猛一驚醒,手夾在皮帶里抽不出來。疼得她變了臉色,高呼:“救命!救命!”
恰好這時有兩個民工經過,聽到呼救聲,急忙跑進抽水機站,只見一位女同志倒在機器旁,一只手給皮帶夾斷了;皮帶還在轉動,茵茵的血染紅了機器。兩位民工不懂機械,不知拉斷電閘,卻手忙腳亂地用扁擔打抽水機,想打停它救人。
茵茵掙扎著,痛苦地說:“你們不要打機器,那是上萬元錢買來的呀!”
兩個民工問:“那可怎么辦?”茵茵堅強地說:“拉我!”
兩個民工咬著牙,終于把茵茵還連著部分血肉的手臂拉了出來。這時,茵茵已經痛得失去了知覺。
同志們趕來,把她送進了縣醫院。經醫生十多天的細心治療,她的斷手傷勢慢慢好了一些。指揮部黨委書記親自去看她好幾次,安慰她、鼓勵她。同志們也都非常關心她、體貼她,給她送去雞蛋、水果……
茵茵十分感激黨和同志們對她的關懷和照顧。她忍著傷痛,在病床上給大家寫了這樣一封信:親愛的同志們,每當你們來看望我、安慰我時,給了我多么大的力量啊!我感謝同志們的關懷,感謝黨給予我的溫暖和鼓勵。為工作受了一點傷,這算不了什么,你們不要為我分心。筑堤圍湖是為了人民的幸福,我為它負點傷是光榮的。現在我還沒有犧牲,就是犧牲了也是光榮的。我還有一只手,我還能工作哩!還能為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貢獻一點力量。現在我在病床上堅持學習,我要努力做個又紅又專的共產主義戰士。等傷好了以后,再和你們見面,再和你們共同勞動。
一個月后,茵茵治好了傷,回到了新建的農場工作。領導上為了照顧她,讓她回家休息兩個月,可是,茵茵不肯休息,少了一只手不能干別的,她要求給農場飼養兩頭大黃牛。
她每天早起晚睡,精心飼養兩頭牛。一天傍晚,她牽著牛出去吃草回來,走到半路上,那頭大黃牛突然停住腳步,隨你怎么拉,它也不肯走。茵茵急了,眼看天要落雨,過路的人有的都脫下衣服蓋在怕打濕的東西上。茵茵想:這條牛不也怕雨淋著嗎?于是她脫下自己的上衣披在黃牛背上。天黑了,一陣大雨落了下來。這時,農場的小王跑來接茵茵。小王看見茵茵渾身給雨水打得透濕,黃牛背上卻披著茵茵新做的藍花衣裳,小王被感動得流下了熱淚,立即脫下自己的上衣給茵茵穿上了。茵茵微笑著,牽著兩頭大黃牛在雨中慢慢地走著。小王在后面趕著那頭不肯邁大步的牛。
回到場里,那頭在路上不肯走的牛原來病了,倒在牛欄里。茵茵非常著急,急得她晚飯都忘了吃,跑到畜牧站叫來了獸醫。獸醫診斷后留下一些草藥,說是不要緊。那天晚上,茵茵就守在病牛身邊,撫摸它,侍候它,喂藥給它吃。兩天以后,大黃牛好了,茵茵也高興得跳起來,雖然她熬紅了眼睛。
茵茵除了喂好兩頭牛,在春耕大忙季節還同大家一起———只用一只手扯草、拾糞、插秧、種玉米……她真能干呀!
她還用科學方法種了一塊試驗田呢!她有很大的決心和信心,爭取糧食豐收。農場的人都非常喜歡茵茵,大家說:今年秋收后,我們要送茵茵上北京。
大家看罷雷鋒在18歲時所寫的愛情小說,都不懷疑他所寫的日記的真實水平了。小米說,雷鋒如果堅持寫小說,而且不過早犧牲的話,說不定會成為一名了不起的部隊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