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96章 謀劃隆美爾

對於葡萄牙政府的隔空喊話,陳鋒壓根沒有理會,駐港島的一個步兵營和兩艘軍艦已經整裝待發,只要時間到了就會直接開往澳島,將葡萄牙設在澳島的機構徹底搗毀。

葡萄牙政府看到中國方面如此強硬,也識趣的閉上了嘴巴,他們現在實在沒有太多的精力同中國鬧爭,況且澳島原理葡萄牙本土,同時也遠離巴西,葡萄牙政府對於澳島那是鞭長莫及,現在中國政府要將澳島收回,葡萄牙政府也只能被迫接受了。

1941年5月5日,葡萄牙政府從澳島撤人,隨後中國政府派兵進駐澳島。

很快時間進入了5月下旬,根據盟軍最高統帥部的決定,打算在五月底六月初在法國的諾曼底進行登陸作戰,開闢歐洲第三戰場。

不過在此之前,一隊由猶太人組成的特別小分隊帶著陳鋒的命令去了歐洲,他們這些人是要去見一個人——隆美爾。

中國的抗日戰爭進行到現在已經第7個年頭了,而歐洲的反法西斯戰爭也進入了第5個年頭,時間已經足夠成了,是時候結束了。

但是陳鋒卻知道現在的德國還沒有走到盡頭,第三帝國還有一戰之力,最起碼德國的陸軍依然是歐洲最強大的部隊,不管是蘇聯紅軍還是美英軍隊依然無法單獨戰爭德國陸軍,因此陳鋒希望藉助一個人的力量提前結束歐戰,這個人就是德國陸軍元帥隆美爾。

對於隆美爾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沙漠之狐威名比德軍中的任何一位將軍都要響亮。他是一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璀璨將星中,能做到生前顯赫。死後殊榮不斷,特別是被敵對雙方都認可的軍事將領。

支持隆美爾的人將其稱爲納粹的戰神,其高超的軍事素質和出色戰術才能受到了許多軍事愛好者,甚至是著名軍事家的尊敬和崇拜。反對的人根據其戰略錯誤稱之爲“戰術上的巨人,戰略上的矮子”,又鑑於隆美爾曾經是希特勒的愛將,是納粹最得力的侵略工具,因此被稱爲“二戰縱火犯”。

很多人對其頂禮膜拜。也有很多人對其不屑一顧。這其實不奇怪,因爲隆美爾本身就是這樣一個矛盾的人。

曼施坦因、隆美爾和古德里安被後人並稱爲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的三大名將。從政治角度和和平來說,他們絕對是助紂爲虐的法西斯幫兇,對別國犯下了不可饒恕的戰爭罪行,是希特勒禍害天下的殺手。

而從軍事角度來看,他們過人的軍事素質,出色的軍事指揮藝術。對世界軍事歷史產生了重大影響,確實值得後人研究。與那些製造屠殺的納粹德國政客們和黨衛軍首腦相比,身爲正規的德國國防軍優秀將領的他們還算清白,他們雖在希特勒的戰爭中策劃指揮,卻反對納粹的屠殺和滅絕政策,更沒有參與屠殺暴行。也許正因爲這點,加上他們令人驚歎的軍事造詣。使他們贏得了敵國的尊敬和歷史學家,軍事學家的客觀評價。

隆美爾的前半生很平凡,甚至於有點默默無聞,直到48歲時,隆美爾才晉升爲陸軍少將。並負責德國爲入侵波蘭而建立的元首戰時司令部的指揮工作。這在德軍中並不是最年輕的,但是此後隆美爾晉升的速度卻創造了德軍的一個奇蹟。

49歲時。隆美爾擔任第7裝甲師指揮官參加了入侵法國的戰爭,第二年就晉升陸軍中將,並被任命爲德國非洲集團軍總司令,遠赴利比亞協助意大利反擊英軍。

到達北非戰場後,隆美爾才迎來了他軍事生涯的巔峰。3月,隆美爾指揮北非軍團攻下卜雷加港。4月攻下阿杰達比亞、梅基利;5月,挫敗英軍的“短促行動”計劃;6月,重創英軍的“戰斧行動”;也就是在這個月,晉升陸軍中將不到4個月的冷麼晉升爲陸軍上將,並被任命爲德國“非洲裝甲集團軍”指揮官。

1942年,隆美爾51歲。就在這一年1月,在阿杰達比亞向英軍發起反擊,大獲全勝。同時,不顧墨索里尼的命令,奮起反擊,收復班加西,憑戰功晉升爲陸軍標準上將。5月,隆美爾所部向託卜魯克西部的卡扎拉防線發起進攻,攻克託卜魯克。6月,隆美爾在晉升陸軍標準上將僅僅5個月之後被希特勒提升爲陸軍元帥。

現在53歲的隆美爾被希特勒任命爲西線b集團軍總司令,主要就負責阻擊盟軍在西線登陸。

對於隆美爾不瞭解的人認爲他是一個不擇不扣的納粹軍官,但是陳鋒卻知道隆美爾這個人並不是一個愚忠之人,在第三帝國初期,隆美爾充滿激情地讚揚希特勒的“曠世奇功”,然而從1943年起,隆美爾就成了德國國防軍中敢於就不斷惡化的形勢向元首直言的少數高級軍官之一,意大利投降之後,隆美爾成了希特勒最危險的反對者。

陳鋒知道隆美爾是一個把國家的利益看得高於一切的人,而希特勒呢,他要讓德軍戰到最後一人,要把個人位於國家之上。要把整個德國帶向毀滅。現在隆美爾等人正在策劃一起針對希特勒的行動,目的就是要殺死希特勒,並且放開整個西線戰場,徹底結束這場該死的戰爭。

不過陳鋒也知道這次行動最終的結果是失敗了,最終牽連了很多德國的高級將領和軍官,其中也包括隆美爾,最終隆美爾被賜死。

陳鋒要做的就是在行動開始之前聯繫到隆美爾,並且和他進行合作,保證刺殺行動能夠一擊必殺。即使是不能成功刺殺希特勒,也要保住隆美爾的小命。這可以極大的分化德軍,加快戰爭的進程。不過這些都有一個前提。那就是隆美爾願意同他們合作。

說實話,陳鋒沒有太大的把握能夠說得動隆美爾,畢竟哪位德國陸軍元帥反對的是希特勒,要的是希特勒下臺,而不是讓德國成爲戰敗國。

但是老威廉卻給了陳鋒一個驚喜,他告訴陳鋒,他的兒子曾經和隆美爾是戰友,並且在隆美爾手下當過步兵營長。兩個人不管是公務上還是私交上都很不錯,他有把握讓陳鋒的人和隆美爾接觸,同時也相信隆美爾會同意和盟軍合作的。有了老威廉的保證,陳鋒直接將一隊猶太人組成的特戰隊員送到了歐洲。

就在陳鋒與隆美爾進行接觸的時候,日本方面關於本土決戰的準備也進入了尾聲,昭和19年(1944年)5月5日,大本營於對國內部隊的統帥組織進行了變更:將國內地面部隊的骨幹——東部軍、中部軍、西部軍及國內防衛航空部隊的第10飛行師團(東京)、第18飛行團(大阪)、第19飛行團(北九州)重新編入防衛總司令官隸屬之下。有關防衛事項由第1航空軍司令官指揮。

同時任命東久邇宮稔彥王大將爲防衛總司令官、藤江惠輔大將爲東部軍軍司令官、岡村寧次大將爲中部軍軍司令官、煙俊六大將爲西部軍軍司令官、寺內壽一大將爲東京衛戍司令官、河邊正三大將爲預備總軍司令官、吉田喜八郎少將爲第10飛行師團師團長、北島熊男少將爲第18飛行師團師團長、古屋健三少將爲第19飛行師團師團長、李王垠中將爲第1航空軍司令官......

同一天,結合上述變動,大本營發佈命令,明確了防衛總司令部下屬各部隊的主要任務:“首先明確規定防衛總司令官應與海軍合作,迅速加強戰備並擔任防衛皇土的任務。其次防衛總司令官擔任防衛的地區與第5方面軍作戰地區的分界爲津輕海峽,津輕海峽及青森縣的津輕要塞地帶。屬於第5方面軍。防衛總司令官擔任防衛地區與臺灣軍作戰地區的分界爲東經122度30分。”

5月6日,防衛總司令部將早已制定好的《防衛作戰綱要》上報到了大本營,請求按照這個綱要進行最後的作戰佈置。根據這個《防衛作戰綱要》,日軍明確了以粉碎敵軍空襲爲防衛的首要任務,把重點放在航空上。迅速完成防空作戰準備;其次加強遠海島嶼的戰備,以防備敵軍的奇襲與攻擊。同時儘快整備日本本土重要地區的迎擊態勢;當敵軍侵襲時抓緊時機集中陸空兵力,尤其是儘量集中發揮空軍戰鬥力,予以擊潰。

大本營很快就批準了這個《防衛作戰綱要》,要求各部隊以此爲依據進行調動,佈置陣地。

5月9日,防衛總司令部下達命令:“東部軍以其指揮下的航空部隊,包括隨時擔任防空任務的飛機計800架及高射炮部隊,主要負責掩護以皇宮爲首的京濱地區的政略戰略上及生產的中樞部門。此外,在立川、太田、常陸、釜石等地配置部分兵力,掩護該地區的生產設施。此外以近衛第一師團爲首的24個師團沿岸防衛,首先迅速加強伊豆諸島的戰備,隨後加強八戶平原、仙臺平原、水戶平原、房總半島、相模平原附近重要地區的戰備,把重點放在伊豆諸島、八戶平原、房總地區。”

“中部軍以其指揮下的航空部隊及高射炮部隊,主要掩護名古屋、廣畑、京都等地的生產設施。以步兵第33、55師團爲骨幹的36個師團負責沿海防禦濱鬆平原、豐橋平原、紀伊平原、高知平原附近重要地區的戰備,把重點放在濱鬆平原。另外,準備隨時可以將5個師團調往他處。”

“西部軍以其指揮下的航空部隊及高射炮部隊,主要負責掩護倉幡地區的重要生產設施。另外,在長崎、福岡、大牟田等地配置部分兵力,掩護該地區的生產設施。另外以41個師團負責沿岸防禦,首先迅速加強西南諸島的戰備,隨後加強種子島、宮崎平原、鹿屋平原、薩摩半島附近重要地區的戰備,把重點放在西南諸島、宮崎平原。另外做好準備,如果敵軍侵犯西南諸島,能夠增援4個師團。”

“預備總軍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將國內的在鄉軍人集結起來,加以訓練,隨時準備增援各個戰場。”

“第1航空軍與海軍緊密合作,當敵軍機動部隊來襲時,一併指揮第5飛行團,殲滅敵航空母艦;當敵軍侵犯時主要殲滅敵軍運輸船。”

........

ps:寫到現在本書已經快要220萬字了,同時劇情也到了快要結束的時候了,本書預計在本週內完結,結局之後還會有幾章的番外,感謝大家的一路陪伴與支持!!!

第141章 請君入甕第256章 談判2第196章 火了第33章 興和縣保衛戰之偷襲軍火庫第478章 外蒙風雲(中)第215章 分歧第622章 大東北戰略——序章第65章 喋血孤城之慘烈阻擊第184章 粉墨登場的康兆民第522章 豬一樣蠢的隊友第508章 日本媒體的法西斯化以及日本民意論調第602章 組建文工團第225章 齊聚塞北第104章 狡猾的後宮淳第218章 克萊兒的震驚第196章 火了第466章 慘勝第437章 倒向日本的泰國與近衛講話第362章 密謀第290章 七:系統升級與魂牽夢繞的女人第243章 宣戰(2)第238章 一起燴第320章 結盟第254章 劉莉的愛情第572章 海軍雄起(十二)第68章 天下名揚(一)第443章 陳鋒的小激動第460章 迫在眉睫的大空戰第14章 來自省城的獎勵第502章 老蔣的抗戰策略第140章 陳鋒的逆襲第445章 升級第557章 視察南洋領(一)第680章 宜昌保衛戰和大庸爭奪戰第119章 捧殺(二)第576章 南下河南第537章 謀劃綏東第236章 翻版珍珠港第172章 妻妾會面第535章 生存的“希望”第304章 洞房花燭夜第452章 一面倒的空戰第212章 反攻(1)第636章 大東北戰略——陳鋒的陰謀第66章 喋血孤城之名將之花凋謝在無名第124章 刺殺進行時(四)第54章 作戰部署第436章 日泰勾結第328章 憤怒的日本第686章 1943—建設之年第483章 日荷會談第354章 瘋狂的“奴隸”貿易第691章 登陸菲律賓第28章 興和縣保衛戰之暴怒的東條英機第626章 大東北戰略——誘敵增援第194章 熱血演講第427章 恐怖的軍費預算第256章 談判2第238章 一起燴第689章 蟄伏一年後的大動作第92章 糖衣來襲(四)第344章 會議2第427章 恐怖的軍費預算第686章 1943—建設之年第427章 恐怖的軍費預算第25章 增援天鎮第276章 狂妄的梅津第353章 猶太人的希望第403章 意外之喜第529章 閒院宮載仁親王第360章 美國傳來的好消息第389章 秦逸武第590章 蔣陳談話第694章 本土決戰第34章 興和縣保衛戰之陳鋒的計劃第33章 興和縣保衛戰之偷襲軍火庫第619章 拯救大兵麥克阿瑟(中)第51章 魂祭作戰計劃(二)第668章 目標—中途島第581章 血戰鄭州(四)第436章 日泰勾結第420章 1940年的發展規劃第310章 戰雷(五)第489章 松岡外相的預言第275章 一觸即發第178章 交易第321章 鏖兵山西第582章 血戰鄭州(五)第411章 帝國危機第698章 德國投降第112章 尋找塔娜第612章 亞洲—只有中國在抵抗第57章 喋血孤城之轟炸第597章 達成共識第658章 桌面上的深度剖析第6章 小姨子要參軍第436章 日泰勾結第526章 楊毅等人的極限震撼第149章 戰車第585章 美日開戰前奏(三)
第141章 請君入甕第256章 談判2第196章 火了第33章 興和縣保衛戰之偷襲軍火庫第478章 外蒙風雲(中)第215章 分歧第622章 大東北戰略——序章第65章 喋血孤城之慘烈阻擊第184章 粉墨登場的康兆民第522章 豬一樣蠢的隊友第508章 日本媒體的法西斯化以及日本民意論調第602章 組建文工團第225章 齊聚塞北第104章 狡猾的後宮淳第218章 克萊兒的震驚第196章 火了第466章 慘勝第437章 倒向日本的泰國與近衛講話第362章 密謀第290章 七:系統升級與魂牽夢繞的女人第243章 宣戰(2)第238章 一起燴第320章 結盟第254章 劉莉的愛情第572章 海軍雄起(十二)第68章 天下名揚(一)第443章 陳鋒的小激動第460章 迫在眉睫的大空戰第14章 來自省城的獎勵第502章 老蔣的抗戰策略第140章 陳鋒的逆襲第445章 升級第557章 視察南洋領(一)第680章 宜昌保衛戰和大庸爭奪戰第119章 捧殺(二)第576章 南下河南第537章 謀劃綏東第236章 翻版珍珠港第172章 妻妾會面第535章 生存的“希望”第304章 洞房花燭夜第452章 一面倒的空戰第212章 反攻(1)第636章 大東北戰略——陳鋒的陰謀第66章 喋血孤城之名將之花凋謝在無名第124章 刺殺進行時(四)第54章 作戰部署第436章 日泰勾結第328章 憤怒的日本第686章 1943—建設之年第483章 日荷會談第354章 瘋狂的“奴隸”貿易第691章 登陸菲律賓第28章 興和縣保衛戰之暴怒的東條英機第626章 大東北戰略——誘敵增援第194章 熱血演講第427章 恐怖的軍費預算第256章 談判2第238章 一起燴第689章 蟄伏一年後的大動作第92章 糖衣來襲(四)第344章 會議2第427章 恐怖的軍費預算第686章 1943—建設之年第427章 恐怖的軍費預算第25章 增援天鎮第276章 狂妄的梅津第353章 猶太人的希望第403章 意外之喜第529章 閒院宮載仁親王第360章 美國傳來的好消息第389章 秦逸武第590章 蔣陳談話第694章 本土決戰第34章 興和縣保衛戰之陳鋒的計劃第33章 興和縣保衛戰之偷襲軍火庫第619章 拯救大兵麥克阿瑟(中)第51章 魂祭作戰計劃(二)第668章 目標—中途島第581章 血戰鄭州(四)第436章 日泰勾結第420章 1940年的發展規劃第310章 戰雷(五)第489章 松岡外相的預言第275章 一觸即發第178章 交易第321章 鏖兵山西第582章 血戰鄭州(五)第411章 帝國危機第698章 德國投降第112章 尋找塔娜第612章 亞洲—只有中國在抵抗第57章 喋血孤城之轟炸第597章 達成共識第658章 桌面上的深度剖析第6章 小姨子要參軍第436章 日泰勾結第526章 楊毅等人的極限震撼第149章 戰車第585章 美日開戰前奏(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