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三、老羊倌(1)
在葫蘆頭溝不遠,有個小營子村,村子不大,三十幾戶人家。
有一天突然來了個小伙子,只身一人,也沒有什么家當,就睡在村東頭兒的一間空屋子里。
那個年代,村里大多人都是闖關東過來的,這里氣候惡劣,種地也不容易,后來很多人又相繼都回了關里。村里也就閑下了挺多的空房子,都是清一色的土坯房,一直也沒有人照看維修,要不是屋里的兩根柱子撐著,估計一陣風都能吹倒了,真要是使勁打個噴嚏,從房梁上都往下掉土。
村里人很樸實,心眼都好使,一看這小伙子就不像是本地人,看樣子像是落了難,無家無業(yè)的,都挺可憐他,隔三差五,東家送點吃的,西家送點喝的,這小伙子落難到此身染重病,有這些人送點吃喝,好歹是沒餓死,硬撐了過來,病好了也就在這村子里住了下來。
小伙子個子不高,長得又瘦,根本不會干什么莊稼活,村里后來一核計,就安排他幫著生產隊放羊。
雖說地里的活他是一樣也干不來,但是放羊放的可好,天天一大早,就把一百多只草趕出去,口里呟三喝四,那群羊就乖乖的排好隊,一直走到半山腰。什么時候只要他打個呼哨,那群羊自己就排好隊形又齊整整的下山。村民們看著也都驚奇,嘖嘖稱嘆,就叫他為“羊倌”。
小伙子長得不算俊俏,但是人很機靈,說話辦事也很周全,會來事,和誰都能處到一起去。天長日久,這保媒拉纖的自然就相繼找上了門,可這小伙子也不知道為啥,一提到相親,就是一百個不樂意,咋說就是不找媳婦。時間長了,遠近的媒婆也都不再給他保媒了,他也就這么一個人一直晃當著。
除了這脾氣有些古怪以外,別的都不錯,能說會道,說話風趣幽默,人緣也好,口碑不差,誰家要是有個大事小情的,是有求必應。
過了沒幾年,改革開放,土地承包單干了,他這放羊的差事也就沒有了,都以為他不會種地,這回要挨餓了,但是誰也沒想到他還會一手好木活。打個床,做個柜什么的,手藝好不說,樣式也耐看,很多樣子都是村里這些人沒見過的,一傳十,十傳百,也算是名聲在外。
最主要的就是他收費不高,一些小來小去的活計,供頓飯也就算了,根本不要工錢,差一不二,也從不計較,所以街坊四鄰,十里八村的有什么活都愿意找他。在過去那個年頭,農村的家俱都是找木匠做的,想買都沒處買去。結婚、蓋房、添置物件都得提前找好木匠,然后好吃好喝的請到家里來,當時的木匠也算是個肥職,也以這日子過得倒也是不愁吃穿。
時間如流水,一晃就是三十年過去了。@
當年的小伙子也成了小老頭,頭發(fā)都有些斑白了,仍然還是孑然一身,這大半輩子過去了,也沒成個家。這么多年,直名實姓誰也不記得了,村里人喊順了嘴,都叫他“老羊倌”。
老羊倌雖說一輩子也沒成家,不過天上卻掉下來個“兒子”,雖說是師徒相稱,但是比父子還親。
要說起這件事,那還是十多年前的一個晚上,老羊倌有一次給別人干完活,夜里回來時,在山坡上突然發(fā)現有個孩子倒在地上,已然暈迷不醒了。趕緊跑去過用手試了試,這才知道,這孩子發(fā)高燒,昏過去了。當時那孩子氣若游絲,面如土色,眼瞅著就不行了,隨時都有可能咽氣。
老羊倌一看這孩子也就是八、九歲的年紀,身上穿的破衣爛衫,像是個拾荒要飯的。在這荒郊野外的要是不管,肯定是必死無疑,于是就動了惻隱之心,把這孩子給抱回了家里。連夜又上山找了點草藥,幾劑下去后,還真就給救活了。
那孩子醒來后,自己說,他叫徐青山,以前爹媽在的時候,都叫他小山子,老家是黑龍江的,家里遭了難,人都死沒了,他這才一個人跑出來。只知道他還有個姑姑在渾江這邊,但是也不知道地址,好不容易走到這兒了,連累帶餓,就得了病,高燒不退,這才昏倒在了山上。
老羊倌自己一個人過日子也覺的有些孤單,看這孩子怪可憐的,也招人喜歡,就收留了這孩子。
要說起這孩子,老實巴交,不招災,不惹禍的,一個就是本分人家的孩子。平時話不多,但是心眼一點兒也不笨,有點蔫主意。
正是上學讀書的年紀,老羊倌也就讓他和別的孩子一起去上學。不過這孩子干啥都行,就是不愛上學,三天兩頭的逃課,連人影都找不到。就喜歡聽評書,整天捧著收音機連飯都顧不上吃,腦袋里知道的那點東西也大都是從評書里聽來的,他倒是不管真假對錯,考試時全往上面招呼,毫無疑問,年年穩(wěn)坐班級倒數第一名,實在也不是念書的料,好不容易讀到初中畢業(yè),說啥也念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