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我們駕車直奔目的地。
過了四合屯不遠,車子便駛下了鄉(xiāng)道,沿著山脊一路西行。四周樹木叢生,荒草凌亂,很是荒涼。行了不多遠,看到路旁不遠有幾座石碑,我們好奇地停下車看了看,發(fā)現(xiàn)竟然是座革命烈士陵園。
估計是我們的車子太扎眼,剛巧有個扛鋤頭的老鄉(xiāng)路過,看見我們的車后,徑直就走了過來,警惕地問我們是做啥的?
見人家詢問,也沒辦法,我們只好故技重施,又抬出民俗文化保護協(xié)會的幌子。告訴老鄉(xiāng),我們聽說這里有個公主陵,這次前來是特意來考察的,看看是不是有保護或是開發(fā)的價值。
老頭看了看我們,晃著腦袋告訴我們,公主陵早就沒影兒了!他小時候那陣子還見過那里還有間房子,門口有些石頭像,后來房子啥的都沒了,成了一片荒崗子。旁邊都開荒種地了,啥價值也沒有了,別說開發(fā)了,就連保護都省了。
感覺這老頭像是知道些詳情,我趕緊湊過去遞了根煙,熱情地點著火后,和人家套上了近乎。
聊了一陣后才知道,老頭姓孫,今年七十六了,打小就在這片兒長大。聽他講,過了新橋四隊的屯子后就是潘家屯,屯東就是公主陵。挺早以前,那塊地上還有間起脊的小房子,有院墻,帶門樓,是個規(guī)規(guī)整整的四方院。房前屋后都是挺高的大樹,而在院里還豎著一根老高的桿子,都高過了房頂,像是旗桿似的,頂上安著個三股杈。最早以前那里還住著一個老頭,就是守陵人,世代都在這兒看著陵園。日本人來了后,這里就被一把火燒光了,除了還有幾塊磚頭瓦塊以外,別的啥都沒有了。
大牙聽后皺了皺眉,問道:“啥玩意兒?三股杈?是不是避雷針啊?”
老頭也晃了晃腦袋,顯然也不知道那個三股杈是什么東西。
柳葉轉(zhuǎn)了轉(zhuǎn)眼珠,從地上拾起一根樹杈,蹲在地上畫了起來。畫好后問老孫頭他說的那個三股杈是不是和她畫的這個樣子差不多。
柳葉畫的三股杈子,中間的尖稍長,兩端的稍短,呈“山”字形,整體略呈雞蛋形,看著倒是有點兒像是巡海夜叉用的兵器。
老孫頭低頭看了半天,閉上眼睛又想了想,最后點了點頭,告訴我們,當年院子里豎的那根桿子上的三股杈和柳葉畫的很像,比柳葉畫的這個要再扁一些,但是大體樣子**不離十了。
我和大牙不禁大吃了一驚,瞥了一眼柳葉,不知道柳葉怎么會知道這些事。但是有老孫頭在,現(xiàn)在又不好多問,只好強忍住好奇,訕訕地笑了笑。
柳葉笑著告訴我們,這個東西叫“蘇魯定”,是成吉思汗遠征時所向披靡的旗徽,是件吉祥物。蒙古鐵騎大軍當年就是拿著它打下了元朝的江山,建立了千秋偉業(yè)。這蘇魯定其實更像是漢人的軍旗,戰(zhàn)場上只要它不倒下,就意味著蒙古軍沒有失敗!成為蒙古大軍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