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王佐之才
劉辯想讓丁宮、劉弘走,以趁機廢罷三公府。
荀攸,鍾繇等人不知道劉辯已動了這個心思,想要挽留丁、劉還算公心的二人。
楊彪,王允等人則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丁宮,劉弘跪在地上,默默等待著。
等了許久,劉辯見沒人說話,環顧著在場的幾人,發現好像沒一個是會揣摩上意的奸臣。
‘是不是得培養一個?’
劉辯心裡嘀咕,旋即淡淡的道:“董卿家,你怎麼看?”
身爲太尉的董卓,理當與其他二公是一起的。
董卓心裡則完全是怎麼控制兵權,不允許他那幾個親信手下進京,聞言神色一正,沉聲道:“臣謹遵旨意!”
默默旁觀的王允見劉辯又問了一次,心頭頓時明亮,一琢磨就擡起手道:“陛下,二公與袁家關係太密,若是留在朝中,恐對其不利,不如放歸鄉里,以保其節。”
袁家這一問罪,後面肯定會有風起雲涌對其黨羽的彈劾,丁宮那道舉薦金尚的奏本,就是最大的把柄!
劉辯看著王允,眼神帶有笑意,故作思忖片刻,道:“王卿家說的有理,那,朕就準了。”
“臣領旨謝恩!”丁宮、劉弘兩人應著,神情頹然,心裡悵然若失。這一走,就再也沒有回來的時候了。
接著,兩人掏出大印以及符節,雙手舉起。
中黃門上前接過,退到一旁。
“臣等告退。”兩人再一拜,而後起身,緩緩退了出去。
楊彪,董卓,王允,荀攸,鍾繇,唐瑁皆情不自禁的看著兩人的背影。
只有兩個字能形容——落寞。
他們心裡,不禁起了一絲別樣的情緒,廳裡是格外的沉默。
劉辯見著,拿起茶杯,隨口的道:“潘隱,你去送送二位卿家。”
“是。”潘隱應著,小步追出去。
一衆人立馬醒悟,紛紛收斂情緒。
劉辯等丁宮、劉弘出了門,放下茶杯,輕咳一聲,道:“諸位卿家,關於三公府,是怎麼看的?”
荀攸,鍾繇猛的回過神,有些吃驚的看著劉辯,而後相互對視一眼。
他們沒想到,劉辯這麼迫不及待的要罷三公府了!
楊彪,王允,董卓等人則有些不明所以,什麼叫做怎麼看三公府?
三公府有什麼問題?
鍾繇雖然覺得現在諸事繁雜,人心搖動不定,廢罷三公府太過急切,但丁、劉二人走了,倒是最合適的機會。
“陛下,”
鍾繇一臉肅色的擡起手,道:“三公府多年來已形同虛設,並無事務,與空置無異,不如廢罷,並於尚書檯。”
楊彪,王允還沒反應過來,董卓急了,擡起手向劉辯,面露驚色的瞪大雙眼,欲言又止。
他不知道該說什麼。
廢罷三公府,他這個太尉怎麼辦?
袁隗承諾他的‘宰相’才幾天,這就要廢他的太尉?
劉辯坐直身體,餘光掃了眼楊彪與王允,微笑著道:“董卿家勿急,朕說的是三公府,並非說的是三公。”
荀攸跟著道:“陛下,臣認爲,三公府確實已無必要,可罷三公府,留三公之位。”
劉辯笑著點頭,道:“朕也是這個意思。楊卿家,王卿家,你們怎麼看?”
楊彪眨著小眼睛,旋即就道:“臣附議。”
三公府,確實沒什麼用,廢與不廢,對朝局根本沒有任何影響。
王允神色不動的思索一陣,道:“臣附議。”
這樣纔對嘛!
劉辯覺得異常舒心,笑容更多,道:“那這件事與‘新制’一同,由尚書檯負責,儘快完成,以使朝廷政令通暢,效速提高。”
董卓愣住了,他才住了幾天的三公府這就沒了?
“臣等領旨。”楊彪,王允擡手道。
董卓心裡有再多不滿也不敢表露,臉上遲疑著,還是道:“臣領旨。”
尚書檯,就他們三人了。
荀攸,鍾繇,唐瑁三人躬身,心裡是有各種想法。
三公府一罷,九卿又被削弱,朝政大權,幾乎盡數集中於尚書檯了。
按理說,楊彪,董卓,王允三人的權力將比過去的何進、袁隗還要大!
進一步來說,楊彪幾乎不參與朝政,董卓還是個局外人,權力,在王允一個人手中!
荀攸與鍾繇情不自禁的對視一眼,悄悄皺眉。
劉辯注視著這些人的表情,心裡默默盤算著朝廷格局,暗暗點頭:差不多了。
拆分丞相府爲三公府,是皇權與相權爭鬥的結果,但實際上,朝廷往往是必須有一個主事人的,尤其是在這種時候,權力更不能分散!
大漢朝廷必須要擰成一股繩,停止內耗!
劉辯沉思一陣,又道:“今日袁家處決,哪位卿家去監斬?”
這句話一落,小小議事廳裡瞬間安靜的落針可聞。
甚至有一股寒意流動,令所有人神色緊繃,大氣不敢喘。
以袁家的聲望,誰人去監斬,都會被天下世家所記恨,背上了一口大黑鍋!
楊彪,王允都低著頭,不言不語。
身形高大,端坐筆直的董卓,悄悄佝僂著腰背。
荀攸,鍾繇,唐瑁同樣不敢吭聲。
袁家一案已經在發酵,用不了多久,必然天下沸蕩,即便朝廷盡力速戰速決,盡力安撫,依然阻止不了!
誰人去監斬,都會被天下士人的口水給淹沒!
這也是爲什麼袁家一案,是由尚書檯處置,而不是劉辯明旨的根本原因!
見沒人說話,劉辯雙眼微微瞇起,在楊彪,董卓,王允三人身上來來回回。
按理說,董卓去最爲合適,日後斬了董卓給那些世家消氣就是了,與朝局並無大礙。
但就是並無大礙,反而令劉辯將目光,停留在楊彪的側臉。
“楊卿家,勞煩伱走一趟。”劉辯道。
同是數一數二的當世名望世家,由楊家抗這口黑鍋,最合適不過了!
楊彪心肝一顫,肥臉不停的抖,頭上冷汗涔涔,似哭似笑的擡手向劉辯,話都說不完整,道:“陛陛下,臣,臣近來身體不不好,恐誤大事,請請陛下換……”
王允神色立變,擡手道:“陛下,臣認爲楊大夫最爲合適。”
董卓瞬間醒悟,急聲道:“陛下,臣也認爲楊大夫再合適不過。”
楊彪要是推脫不去,就是他們兩人中的一個了。
荀攸,鍾繇看著三人,也在判斷哪一個最爲合適去監斬。
楊彪見王允,董卓這麼說,心裡恨的半死,臉上僵硬,擡著手與劉辯道:“陛下,臣……”
劉辯笑著一擺手,道:“既然諸位卿家都這麼認爲,就有勞楊卿家走一趟吧,趁機撇清與袁家的關係,免得朝野嚼舌。”
楊彪頭上的冷汗不停,溼透了衣襟,他不敢擦,直覺如墜冰窟,冷氣入骨,從心底到後背都寒透了!
他萬分不情願,他與袁家關係太親近了,袁隗還是他的大舅子!
同爲當朝舉世矚目的名門望族,楊彪不想去監這個斬,不想被世人戳脊梁骨!
但劉辯的話,他又抗拒不了,尤其那一句‘撇清與袁家的關係’,令楊彪噤若寒蟬。
“臣領旨。”楊彪用盡力氣,說完整個人好像虛脫了一樣。
劉辯看著楊彪,微笑著,雙眼微茫跳動。
對於楊家,他一直警惕著,暗中的調查從來沒有停過。
但除了一些所有人都乾的貪瀆,培植私人,行賄受賄之類,其他的‘罪證’幾乎沒有,楊家沒有半點‘逾矩’。
‘是朕疑心過度了,還是楊家做的太好?’
一時間,劉辯心裡拿捏不準。
“陛下,”
一個小黃門悄步進來,遞過三道奏疏,一道公文,低聲道:“大司馬府送來的。”
劉辯嗯了一聲,伸手接過來。
入眼看著,劉辯就不自覺的皺眉,繼而目露沉吟。
這道公文,是大司馬府整理的,說的是兗州的情況。
前兩日山陽郡太守袁遺與諸多兗州當地世家聯合,以‘誅賊’的名義,襲擊丁原,令丁原大敗。
皇甫嵩趕到,不止擊潰了這支聯軍,還生擒了袁遺與不少世家名士。
這袁遺,也是袁家人,與袁基,袁術,袁紹是堂兄弟。
劉辯想了想,打開奏本,第一道是丁原的請罪奏本,同是還盛讚了‘布之英勇,冠蓋當世,不應爲臣所累,請用於朝’。
“呂布?”
劉辯神色微動,這個人,得好好想想才能用。
又拿出後面一道,是皇甫嵩的,沒有請功,主要還是催要錢糧。
劉辯擡頭看了眼議事廳裡的幾人,打開最後一道。
這是朱儁的奏本,內容是青、冀黃巾亂匪‘其勢愈熾,殺害鄉民,攻掠州縣,已成一片’,奏請回兵清剿。
劉辯眉頭緊擰,深吸一口氣,雙眸凌厲。
兗州,冀州,青州的黃巾軍不斷坐大,而且還搞起了遊擊,令朝廷官軍首尾不能兼顧,只能被動的四處追剿。
朱儁回兵,那對山陽郡的合圍之勢不成,兗州就只能依靠皇甫嵩的兩萬兵馬。
這兩萬兵馬還缺衣少糧,面對的又是極其複雜的局面。皇甫嵩一不小心戰敗,整個兗州將會徹底失控!
荀攸見劉辯沉色久久不言,忍不住的擡手道:“陛下?”
劉辯擡起眼皮看了他一眼,又瞥了眼楊彪,董卓,王允,心裡思索再三,道:“青、冀州二州黃巾亂匪復熾,朱儁不得不回兵,無法對山陽進行合圍。”
荀攸想著兗州的局勢,立即就道:“陛下,臣請派曹操入兗。”
現在朝廷手裡,也唯有曹操的一萬人可以調用了。
劉辯不置可否,忽然看向董卓,道:“董卿家,袁遺在兗州召集了一些叛臣謀逆,被皇甫卿家捕獲,你以太尉身份前去,將他們就地正法,以震懾不臣!”
董卓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利用這個機會逃出洛陽,故作猶豫的道:“臣領旨!”
劉辯目光從他身上轉移到王允,淡淡道:“王卿家,現在兵亂戰危,錢糧是重中之重,不論卿家心裡有多少顧忌,必須在短時間內將錢糧籌集上來!”
聽著劉辯頗有警告意味的話,王允面上不變,擡手道:“臣領旨!”
劉辯心裡現在想的都是兗州之事,直接起身道:“今天就到這裡,諸位卿家且去忙吧。”
說完,他就起身離開尚書檯,返回景福殿。
一路上他都在思索著,他需要一個與他想法高度契合,又能縱覽全局的大才。
縱觀整個大漢,他找不出一個。
荀攸,鍾繇能幫上一些忙,不說能力還有所欠缺,威望就是一大阻礙。
不說朝廷了,地方那麼多大人物,他們根本壓不住。
而曹操這些人,還沒有經過血與火的磨練,仍然不足以擔當大任。
“那個王佐之才,還在養傷?”劉辯走著,忽然問道。
身後潘隱急匆匆跟上,道:“是,荀尚書去信幾次,還沒有回來。”
這位王佐之才原本是守宮令,也是就是爲皇帝掌管筆墨的,在那次宮變中受了傷,便回潁川養傷。
後來潁川被黃巾軍攻打,他率領全族去了冀州,而後就沒了消息。
“希望沒被嚇到。”
劉辯輕嘆一口氣,這次誅滅袁家,很多人嚇破膽,很多人傷了心,很多人更加逃離洛陽。
在劉辯離開尚書檯後,楊彪雙腿痠軟,無力的一步步出宮。
他要去監斬。
鍾繇作爲廷尉,陪在他邊上,看著他蒼白的臉色,抖索的嘴角,欲言又止。
世家往往同氣連枝,楊家與袁家同爲當世大族,世代聯姻,關係十分親密。
要楊彪去監斬袁家,對楊彪來說,太過艱難了。
直到走出宮,楊彪都沒說一句,鍾繇見他顫顫巍巍的要上馬車,忍不住的上前,道:“楊大夫。”
楊彪愣了下,若有回神,連忙擡手道:“廷尉有何見教?”
鍾繇稍稍頓了頓,道:“楊大夫,身爲朝廷重臣,須以國事爲重,不可私念太重。身爲臣子,須忠君體國,切莫行差踏錯。”
楊彪聽著這幾句話,眨了眨眼,而後道:“多謝廷尉賜教。”
而後,他就轉身上了馬車,直奔刑場。
鍾繇看著他的馬車,不禁搖了搖頭,道:“食君之祿,擔君之憂,不可臨危束手啊……”
這位出自聲名顯赫的楊家,又位極人臣,偏偏一點事情都不肯做。
鍾繇熟讀史書,知道很多人,在大難臨頭時,以一死報君國,博了一個好名聲。
可家國已毀,又有何用?
求訂閱,求訂閱,求三個全訂~~~
PS:明天有事,更新放晚上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