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大壽在崇禎帝眼裡是個極爲值得信任與倚重的大將。他與袁崇煥在個性上是完兩個相反的人。
袁崇煥本是文人,進士出身。明朝軍中有個不成文的習俗,比較器重文官帶兵。因爲有文化,對於地理、戰略、兵法等方面往往比大字不識的純粹軍人要高出許多。
這一遺風是當年明太祖朱元璋的統兵大帥徐達傳承下來的。徐達就是一位文韜武略樣樣皆通的讀書人。當朝的孫承宗、袁崇煥、洪承疇都任過遼東經略,他們也都是文官。
但像袁崇煥這樣的人就是因爲是文人出身,所以心機太重。任何領導內心中是不喜歡城府過深之人的。但還必須利用他們的才幹。
皇太極圍困北京時,一個小小的反間計,就讓崇禎皇帝果斷地殺掉袁崇煥;而祖大壽聞聽大哥被捕的消息,馬上就嗷嗷大叫著撤兵回山海關。準備和崇禎帝對著幹。
大壽捅的禍已經捅到了天,可經孫承宗一勸說,崇禎帝非但不怪罪祖大壽。反倒升官晉爵,更加信任他。
就是因爲大壽是純粹的、有血性的軍人。軍人好戰、軍人重義的本性在他的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爲了朋友之義氣,敢於和皇帝老兒對著幹;爲了城池的安全,肯於‘飢餐胡虜肉,渴飢八旗血’!一副俠肝義膽的軍人做派!
皇帝從骨子裡喜歡祖大壽這種純粹的軍人血性,一根腸子通到底。不用費盡心機去琢磨他,他有不高興的地方直接讓你知道!這樣的軍人,只要對他好,他會很忠心!
我通過與現代軍銜的對比,大概的官職是這樣的:袁崇煥、孫承宗之職相當於現在的七大軍區司令之一,上將或中將軍銜。這個官已經是相當地大了!
更何況此時的孫承宗兼任著朝延的兵部尚書,那又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長。不但經略遼東,還有權調配全國的兵力。
可見當時明朝政府把後金政權當作了主要的防範對象,派駐在這裡的軍事統帥們,地位都是相當了得。
祖大壽現任錦州總兵。總兵按現在的官職來說應該是個軍長級別,或者是個軍分區的司令員。但他這個‘軍長’雖然級別與他人相同,但權力卻大得多。
正常來說,一個軍也就一萬到二萬人。大壽駐守錦州城的兵力就有五萬多。前沿大淩河布有三萬人,錦州城內布有二萬人。
加上塔山、寧遠城的兵力,他能直接調度的兵
力超過六萬人。而別的總兵最多也就統帥一二萬人。可見,他這個總兵可是個不尋常的總兵,相當於集團軍的司令了!
從此可見崇禎帝對他的信任程度有多高!不但對他本人恩寵有加,崇禎帝爲了能夠收攏住祖大壽的心,任何血本兒都敢下!
崇禎帝后來又一不做二不休,索性連他的妹夫吳襄也提拔成了總兵。
祖大壽的妹妹是吳襄的結髮妻子。吳襄在歷史上本無什麼名氣,純粹是個借祖大壽這隻‘雞’生‘金蛋’的官二代!
他不怎麼會打仗。軍中將領們都看不起他,也都不願意和他協同作戰。吳襄是寧錦防線上最讓軍人鄙視的‘草包總兵’。但又都懼於祖大壽的權勢,不敢直面地嘲笑他罷了!
老子是個狗熊,兒子可不是狗熊。吳襄的兒子便是史上赫赫有名的吳山桂!此時的吳山桂已在祖大壽軍中效力。
吳山桂來到軍中也不是靠了祖大壽的地位換來的。吳三桂十七歲時單槍匹馬到北京考取武舉,一舉奪得武狀元!來到大壽軍中效力時,吳三桂被朝延任命的官職是遊擊將軍。
二十歲不到的吳三桂便一腳邁進了將軍的行列,他在當時的明朝軍隊中,無疑是一顆最耀眼的明星!
吳襄本是江蘇高郵人,後因與祖家聯姻,舉家牽到寧遠落戶。吳三桂從小身在祖府長大,耳濡目染舅舅祖大壽超凡的軍事才能與軍人膽魄。
自小便處處以舅舅爲榜樣,勤於練武,勤於習文。雖然此時剛剛二十歲,但已是一身將軍膽、滿腹經綸略!
祖大壽也相當喜歡這個外甥,每當閒暇時便親自教習吳三桂打仗的技巧。寧遠大戰中,更是帶著吳三桂身先士卒與努爾哈赤的滿八旗浴血奮戰。最終獲得寧遠大捷!
從小受到軍人家庭的薰染,又陪同舅父經歷過大戰考驗的吳三桂,風格上一點也不像吳襄那樣地窩窩囊囊,反倒承繼了祖大壽打仗有勇有謀、不怕死的軍人的風格。
大壽前晚遇刺,吳三桂並未在軍中。他當時行至塔山時,奉大壽之命留下監督塔山防禦工事修築事宜。
錦天與吳三桂哥兒倆也相當地投脾氣。每當吳三桂從前線歸來時,都是錦天最開心的時刻。
因爲那時三桂會給小錦天講戰場上的所見所聞,講很多很多軍營的趣聞異事。每每此時,小錦天都是閃著嚮往的大眼睛仔細、認真地聽吳三桂講述。
今日剛好吳三桂完成了祖大壽交待的軍務,一路風塵地回到祖府。熟悉祖大壽的人都知道,祖大壽眼裡最重視的兩個晚輩:吳三桂與小錦天。
吳三桂入府拜見過舅父後,本欲轉身回吳府去拜見父親與母親。剛走到門口臺階處,忽然外邊十幾個頭戴錦衣衛官帽的人向堂前急行而至。
吳三桂舉目一看,走在隊伍中間的原來是乾爹高奇乾!剛想上前與乾爹打招呼。忽聽遼東總監大太監高奇乾大聲念道,“錦州遊擊將軍吳三桂接旨!”
吳三桂聞聽,來不及打招呼,慌忙低頭跪下。此時祖大壽聞聽外邊的呼聲,也從內堂中走出,一同跪下接旨!
只見高奇乾不緊不慢地從袖中抽出聖旨展開,念道,“錦州遊擊將軍吳三桂自入軍營以來,驍勇善戰,尤其寧遠大戰中表現卓越。深得朕心、深得軍心。特擢升吳三桂爲山海關副總兵,即日上任。欽此!”
吳三桂、祖大壽一家人磕頭謝恩後,忙請高奇乾大太監進入內堂落座。吳三桂此時才問道,“乾爹,你老年事已高,怎麼讓你親自來傳旨?您派人通知一下,孩兒去山海關接旨就是了。”
高奇乾笑著端起面前精緻的青瓷茶杯,揭開杯蓋兒輕輕地吹著杯裡的茶沫兒道,“老夫也是很久沒有來寧遠小坐了,趁這個傳旨的機會,出來活動活筋骨。”
大壽忙恭敬地接過話“公公是太疼三桂了,難得公公一片愛子之心。”高奇乾尖聲細語兒地嘿嘿大笑起來“還是大帥知我心吶。”
高奇乾,一個太監。吳三桂怎麼稱他爲乾爹?祖大壽如此大的權勢,爲何對他如此恭謹呢?
這個高奇乾可是不簡單。他是皇帝派到關寧錦一帶的總監軍。相當於現在的瀋陽軍區總政委這麼大的官。是皇帝派到軍隊中監督、監視各領兵將領的。每天必報一封密報至北京的崇禎皇帝面前。
可以這麼說,在遼東一帶所有的領兵將領中,他高奇乾說哪位總兵好,那皇帝就說哪個總兵好;如果高奇乾說哪個總兵官帶兵不力,那皇帝會馬上下旨撤職或殺頭!
祖大壽不但是個勇將,也是個人精兒。這一點他比袁崇煥強很多。外粗內細的祖大壽自高奇乾來到軍中後,主動要求讓吳三桂拜他爲乾爹。
那麼這次高奇乾過來傳旨就不言而喻了。又是他在皇帝面前美言了吳三桂,才讓一個剛滿二十歲的年輕軍官連升二級,直接成了副總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