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起彼伏的嗡嗡聲中,安卓航很技巧地收住了自己的話頭,瞇眼微微笑著望著周圍或激動、或迷茫、或沉思的駐日特遣軍指戰員們,直到大家不約而同地重新將注意力聚焦在他的銀幕上。
509,509小組——
呵呵,回想起去年連續不停地奔波在海南、蒙古基地以及唐縣、上海等地,在華文哲老古董以及周芳雨博士的直接領導和指點之下,他以及他們這群從一開始進入突擊營,就以原子彈為生的最高端、也最機密的工程技術團隊,不也是全體進入了一個名為“91計劃”、“91小組”的秘密機構中,并且同樣是在完成全部工作和集訓后,也是由周芳雨部長親自主持,召開了一次“91計劃”的總結表彰會暨誓師揭秘大會。
嗯,正是在這個大會上,他知道了美國人的所謂509小組,竟然也將很快有類似于這樣的一個絕密會議,而且那個叫迪貝斯的小組負責人兼召集人,也將在這次會議上進行一番大揭秘。
相對于他們這個早已擁有和掌握了成熟的原子技術和投放程序的突擊營研究和實驗團隊,在幾乎相同的時間段內,基本尚處于摸索階段的美國人的“509小組”,卻沒有體現出一絲一毫的特殊性而基本上與提尼安島基地的其他B29型轟炸機一樣,幾乎不定期地都在參加對日本各城市的空襲。
當然如果說他們也的確有不同之處,卻是人人都疑惑的每一次出征,偌大的機組和編隊,每次都只攜帶一顆炸彈,而且還是同樣的那一顆炸彈,雖然他們所謂的上層,每次都會將同一顆炸彈裝扮成不同的樣子。
與此同時,他們被嚴格要求,編組在高空中的每次投彈都要求不僅要保持一定高度,而且與以前的訓練課目一樣。彈著點必須十分準確,并務必控制在視力范圍內進行爆炸。
好在經過這樣的無數次實戰,他們的這項技術已大為提高。并且熟悉了復雜氣象條件下的飛行。
當然,即使到了這個時候,全組只有一個人知道為什么要反復演練這個動作,他就是帶隊的蒂貝斯上校。或許現在整個美國太平洋戰場上。恐怕也只有他一個人知道,歷史上第一顆用于作戰的原子彈,此刻早已被分成四個部分,由三架飛機和一艘巡洋艦分別運到提尼安島,并在這里被組裝起來。然后在以后全世界都知道的那個時間由一架序號為82號的B29型轟炸機,完成了這一世紀性的遠程大投擲。
注定將被載入史冊的貝蒂斯,毫無懸念地將被任命為82號B29型轟炸機編組正駕駛,而原來的正駕駛羅伯特劉易斯為副駕駛。
整個機組人員中無一人了解原子彈的構造,所以,作為最高技術專家的柏森斯上校屆時將奉命隨機飛行。不過,假若一旦沒有完成任務時被捕,按照程序。柏森斯應立即自盡。
呵呵。想到這一點,安卓航忍不住微微搖了搖頭,然后不易覺察地挪動了一下不安的雙腿,嘴里本能地嘶嘶吸了一口氣。
在他的上顎最里面的大牙深處,此刻同樣鑲嵌著一顆微型毒囊。如果需要,他只需按照特殊訓練中的那樣輕輕攪拌一下舌頭。藏于毒囊中的氰化鉀便會立刻破繭而出。
可憐的帕森斯上校,恐怕他的牙齒中。也同樣藏著這樣一顆毒藥吧?
帕森斯是技術專家,他也是。帕森斯是上校。他也是。唯一不同的是,帕森斯可以青史留名,他可以嗎?
按照美國人的原定計劃,原子彈被裝上82號機,而隨82號機一同行動的還有另外五架B29型轟炸機,其中兩架負責偵察,三架隨時報告天氣情況。然后根據天氣情況,再確定轟炸地點,比如廣島、長崎或者小倉。
這里要特別說一下,長崎是日本最重要的造船基地之一。小倉則是日本北九州地區的兵器工業城市。
至于美國人定下的其他備選目標,還有新潟,也是兵器工業城,還是化學工業城。東京則是日本政治、經濟中心,被炸之后的反應一定不錯。京都,在前期的大轟炸中被美軍故意遺忘。但是據后來的一些傳說,實際上是因為中國學者梁思成不斷地向美國大使館和有關人士提議,京都有太多的歷史文化遺跡,不僅有著大量從周邊遷移過來的居民和民生類工業,而且文化古跡頗多,被狂轟濫炸實在太可惜。
奶奶的,假如這個傳說是真的,這個梁思成真該拉去槍斃。在整個侵華戰爭中,小鬼子毀滅的中國城市中,哪一座城市的歷史沉淀、文化風韻,不比小日本的一個什么京都強上十倍?
而且就在“509小組”全體編組準備起飛時,美國佬的牛仔精神再一次迸發出人性的光輝,擔負著秘密運載核彈的82號機,幾乎是一路綠燈地被從上至下毫無懸念地臨時命名為“依諾阿蓋依”號。這對任何一個東方人而言都是不可想象的,因為“依諾阿蓋依”既不是神話中的傳說人物,也不是現實社會中的某個偉人,它僅僅只是蒂貝斯的母親的名字。
或許,這對安卓航來說,心中的感覺現在也是怪怪的7一種滋味。
當然這絕不是說他現在手中的這個核爆裝置,如果按照山姆大叔的思維邏輯,或許也應該以安卓航的父親或母親來命名。假若真是那樣的話,深受東方哲學思想熏陶的他,可能還會因此渾身都絕對不自在也未可知也。
這,當然就是兩種文化之間最大的區別之處。
具體到咱們自己的“91計劃”及其整個“91計劃小組”,這個代號的來源和含義其實很簡單,就是暗指“記憶”二字,意在表示和紀念突擊營的原子彈工程的研制是在借鑒和脫胎于后世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取得的當前已經能夠用于實戰的核爆裝置和相關技術手段。
可以說,如果一定要與美國人的“509計劃及其小組”相比,二者目前的優劣和高下,應該是各有千秋,各有長短。
在蒂貝斯上校召集“509小組”全體人員進行的八月會議中,這是屬于他們的最后一次全體會議。當然也是第一次同時也是唯一一次的交底會。在會上,他第一次正式告訴他的編組所有成員,全體“509小組”之所以刻苦訓練了將近一個年頭。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是為了在日本投擲一顆炸彈,但它不是一顆普通炸彈,而是相當于兩萬噸梯恩梯能量的原子彈。
而突擊營目前已經掌握的梯恩梯當量并安全小型化到武器級別。已經突破到了20萬噸級當量的水平。
現在安卓航手中的核爆裝置,雖受其體積所限,卻同樣達到了恐怖的6000噸級梯恩梯當量威力。但是美國佬根本不可能知道,核爆裝置的大小正好相當于一個成熟的大西瓜大小而已。
而在實際操作中,當509小組的飛機編組抵達目標區域后。在萬米高空,被戲稱為“胖男孩”的那顆原子彈才會真正進入擊發狀態,也就是說這時必須由柏森斯上校親自完成最后一道手動程序,爬入彈艙,打開原子彈的保險裝置,裝上引爆器。
在安卓航的手中,卻只需要一個遙控按鈕即可。
當然一定要說清楚的是,在摁下按鈕的同時。他們是無需慌張并且可以不去在意距離上的意義。因為他們完全可以根據現場情況自行制定人員、小組撤離路線和安全方案,所做的只需要在定時器上完成激活即可。
而509小組甚至在起飛前還無法確定自己會把原子彈扔到什么地方去,雖然廣島和長崎相距不遠,前者在本州島的西部,后者在九州島西北。
然而無論在哪里,伴隨“依諾阿蓋依”號的兩架“509小組”飛機以及主要投放飛機。目標一旦確定他們就必須迅速離開,而且“依諾阿蓋依”號所有機組人員必須戴上了厚厚的墨鏡。以防止強光的灼傷眼睛。
同時,當原子彈被投出彈艙。原子彈將在離地面600米處爆炸。在閃光、聲波和蘑菇狀煙云之后,火海和濃煙籠罩了全城,在方圓14平方公里內有6萬幢房屋被摧毀。而貝蒂斯他們卻需要駕駛著他們的飛機,以最高速度在數分鐘內必須飛出這片由他們自己制造出的巨大火海之中。
一個“憤怒的基督”,因為怒火而不再救世,其威力就是注定要毀天滅地的。
然而一個“憤怒的基督”,又怎能阻止一個叫“靖國神社”的怪胎在一個怪胎式的國家興風作浪呢?
現在,這個看上去似乎一點不起眼的核爆裝置,其實就是為這個怪胎式的國家怪胎式的存在,準備的一個巨大禮已讓他們的那些狂熱的國民好好看一下然后在思考一下他們的未來。
那么看看靖國神社這個怪胎是怎么來的吧:
其實“靖國”本來自我們的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吾以靖國也”中的章句,意為使國家安定,原意很是美好的。但到了小日本手上,這個位于日本東京都千代田區九段坂的一座所謂靖國神社,就全部變了味了。
這個怪胎最早建于明治2年6月29日,原稱“東京招魂社”,用來紀念在明治維新時期日本內戰戊辰戰爭中為恢復明治天皇權力而戰死的軍人。社格是別格官幣社,本殿構造為神明造,例祭為每年的4月21日——23日,以及每年的10月17日——20日。1879年,東京招魂社正式改名為靖國神社。
這個供奉著自明治維新以來為日本帝國戰死的軍人及軍屬的怪物,性質上雖然類似于華人社會的忠烈祠,但由于絕大多數是在侵略中國戰爭及太平洋戰爭中陣亡的日軍官兵及殖民地募集兵,其中當然也包括甲午戰爭,日俄戰爭,和第二次世界大戰近250萬名為日本戰死者的靈位,其中有210萬死于二戰。被征入伍的的臺灣和韓國人也在內。還有,靖國神社也在1978年秘密將14個被盟國遠東軍事法庭入罪和處決的甲級戰犯放入它們供奉的名字里。這些甲級戰犯包括首相東條英機和外相廣田弘毅。日本在1945年8月15日戰敗后,因為日本的戰后和平憲法第9條說明要分開政府和宗教,靖國神社選擇了變成一個非政府旗下的宗教機構,因此,靖國神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一直由日本軍方專門管理,是國家神道的象征。
正是因為由于靖國的祭祀對象包括了14名甲級戰犯,2000多名乙、丙級戰犯,使得該神社被東亞各國視為日本軍國主義的象征而備具爭議性。所以每當日本政府要前往靖國神社參拜,都會引起鄰近二戰期間遭受過日本侵略的國家及人民的反對。在二戰后,遵循政教分離原則,改組為宗教法人。因此,日本全國神社都由內務省管理,唯獨是靖國神社由軍方管理。
1945年,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占領軍總司令部,在麥克阿瑟的動議下,曾準備廢除靖國神社,后來因為靖國神社在全國搞出一個所謂的“臨時大招魂祭奠”運動,即使貴為占領軍太上皇的麥克阿瑟最終也不得不作罷,可見其余孽深遠。
就這樣一個怪胎式的毒瘤,竟然在戰敗后還能如此逍遙法外到現在,你說突擊營還能讓它這么橫行嗎?
當安卓航徐徐講完一切內容,最終圖窮匕見地將靖國神社這四個臭名昭著的字抖摟出來,幾乎所有的指揮員全都本能地摟起了袖子來。
“他奶奶的,早知道第一個就是要去收拾這個爛地方,我們他娘的早就會寫血書出來了,還用搞這么多彎彎繞嗎?”
別忘了,這放的大禮花,絕對是驚世駭俗的吶。(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