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天天看小說

二百七十一章 劉賀私印

bookmark

這個玉的玉質還是不錯的。」

「比想象中好多了!」

孔建文與溫所長趴在了棺材旁邊,俯身前傾打量著棺內的情況。

掀開宣紙之後,首先看到的,是七八片從上到下順序排列的玉璧。

這是經典的西漢玉殮葬的做法。

在墓主人頭頂、胸前、腰腹部、下陰處,放置了一共七枚玉璧。

其中有幾塊玉璧,已經被染成了黑色,可能是棺內漆雨水褪色後染上的。

很可惜,經過這麼多年過去,這些玉璧多多少少都已經裂開了,不復原來的完整樣子。

不過玉璧的玉質非常不錯,哪怕這麼多年過去了,還依舊散發著青潤的感覺。

顯然,這些玉璧也都是青玉,而不是和田玉。

實際上,在西漢的貴族墓葬中,出現和田玉纔是少見的情況。

大部分情況下,主要還是以黃玉與青玉爲主。

這兩種玉,也是華夏先民最早使用的玉。

從新石器時代,乃至更早的舊石器時代的華夏先民遺址中,就有不少黃玉、青玉打造的禮器,飾品、乃至實用器出土。

其中,玉質最好,最爲溫潤剔透的青玉和黃玉,便是上等玉,一般只有最高貴的人才能使用。

像遂先生當時含在口中,刻有「遂」字的玉印,用的就是比較一般的黃玉,經過兩千多年之後,玉質都已經呈現出灰白色,看起來根本不像是一塊玉,倒是像一塊粉石了。

而海昏侯用的玉,當然不是那種下等的玉,這些玉璧的玉質,看起來甚至要比南越王墓中的玉,還要更加上乘一些!

只能說,海昏侯劉賀真的很有錢...

「這兒一塊大的,這裡還有一塊小的。」

「中間這還有四個,都是不一樣的玉。」

「底下還有吧,

這邊凸起了一塊,看低下的輪廓,應該也是一塊玉璧。」

陳翰等幾位考古人員,也都圍了上來,數著算著能看到的玉璧有多少塊。

另外幾位專門紀錄的考古人員,更是拿著照相機,不斷的拍照留檔。

就在大家大呼小叫的研究這些玉璧的數量和樣式的時候,眼尖的陳翰注意到,在墓主人腰腹部的位置,一塊很大的玉璧旁邊,似乎有一塊翻倒的小印。

「小印章,這是一塊小印章!」

陳翰立馬伸手指向了那塊斜著倒下的印章。

衆人的視線立馬就被吸引了過去。

之間一塊大概有大拇指一截大小的印章,章鈕的位置,已經沉在了腐質物中,僅僅有半邊印面,斜著露在外頭。

「往這邊看!有字!」

陳翰趴在了印章露出來的這一面,對著印面辨別了幾眼,只看到了幾條刻畫的線條。

雖然說看不出是啥字,但是可以確定肯定是有刻字,不是無字印!

「有字,是方的!」

「而且看質地應該是玉的!」

玉印,方形,又是在墓主人腰間的位置。

這顯然是一枚對墓主人來說十分重要的印,纔會死後都要掛在腰間。

大概率,是刻有墓主人名字和「官職」的公印,是墓主人死後到地下可以證明自己身份的重要物品!

拿著單反照相機的考古人員,連忙過來將陳翰擠開,鏡頭對準印面斜露出來的地方,卡察拍了一張照片。

照相機拍出來的照片,可要比人眼辨別清晰多了,而且還能放大放大再放大。

大家立馬就又湊到了照相機面前,想要看看印面的情況。

雖然印面露出的實際上只有一半不到,但是李教授在辨別了一下後,依舊篤定的說道:「劉,是小篆的劉字!」

陳翰也肯定的點了點頭:「看著像是劉字。」

印面上露出來的「劉」字,差不多佔據了印面的一半。

也就是說,另一半也只能是一個字!

這不是一面公印,是一面二字私印。

但是這面私印也同樣重要!

姓劉,並且只有兩個字。

這顯然已經非常接近真相了。

墓主人是劉賀的這一答桉,基本上板上釘釘了。

顧不上那麼多了,孔建文乾脆直接上手,將半邊身子插在棺內的這塊玉印小心翼翼的,左右晃了晃,然後輕輕拔了起來。

還好,玉石其實還是很堅固的,沒那麼容易壞掉,也不會因爲時間久了變軟。

這塊玉印無甚風險的就被拔了出來。

李教授和陳翰立馬圍上去看了起來。

果不其然,印面的另半邊,是一個「賀」字!

大墓的主人,當真是劉賀!

從發掘開始,陸續挖出來的文物,都不斷的指向了墓主人身份就是劉賀本人。

但就是缺乏這個最核心的,最直接的證據!

沒想到,墓主人的內棺剛開啓,就能在內棺表面,發現這麼一顆刻有墓主人名字的私印!

如此一來,從大墓被發現到現在,對墓主人的總總猜測和紛爭,終於落定了塵埃。

所有之前的推測,都通過這枚私印,得到了確定。

實際上,對墓主人是海昏侯的猜測,一直都沒停下過。

就在陳翰他們發掘主墓室的時候,其他兄弟部門,也在對後藏室進行清理。

其中,有一間後藏室,乃是樂器庫。

在樂器庫裡,發現了很多漢代的青銅樂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三面靠著牆擺放的編鐘了!

按照《周禮》中的禮樂制度,「四堵爲帝,三堵爲王」。

什麼意思?

就是隻有帝王,纔可以享用四面架子組成的懸樂,王只能用三排懸樂。

打個比方。

之前發掘的春秋時期諸侯,通常在他們的墓中,樂器庫內的編鐘,都是靠著一面牆擺放的。

因爲他們不是王,也不是帝,所以不可能擁有多面樂器架。

而在南越王趙胡的墓中,他的樂器庫裡, 南面、北面、西面三牆,都靠牆擺放了一系列青銅樂器。

唯獨是進門的東面,並沒有任何樂器擺放。

這說明在這方面,趙胡也沒有違禮。

而這座海昏侯墓內的樂器庫,卻有三堵懸樂!

這顯然是不符合「列侯」這個級別,必須得是諸侯王才能享用的禮儀。

那,在南昌地界,除了曾經當過昌邑王,甚至做過皇帝劉賀之外,還有誰敢用三堵懸樂?

現在確定了,確實也就只有劉賀敢了。

爲您提供大神顧屈的《滿級考古大師》最快更新,爲了您下次還能查看到本書的最快更新,請務必保存好書籤!

二百七十一章 劉賀私印免費閱讀.

:。

一百四十七章 守墓的武士,守門的車伕二百六十九章 錢山!三百三十七章 三千年前的石磬第五十六章 無氧纔是保存屍體的第一要素一百九十八章 開個系列視頻的坑!第三十章 叮咚,成就解鎖!一百四十二章 南越國君三百二十九章 青銅神壇一百七十三章 金縷玉衣?!三百四十二章 階段成果新聞發佈會一百七十六章 我金縷呢?一百九十四章 一塊博局引發的七國之亂一百一十章 去隔壁工地串串門一百八十章 春秋筆法三百三十四章 從三星堆遺址到金沙遺址第一十一章 君子如玉一百七十一章 眜是何人???是何人?一百三十四章 鑑定一下網絡熱門古屍第三十五章 鳳凰山古墓羣第六十五章 簡牘修復室的神器二百六十一章 又是好多黃金!三百四十章 遠古華夏不崇拜太陽!第九十章 三個大型的東西周墓葬羣三百五十章 王都二百五十二章 金子,好多的金子!第五十章 巴蜀之商,通達天下!一百八十七章 盛開在嶺南的文明之花二百四十三章 華夏人,從來都是最聰慧的民族!三百零三章 二千年前的孔子形象是什麼樣子的?一百七十八章 在危險的邊緣反覆試探二百二十七章 關於海昏侯國的過去第二十二章 失敗二百七十四章 黃金有字一百六十四章 軍火庫三百七十四章 戎與鉞二百九十九章 臣海昏侯賀昧死上拜!二百七十五章 劉賀:我真慘啊二百六十章 開!三百四十章 遠古華夏不崇拜太陽!一百八十三章 你也配諡“文”?一百一十四章 這算接商單嗎?第九十三章 老同學第九十四章 天平衡桿!第一十五章 這是...麪條?!一百零七章 “教授,我悟了!”第四十章 青銅,美金也!第七章 陳·很有逼數·翰第三十四章 打造考古學領域的明星學者?三百二十五章 華夏多元起源論一百四十六章 清理墓道第七十四章 一口古井,幾代人嘗。二百八十九章 玉眼蓋、玉鼻塞三百一十三章三百一十九章 跨越三千年的團聚二百七十九章 和田玉一百一十八章 曾孫邵之墓一百六十九章 哥們,吃一顆五色藥石伐?一百五十六章 錦瑟無端五十弦三百三十九章 多元發展的華夏燦爛文化一百九十九章 熱水墓羣第三十二章 兄弟們,撤!三百二十章 文字的重要三百五十九章 良渚研討會一百五十六章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百七十八章 在危險的邊緣反覆試探一百一十七章 系統宕機了?三百五十九章 良渚研討會二百四十三章 華夏人,從來都是最聰慧的民族!三百四十九章 有虞氏與成鳩氏第二十九章 發論文第八十五章 一雙老布鞋,承載華夏三千年!二百五十八章 可惜,遇到的是漢宣帝。二百八十四章 人雖死,靈魂依然在。三百一十七章 頂尊蛇身銅人像一百五十三章 二個粗心大意的工匠二百八十二章 又見香瓜子第二十四章 滔天大洪水第七十四章 一口古井,幾代人嘗。三百六十二章 文化層真多二百六十七章 黃金何來?一百零一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二百八十八章 繁榮的文化三百二十七章 恐懼纔是文明存在的原動力第四十八章 168號墓第八十章 “嚯,這顱骨很結實啊!”三百一十五章 八號祭祀坑三百二十七章 恐懼纔是文明存在的原動力第一十三章 龐貝古城?第五十五章 考古界的小亮老師?一百二十章 曾國的墓,陪葬吳王的武器?!二百二十二章 寶藏男孩劉賀三百零二章 孔子屏風二百一十一章 牛極一時的吐蕃一百四十一章 象崗第一十六章 這還TM的是碗葷面?!三百一十五章 八號祭祀坑三百五十六章 玉琮一百五十四章 南越文帝!三百一十八章 三星堆文化之美第九十三章 老同學
一百四十七章 守墓的武士,守門的車伕二百六十九章 錢山!三百三十七章 三千年前的石磬第五十六章 無氧纔是保存屍體的第一要素一百九十八章 開個系列視頻的坑!第三十章 叮咚,成就解鎖!一百四十二章 南越國君三百二十九章 青銅神壇一百七十三章 金縷玉衣?!三百四十二章 階段成果新聞發佈會一百七十六章 我金縷呢?一百九十四章 一塊博局引發的七國之亂一百一十章 去隔壁工地串串門一百八十章 春秋筆法三百三十四章 從三星堆遺址到金沙遺址第一十一章 君子如玉一百七十一章 眜是何人???是何人?一百三十四章 鑑定一下網絡熱門古屍第三十五章 鳳凰山古墓羣第六十五章 簡牘修復室的神器二百六十一章 又是好多黃金!三百四十章 遠古華夏不崇拜太陽!第九十章 三個大型的東西周墓葬羣三百五十章 王都二百五十二章 金子,好多的金子!第五十章 巴蜀之商,通達天下!一百八十七章 盛開在嶺南的文明之花二百四十三章 華夏人,從來都是最聰慧的民族!三百零三章 二千年前的孔子形象是什麼樣子的?一百七十八章 在危險的邊緣反覆試探二百二十七章 關於海昏侯國的過去第二十二章 失敗二百七十四章 黃金有字一百六十四章 軍火庫三百七十四章 戎與鉞二百九十九章 臣海昏侯賀昧死上拜!二百七十五章 劉賀:我真慘啊二百六十章 開!三百四十章 遠古華夏不崇拜太陽!一百八十三章 你也配諡“文”?一百一十四章 這算接商單嗎?第九十三章 老同學第九十四章 天平衡桿!第一十五章 這是...麪條?!一百零七章 “教授,我悟了!”第四十章 青銅,美金也!第七章 陳·很有逼數·翰第三十四章 打造考古學領域的明星學者?三百二十五章 華夏多元起源論一百四十六章 清理墓道第七十四章 一口古井,幾代人嘗。二百八十九章 玉眼蓋、玉鼻塞三百一十三章三百一十九章 跨越三千年的團聚二百七十九章 和田玉一百一十八章 曾孫邵之墓一百六十九章 哥們,吃一顆五色藥石伐?一百五十六章 錦瑟無端五十弦三百三十九章 多元發展的華夏燦爛文化一百九十九章 熱水墓羣第三十二章 兄弟們,撤!三百二十章 文字的重要三百五十九章 良渚研討會一百五十六章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百七十八章 在危險的邊緣反覆試探一百一十七章 系統宕機了?三百五十九章 良渚研討會二百四十三章 華夏人,從來都是最聰慧的民族!三百四十九章 有虞氏與成鳩氏第二十九章 發論文第八十五章 一雙老布鞋,承載華夏三千年!二百五十八章 可惜,遇到的是漢宣帝。二百八十四章 人雖死,靈魂依然在。三百一十七章 頂尊蛇身銅人像一百五十三章 二個粗心大意的工匠二百八十二章 又見香瓜子第二十四章 滔天大洪水第七十四章 一口古井,幾代人嘗。三百六十二章 文化層真多二百六十七章 黃金何來?一百零一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二百八十八章 繁榮的文化三百二十七章 恐懼纔是文明存在的原動力第四十八章 168號墓第八十章 “嚯,這顱骨很結實啊!”三百一十五章 八號祭祀坑三百二十七章 恐懼纔是文明存在的原動力第一十三章 龐貝古城?第五十五章 考古界的小亮老師?一百二十章 曾國的墓,陪葬吳王的武器?!二百二十二章 寶藏男孩劉賀三百零二章 孔子屏風二百一十一章 牛極一時的吐蕃一百四十一章 象崗第一十六章 這還TM的是碗葷面?!三百一十五章 八號祭祀坑三百五十六章 玉琮一百五十四章 南越文帝!三百一十八章 三星堆文化之美第九十三章 老同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亭县| 库伦旗| 瑞安市| 蓝田县| 邢台市| 扶沟县| 周至县| 赫章县| 垫江县| 北流市| 南乐县| 富顺县| 班戈县| 光泽县| 万州区| 平昌县| 略阳县| 娱乐| 苍南县| 井陉县| 淅川县| 平度市| 兴文县| 海林市| 龙门县| 嘉禾县| 新田县| 岚皋县| 平潭县| 鄂伦春自治旗| 平陆县| 板桥市| 鸡泽县| 芦溪县| 泉州市| 瑞丽市| 土默特右旗| 遵义市| 昭苏县| 汕尾市| 全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