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天天看小說

三百一十五章 八號祭祀坑

bookmark

新發現的八號祭祀坑裡,有多少文物?

光是有編號的文物,就超過了五千件!

它們在坑裡層層堆疊,姿態萬千。

站在坑旁邊,往裡面俯瞰,能夠看到的全是一片綠色,一片獨屬於青銅器的顏色!

“這麼多?!”

“沒個幾年的功夫,恐怕清理不完啊。”

看到坑內的情況,陳翰和莊雲鵬他們,瞬間就明白了,爲什麼三星堆只是1、2兩個祭祀坑,卻能夠挖幾十年了。

這一個坑裡幾千件文物,而且層層堆疊,一天能清理出幾件,都算是動作快的了。

再加上清理出來還要修復、研究等等。

一個坑清理十幾年都不過分的。

當年古蜀人特殊的掩埋技巧,爲考古工作人員的發掘,製造了無數的難點。

一樣樣文物堆疊在一起,導致有些文物想要提取出來,需要很複雜的清理,有的時候甚至手都塞不進去,還要用工具一點一點扣。

形象一點的比喻,就像是在泥巴池裡放滿了鍋碗瓢盆,這些鍋碗瓢盆還都是雜亂無序的疊放的。

想要清理出一個,可能需要同時將周圍的好幾個其他器物以及泥土都清理出來,才能動。

“好多鼎、尊、壺啊,都帶有明顯的商朝特點。”莊雲鵬凝視著坑內,有些激動的說道。

林雅也有些疑惑的說道:“這祭祀坑是晚商時期的,那沒有發現文字嗎?”

像青銅鼎、青銅尊這種成熟青銅器的出現,基本已經代表,一個文明進入了非常成熟的社會階段了。

事實上,三星堆文明也確實很成熟。

三星堆遺址是古蜀國的首都,勢力範圍極大,甚至已經擴張到了陝西漢中一帶。

這樣發達的文明,必然存在一套嚴密的組織架構。

而且三星堆青銅技術非常發達,

比如鑄造技術、焊接技術非常高超,黃金含金很高,青銅器上能鑿出各種各樣精美的孔洞等等,青銅技術比同時期中原商朝相比,也不遜色。

如此成熟的一個文明,理應是有文字出現的。

但是,三星堆遺址發掘過程中,沒有發現類似甲骨文、金文和戰國文字等成系統的文字。

只在出土的陶器、金器、玉器等文物上面,發現七個不規則的刻畫符號,而且多爲一器一符號。

衆所周知,按照西方對文明的三項標準,即城市、文字、青銅(冶金術),有沒有文字是進入文明社會的關鍵標準之一。

所以,西方人一直以來,都以三星堆沒有發現文字作爲理由,不將三星堆文明認爲是一個文明,只認爲是一個文化。

“文化”,指的是新石器時代的遠古部落。

比如河姆渡文化,比如陶寺文化,比如龍山文化。

而“文明”,指的是一個擁有完整社會制度,組成了國家的文明,比如夏朝、商朝、周朝。

在華夏國內,三星堆的不斷考古深入研究後,華夏學者是廣泛的認爲,三星堆是一個文明,而不是文化。

可以確定,三星堆就是早期的古蜀國,是一個有社會階級,構建出了文明的一個國家。

不過西方人不承認。

西方人玩這一套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

反正,在華夏學者看來,無論三星堆的這些字符是不是文字,都無法否定三星堆先民已經進入了文明時代。

不過,能發現文字的話,當然是更完美的情況。

而且,華夏學者們自己,其實也不認爲三星堆文明發展如此成熟的情況下,還沒有出現文字。

因爲,如果沒有文字,三星堆先民如何統治龐大的疆域,如何實現信息準確傳達,如何積累高超的青銅技術,工匠們如何協同工作?

光靠語言幾乎不可能解決這些問題。

因此,從社會發展邏輯上來看,三星堆先民應該存在文字系統。

而且,古代文獻上記載古蜀國存有文字。

東晉史學家常璩的《華陽國志》非常有名,是研究四川歷史、地理、風俗人情等的重要文獻。

常璩在上面記載:“彭祖本生蜀,爲殷太史……見稱在昔......有周之世,限以秦巴,雖奉王職,不得與春秋盟會,君長莫同書軌。”

意思是彭祖是蜀人,後來擔任殷商太史官。

說明有蜀人精通商朝文字,周朝瞧不起蜀人,雖然要求他們服從中央命令,但不準他們參與諸侯會盟,君長之間來往,書信用不同的文字,車道的寬窄也不同。

顯然,至少在周朝時,古蜀國有文字,而且與中原文字不同。

而周朝時期的古蜀國,肯定不是突然出現的,是繼承了三星堆文明的後裔。

他們的文字,當然也是不可能憑空出現,也是繼承了三星堆文明的文字。

一門語言、文字的演變,不是幾百年就可以完成的,需要上千年時間的演化。

就像商代的甲骨文,發展的已經十分成熟了,看起來並不像是比較原始的文字。

現在學術界就廣泛的認爲,在商代甲骨文之前,一定已經有不成熟的文字系統在演化了。

出土了骨笛的賈湖遺址,就很有可能是華夏文字最早的發源地。

賈湖遺址位屬早於仰韶文化的裴李崗文化,古代賈湖先民曾在此居住了千年之久。

而在賈湖遺址出土的部分文物上,就有一些骨刻的符號文字,這些刻下的符號,與甲骨文之間其實是有相似之處的,或許就是甲骨文的祖宗。

而仰韶文化, 在目前的研究結論下,很有可能是夏文化的源頭,也就是黃帝、炎帝部落的雛形。

從裴李崗文化到仰韶文化再到陶寺文化再到至今還沒有發現的“夏朝”遺址,最後到商文明,實際上是有一脈相承的體系存在。

只是中間還缺乏足夠多的考古證據,以及最重要的“夏”遺址沒有發現,導致這一條文明鏈無法被證明。

但是已經可以證明,商朝的甲骨文,肯定不是商人在短短一兩百年裡就發展出來的。

肯定是繼承了數千年的文明經驗,最終纔出現了成熟的甲骨文體系。

而蜀人的文明,三星堆文明,也絕對不可能沒有文字,只是還沒有發現!

現在八號祭祀坑裡,數千件青銅器,其中不乏有隔壁商朝常用來刻錄鐘鼎文的鼎、尊器。

那蜀人會不會學隔壁的商人,也在青銅器上刻下自己的文字?

一百六十九章 哥們,吃一顆五色藥石伐?二百九十四章 西漢貴族繞不開的香瓜二百五十六章 “大劉記印”二百六十四章 “劉病己,你可真狠啊!”三百二十一章 華夏一定有更早的文字體系!二百零九章 男女合葬墓第五十二章 幹年,溼萬年,不幹不溼就半年第九十一章 火線救場第二十五章 “大禹治水”的真相?三百零二章 孔子屏風第五十三章 科普工作任重道遠二百七十五章 劉賀:我真慘啊二百九十七章 提取琉璃席第二十六章 路子錯了第一十八章 發現了世界上第一碗麪條的男人!第六十八章 這就是我們文化自信的根源!二百二十章 這是誰的墓?一百二十二章 貴族之戰,以和爲貴!一百五十八章 好慘一樂伎二百零八章 無字碑二百二十六章 被鄱陽湖水泡了一千年三百二十七章 恐懼纔是文明存在的原動力二百一十章 給你機會你不中用啊!三百二十四章 房子一百七十三章 金縷玉衣?!一百七十三章 金縷玉衣?!一百九十四章 一塊博局引發的七國之亂三百四十七章 夏商周與良渚的關係一百零三章 破譯第八十五章 一雙老布鞋,承載華夏三千年!第六十八章 這就是我們文化自信的根源!一百四十八章 鑽洞第六十章 一封寫給土伯的告地書三百二十八章 發掘纔剛剛開始二百六十一章 又是好多黃金!一百三十三章 請對人了!一百三十二章 遂先生的地宮第三章 喇家遺址,我來了!一百三十一章 荊州博物館見!一百二十三章 血液裡流淌著一半楚國王室之血第二十八章 來之不易的一碗麪!三百六十章 良渚:華夏文明的搖籃二百五十八章 可惜,遇到的是漢宣帝。一百四十九章 彩畫石室二百二十九章 肯定是劉賀!一百六十二章 漢武帝這人行,能處,是真滅國啊!第一十九章 那就再做一碗!第三十五章 鳳凰山古墓羣三百零五章 階段性彙報一百五十七章 有瑟怎麼能沒有琴呢一百一十六章 昭王南行,豫命於曾第一十五章 這是...麪條?!第五十一章 它們既年輕又古老一百五十六章 錦瑟無端五十弦二百四十一章 三位一體的銅鏡三百六十四章 北緯30°,一個神奇而充滿驚喜的緯度。二百零九章 盛唐之景請假一天三百五十五章 特殊的三叉形玉器三百六十章 良渚:華夏文明的搖籃二百九十七章 提取琉璃席二百五十九章 高級玉第一十七章 不是小麥!第三十七章 漢漆與唐漆二百四十二章 公羊儒都是狠人!二百六十九章 錢山!第六十一章 一十三年五月庚辰,江陵丞敢告地下丞!一百一十五章 南宮適:我有二個好大兒!三百零一章 皇帝制曰!二百九十八章 海昏侯墓中的傳世典籍三百五十四章 開挖二百三十二章 整箱提取三百四十二章 階段成果新聞發佈會第五章 啥?!這玩意是壕溝?二百六十章 開!二百二十二章 寶藏男孩劉賀二百五十七章 十鼎!一百一十章 去隔壁工地串串門第五十七章 開盲盒咯!一百一十一章 再見老同學一百三十章 曾侯丙與遂先生的直播會!二百九十三章 毒死的?二百二十八章 上升到了“國字號”級別的發掘項目第一十五章 這是...麪條?!三百五十二章 土層情況很樂觀三百二十五章 華夏多元起源論一百九十一章 雖然膽子挺大,但是膽子不多一百三十六章 自媒體:我聞著流量來了三百四十六章 大禹是不是來自良渚?三百七十二章 良渚和夏二百三十二章 整箱提取三百五十七章 鯀和禹是良渚後人?二百六十二章 亮麗如新!第二十七章 餄餎?成績彙報!第六十八章 這就是我們文化自信的根源!第四十二章 開棺!第十章 一具23-26歲的年輕女性骸骨第二十三章 三璜聯璧第一百章 人殉!
一百六十九章 哥們,吃一顆五色藥石伐?二百九十四章 西漢貴族繞不開的香瓜二百五十六章 “大劉記印”二百六十四章 “劉病己,你可真狠啊!”三百二十一章 華夏一定有更早的文字體系!二百零九章 男女合葬墓第五十二章 幹年,溼萬年,不幹不溼就半年第九十一章 火線救場第二十五章 “大禹治水”的真相?三百零二章 孔子屏風第五十三章 科普工作任重道遠二百七十五章 劉賀:我真慘啊二百九十七章 提取琉璃席第二十六章 路子錯了第一十八章 發現了世界上第一碗麪條的男人!第六十八章 這就是我們文化自信的根源!二百二十章 這是誰的墓?一百二十二章 貴族之戰,以和爲貴!一百五十八章 好慘一樂伎二百零八章 無字碑二百二十六章 被鄱陽湖水泡了一千年三百二十七章 恐懼纔是文明存在的原動力二百一十章 給你機會你不中用啊!三百二十四章 房子一百七十三章 金縷玉衣?!一百七十三章 金縷玉衣?!一百九十四章 一塊博局引發的七國之亂三百四十七章 夏商周與良渚的關係一百零三章 破譯第八十五章 一雙老布鞋,承載華夏三千年!第六十八章 這就是我們文化自信的根源!一百四十八章 鑽洞第六十章 一封寫給土伯的告地書三百二十八章 發掘纔剛剛開始二百六十一章 又是好多黃金!一百三十三章 請對人了!一百三十二章 遂先生的地宮第三章 喇家遺址,我來了!一百三十一章 荊州博物館見!一百二十三章 血液裡流淌著一半楚國王室之血第二十八章 來之不易的一碗麪!三百六十章 良渚:華夏文明的搖籃二百五十八章 可惜,遇到的是漢宣帝。一百四十九章 彩畫石室二百二十九章 肯定是劉賀!一百六十二章 漢武帝這人行,能處,是真滅國啊!第一十九章 那就再做一碗!第三十五章 鳳凰山古墓羣三百零五章 階段性彙報一百五十七章 有瑟怎麼能沒有琴呢一百一十六章 昭王南行,豫命於曾第一十五章 這是...麪條?!第五十一章 它們既年輕又古老一百五十六章 錦瑟無端五十弦二百四十一章 三位一體的銅鏡三百六十四章 北緯30°,一個神奇而充滿驚喜的緯度。二百零九章 盛唐之景請假一天三百五十五章 特殊的三叉形玉器三百六十章 良渚:華夏文明的搖籃二百九十七章 提取琉璃席二百五十九章 高級玉第一十七章 不是小麥!第三十七章 漢漆與唐漆二百四十二章 公羊儒都是狠人!二百六十九章 錢山!第六十一章 一十三年五月庚辰,江陵丞敢告地下丞!一百一十五章 南宮適:我有二個好大兒!三百零一章 皇帝制曰!二百九十八章 海昏侯墓中的傳世典籍三百五十四章 開挖二百三十二章 整箱提取三百四十二章 階段成果新聞發佈會第五章 啥?!這玩意是壕溝?二百六十章 開!二百二十二章 寶藏男孩劉賀二百五十七章 十鼎!一百一十章 去隔壁工地串串門第五十七章 開盲盒咯!一百一十一章 再見老同學一百三十章 曾侯丙與遂先生的直播會!二百九十三章 毒死的?二百二十八章 上升到了“國字號”級別的發掘項目第一十五章 這是...麪條?!三百五十二章 土層情況很樂觀三百二十五章 華夏多元起源論一百九十一章 雖然膽子挺大,但是膽子不多一百三十六章 自媒體:我聞著流量來了三百四十六章 大禹是不是來自良渚?三百七十二章 良渚和夏二百三十二章 整箱提取三百五十七章 鯀和禹是良渚後人?二百六十二章 亮麗如新!第二十七章 餄餎?成績彙報!第六十八章 這就是我們文化自信的根源!第四十二章 開棺!第十章 一具23-26歲的年輕女性骸骨第二十三章 三璜聯璧第一百章 人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红桥区| 蓬安县| 绥滨县| 昌图县| 扶绥县| 建平县| 泰来县| 红安县| 延安市| 东港市| 寿宁县| 漳州市| 庆云县| 上蔡县| 西畴县| 斗六市| 嘉峪关市| 五寨县| 区。| 孟村| 兴文县| 江津市| 陆丰市| 固始县| 太仆寺旗| 武宁县| 玛曲县| 屯昌县| 资源县| 商城县| 屯昌县| 开化县| 北川| 云阳县| 仙游县| 武乡县| 大洼县| 勃利县| 天长市| 洪泽县| 蒲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