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節 潘亮

王朝鼎革,以感受的程度計,最強者自然是失敗者和勝利者,其次是文化程度較宏的知識分子,再次是商人及城市居民,偏偏占據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民漠然視之。

也是,該交的皇糧一樣交,該納的國稅雜捐一樣納,農民有理由不關心時局的變化。或者說時局的變化甚至王朝的更迭與農民沒多大關系。

但這一次似乎不一樣了,發生在河南柘城的一件案子讓農民們感到世道或許真要變了。

故事的主人公叫潘亮,河南柘城仵家集的一個普通農夫。潘亮年后卻做了一件令鄉黨瞠目結舌的大事,竟然將仵家集的大地主徐公良給告上法庭了,原因是其妻弟閻五兒被徐財東的家丁給打死了。

徐公良徐財東可不是一般人,他既是柘城有名的大地主,名下的田產無數,還在柘城乃至歸德陳州經營著票號商鋪,財力雄厚冠絕當地。不僅如此,徐家還有官府背景,子弟多有在官府任職者。

潘亮的妻弟閻五兒租種著徐家的九畝地,農閑時還做些泥匠活計,幫人修補房屋什么的以補貼家用。年初閻五兒不愿再種地了,準備去東面的兗州做工,他聽說兗州那邊大量招聘工人,管吃管住,每月還有好幾塊的銀洋可拿。閻五兒雖然沒念過書,但這筆賬還是好算的,相比做工,種地太不劃算了,一年到頭累得像條狗,勉為溫飽而已,那還是風調雨順的好年景。如果是災年,餓肚子不說,反而倒欠了東家的地租。

但閻五兒退租的要求被拒絕。徐家提出,退租等于撕毀合約,須繳納一筆賠償金。那筆錢閻五兒自然是拿不出的。

于是發生了爭執,閻五兒有感于山東的消息,責怪徐家太霸道。人家山東地租最高才兩成五,你們徐家竟然收到了一半!地租高不說,還不準退租!當初租你家地的時候可沒有說不能隨便退租啊?欺負俺不識字啊?如今不是大清朝了,是山東的龍大帥坐了朝廷!小心你們將來吃家伙!

閻五兒在村里有些威信。這次他本來糾集了十幾個有手藝的窮哥兒一同到兗州闖蕩。沒想到竟然退不了租。

跟閻五兒“談判”的是徐家的二管家——他是管著田莊的,本來就苦于山東帶來的壓力。盡管消息傳遞緩慢,但這幾年山東減租減息的消息不斷傳來,讓佃戶們越來越不安分了。閻五兒的要求絕對不能答應,否則佃戶們全跑到山東,東家的地誰來種?所以二管家斷然拒絕了閻五兒的要求。

本來不過是一件普通的鄉里糾紛,但閻五兒的責罵激怒了二管家……徐家家丁威風慣了的,哪里容得佃戶如此撒潑,于是二管家一個眼神遞過去,三個家丁上去便動了手。“狗奴才,少拿蒙山軍嚇唬老子,徐老爺是你能嚇到的嗎?”

廝打間,閻五兒腰眼上被踢了一腳,被傷及要害。回去不久便死了,當時還有閻五兒的長子也受了傷,斷了一條胳膊。閻妻跑到姐夫潘亮家哭訴,潘亮登時火了,去找徐家理論。徐家礙及潘亮的身份,提出愿賠償了事。鄉下人命賤的很,還不如半條耕牛。徐家財勢雄渾。自然不會在意。但這次徐家提出的賠償金卻頗有誠意,不僅愿意賠償閻五兒之死和其子的傷,而且還私下給潘亮送了一份不薄的禮金。潘亮也是徐家的佃戶,徐家派來送錢的賬房說,潘家所租的七畝水田,今后的糧租全免了!鄉里鄉親的。家丁失手打死人,徐老爺也很難過,已經痛責家丁,此事就此揭過罷!

徐家打著破財消災的主意。畢竟不是大清了,盡管縣衙里基本還是那幫人。連縣長都是原先的縣令老爺,但潘亮身份不同以往,徐公良不能不有所顧忌。若是以往,徐老爺自然不會在意一個佃戶的橫死。

徐家為何忌憚于潘亮?原因是潘亮之子是蒙山軍軍官,在汀泗戰役立過戰功,如今已是營長。春節前,柘城縣根據中央軍區指令,還為潘家送來了慰問金,在潘家那三間草房的門匾上釘上了一塊寫著“光榮軍屬”的紅牌牌。

但潘亮卻不愿私了。更不收徐家的饋贈,堅持要懲辦兇手。自古殺人償命,別說給五十塊銀洋,便是再翻上十倍,我那苦命的小舅子也活不過來了,何況還有我侄兒搞不好要殘廢,這次非跟徐財東理論一番不可。潘亮對鄉親們如此說。

徐家沒想到潘亮如此的不識趣。聞聽潘亮托劉秀才寫狀子要告徐家,徐公良登時怒了,給臉不要臉嘛,難道他以為他兒子做一個芝麻大的小軍官就可以跟老子掰手腕?真是連“死”字都不曉得怎么寫!

劉秀才顯然受到了徐家的威脅,臨時變了卦,說什么也不給潘亮寫狀子了。無奈之下潘亮只好跑到柘城去上告,縣里倒是接了案,派人來仵家集調查了一番,回復潘亮說案件很清楚,閻五兒與徐家有書面合約在前,上面摁著閻五兒的手印,徐家要求賠償是正當的,后來發生的沖突也是閻五兒犯錯在前,徐家屬于過失傷人,責令徐家賠償銀元二十,閻五兒所租之地,由徐家收回。

此事讓潘亮在仵家集成了笑談,老實巴交的鄉人再次領教了徐老爺的威勢,潘亮真是瘋了,竟然跟徐老爺打官司,那不是老壽星上吊嫌命長嗎?

潘亮自然氣得發瘋,給在陜甘帶兵的兒子寫了信,告知了事情的經過。深知遠水不解近渴,眼下的麻煩還要他來解決。潘亮似乎后悔沒有接受徐家當初的條件了,但徐家得了官府支持,不再理潘亮,連大門都不讓他進。潘亮無奈,跑到縣衙找官府理論,卻被縣令以囂鬧公堂為名打了五板子以示警戒。潘亮不敢與官府斗,回去找徐家,徐家自然不理,潘亮氣憤不過,將一桶茅糞潑在徐家的黑漆大門上,被沖出來護主的家丁毆打一番,家丁學了個乖。不敢沖要害處下手了,只撿皮糙肉厚處踹了幾腳了事。事情發生時有鄉民圍觀,但蹊蹺的是,潘亮卻就此失蹤了。兩日后,鄉民在一處距徐家大宅四里之遙的水塘發現了潘亮的尸體。

官司再起。便是滿清時期,鄉間的非正常死亡也是要報官的,縣里派了仵作驗尸,結論是自殺身亡。潘、閻兩家自然不服,但官字兩張口,說是說不過的,激憤之下,潘亮的妻子上吊尋了短見。

這次讓鄉民憤怒了。有人說潘亮是被徐家害死的,于是仵家集一百余農民跑到柘城喊冤。要求官府重審案子,但柘城縣不予理睬。 ?t t k a n ?¢〇

因為佃戶退租帶出了三條人命,此事傳遍豫東南,很快傳到了軍方耳中。半個月后,歸德駐軍派出了一個調查組前往柘城查案。引起了鄉民的極大興趣,當一水兒軍人組成的調查組來到仵家集調查事情的原委時,公開聲言軍方不會坐視軍屬被豪強欺凌。于是便有看不過去的鄉民提供了徐家的種種劣跡。事情遂急轉直下,很快,更高級的調查組抵達柘城,據說是受了中央軍區新任封司令官的指派,徐家家主徐公良被軍方拘押。柘城縣令被停職。新的縣長及縣里的屬官迅速到位,接過了案子重新審理。再后來,新聞媒體也介入了,濟南好幾家報紙的記者來到柘城報道此案的重新審理。

一件似乎很普通的案子逐漸成為了轟動全國的大案。案件在一個月后審理終結,徐公良以侵奪他人財產,強奸婦女。縱兇殺人傷人,賄賂官府等七大罪被判死刑。同時被處死刑的還有柘城縣令、徐家次子以及家人共四人,判處柘城縣屬官及徐家管家家丁等有期徒刑者八人,徐家家產全部被沒收充公。

潘亮案在軍方強勢介入后被徹底翻了過來。很快由豫東南傳遍全省,進而傳至安徽山東等鄰省。各種傳言紛紛。主流是說徐家千不該萬不該,無論如何不該得罪蒙山軍!那潘亮的兒子是封司令的親信,曾在戰場上救過封司令的命。而封司令更是有名的殺神,在甘肅一次就砍了幾千顆人頭,因為是龍大帥的左膀右臂,這不,從西北換到了濟南,照樣當著司令。也有人說徐家是惡霸,活該。如今真不是大清了,那個狗屁縣令拿了徐家的好處,顛倒黑白,被槍斃是死有余辜。更有人說軍隊不能管地方上的事,報紙上宣傳依法治國呢,這倒好,來了一幫兵不由分說便替軍隊家屬做了主,以后的地方官怕是不好管了,誰還敢去招惹蒙山軍的家屬?

案件帶出的相關問題卻被越來越高層的大人物們關注。

第一,佃戶有沒有人身自由?租佃關系可否限制農民的自由?由此帶出租佃算不算契約,要不要遵守的問題。第二,軍方是否應介入地方的法律紛爭?第三更是根本的硬傷,中央政府遲遲不能建立,導致地方上混亂不堪。

《山東新聞》駐京記者采訪了軍委會宣傳局局長洪粵誠。洪粵誠明確指出,佃戶不是農奴,擁有無可爭辯的人身自由!田主不得以所謂的契約限制佃戶的自由。正在緊張起草的共和國憲法中明確規范了公民的權利,非觸及法律,任何人不受人身的非法拘押拘禁。至于所謂的契約本身就是違法的,這就好比企業職員與企業主之間的關系,職員入廠須經得企業主同意,同樣,企業主無權阻止職員的辭職。

洪粵誠就此展開講了一段“國家大政”。洪粵誠指出,現階段中國的性質是一個落后的農業國,農民生活極端貧困。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首先是地主土地所有制,包括包含在地主所有制下的宗族寺廟土地占有,即少數的地主以及地主階層的代言人大量占有耕地,而廣大農民卻嚴重缺乏土地。要想發展國家經濟,逐步實現國家工業化的偉大目標,非得破除落后的土地所有制不可!不僅如此,現階段宗法制下的農村仍是整個工業的基礎,落后的土地所有制限制了農民的人身自由,將農民束縛于土地之上,帶來的結果是抑制了農民的分化,最終結果將影響到國家的工業化。

話鋒一轉,洪粵誠談到了柘城案本身。為什么閻姓農民要離開故鄉?是因為地租過重了!據河南上報的資料,徐姓地主所收的地租是一個定額,即每畝地200斤苞谷或者等價的其他糧食。這意味著什么呢?意味著農民要將總收成的50%交納給田主。這還是在年成好的時候!據歸德府報告。當地基本是豐年、平年及災年各占其一,而地主是不管災年不災年的,租子照收不誤。這樣高的地租,這樣苛刻的條件。必然導致農民的極端貧困。

有人說地租的高低國家不應插手,它是純粹的商業行為。不,這是不對的,國家的職能之一就是調節經濟行為,損有余而補不足,新中華決不允許如此嚴重的剝削!想必你也聽說了,經濟局農業處已經制定了關于土地方面的系列政策,目的就是抑制豪強,輔助弱小。我們絕不允許如柘城一樣如此殘酷的剝削存在。

關于軍隊介入司法調查是否合理,《山東新聞》的記者也尖銳地提出了疑問。“自滿清覆亡,軍委會成立,相關領袖在多種場合講過司法獨立的問題,更談過軍政分家軍隊不干預政治。為什么柘城案最終要軍隊來調查處理?”

洪粵誠解釋道,我們堅定不移地推行司法獨立。為此。軍委會領導下的相關機構做了大量的工作,國家實行司法獨立的決心不會動搖。柘城案最終的調查審理是不得已而為之,算是權宜之計。第一,案件涉及軍隊的穩定,軍隊不得不介入。我們不能讓軍隊在前方為國家為民族流血犧牲,而他們的家人卻得不到保護。其二,由于舊政權尚在運行。新政權未能成立,在縣鄉以下,充斥著大量如柘城縣令一樣的貪官、昏官,他們延續舊有的思維,明目張膽地勾結地方豪強,藐視法律。草菅人命,引起了百姓極大的義憤。已經查明,柘城存在官紳勾結的事實。這種情況下,依靠舊系統是難以得到合理的解決的。我們承認軍隊調查不合規范,但這不會是常態。在國家正式建立,司法審案有專門的系統進行,當事者不服可以依據訴訟法的相關條款向上一級法院提出要求,現在還做不到,但我們會加快進行。

《山東新聞》一直是蒙山軍的“御用”報紙,記者在采訪洪粵誠之后意猶未盡,又采訪了新婚不久的政務局長方聲遠,由柘城案引出對政府的組建的一系列問題。事實上,全國乃至全世界都關注著新政權的組建,自去年十月份蒙山軍事實上掌控全國,已經近五個月了,中樞尚未正式組建,這不太正常了,導致各種流言飛起。

方聲遠回答了《山東新聞》記者的提問,指出中央政府之所以遲遲未能成立,不存在謠傳的蒙山軍內部爭權奪利嚴重的問題,更不需要要看列強的眼色。至于民黨余孽所斷言的蒙山軍政權遭遇巨大的經濟危機完全是以己度人,北京市欣欣向榮的現狀即可駁斥其一派胡言!龍先生主導的軍委會已經有效地承擔了過渡階段的中樞職能,在政府組建,經濟整頓,軍事整理、司法、教育、中央銀行的組建以及外交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為新中華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那什么遲遲不成立中央政府呢?因為龍謙先生所要建立的新政府是完全不同于歷史上任何一個政府的組織,既要立足于中國的現實,又要學習吸收先進國家的經驗。民主共和是一個宏大的概念,其中包含的真意尚不為大多數國民所理解,比如設立監督制約政府的議會,就是一個嶄新的機構。比如立法、行政以及司法權的分設,都需要反復研究討論,集思廣益,力臻完善。這是對國民的尊重,更是對歷史的尊重。但柘城案暴露出了現實的殘酷性,國家已經有了一個新的頭顱,但身軀還是舊的。比如柘城縣政府,還停留在滿清制度下,視人民為草芥,大量的地方豪強把持著最基層的權力,甚至綁架政府,與貪官污吏沆瀣一氣,殘酷地壓榨農民,阻礙著歷史的進步。對于你剛才說問的柘城案是否得到了龍謙先生的關注,這里我可以明確地告訴你,是的,龍謙主席注意到了這個極其有代表性的案子,批示要重新審理,還受害者一個公道。這就帶出了你所提的另一個問題,蒙山軍政府是不是仇視富人?首先我要糾正你的提法,沒有什么蒙山軍軍政府,行使國家最高權力的是軍事委員會!軍委會已經和正在制定的所有法律政令,沒有一條是仇視富人的。但是,柘城徐家是什么樣的富戶?徐家的財富是如何來的?事實證明,徐家財富的積累是一個極為血腥的過程,徐家就是地方上的惡霸,已經查實的證據足以證明我的結論。任何一個合法政府都不能允許像徐家一樣為禍鄉里的惡勢力存在!蒙山軍要打倒的不止是腐朽的滿清政府,更要摧毀束縛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一切惡勢力!就是要讓和閻五兒潘亮一樣的最底層農民獲得解放,讓他們擺脫農奴的境地,成為真正的公民。在這里我借貴報對全國的惡霸地主們提出警告,中央軍區乃至軍委會關注柘城案不是因為潘亮的兒子是蒙山軍軍官,而是因為他們是舊制度的受害者。新政權不歧視富人,但更要幫助窮人,其特點是在法律的框架內摧毀落后的土地所有制,將農村被壓制的生產力徹底解放出來,以逐步實現國家的工業化。這就是真正的革命。

潘亮案的影響是深遠的,由此拉開了土地革命的大幕。沒有潘亮案,革命也會進行。但由于潘亮案的發生,土地革命的進程加快了。從這個意義上說,死去的潘亮和閻五兒不能算小人物,因為他們的名字在很長時間被反復提及。

第39節 第十鎮第24節 寧時俊一第8節 兗州行二第8節 國慶日一第5節 西沽之戰四第14節 十年盤點一第22節 軍旗與軍歌第14節 危機與變局六第5節 南京二第17節 逆襲二第16節 北京會議第4節 南京一第3節 破莊三第10節 彰德秋操六第18節 初遇義和團一第24節 貪腐案三第7節 意外第42節 轉機第3章 風云變幻第一節抗洪一第32節 變化八第31節 展望第23節 行刺第18節 再戰李純七第8節 這一仗二第2節 陳超的心煩事第1章 滿清新政第一節內幕第七節第3節 抗洪三第3節 走向戰爭第25節 靈山之戰二第14節 根據地的變遷二第8節 陳家崖第13節 繳獲與獎賞第18節 北洋第4節 破莊四第6節 就職第8節 肘腋之變四第4節 軍方第8節 繁雜的頭緒二第4節 楊士驤示好第3節 黑溝臺一第31節 情報處二第25節 招商會一第15節 大衛和江云第9節 戰后總結一第18節 再戰李純七第2節 陳超的思考第3節 初戰二第20節 德州之戰二第1章 大人物第一節王月蟬第23節 伙食問題第3節 和平堡壘第38節 初會陳超六第3節 春節二第4節 李純的進剿三第2節 北京二第15節 黃興入粵第29節 慈禧對龍謙的態度第26節 招商會二第24節 風箏第26節 俘虜們三第6節 等待第25節 新生活第3節 總統府第9節 勘電一出天下驚一第9節 王士珍第5節 膠州灣第3章 困難的抉擇第一節日本的要求第9節 別離第7章 遠征軍第一節局勢第11節 江云的愛情三第18節 初遇義和團一第4節 春節三第4節 破莊四第18節 犧牲二第20節 范德平第23節 縱論一第25節 計劃第8節 戰后一第18節 北洋第14節 末日一第4節 國會四第5節 白瑞庭第26節 林家橋戰役第17節 末日四第32節 大衛要求入伙第17節 犧牲一第3節 干涉第5節 彰德秋操一第13節 楊士驤三第3節 動員第24節 靈山之戰一第6節 彼得堡二第28節 變化四第2章 魯南新春第二節周氏父子第6節 彼得留拉反了第23節 沂州遇伏三第6節 比武放對第9節 英國特使第9節 兗州行三
第39節 第十鎮第24節 寧時俊一第8節 兗州行二第8節 國慶日一第5節 西沽之戰四第14節 十年盤點一第22節 軍旗與軍歌第14節 危機與變局六第5節 南京二第17節 逆襲二第16節 北京會議第4節 南京一第3節 破莊三第10節 彰德秋操六第18節 初遇義和團一第24節 貪腐案三第7節 意外第42節 轉機第3章 風云變幻第一節抗洪一第32節 變化八第31節 展望第23節 行刺第18節 再戰李純七第8節 這一仗二第2節 陳超的心煩事第1章 滿清新政第一節內幕第七節第3節 抗洪三第3節 走向戰爭第25節 靈山之戰二第14節 根據地的變遷二第8節 陳家崖第13節 繳獲與獎賞第18節 北洋第4節 破莊四第6節 就職第8節 肘腋之變四第4節 軍方第8節 繁雜的頭緒二第4節 楊士驤示好第3節 黑溝臺一第31節 情報處二第25節 招商會一第15節 大衛和江云第9節 戰后總結一第18節 再戰李純七第2節 陳超的思考第3節 初戰二第20節 德州之戰二第1章 大人物第一節王月蟬第23節 伙食問題第3節 和平堡壘第38節 初會陳超六第3節 春節二第4節 李純的進剿三第2節 北京二第15節 黃興入粵第29節 慈禧對龍謙的態度第26節 招商會二第24節 風箏第26節 俘虜們三第6節 等待第25節 新生活第3節 總統府第9節 勘電一出天下驚一第9節 王士珍第5節 膠州灣第3章 困難的抉擇第一節日本的要求第9節 別離第7章 遠征軍第一節局勢第11節 江云的愛情三第18節 初遇義和團一第4節 春節三第4節 破莊四第18節 犧牲二第20節 范德平第23節 縱論一第25節 計劃第8節 戰后一第18節 北洋第14節 末日一第4節 國會四第5節 白瑞庭第26節 林家橋戰役第17節 末日四第32節 大衛要求入伙第17節 犧牲一第3節 干涉第5節 彰德秋操一第13節 楊士驤三第3節 動員第24節 靈山之戰一第6節 彼得堡二第28節 變化四第2章 魯南新春第二節周氏父子第6節 彼得留拉反了第23節 沂州遇伏三第6節 比武放對第9節 英國特使第9節 兗州行三
主站蜘蛛池模板: 老河口市| 宝山区| 惠水县| 临武县| 兴安县| 合阳县| 洛扎县| 萍乡市| 五家渠市| 砚山县| 宝清县| 清镇市| 阜新市| 都安| 揭西县| 开鲁县| 廉江市| 和政县| 黑龙江省| 商水县| 芜湖县| 北流市| 吴川市| 静宁县| 神池县| 连云港市| 濮阳市| 台北市| 广昌县| 达州市| 台东县| 陆丰市| 贵阳市| 福鼎市| 五河县| 莱阳市| 建平县| 广安市| 大埔县| 仲巴县| 洛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