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零二、號令一聲大潮起(五)
等了許久,霍彥也沒有等到誰來傳話,他只能孤零零地站在遠處,看著俞國振在棚子里與眾人說什么。
隱約能有他們的話聲傳來,但都斷斷續續的,沒有完整的意思?;魪┮矡o意去猜,他腦子里各種各樣的念頭亂成一團,到后來就全部化成了恐懼。
當看到一隊隊人都排列齊整后,俞國振來到他們面前,開始大聲講話,他悄悄向這邊近了幾步。
“大伙來新襄之前,都聽聞欽`州乃是蠻荒之地,結果大伙看到了,這里分明就是未發掘的寶藏之地;大伙未見會安之前,都以為那是有去無回的域外絕地,結果大伙也知道,如今會安一年產糧高達一百一十萬石!”
俞國振說的一百一十萬石,是崇禎九年秋糧和崇禎十年夏糧加起來的數字。如今整個會安有一城九鎮,人口十二萬,主要從事開墾、耕作、建筑、加工、礦冶、紡織等行業,其中農業開辟出了水旱良田二十八萬畝,而且這個數字在今年將會變成四十萬畝以上,大多用于糧食種植,還有約三分之一左右的土地則種植經濟作物。從棉花、茶葉、果樹,到甘蔗、橡膠等,都為新襄的工業發展提供大量的原料,比如說棉花,現在新襄紡織業所用棉花就基本能夠自給。再如蔗糖,如今各種漂亮的糧果,成了新襄的一項重要物產。
因為離著新襄近。順風順水時乘枕霞號甚至只要一天半就可以抵達。正所謂“千里會安一日還”,故此會安才能發展得最為迅速。
龍門船坊正在建造一種比枕霞號要大上一倍、滿載足以達到千五百噸左右的大型客貨兩用船,準備在新襄和會安之間作為定時輪船對開往來,天氣情況允許的話,基本上保證每旬有一趟對開。
總而言之,會安如今成了新襄的各類作物基地,而種植業和工礦業的繁榮,也讓安南的阮家和鄭家暫時忘了相互爭戰,開始學著會安進行墾殖。
俞國振說到這的時候,停了一下。讓眾人想一想新襄與會安的變化,然后他才笑著道:“新襄與會安能有今天,絕不是天賜,乃是我們大伙一手一腳做出來的。如今我們既然決意要開拓新杭,那么能否將之建得如杭`州一般甚至更勝過杭城,就瞧諸位的了!”
“萬勝,萬勝!”
因為虎衛的緣故,兵軍歡呼的聲音也與之無二,聽到這一片“萬勝”之聲,霍彥身體猛地抖動了一下。()
然后淚水奪眶而出。他怕的是什么,不就是象現在一樣,當別人在喊萬勝的時候,自己卻象是個毫不相干的旁觀者。
“過些時日。我會去新杭城,看你們的成果?!庇釃裨诒娙税察o之后,又補充了一句。
這一句意味深長,眾人都是興奮地笑了起來。
在新襄挑出作為第一批開拓者前往新杭城的,共有一千人,他們去的目的是為后來者打好基礎,一千人分乘五艘船南下,老的福船、廣船經過桅帆改造之后,充當運輸艦問題還不是很大。同時,新建成的伏波號與玄策號將隨護前往。送到會安之后與會安挑出的人選會合,那時伏波號、玄策號會返航。
望著載有這一千人的艦船緩緩啟錨遠去,俞國振覺得心情分外舒暢,他笑著對將岸道:“咱們新襄,便是火種。將一團團火焰傳到各地去!”
這是對新襄最恰當的評價。雖然新襄的條件很不錯,可畢竟還是大明的地盤。因此到現在就是極限,除非大明內部出現什么大的變動,否則,俞國振也不準備在新襄繼續擴大規模。因此,新襄就成了一所學校,從北方運來的人,在這里用三個月到半年的時間適應新襄的各種規矩制度,再用三個月到半年時間激發開拓進取的意識,然后再送到會安、新杭等地去。
“小官人說的是!終有一日,這火種會傳遍天下?!睂兜?。
“好,我們該走了?!庇釃裰噶酥改切┸壾嚕骸澳銈冞€沒有乘過軌車吧,一起乘軌車過去,如今機械物理研究所已經造出了蒸汽機,只是還在想法子將之弄到軌車上,終有一日,咱們用不著馬,就能乘軌車前進了!”
從俞國振設機械物理研究所任命宋應星為所長開始研究蒸汽機到現在,已經過去了五個多月,對于宋應星這樣才華橫溢的學者來說,五個月的功夫足夠他吃透俞國振的要求,研究出蒸汽機的樣機了。事實上第一個月他便拿出了小型簡易蒸汽機,證明蒸汽確實能帶動物體進行運動,然后開始想著法子對其進行改進。以新襄此時的鑄造水平和打磨技藝,造早期的蒸汽機真不是什么難事,事實上在第一臺原型機造成之后,宋應星曾感慨道,若能想到運用蒸汽之力,便是一個手藝稍好些的鄉間鐵匠,也能造個出來。
但這樣的蒸汽機用處不大,唯有在密封性和齒輪傳動上再下氣力,提高其能量利用率,才能造出真正實用的蒸汽機。比如說六月初宋應星造出的新型蒸汽機,通過機括,將重達一千五百大斤的鐵塊輕易推動,這也達到了俞國振與宋應星的使用標準,因此接下來就將研究的主要方向集中在如何應用上了。
“小官人說的是真的?”將岸也很驚訝。
“那是自然……說起來你方才神情象極了王傳臚,他見到蒸汽機時,也是一般無二,哈哈?!?
王傳臚現在將欽`州的庶務全部交給了自己幕僚,自己則跟在宋應星后面整日里忙著玩蒸汽機,在如何運用蒸汽機上。他提出了許多建議。比如說,用蒸汽機為干旱地方打井水灌溉。一心研究天文星象的王浩然都被他拉了出來,同樣加入到蒸汽機運用研究工作之中。他們幾個可謂是此時讀書人中的異類,都對這機巧之學感興趣,而且此時讀書人善于學習的長處,在他們身上也完全發揮出來,至少到現在,俞國振已經覺得,自己記得的那點兒機械物理常識,對上他們已經有些不夠用了。
將岸笑了一下。沒有繼續談,他回頭看了仍孤零零位于碼頭區的霍彥一眼,低聲道:“小官人,霍彥之事。還是處置一下吧。”
俞國振哼了聲,心中的歡喜沒有了。
他對霍彥還是寄予厚望的,雖然這小子喜歡玩些小動作,但俞國振還是寬容了他,現在看來,或許剛開始就該給他迎頭痛擊,唯有如此才能讓他老實。
“喚他來。”俞國振道。
有家衛去將霍彥喚來,霍彥抹了抹臉,讓自己顯得精神些,然后仍是腰桿筆直地向著這邊行來。
他到了俞國振面前。立刻行了軍禮,俞國振卻沒有還禮。
這還是俞國振第一次不還禮,對于自己一手培養出來的虎衛,他其實是相當尊重的。
“小官人……”霍彥顫聲道。
“我很不明白,你為何會做出最差的決策,孫克咸至登萊,為的是將來北方有事,我可以就近調兵,你帶著參謀團去幫他練兵,為的是加強對登萊兵的影響。保證這支軍隊絕對可靠,但你做了什么?”俞國振聲音里倒沒有什么怒火:“我給你一個自辯的機會,你說說,你為何要如此妄為!”
“天下無道,有德者居之。小官人理當入主京畿。小人以為,早得一日。天下百姓便早一天過上好日子。”霍彥道:“小官人步步為營雖是穩妥,但終是慢了!”
他這模樣讓俞國振氣急。
很顯然,他并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俞國振盯著他:“你以為我進了紫禁城坐在龍椅之上,天下就大治了?”
“小官人自會任用賢能,天下必然大治?!?
“賢能?誰是賢能?”俞國振冷笑:“要治理百姓,總得能讀書識字吧,可天下讀書識字的,有幾個能和我一條心?靠著你們幾千人去治理天下?”
“讀書人中終有識忠義……”
“識忠義?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若是他們真識忠義,為何如此紫禁城里的崇禎天子還是一籌莫展,手里的錢糧還比不得我!”
說到這,俞國振冷笑了一聲:“億萬人口的大國,為了剿匪需要多支出軍費二百八十萬兩,國庫里卻一分銀子也拿不出,不得不哀求百姓再苦一年多加賦稅……二百八十萬兩算什么,隨便抄幾個當大官的讀書人家,便能抄出此數!”
在張鳳翼死后,兵部尚書之職讓崇禎一直頭疼,如今坐上此位的乃是楊嗣昌,此人向崇禎獻上剿匪的四正六隅十面網之策,要求增兵十四萬,加餉銀二百八十萬兩,為此還與戶部尚書大吵了一番。崇禎拿不出二百八十萬兩銀子,于是便只能加派賦稅。俞國振得到這個消息,除了冷笑,并未多作評論。
“可是……”
“因為你的冒進,登萊兵損失且不說,而且如今朝廷說登萊兵是強兵,高起潛強調了兩千登萊兵去關寧,盧象升借了兩千登萊兵去宣大,史可法又抽了一千登萊兵前往安慶……孫克咸倒是好,拿我用錢堆出來的兵去充人情,人人都贊他好,然后他調過頭來又寫信與我,向我哭窮伸手要錢要人!”
本來想在山`東充為奇兵的登萊兵,如今已經七零八散了,孫臨的做法,從他的立場上來看無可厚非甚至是迫不得已,但在俞國振的立場上,則是讓俞國振極度生氣。因此,他已經下定決心,再給孫臨的支持,將會壓縮到只幫助他武裝一支三千人左右規模的部隊上。
至于想要留一支奇兵于那兒,有耽羅島在,俞國振完全可以直接在這里養上幾千幾萬兵,有事向孫臨借一下登萊兵的名頭就是。(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