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雞?”曹安問。
“啊!我是說,現在要是有隻叫花雞吃就好了。”俞仁這才發現自己的失態。
曹安笑起來,“公子是還想著到杭州去了吧!這叫花雞是杭州的特產,這兒可沒的吃。不過,眼下咱們要是去杭州,這身上的銀子好像不大夠了。”
俞仁突然聽到曹安提到銀子的事,並不在意,不過,這也把他的思緒稍稍拉回到了現實的軌道。“好。不想了。你說的對,有道是:天涯何處無芳草,美女從來都不少。只要銀子足夠多,哪裡還怕找不到!”
俞仁吟了一首前世泡妞時作的歪詩,感覺心情好了許多,便當先跳下跳板,“走,進城吃雞去。”
曹安見俞仁一時沉悶、一時開心,也不敢隨便說話,以免又勾起他哪根神經,再不正常起來,只好老實的跟在他身後。
兩人進了長樂縣城。在靠近碼頭的北門邊找了一家客棧住了下來。
接下來的幾天,俞仁是天天大吃大喝,什麼也不想。曹安只看的憂心忡忡,幾次勸俞仁銀子省著點花,免得不夠回家的路費。
俞仁卻全不在意。到了第五天,那客船上的夥計來客棧叫他們,說下午船便準備出海了。俞仁這纔想起一個問題:現在李玉主僕倆都已走了,自己倆個還有必要去漳州嗎?
想到這個問題,俞仁不由的摸了摸錢袋。這幾天銀子花的快,他現在錢袋裡只餘下不到三兩的碎銀了。俞仁估計著,要是去漳州,只怕不見的夠銀子回來。於是便向夥計道,“算了。我們不去漳州了。你讓你們老大自顧開船就是,不用管我們。”
夥計答應一聲,轉身便要走。曹安卻趕上一步,“呀!你這夥計。我們公子說不去漳州了,難道我們的船錢也一點不退嗎?”
那夥計現出爲難的樣子。“這,我就不知道了。我們主家只吩咐讓小人來叫兩位上船,卻沒提這退銀的事。”
“那我……”曹安還想再說,俞仁擡手阻止了他。“算了!你就不要爲難他了。他們主家也不容易,這一趟遇著這麼些事,只怕又不知要虧多少呢!”俞仁因爲與這船主共同經歷了那天大海上的風浪之險,便不想多爲難他。
那夥計向俞仁行了個禮,轉身便走了。
夥計走後,俞仁出了房間。並吩咐曹安,收拾收拾,準備明天出發。
“去哪兒啊?是回南京了嗎?”曹安問。
“不,去福寧。”俞仁道。
“去福寧幹嘛?”
“沒銀子了啊!”俞仁沒好氣的道。心說,你這不是明知故問嗎?
“沒銀子去福寧幹嘛?”沒想到曹安還是要刨根問底。
“自然是去找我二叔俞總兵。我這幾天可打聽清楚了。人都說我這位俞二叔家中有錢。而且爲人也很慷慨。我想只要咱們上門開口,咱們俞家上一代,本來兄弟子妹也不多。怎麼著,我二叔也得給我賙濟個三五百兩的吧!這麼一來,咱們不是又可以在外面繼續多玩一兩年了嘛!”俞仁得意的說出自己的計劃。
卻沒想到,曹安聽了這話,面色凝重的向他道,“公子。您這可要想好了。如果您去福寧找二老爺。這銀子固然是可以輕易到手。但只怕您以後這家可就回不了了。”
“爲什麼?”俞仁不解的問。
“這也怪我。沒跟您說清楚。您失憶了,大概也忘了老爺的脾氣。老爺是向來最不喜歡攀附權貴的。而且他一向不認同二老爺的爲官之道。咱們兩家雖然是近親,但已有十餘年沒有往來了。以老爺高傲的脾氣,要是您到二老爺那兒借了一兩銀子,他只怕也不會饒了您。
反正我是不去。要去您一個人去。我要是跟您去了。回去,老爺非把我打死不可。”
“我爹,沒這麼古板吧!”俞仁有些不太相信。
“還沒這麼古板?我就說五年前的一件事吧!那一次是我們家的一個老僕老夏。他是從小便跟著老爺的書童。五年前有一次幫老爺回福建老家辦件事。結果,帶的銀子不夠,正好那一次二老爺在家。見老夏手頭緊,便讓下人拿了十兩銀子送去。老夏本來是不要的。但是他當時因爲手頭正有事,沒辦法走的開。
那名二老爺派來的人把銀子放下便走了。等老夏把手頭的事忙完了,趕去要把銀子送還,二老爺他們已經回福寧了。於是老夏便想著,反正銀子一時也還不了,不如先用著。等回了南京,拿了銀子,再派人送到福寧,還給二老爺便是。
可是,沒想到這事便被老爺知道了。結果,老爺大發脾氣,把老夏趕出了家門。
我那時還小,但這件事卻記得格外清楚。”
俞仁聽了曹安的話,許久沒有出聲。他在思考一個問題:怎麼我老是這個命,前世遇著個清高自傲的老爹,好容易穿越了一回,怎麼遇著個老頭子,還更過份呢!看來,我這輩子是註定吃不了現成飯了,要想享受,還得靠自己。
這樣的想著,俞仁慢慢向客棧外踱去。曹安以爲俞仁聽了自己的話,還是要堅持去福寧,不由的嚇了一跳。
“公子,您去哪兒?”
“我去街上轉轉。你既然說不能去二叔家誆銀子,我也只好自己想辦法了。要不然,咱們倆可真只能乞討回南京了。”
曹安這才放下心來,跟著俞仁身後,一起出了客棧。
雖然曹安在長樂已呆了好幾天,但這幾天他的心思全花在了吃喝上,還真沒留心這身邊的商機。此時刻意留心,俞仁才發現。其實,長樂雖然是個小縣城,但商機還真是不少。
縣城雖然不大,但卻已經有好多家手工作坊了。這種一般都是近似於後世的義烏的那種前店後廠式的作坊,基本都是以家庭爲單位。其中,最多的便要數織造了。
雖然大明在東南多處設有織造局,但是官方所辦的織造局,所產絲綢幾乎全是提供給了宮廷或是官府,而自隆慶開關至今已近五十年。東南的海外貿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這也促使東南的沿海一帶產生了大量的私人織坊。而這些私人織坊與官方最大的不同便是。私人的織坊裡織的幾乎都是棉布,主要是提供給普通百姓和海商們的;而官方的織造局裡,幾乎無一例外的,織的都是絲綢、錦緞。
由於海商們對棉布的大量需求,也造就了東南絲織行業的繁盛。
轉了大半個縣城,俞仁也看到不少的商機。可是每次摸到口袋裡這僅有的三兩碎銀,他不由的又嘆了口氣。這做生意沒有本錢,就是有再好的商機也是白費,俞仁不由的發出如此的感嘆。
這時,俞仁想起從前在三言二拍上看到的一個故事。說一個倒黴的商人,靠著朋友支援的三兩銀子,跟著朋友的船到了海外,結果卻鬼使神差的發了一筆橫財。這個故事應該正是發生在大明。
一想到這個故事,俞仁的心便不由的一熱。但是再仔細的對比自己現在與對方的處境,俞仁又理智的知道,這個辦法對自己是不適合的。倒不是他不敢冒這三兩銀子的風險。實在是他在這兒一沒親,二沒友。光憑這三兩銀子,想要到南洋,還不夠付一個人的船費的,更不要說這上面還有幾個月的吃喝費用。
想到這兒,俞仁不由的輕輕嘆了口氣。
“公子,您也不用太著急。我們這點銀子,就光我們兩個坐船到杭州,應該還是差不多的。”曹安道。
“到了杭州怎麼辦呢?你難道讓我去向李小姐開口嗎?莫說我們不知道到了杭州,能不能找到李小姐,就算是找到了,這個口,我也是萬萬開不了的。”俞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