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他們之中有許多愿意繼續參軍,也就是加入天策軍,那就是他們的個人意愿,同樣能夠享受到軍屬的待遇。
至于這些由軍戶改編成的民戶以后的生機,也完全不是問題,基本上天策軍掌控登州府的時候,就利用強大的軍事力量把土改進行下去了,那些衛所軍官的田地被分發下去,資產可以保留一部分。
大部分的衛所軍官,已經在福山一戰被天策軍消滅,或者徹底震懾住了,后來解決吳安邦之后,也有一些負隅頑抗的,被天策軍以雷霆之勢肅清,所以這些工作進行的相當順利。
而之后的事情就更簡單了,經過了宋統殷的那一輪選拔,再加上政事堂第一期的畢業生歷練了四五個月,根本就不缺基層官員,根據相應的位置安排合適的人手就可以。
剩下的,就看看他們自己的本事了,至于那些衛所的軍官,只要
是身家清白,沒有大的惡行的,孔有德也給了他們很多選擇。
比如一部分有本事的,通過了天策軍的考核之后,加入野戰師,成為了基層的士兵或者軍官,其余的也可以加入守備師,成為基層軍官或者士兵,亦或者成為普通的百姓,務農或者經商都看他們自己的意愿,只要不違反相關禁令,他們做什么都行。
其中也有一些比較特殊的,比如原來鰲山衛的指揮僉事朱師穆,祖上在洪武年間是雷州衛的百戶,第二代參與靖難之役,升任鰲山衛指揮僉事,結果傳到他老爹那一代,居然想學著張居正當文官,不要這個指揮僉事了,到他這才重新撿起來。
不過由于他老爹的影響,他也只是拿著這個指揮僉事的官職,當做飯碗罷了,一心撲到科舉上面,對衛所的事情基本上不管不顧,然而天分不高,考了兩次都沒考上舉人,只是個廩生。
宋統殷居心官員選拔考試的時候,他擔心會受到朝廷的清算,所以并沒有參加,后來看到許多認識的同學朋友,都當上了官,他非常的后悔。當得知鰲山衛要改設縣的時候,他沒有放棄這個機會,于是就毛遂自薦,請求擔任新成立的鰲山縣的知縣。
宋統殷對他進行了一番測試,覺得這是個可造之材,于是上報孔有德,孔有德也批準了,但覺得他在老家任職有些不妥,讓他擔任安東縣的知縣,雖然時間不長,但根據宋統殷說,準備朱師穆干的有模有樣的。
像朱師穆這樣的人,還有十幾個,基本上都被安排到了適合他們的崗位,也不一定是當官,比如來自靈山衛的李天龍,擅長數算,于是就被安排到了遼寧商號擔任賬房。
此外,秦致遠和宋統殷,都下發了鼓勵墾荒的命令,按照這項命令,只要是百姓們自己開墾出來的無主荒地,在官府登記造冊之后,將會成為他們自己的田地,同時免除前三年的稅賦,好讓他們放心的開墾。
不過,為了防止土地兼并卷土重來,他們還做出硬性規定,每人的土地設置了一個上限,也就是二十畝,他們可以通過墾荒,或者軍功的方式獲取土地,但絕對不允許超過這個上限。
一旦超過,墾荒的則由天策軍出面購買,軍功的則用金錢抵付,總之就是防止出現新的大地主階層,畢竟原本的地主階層還沒有全部消滅。
隨著登萊地區的局勢穩定,盜賊和響馬賊被基本消滅,各地的生產恢復也進行的相當不錯,而在秦致遠和宋統殷的帶領以及各級官員的努力下,夏糧也就是夏季的稅收也被收上來了。
不過這一部分并不多,萊州府的土改時間較晚,這次收稅也就是登州復進行,范圍也不是特別大,去除掉一些減免稅收的部分,比如棲霞萊陽等地,因為鬧響馬賊受到影響的部分,以及分給遼東難民的土地,還有接近三百萬畝土地要收稅。
這年頭,一畝土地的產量在二百到二百五十斤之間,按照定下的兩成的稅率,也就是一畝地收四十到五十斤的稅,平均一下就是四十五斤左右。
三百萬畝的土地,加起來就是一億三千五百萬斤的糧食,按照一石一百五十三斤算下來,就是八十九萬石,接近九十萬石。
“九十萬石!”
“九十萬石!”
聽到這個數字,孔有德也不由得兩眼放光。
這可只是半個登州府的土地啊,甚至連半個都不算,整個登州府的土地有九百多萬畝,這還只是三分之一啊,僅僅這些,就受到了九十萬石的稅收。
如此推算下來,兩個府的土地加起來,如果全部按照這個稅率征稅,起碼能收上來五百萬石的糧食啊,即使軍人家屬的田地稅率減半,也依舊能收到四百五十萬畝以上的稅糧。
進而推廣到整個山東,整個大明,真的按照兩成收稅,恐怕一年能收上兩三億石的糧食,然而實際上連這個數字的五分之一都不到,偏偏百姓的賦稅卻遠遠不止兩成,這些糧食都到哪去了?
對于這樣的結果,秦致遠都感覺有些震驚,他雖然知道這次能收到的糧食不少,但那只是紙面上的數字,當真的看到這些實實在在的糧食,饒是他也不由得欣喜若狂。
如果真的能夠按照天策軍的模式,明年的時候,登州府起碼能夠收到兩百多萬石的糧食,要知道這里面也有他的一份功勞,當自己的能力得到認可,是一件多么讓人興奮的事情。
雖然現在地主士紳的土地暫不收稅,但按照這樣發展下去,孔有德肯定會在他們的土地上收稅的,現在天策軍的根基還不那么穩固,等再過個一年半載,相信這些地主士紳,就是天策軍案板上的魚肉,想怎么料理就怎么料理。
等到明年的時候,天策軍手頭的糧食,將會非常的充裕,等到那個時候,很多事情就能推行下去了,比如從中原招募流民,擴充治下的人口。
當獲知這個消息之后畢懋康和宋統殷都專程來到登州城看一看,手頭的事情暫時也都放下了,單單在一個府就收到這么多糧食,他們覺得相當的不可思議。
當親眼看到倉庫里面堆積如山的糧食,還有賬冊上各州縣運來的糧食,他們是被徹底震驚了,沒想到這居然是真的,居然真的能夠收到這么多的稅糧,而且這還只是登州府一半的土地收到的。
“哎,要是大明的每個地方都能如此,何至于有如此多的流民呢?他們有口飯吃,何至于起來造反呢?”
宋統殷對此的感慨最深,他就是因為流寇的問題,才被朝廷罷官回家的,進而受到孔有德邀請,兩人一拍即合,才擔任的這個萊州知府。
流寇問題,說白了就是糧食問題,那些流寇又不是天生反骨,非要起來造反,這可是誅九族的大嘴,不是誰都承受的起的,他們只是單純的沒有糧食吃,活不下去了,只能選擇造反這條路,以求茍活罷了。
朝廷剿滅流寇,那是剿滅了一波,又起來兩撥,剿滅了一萬,又冒出來兩萬,簡直沒完沒了,這里面除了大面積的天災之外,就是人禍了。
明明知道西北遭災,百姓連糊口的糧食都沒有,結果朝廷的‘三餉’卻沒有停,反而加重了百姓的賦稅,將他們最后賴以為生的口糧也奪了去,與其被餓死,索性就起來造反,至少還能多活幾日。
而朝廷對此,雖然有賑災措施,但運來的賑災糧是杯水車薪,有些時候明明流賊已經愿意接受招撫了,但賑災的糧食只夠一兩個月,等到糧食吃完,他們再次重新反叛。
“單單半個府的糧食,就夠百萬流民一年的果腹之糧,這要是大明的每個府都推行下去,何至于鬧出如此的多的流寇啊!”
“是啊,獻征!大明的兵士一年也不過消耗兩石銀子,最多一個布政使司的稅糧,就能養活數百萬的大軍,蕩平只有區區十萬兵力的東虜根本不在話下,何至于讓東虜為禍十數年啊!”
畢懋康擔任山東巡鹽御史的時候,宋統殷剛好是山東按察副使,同場為官,加上理念也接近,所以交情不錯,現在又都在天策軍效力,共同語言很多。
他們都明白大明朝的弊病很多,事實上還在大明朝做官的時候,兩人就不止一次上書朝廷,痛陳弊病,并且提出了一些看起來不錯的改革方案,但都石沉大海。
現在,他們最想看到的局面,卻在登萊這塊地方上演了,讓他們心頭都有些不是滋味。
“二位前輩,現在大明朝已經是積重難返了,想要靠著朝堂上少數的有遠見,有良知之人,恐怕是無力回天了!大明朝現在就是條兩百多年的船了,已經到處是窟窿,雖然有些工匠在努力的修修補補,但也只能擋住一時,現在外有韃虜,內有百萬流民,估計大明這條破船,是撐不住多久了!”
說到這里,孔有德便沒有繼續往下說,宋統殷和畢懋康都是聰明人,聽的出來的他的意思,既然大明這條船注定要沉,與其跟著一起沉沒,不如重新造一條船,讓破船上的人,能夠活下來。
盡管他們知道,天策軍繼續發展下去,很有可能取大明而代之,但是讓他們現在徹底的站到朝廷的對立面,推翻大明朝廷,他們卻是做不到的。
畢竟都是五六十歲的人,有些觀念并不那么容易改變,他們還是沒辦法做出這樣的決定。
孔有德也不急,相信自己潛移默化的對他們施加影響,再加上看到登萊之地蒸蒸日上,百姓的日子越來越好,相信他們會慢慢的想清楚這些的。
“大人,有重要情報!”
就在這個時候,一名警衛匆忙的走了進來,將一封情報遞給了孔有德。
“從來傳回來的情報?”孔有德接過來,邊拆邊問道。
“大人,是從北直隸傳回來的!”
聽他這么一說,孔有德就明白了,多半是明軍的第二輪大規模進攻開始了,這封情報,應該就是這方面的信息。
李耀杰護送完徐爾斗他們之后,回來的時候,沿途安排了一些人手當斥候,負責偵查明軍的調動情況
算算時間,從他登陸膠州灣到現在,已經過去二十天了,明軍相應的戰備工作,應該也已經完成了,換防的隊伍也都到位了,關寧軍和邊軍應該也開始集結了。
拆開一看,剛剛還一臉喜悅的表情,頓時蕩然無存,一臉凝重。
這上面只有一個信息,可以說是在他的意料之中,但也在意料之外。
意料之中的是,明軍確實已經開始集結了,準備第二次大規模平叛,集結地點在天津。
這點孔有德并不意外,根據現如今的大局,朝廷不進行第二次平叛才不正常,外部的韃子暫時沒有什么威脅,宣府外面的林丹汗也被趕跑了,邊防壓力沒那么大,可以騰出不少軍隊用于入關作戰。
而內部,盡管范景文在招遠大敗一次,但李九成被全部消滅,耿仲明部又被重創,只剩下他孔有德一人,再加上白蓮教也在青州府鬧騰,那么派出以關寧軍和邊軍為主力的平叛部隊,配合萊州城的范景文余部,一次性肅清青州萊州登州三府,是很正常的操作。
所以,朝廷出兵并不讓他意外,真正讓他吃驚的是,朝廷派出的軍隊數量,將會達到一個相當恐怖的數字,一個讓天策軍也難以對付的數量。
這封情報是五天前,也就是八月十一日的時候發出來的,請報上說,從八月初八開始,明軍已經開始在天津衛集結,第一批到達的明軍是原本駐扎在山海關的關寧軍,人數差不多萬人。
緊接著的三天時間,又有一萬關寧軍抵達,此外,還有八千宣府的軍隊,六千昌平的大軍,薊鎮的一萬大軍,密云的九千大軍,還有其他的一些軍隊,比如兩千神機營,兩千神武右營等等,林林總總的軍隊加起來接近六萬人。
這還不算,根據情報所說,還有源源不斷的軍隊在抵達,他們收集了一些從北邊的商販得來的消息,還有更多的兵馬再朝著天津進發,據分析,這次朝廷集結的軍隊,至少超過過十萬人,甚至可能達到十二萬。
十萬大軍!
甚至十二萬大軍!
崇禎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