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鱼机如何接线

第181章 黎元洪捍衛(wèi)共和

民國四年十二月十二日,袁世凱正式發(fā)表了接受帝位的申令: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予之愛國,詎在人后?但億兆推戴,責任重大,應如何厚利民生?應如何振興國勢?應如何刷新政治躋進文明?種種措置,豈予薄德鮮能所克負荷?前次掬誠陳述,本非故為謙讓,實因惴惕交縈,有不能自己者也,乃國民責備愈嚴,期望愈切,竟使予無以自解,并無可諉避!第創(chuàng)造弘基,事體繁重,洵不可急遽舉行,致涉疏率,應飭各部院就本管事務會同詳細籌備,一俟籌備完竣,再行呈請施行。

“凡我國民,各宜安心營業(yè),共謀利福,切勿再存疑慮,妨阻職務,各文武官吏,尤當靖共爾位,力保治安,用副本大總統(tǒng)軫念民生之至意!除將國民代表大會總代表推戴書,及各省區(qū)國民代表推戴書,發(fā)交政事堂,并咨復全國國民代表大會總代表代行立法院外,合行宣示,俾眾周知!此令。”

于是袁大總統(tǒng)搖身一變,成了袁大皇帝,時間是民國四年十二月十二日。

從這一天起,中國政壇上出現了一個奇異現象,讓人啼笑皆非。是既有總統(tǒng),又有皇帝,既不是中華民國,又不是中華帝國。在公文上更顯得異常混亂,把人搞得不知怎么辦好。

如奉天將軍段芝貴首先稱臣,袁手批“不當稱臣”。直隸巡按使朱家寶的奏折文字**,抬行寫“奏請皇帝陛下圣鑒”。袁也說登基大典尚未舉行,稱臣稱皇帝陛下都不恰當。

不過,從這個時候起袁世凱就不喜歡別人再稱其為總統(tǒng)了。

自民國四年十二月十七日起,北京《政.府公報》不再見有“大總統(tǒng)令”了,代之而起的,是 “政事堂奉策令”。究竟是奉何人策令,至今仍是個迷。因為這策令是皇帝也是總統(tǒng)、既非皇帝也非總統(tǒng)的袁世凱所發(fā)出,袁在這些策令中既不自稱為“朕”,又不自稱為“本大總統(tǒng)”,而稱曰予。聽口氣這應該是準皇帝的口吻,大概是歷史的過渡吧!

這是個稀奇古怪的時期,中國有一個人又是皇帝又是總統(tǒng),最高當局又是袁政.府,又是袁家王朝。還真別說,袁世凱的走狗們還真能“與時俱進”,在公文程式上想出了一個方法,就是廢除了總統(tǒng)的稱號,也避免用皇帝的封號,盡可能使用些含混的名詞,如“奉諭”、“謹乞鈞鑒”等。

十二月十二日,是袁世凱接受帝位推戴的一天。這天他在懷仁堂接見了簡任以上文武官員二百余人。

這些大小官員紛紛向袁大皇帝祝賀,文官在東,武官在西,排列整齊,向袁行三鞠躬禮,由內史監(jiān)阮忠樞率領,公府大禮官黃開文司儀。

袁世凱發(fā)表一篇簡短演說,把自己的接受帝位,說成是為了救國救民:

“大位在身,永無息肩之日。故皇帝實為憂勤惕厲之地位,決不可以安富尊榮視之。且歷代皇帝子孫鮮有善果,平時一切學問職業(yè)皆不得自由,故皇室難期發(fā)達,予為救國救民計,犧牲子孫,亦不敢避。”

明明是挖空心思當皇帝,卻做出一副“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的“無奈”姿態(tài)。

為了當上這個皇帝,袁世凱搞垮國會,把立法機構變成他的御用工具,變成他隨意使用的玩偶。按著他的需要,隨意修改法律,隨意制造民意。成了終身總統(tǒng)還不滿足,還要子子孫孫把大傳下去。使得我們這個飽受專制之苦的國家,在民主制度建設上剛剛取得一點點進步,便全部化為了烏有。

袁世凱所做的這一切,在中國的歷史上,肯定是空前之舉,會不會絕后呢?恐怕很難說。因為,這種臉皮比城墻都厚的無恥之輩,為了一己私利,為了獲得權勢而不擇手段的人,這人世間恐怕很難絕跡。

袁世凱接受帝位后的第二天,也就是十二月十三日,下了一道《禁止反對皇帝令》,全文如下:

“前清遜位,民國成立,予以薄德,受國民之付托,攬統(tǒng)治之大權,惟以救國救民為志愿。憂勤惕厲,四載于茲,每念時艱,疚慚何極!近以國民趨向君憲,厭棄共和,本懲前毖后之心,為長治久安之計。迫切呼吁,文電紛陳,僉請改定國體,官吏將士,同此悃忱。舉國一心,勢不可遏。予以原有之地位,應有維持國體之責,一再置詞,人之不諒,旋經代行立法院議定國民代表大會,解決國體,各省區(qū)國民代表,一致贊成君主立憲,民國主權。本于國民全體,予又何敢執(zhí)己見而拂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民之所欲,天必從之。往借所垂于順天逆天之故,致戒甚嚴。天不可見,見于民心。斷非藐藐之躬,所能強抑。

“外征大勢,內審素懷,事與愿殊,異常悚懼。從民意則才不足以任重,違民意則理不足以服人,因應胥窮,旁皇竟目。深維好惡同民之義,環(huán)顧黎元望治之殷,務策安全,用奠區(qū)宇,因思宵小僉壬,何代蔑有,好亂之徒,謀少數黨派之私權,背全體國民之公意。或造言煽惑,或勾結為奸,甘為同國之公敵,同種之莠民。在國為逆賊,在家為敗子。蠹國禍家,眾所共棄。國紀具在,勢難姑容。予惟有執(zhí)法以繩,免害良善。著各省文武官吏剴切曉諭,嚴密訪查,毋稍疏忽,特此通諭知之。此令。”

既是“官吏將士,同此悃忱。舉國一心,勢不可遏”,又何談“著各省文武官吏剴切曉諭,嚴密訪查,毋稍疏忽”“ 國為逆賊,在家為敗子”呢?

大總統(tǒng)做了皇帝,副總統(tǒng)怎么辦呢?

黎元洪由武昌入京幽居瀛臺后,便以“無智、無能、無為”自處。

帝制運動開始,黎元洪更裝聾裝啞,自民國四年九月六日起,他便一再請辭副總統(tǒng)和參政院長職,希望回原籍黃陂休養(yǎng)。

自從黎元洪借袁世凱之刀,殺害了首義功勛張振武之后,至少給人們的感覺是黎元洪完全投靠了袁世凱。而事實上黎元洪也時時處處維護袁世凱,只要袁世凱有需要,就出來為袁世凱站臺、發(fā)聲,可謂亦步亦趨。即使這樣,袁世凱還是對其不放心,因為袁深知黎元洪的能量和影響,好不容易從湖北弄出來,關在籠子里,當然不能放虎歸山。

黎元洪曾經籌劃逃離,但因走漏風聲而沒能如愿,知道離北京是辦不到了,自十一月起,他堅決拒絕受領副總統(tǒng)的薪金和公費,請袁世凱裁撤副總統(tǒng)辦公室,并向參政院咨請辭副總統(tǒng)職。

他像個啞巴,對任何人都不開口,辛亥起義開始,他身不由己被擁推出來,那時還“唔……唔……唔……”,“好……好……好……”,這時連這些字眼也沒有了。

十二月十五日袁世凱封黎元洪為武義親王,其申令如下。

“光復華夏,肇始武昌,追溯締造之基,實賴山林之啟,所有辛亥首義立功人員,勛業(yè)偉大,及今彌彰,凡夙昔酬庸之典,允宜加隆。上將黎元洪,建節(jié)上游,號召東南,拱衛(wèi)中央,堅苦卓絕,力保大局,百折不回,癸丑贛寧之役,督師防剿,厥功尤偉,照《約法》第廿七條特頒榮施,以昭勛烈。黎元洪著冊封武義親王,帶礪山河,與同休戚,槃名茂典,王其敬承。”

由這道命令顯示袁世凱的陰險,他不否定建立民國出過力的人功勞,所以而粉飾帝國與民國并不矛盾。他稱黎元洪為上將,是勾消了他副總統(tǒng)地位;插入贛寧之役,是表示對國民黨的敵視態(tài)度。拿新《約法》作為封王的根據,一方面表示他始終遵守民國《約法》,另一方面也使黎元洪覺得是民國榮典而可以接受。

但是,黎元洪并不買賬,封王命令發(fā)表后,袁世凱派內史監(jiān)阮忠樞、公府顧問舒清阿以道賀為名去窺探黎的態(tài)度。

阮忠樞公然向黎稱呼“王爺”,并且傳達袁世凱的意思,打算加封他為副元帥和輔國大將軍。本來以為黎這位“泥菩薩”一定會受寵若驚、感恩戴德。讓人想不到的是,這位一段時間以來,都是順民的好脾氣之人,卻怒不可竭。

義憤填膺地吐出了六個字:“你們不要罵我!”

十九日袁世凱又有一令勸黎元洪受封,有“王其祗承,毋許固辭”語。

黎元洪的一位智囊因勸了他一句,希望他能明哲保身,不要因小而失大,竟氣得黎元洪從此不和他對話。

為了讓黎元洪能接受武義親王這個封號,袁世凱可謂心思用盡,但黎元洪就是不接受,最后一次竟以自殺相威脅。(關于此內中詳情,本書在第二部《黎元洪》中將詳加敘述,這里就暫時略過)

總之,這位被孫中山譽為的民國第一偉人,自從離開老巢被近乎軟禁在京城后,便漸漸被人們遺忘了。現在,為了捍衛(wèi)共和,所表現出的高風亮節(jié),不能不被世人所刮目相看。

第218章 風水寶地第177章 所謂的民意第277章 樹倒猢猻散第525章 歷史需要的是真相第321章 談和障礙重重第229章 首義之夜第115章 唐紹儀其人第94章 僵局第597章 北大三寶第403章 歷史不會忘記第325章 僅用了二十二天第13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314章 吳秀才其人第242章 倒黎大潮第605章 自由主義是什么第426章 迎袁專使第38章 高密事件第577章 丟掉和平幻想積極投身抗日救亡第84章 海軍起義第602章 關于世界文化三個共同的理想目標第340章 靳云鵬組閣第479章 新人物第102章 革除弊陋第13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392章 廣東的軍事政變第353章 段祺瑞引咎辭職第123章 孫袁會第449章 殺君馬者道旁兒第487章 民主政體的嘗試第164章 芥蒂第133章 二次革命第132章 袁世凱不肯善罷甘休第525章 歷史需要的是真相第183章 嵩山四友第488章 個人歷史上的黑暗時代第30章 朋友第135章 一現的曇花第158章 歐戰(zhàn)第456章 收獲頗豐第58章 離開老巢第1章 袁項城出生第266章 督軍會呈文第126章 宋教仁遇刺案第185章 蔡鍔和小鳳仙第78章 漢口之戰(zhàn)第170章 汪鳳瀛和梁啟超第187章 唐繼堯第51章 倉惶跑回天津第546章 感情的事第364章 非常選舉第392章 廣東的軍事政變第35章 多事之秋第26章 想起一個人第260章 湖北和奉天那些事第502章 約翰·杜威和實用主義第68章 武昌起義第452章 北大不是世外桃源第276章 不堪一擊第1章 袁項城出生第517章 倡導"易卜生主義"第103章 速定大計折第132章 袁世凱不肯善罷甘休第599章 北大開學第188章 熔巖涌動第555章 無為而治第579章 文憑造假和南游第282章 四川內戰(zhàn)第592章 最后十分鐘第244章 瀛臺“楚囚”第255章 重提軍民分治第568章 無心栽柳柳成蔭第600章 風雨飄搖第77章 燎原的烈火第247章 外逃第2章 小人精第478章 走出家門第522章 杜威來華講學意義深遠第388章 各奔東西第548章 再出國門第296章 兵分兩路第420章 加入暗殺團第233章 承認民軍為交戰(zhàn)團體第292章 馮國璋和段祺瑞第293章 西原借款第401章 黎元洪走天津第245章 刀下留人第595章 回歸做學問第285章 召集非常國會第480章 改名字第117章 搞垮首屆內閣第224章 赴日考察第43章 第一支警察部隊第421章 留學德國第281章 黯然離開第573章 當諍友、諍臣第527章 呼吁大學開女禁第292章 馮國璋和段祺瑞第105章 大難不死第558章 新文化運動與國民黨第605章 自由主義是什么
第218章 風水寶地第177章 所謂的民意第277章 樹倒猢猻散第525章 歷史需要的是真相第321章 談和障礙重重第229章 首義之夜第115章 唐紹儀其人第94章 僵局第597章 北大三寶第403章 歷史不會忘記第325章 僅用了二十二天第13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314章 吳秀才其人第242章 倒黎大潮第605章 自由主義是什么第426章 迎袁專使第38章 高密事件第577章 丟掉和平幻想積極投身抗日救亡第84章 海軍起義第602章 關于世界文化三個共同的理想目標第340章 靳云鵬組閣第479章 新人物第102章 革除弊陋第13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392章 廣東的軍事政變第353章 段祺瑞引咎辭職第123章 孫袁會第449章 殺君馬者道旁兒第487章 民主政體的嘗試第164章 芥蒂第133章 二次革命第132章 袁世凱不肯善罷甘休第525章 歷史需要的是真相第183章 嵩山四友第488章 個人歷史上的黑暗時代第30章 朋友第135章 一現的曇花第158章 歐戰(zhàn)第456章 收獲頗豐第58章 離開老巢第1章 袁項城出生第266章 督軍會呈文第126章 宋教仁遇刺案第185章 蔡鍔和小鳳仙第78章 漢口之戰(zhàn)第170章 汪鳳瀛和梁啟超第187章 唐繼堯第51章 倉惶跑回天津第546章 感情的事第364章 非常選舉第392章 廣東的軍事政變第35章 多事之秋第26章 想起一個人第260章 湖北和奉天那些事第502章 約翰·杜威和實用主義第68章 武昌起義第452章 北大不是世外桃源第276章 不堪一擊第1章 袁項城出生第517章 倡導"易卜生主義"第103章 速定大計折第132章 袁世凱不肯善罷甘休第599章 北大開學第188章 熔巖涌動第555章 無為而治第579章 文憑造假和南游第282章 四川內戰(zhàn)第592章 最后十分鐘第244章 瀛臺“楚囚”第255章 重提軍民分治第568章 無心栽柳柳成蔭第600章 風雨飄搖第77章 燎原的烈火第247章 外逃第2章 小人精第478章 走出家門第522章 杜威來華講學意義深遠第388章 各奔東西第548章 再出國門第296章 兵分兩路第420章 加入暗殺團第233章 承認民軍為交戰(zhàn)團體第292章 馮國璋和段祺瑞第293章 西原借款第401章 黎元洪走天津第245章 刀下留人第595章 回歸做學問第285章 召集非常國會第480章 改名字第117章 搞垮首屆內閣第224章 赴日考察第43章 第一支警察部隊第421章 留學德國第281章 黯然離開第573章 當諍友、諍臣第527章 呼吁大學開女禁第292章 馮國璋和段祺瑞第105章 大難不死第558章 新文化運動與國民黨第605章 自由主義是什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丰县| 温泉县| 深圳市| 六安市| 秦安县| 宿松县| 郁南县| 镇江市| 仁化县| 修文县| 开远市| 焉耆| 邵东县| 沈阳市| 三门县| 防城港市| 蓬安县| 女性| 磴口县| 沙湾县| 彭州市| 镇原县| 拉孜县| 和田县| 万山特区| 仁怀市| 铜鼓县| 呼和浩特市| 同江市| 呼图壁县| 普定县| 缙云县| 拉萨市| 监利县| 临猗县| 丹棱县| 淄博市| 泗水县| 刚察县| 通州市| 噶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