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鱼机如何接线

第三百九十三章西進與稱臣

“大王,向西發展固然是一個不錯的出路,不過西邊到底是蠻人橫行之地,那些蠻夷之輩不服教化,即便占領了那些地盤也沒多少用處啊!”

“是啊,還不如去攻取嶺南,那劉隱的實力雖然不錯,但他們連區區一個虔州都奈何不得,一直到現在韶州還被虔州人占領著。從這一點來看,要打下嶺南難度應該不大!”

……

投降的念頭漸漸熄滅之后,眾人開始仔細考慮起馬殷提出的向西發展的策略。

邵州以西的地盤,在這個時代還是標準的荒蕪之地,當地的開發程度比起潭州等地來都差了很多,與中原相比那就差得更遠。

而嶺南那邊雖然地處更南端,但嶺南的開發程度其實是很高的。

早在在唐朝玄宗皇帝天寶年間,著名的十節度使之中就有嶺南五府經略使,負責綏靜夷僚,治廣州,統轄經略軍、清海軍,下設兵一萬五千四百人。

在整個唐朝時期,一旦有犯人需要流放,一般就是直接流放到嶺南去。

所以嶺南那邊的開發程度其實并不低,比起如今還是一片荒蕪的西南之地,自然要好了許多。

馬殷聽了不由得苦笑,他自然也更加想要奪取嶺南的地盤以作為根基,可是到了此時,吳軍隨時都可能再次來攻的時候,他還有時間去攻取嶺南嗎?

劉隱的實力雖然不如他,但也差不了多少,馬殷要想奪取嶺南之地,必須使出全力才行,而且還極有可能造成兩敗俱傷,讓吳國這個漁翁得利的結果。

所以馬殷不會傻到在這個時候再與劉隱開戰,而劉隱同樣知道這個時候應該聯合起來對付吳國,同樣不會主動與馬殷為敵。

而西南的蠻人,雖說他們倚仗深山老林的阻擾,一直與楚軍對抗,楚軍始終奈何不了他們,不過在正面交戰時,楚軍卻能輕易擊敗那些蠻子建立的軍隊。

所以向西南方向發展的話,要想奪取那些州縣卻是沒有多少難度。

將這些道理講明白后,眾人都有些皺眉,不過現在奪取嶺南的確不是明智的選擇,那么也只有奪取西南蠻夷之地,或許才能避開吳國的攻擊,并且獲得生存的空間。

“西南之地,雖說荒蕪,但畢竟也有不少人口。當初我軍在宣州城下戰敗,大家人心惶惶不知所歸,最終一路流浪,總算是在潭州重新立下根基,這才打下了今日的基業。”

“如今諸位兄弟雖然有不少已經年老,但諸位都還有子孫在,孤也有子孫在!只要我等同心協力,何愁不能在西南蠻夷之地再造出一個潭州?”馬殷大聲說著。

眾人不由得被他帶起了一些激情熱血,對于向西南發展的策略也逐漸有了接受的想法。

有不少人還在心中想著,當初他們怎么就沒想起要向西邊發展,而是一門心思的想著與吳國死扛,結果就出現了這一次的大敗。

若是他們提早就集中力量向西,現在只怕早就已經打下一片足夠大的地盤了。

當然,現在開始向西邊發展也不遲,這一次吳軍退去,至少要休整一段時間才能再一次發起進攻,而這段時間就是馬殷用來向西邊發展的最佳時機。

做不了楚王,到了西南一帶做個土皇帝也不錯。

……

當馬殷決定改變發展策略,開始向西擴張地盤時,位于南方的另外兩大勢力,劉隱和王審知同樣在為將來的出路作著謀劃。

對于劉隱來說,他本來的目的也就是割據嶺南,稱雄一方而已,沒有太大的野心。

這固然是因為嶺南地方太過偏遠的緣故,同樣也是因為嶺南的實力太弱所致。

劉隱這人喜好賢士,在天下大亂之時,中原士人有不少都逃到嶺南來避亂;再加上唐朝時有些大臣因罪流放嶺南者,這些人的后裔很多都沒有反回中原;外還有地方官吏遭逢動亂而無法返回中原,只好客居嶺南之人,劉隱便是依靠這三類人士,比如王定保、倪曙、劉濬、周杰、楊洞潛、趙光裔、李殷衡等人的輔佐,使嶺南地區得以稍安。

不過過分的重視文治,也使得嶺南的武將遭到打壓,軍隊的戰斗力相應的就有些低下。

在正面交戰之中,嶺南的軍隊甚至連虔州盧光稠的軍隊都打不過,當初有一次劉隱親自領兵作戰,都被譚全播給打得差點全軍覆沒,連韶州至今都還在盧光稠的手中。

至于與馬殷、王審知等勢力交戰,嶺南軍隊更加樣難以占到上風;唯一值得稱道的,或許就是嶺南的文治做的不錯,軍隊將領專權的情況較少吧。

如今吳國在南方一家獨大,在接連吞并了兩浙和江西之后,如今又進一步重創了湖南的勢力,這就使得吳國的聲威進一步增大,其他勢力更加難以抵擋。

“三弟,如今吳國勢大,有橫掃南方之勢,各方勢力聯手起來都不是對手;而中原大梁的軍隊又被北方的晉王等勢力拖住了手腳,無力南下支援我等;若是再這么下去,只怕要不了幾年我等就會看到王審知、馬殷等一個個勢力被吳王消滅,到時候我等嶺南雖然偏遠,只怕也難以抵擋吳國的進攻。”

“若是為兄趁著現在吳軍還沒有打過來就向吳王請降,你說這樣能不能保住我等的富貴?”清海軍節度使府中,劉隱向他的弟弟劉龑詢問著、

劉隱的父親劉謙本來是封州刺史、賀江鎮遏使,擁兵萬余,經營封州近二十年,死后留下三子,其中劉隱便是長子,次子劉臺,能力較為平庸,三子劉龑,頗有遠見,劉隱經常向這個三弟詢問一些政務,極受他的重視。

“向吳王請降?”劉龑臉色一變,他當然也知道吳軍勢大難以抵擋,但如今吳軍不是還沒打過來嗎?

“兄長要想向吳王請降,這只怕不怎么妥當吧?自古以來都是以中原為正統,我等現在所侍奉的也是占據了中原的大梁皇帝,而吳王據金陵自立,不過是一方偽朝而已,有何資格讓兄長請降?”

“恩,這么說你的意思是不能投降吳王,而要繼續與他作對了?只是將來吳軍若是前來討伐,我等又該如何抵擋呢?”劉隱皺了皺眉道。

他何嘗甘心于現在就投降,從他父親經營封州開始,到現在已經有二十多年的時間,這么大一份基業,怎能一仗不打就輕易的交給別人?

“兄長此言差矣,以小弟之見,兄長可以向吳王請降,不過不是真降,而是像虔州的盧光稠一般,僅僅獲得一個名義而已。”劉龑笑道。

“僅僅獲得一個名義?這只怕難以讓吳王滿足吧?那吳王的野心,難道你還不知道嗎?據說當初他對江西下手時,可是公開說過‘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的話。若是將來其他勢力都被消滅了,即便為兄已經向吳王請降了,到時候只怕他也不會放過我嶺南,只要有機會他還是會出兵的!”

“兄長說的不錯!”劉龑嘆道:“不過如今我等還有更好的選擇嗎?兄長向吳王稱臣,然后靜觀時局變化,若是將來吳王真能橫掃其他勢力,將福建和湖南都一一吞并了,而中原大梁又不能騰出手來支援南方,那么兄長就真的向吳王納土歸降便是。”

“若是這中間吳王的事業出了什么變故,比如吳國突然發生內亂等,使得吳國統一南方的步伐被打斷,那么兄長即便向吳王稱臣過,那也沒什么大不了的。”劉龑勸道。

此時的劉龑一來沒有執掌嶺南大權,二來吳國實力強大,給嶺南帶來了巨大的壓力,所以才使得他不僅沒有半點自立為帝的狂妄和野心,反而非常務實的向自家兄長提著建議。

在他看來,天下之事不到最后一步,都難以說必然;尤其是像統一天下這種大事業,自古以來又有幾人能夠做到?

那些能夠做到的,不僅需要杰出的才能,優秀的臣子,強大的軍隊等等,同時還需要一定的運氣,或者說“天命”。

比如當年淝水之戰前,前秦苻堅的勢力何等強大?麾下百萬大軍討伐東晉,世人都以為天下一統就在眼前,結果卻在淝水一戰中被八萬北府軍打得大敗而逃,前秦帝國也因此陷入崩潰。

如今吳國看著聲勢浩大,能不能統一天下還不好說,但席卷南方的勢頭卻是很足;不過誰又能保證將來不出現變數呢、比如如今看上去年紀輕輕卻又滿懷雄心的楊渥突然就病死了,結果吳國陷入分裂之中,這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所以不到最后一刻,劉龑都不認為完全投靠吳王楊渥是最好的選擇,先在名義上向楊渥臣服,然后觀望時機,這或許才是嶺南最好的選擇。

“三弟,你的提議不錯,那么為兄就把出使吳國,向吳王請降的重任交給你了!若是吳王愿意接受孤的請降,那么梁帝冊封的大彭王之位,孤自然愿意放棄,具體的,你看著辦吧!”劉隱最后決定。

第二百八十二章 接位第七百一十章兵圍興唐府第二百零二章 新軍第二百五十章 鄂州城陷第一百五十四章 率軍西進第一百一十四章 杭州第三百一十四章 好消息第五百七十五章遷都之議第四百三十七章勾結第二百五十六章 朱全忠的怒火第五百五十四章朱友珪第四百零八章疑云第四百三十七章勾結第四百一十四章請求覲見第五百八十二章朝議第三百零二章 教訓第四百四十二章感慨第六十五章 說服(下)第四百一十七章福州之變第七百章伐蜀(上)第五百三十五章壞消息(續)第四百一十八章爭奪建州第七十一章 蘇州之圍(四)第四百六十二章戰柏鄉第二百九十章調兵遣將第二百五十九章 艱難的決定第一百零九章 謀劃(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壽州(上)第一百三十六章 壽州(下)第六百五十八章擴編軍隊第五百一十五章擔憂第三百六十六章大計劃第四十七章 練兵第一百三十七章 斃命第五百二十六章推斷第五百四十七章轟擊第一百二十六章 宣州第一百三十七章 斃命第三百九十五章病逝第三百二十章 羅紹威的催促第四百四十四章高郁的主張第四百九十六章謀劃虔州第六百六十三章攻打楊劉第七百一十六章傳位(大結局)第七百一十一章炮擊第七百零五章財政改革第一百三十七章 斃命第一百三十三章 震驚第一百二十七章 安排第四百一十八章爭奪建州第四百八十五章輕松第八十四章 奪軍(上)第五百二十六章推斷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罪第四百二十九章高勖病倒第二百二十一章 選拔人才第三百五十四章中計第一百一十七章 回廣陵第四百一十二章禁佛第八章 父親召見第五百四十九章騎兵出動第二百三十八章 援軍抵達第一百二十七章 安排第一百九十七章 討論(再續)第四百一十九章設伏第四百三十五章商議第四百二十九章高勖病倒第一百二十二章 奇襲第四百八十五章輕松第四百六十五章意外的決戰第五百一十章抵達鄂州第二百四十六章 陳璋第二百三十八章 援軍抵達第四百八十四章條件第四百六十六章奔潰的右翼第七百零八章兵亂第一百四十五章 騎兵突擊(下)第六百九十四章李嗣源之死第二百五十九章 艱難的決定第二百六十一章 保守與激進第三百五十五章混亂第五百三十一章求援第十七章 升州之叛第六百五十八章擴編軍隊第六百三十章突襲第三百八十章各地建國第一百九十一章 初步設想第十三章 溫馨第七百章伐蜀(上)第四百八十四章條件第五百九十六章六年變化(上)第五百九十章戰后第五百二十一章風寒第一百二十二章 奇襲第五百三十九章取勝的關鍵第三百三十九章第六百八十三章朱虔佑死于此第四百九十五章勸進第三百一十二章 王審知第五百二十九章消息
第二百八十二章 接位第七百一十章兵圍興唐府第二百零二章 新軍第二百五十章 鄂州城陷第一百五十四章 率軍西進第一百一十四章 杭州第三百一十四章 好消息第五百七十五章遷都之議第四百三十七章勾結第二百五十六章 朱全忠的怒火第五百五十四章朱友珪第四百零八章疑云第四百三十七章勾結第四百一十四章請求覲見第五百八十二章朝議第三百零二章 教訓第四百四十二章感慨第六十五章 說服(下)第四百一十七章福州之變第七百章伐蜀(上)第五百三十五章壞消息(續)第四百一十八章爭奪建州第七十一章 蘇州之圍(四)第四百六十二章戰柏鄉第二百九十章調兵遣將第二百五十九章 艱難的決定第一百零九章 謀劃(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壽州(上)第一百三十六章 壽州(下)第六百五十八章擴編軍隊第五百一十五章擔憂第三百六十六章大計劃第四十七章 練兵第一百三十七章 斃命第五百二十六章推斷第五百四十七章轟擊第一百二十六章 宣州第一百三十七章 斃命第三百九十五章病逝第三百二十章 羅紹威的催促第四百四十四章高郁的主張第四百九十六章謀劃虔州第六百六十三章攻打楊劉第七百一十六章傳位(大結局)第七百一十一章炮擊第七百零五章財政改革第一百三十七章 斃命第一百三十三章 震驚第一百二十七章 安排第四百一十八章爭奪建州第四百八十五章輕松第八十四章 奪軍(上)第五百二十六章推斷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罪第四百二十九章高勖病倒第二百二十一章 選拔人才第三百五十四章中計第一百一十七章 回廣陵第四百一十二章禁佛第八章 父親召見第五百四十九章騎兵出動第二百三十八章 援軍抵達第一百二十七章 安排第一百九十七章 討論(再續)第四百一十九章設伏第四百三十五章商議第四百二十九章高勖病倒第一百二十二章 奇襲第四百八十五章輕松第四百六十五章意外的決戰第五百一十章抵達鄂州第二百四十六章 陳璋第二百三十八章 援軍抵達第四百八十四章條件第四百六十六章奔潰的右翼第七百零八章兵亂第一百四十五章 騎兵突擊(下)第六百九十四章李嗣源之死第二百五十九章 艱難的決定第二百六十一章 保守與激進第三百五十五章混亂第五百三十一章求援第十七章 升州之叛第六百五十八章擴編軍隊第六百三十章突襲第三百八十章各地建國第一百九十一章 初步設想第十三章 溫馨第七百章伐蜀(上)第四百八十四章條件第五百九十六章六年變化(上)第五百九十章戰后第五百二十一章風寒第一百二十二章 奇襲第五百三十九章取勝的關鍵第三百三十九章第六百八十三章朱虔佑死于此第四百九十五章勸進第三百一十二章 王審知第五百二十九章消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河县| 永城市| 建昌县| 宽甸| 宁化县| 天峻县| 高邮市| 遂溪县| 桐梓县| 康保县| 旌德县| 偃师市| 牟定县| 旌德县| 根河市| 随州市| 独山县| 平安县| 外汇| 阿拉善左旗| 崇左市| 江北区| 宜宾县| 乌拉特后旗| 太和县| 乌海市| 台东县| 东乡族自治县| 体育| 青海省| 南安市| 三江| 开江县| 淮安市| 麟游县| 微山县| 宁城县| 大方县| 七台河市| 大兴区| 大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