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17時發起最后攻擊,至23時全殲守軍。在攻城集團圍攻開封期間,整編第5軍等部全力增援,華東野戰軍第1、第4、第6縱隊和兩廣縱隊、中原野戰軍第11縱隊進行了頑強阻擊。
中原野戰軍第9縱隊在豫皖蘇軍區部隊的配合下襲**牟,阻止了鄭州整編第47軍(即孫元良兵團)東援。
華東野戰軍第10縱隊及中原野戰軍第1、第3縱隊在卜_蔡及其以北地區阻擊整編第18軍(即胡璉兵團)北援。
華東野戰軍山東兵團包圍津浦鐵路線上的究州,蘇北兵團攻克隴海鐵路線上的阿湖,保障或策應了攻克開封的作戰。
開封之戰,華東野戰軍西線兵團共殲滅國民黨軍3萬余人。這是人民解放軍在中原戰場上繼洛陽戰授后又一次成功的攻堅作戰,也是人民解放軍第一次攻克國民黨軍據守的省會的作戰,為爾后攻占大中城市和制定城市政策提供了經驗。
在睢杞地區殲滅區壽年兵團主力,挫敗國民黨軍尋求次戰的計劃開封失守,使國民黨**主席蔣介石十分驚慌。為挽回敗局,急令邱清泉兵團并指揮整編第83師星夜向開封攻擊前進,令剛組建的區壽年兵團(轄整編第75、第72師和新編第21旅)由民權經睢縣、杞縣迂回開封,企圖與華東野戰軍西線兵團在開封決戰。
粟裕依據趙繼統提供的國民黨軍動向,鑒于區壽年兵團剛組建,戰斗力較弱,作戰經驗少,圍殲把握性較大,經報請中共中央軍委批準,決心放棄開封,集中兵力殲滅區壽年兵團于運動中。遂以華東野戰軍第1、第4、第6縱隊和中原野戰軍第11縱隊組成南北兩個突擊集團,隱蔽集結于睢縣、杞縣、太康之間和民權地區,準備對區壽年兵團實施夾擊;以第3、第8、第10縱隊和兩廣縱隊組成阻援集團,在杞縣以西地區阻擊邱清泉兵團東援;中原野戰軍第9縱隊除負責阻擊鄭州援軍外,從側后牽制邱清泉兵團等部;冀魯豫、豫皖蘇兩軍區各一部兵力破擊隴海鐵路徐州至民權段,并直接配合野戰軍作戰。
此時,中原野戰軍主力仍在平漢路南段西平、上蔡與商水間阻擊胡璉兵團等部。
6月26日晨,華東野戰軍第3、第8縱隊撤離開封向通許方向轉移,第1、第4、第6縱隊向杞縣以南傅集地區轉移。邱清泉兵團即以先頭1個旅占領開封,主力向通許方向尾擊第3、第8縱隊。
區壽年兵團在進抵睢縣、杞縣后徘徊不前,與邱清泉兵團形成40公里的間隙。華東野戰軍突擊集團乘機于27日晚開始對區壽年兵團進行合圍,至29日晨,將其兵團部及整編第75師包圍和分割于龍王店、常郎屯、楊拐,榆廂鋪、陳小婁等地,并將整編第72師包圍于鐵佛寺周圍地區。
第3、第8、第10縱隊迅速插入杞縣、齊砦、高陽集、王崮之線,隔絕了邱、區兩兵團的聯系。29日晚,突擊集團以一部兵力包圍整編第72師,主力圍攻龍王店外圍各村落,至7月1日中午,將整編第75師所屬第6旅及新編第21旅全殲。
接著向龍王店守軍發起猛攻,激戰至2日凌晨3時,將區兵團部、整編第75師師部及第16旅1個團全殲,俘區壽年。西線阻援集團在杞縣西南和以東地區對邱清泉兵團進行頑強的陣地防御戰,連續擊退其在飛機、坦克、大炮支援下的輪番進攻,保障了突擊集團圍殲區壽年兵團作戰的勝利。
在華東野戰軍西線兵團圍殲區壽年兵團的作戰開始后,國民黨軍統帥部于6月29日將進至山東省朦縣的整編第25師回調,與第3快速縱隊、交警第2總隊組成一個新的兵團,由黃百韜任司令官,立即增援豫東,7月1日到達帝丘店附近。
粟裕獲知黃百韜兵團經長途跋涉,立足未穩,利于圍殲;在帝丘店附近鐵佛寺的整編第72師已傷亡較大,無力出援等情況,決心先求殲黃百韜兵團,然后再圍殲整編第72師。
部署是:以第3、第10縱隊及第8縱隊一部繼續擔任對邱清泉兵團的阻擊任務;以第8縱隊主力及第6縱隊1個師圍殲榆廂鋪、何旗屯的整編第75師殘部;以中原野戰軍第11縱隊監視整編第72師并作預備隊,以第1、第4縱隊和第6縱隊主力及兩廣縱隊東移,圍殲黃百韜兵團。
7月3日,各縱隊到達帝丘店西北曹營、謝營,同時全線出擊,達成合圍并迅速殲滅2個團。接著增調第8縱隊參戰。5日晚發起總攻,至6日晨,克王老集、孫莊等地,又殲滅1個團。
此時,東援的邱清泉兵團已由杞縣以北柿園、謝砦地區到達帝丘店右側,并正向東南方向迂回;由阜陽向北的整編第74師經商丘西援已到達寧陵以西地區;沿平漢鐵路北援的張軫集團(包括胡璉兵團)已達淮陽、商水地區。在此情況下,華東野戰軍如繼續圍殲黃百韜兵團,勢必被迫與多路援敵作戰,將陷入被動同時,戰區久旱無雨,井涸河干,飲水困難,又兼盛夏酷暑,疫病流行。
為保持主動,粟裕當機立斷,決定結束戰役。華東野戰軍西線兵團和中原野戰軍各部隊于7月6日晚撤出戰斗,向睢縣、杞縣以南及魯西南轉移。
睢杞之戰,共殲國民黨軍5萬人。在此期間,中原野戰軍主力牽制了平漢鐵路沿線的孫元良兵團、張軫集團;華東野戰軍山東兵團掃清了津浦鐵路濟南至薛城段國民黨軍據點,并圍攻兗州;蘇北兵團攻克漣水、泗陽、宿遷等城鎮,均有力策應了睢杞之戰。
豫東戰役,連續作戰20天,殲滅國民黨軍1個兵團部、2個整編師師部、4個正規旅、2個保安旅,先攻取開封,殲敵約4萬,當區壽年兵團被吸引出援后,再集中兵力殲滅區部6萬人,從而取得戰役的最終勝利。
概而言之為“攻敵必救,調敵出援”。攻敵必救,亦稱圍城打援,目的在于調動敵人而后殲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