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消沉是因為您很少贊許
■孩子來信
東子老師,我是一名正在上初二的男生。在別人眼中,我似乎很少笑,也不愛說話,一點生機也沒有。可這并不是我的性格。
我原本也是個活潑可愛的孩子,特別喜歡和別人開玩笑,還特別喜歡搞惡作劇。可是現在的我,就連微笑也變得很蒼白、很無力。
記得小學三年級時,有天我放學回家,媽媽急忙把一個塑料袋塞到了我的手上,說是讓我送到樓下的尚叔叔家。當時我剛從外面跑回來,還呼呼地喘著粗氣,沒聽清媽媽的話。于是,我把媽媽給的東西送到樓上的叔叔家去了。
送完東西,我高高興興地回到家,準備接受表揚。誰知道,等待我的卻是媽媽的指責。先說我是不是聾了,又說我笨,這么大孩子,送個東西都能送錯。我看見她當時的表情,都嚇傻了。不就是送錯個東西嗎?大不了要回來,再送對就好了,媽媽的反應實在讓我想不明白。不知道的,還以為我是弱智呢!
按理來說,對一件小事情反應都這么激烈的媽媽,應該是個小題大做的人才對。可是,在某些事情上,她卻變成了“大題小做”的人。
比如,初中第一學期的期末考試,我考了全班第10名,這可是上小學時也未曾有過的好成績。回到家,我把成績單往茶幾上一放,等著媽媽的表揚。誰知媽媽看完成績單卻說:“才一個學期,說明不了什么,中考考好了才算數。”說完,便轉身進了廚房。望著她的背影,我的腦子忽然有些“短路”的感覺。此后,媽媽對待我的好成績還是這樣的態度:別驕傲,爭取在市里也拿個名次……
如她所愿,我沒有驕傲,因為也沒什么事值得驕傲的。后來,我不再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比賽,因為即便取得了很好的名次,對我來說也沒有意義。我開始變得沉默寡言,日漸消沉,喜歡躲在沒人注意的角落里……
對于我的消沉,媽媽采取了視而不見的態度。我和媽媽的交流越來越少,到最后,甚至發展到無話可說的地步。我的情緒就這樣一直消沉下去,常常莫名憂傷起來,心里像墜了一塊大石頭,一直往下沉,往下沉……
■東子給家長的建議
消沉的孩子難有亮麗的人生
先說說何為“消沉”。
消沉是指心灰意冷、沮喪頹廢的消極情緒。它與軀體疲勞無關,是因為對生活失去信心和希望所致。可概括為沒有樂趣、沒有期望、沒有斗志、沒有精力、沒有意義。長此以往,還會達到“心死”的狀態。情緒低落是消沉最直接的表現,時常煩躁不安,容易情緒失控。
孩子為什么會消沉?
究其原因有很多,比如家庭變故、學習下降、生理缺陷,等等。
有些孩子也許由于意志薄弱,缺少屢敗屢戰的勇氣,遇到了一點點挫折就灰心失望,怪命運跟自己作對,精神委靡、一蹶不振。還有些孩子在錯誤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影響下,認為人生不過如此,理想前途都是無稽之談,于是便“看破紅塵”,消極混日子。也有的孩子是因為經常受到家長和老師的指責,得不到積極的肯定,從而變得憂傷寡言。來信的這個男孩子就屬于最后一種情況。
如果這些消極的情緒得不到有效緩解,長此以往,這些孩子就會對生活和前途失去信心。所以,孩子消沉,這是一個可怕的信號,要引起家長足夠的重視。要分析孩子消沉的原因,然后對癥下藥,使孩子盡快振作起來。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自我意識越來越強,由此便產生了自我分析能力。但是,孩子年齡畢竟還小,自我分析能力還很弱。有了一點成績,就沾沾自喜;遇到一點困難,又垂頭喪氣。沾沾自喜一多,容易形成高傲的性格;垂頭喪氣一多,又會塑造悲觀的性格。
孩子的情緒低落,顯得較為苦悶,作為家長要開導他們,要讓他們盡量訴說,發泄其情緒,不要讓這種不良情緒長期壓在心里,更不要不問青紅皂白地批評、斥責。開導的時候可以回避孩子最敏感、最忌諱的話題,或者轉移孩子的思路,減輕其心理負擔。請記住,爸爸媽媽對待孩子的態度,往往是孩子樂觀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
安慰和贊許是治療消沉的良藥
信中這個孩子的消沉,完全是家長的不當教育造成的。從信中的兩件事我們可以看出,這是一位怎樣的母親。我們可以給她畫一幅像:自認為深愛著孩子、處處嚴格要求孩子。孩子犯了錯或做得不好便橫加指責,目的是希望孩子能改過、能做得更好;孩子取得了好成績、進步了,吝惜給予鼓勵,寧可裝作視而不見,因為怕孩子因此驕傲不思進取……
生活中這樣的家長有很多,他們的出發點是好的,可是采取的教育方法是不科學的,所以其結果也只能是事與愿違。
人做錯了事,第一需求不是接受指責,而是獲得安慰。任何一個正常人,當意識到自己做錯了事,都會本能地產生愧疚、自責的心理,這時,安慰遠比指責更能起到作用。對于孩子來說,此時除了自責可能還會伴有恐懼心理,他會擔心因此受到家長的責打。在這方面,我有切身體會。小時候我做錯了事,父母不問青紅皂白就是一頓打罵。等我做了父親后,我就告誡自己,無論孩子做錯了什么,都不要打罵斥責,而要問清緣由,繼而相應地給予安慰。這種安慰沒有使孩子變得越發有恃無恐,相反,她此后從未犯過類似的錯誤,孩子也越來越陽光向上。
人人都希望能得到別人的肯定,特別是孩子,他們尤其希望得到家長的肯定。
孩子進步了,他在自己高興的同時,最希望父母能跟他一起分享喜悅。而這時如果家長都像信中的這位母親一樣,因擔心孩子由此驕傲自滿,而拒絕分享,那該是對孩子多大的打擊。試想,如果你在單位取得了成績,回家想與您的愛人分享,對方輕描淡寫地回應一下,您又會作何感想?
孩子做錯了事就責罵,進步了卻不肯定,那孩子只能消沉,以至于破罐子破摔……
所以,家長要及時安慰和贊許我們的孩子,要點燃孩子心中的希望之火。
我在前文中曾講過發生在我與女兒之間的兩件小事,一件是女兒依依運動會受挫得到我的寬慰,一件是孩子踢毽子進步我同她一起慶祝。這樣的事在我家還有很多,只要家長有心,孩子每天都可以得到必要的安慰和贊許。分享本身就是一種肯定、一種贊許。贊許不一定非用華麗的辭藻,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一個手勢都是贊許。
消沉的孩子需要宣泄情緒、釋放苦悶。孩子可以通過與親人或朋友聊天,述說自己的積怨,求得他人的理解和幫助。如果心里有事又無法傾訴,可以找一個適宜的場所,放聲大哭或大笑,以宣泄自己內心的不平,到沒人的地方大吼幾聲也可以,還可以用寫日記或寫信的方式釋放自己的苦惱。比如這個孩子把自己的苦惱寫信訴與東子,這就是一種很好的釋放途經。把心中的苦惱和盤倒出,自然就為心打開了一扇門。
不過最終解決問題還要靠家長,因為只有家長才能理解孩子,知道孩子內心的期盼。
家長要給孩子一個樂觀的性格
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時刻記住:在孩子本來就很緊張的情況下,應讓他適當地釋放一下壓力;在孩子失去信心的時候要給以適當的鼓勵;而且,無論何時都要相信孩子的能力。
家長的個性以及對待問題的態度,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家庭是放松身心的避風港,承擔了外界各種壓力的家長要注意調整心態,以最積極、最樂觀的一面去面對孩子。
消沉帶來悲觀,自信才會樂觀。不管孩子悲觀性格的產生是否與家長有關,我們都要幫助其走出“悲觀”,建立樂觀的人生態度。
樂觀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
沙海連天的沙漠中,兩個人正在艱難地跋涉,見到剩下的半瓶水,悲觀者說:“哎,只剩半瓶水了。”而樂觀者則說:“呵,還有半瓶水呢!”最后,悲觀者永遠留在了沙漠,而樂觀者卻走出了沙漠。我曾兩次率隊穿越沙漠,對此有真切的體驗。
面對同一種境況,不同的心態,會產生不同的結果:悲觀(消沉)者永遠只能看到失望,而樂觀(自信)者則會看到希望。
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其實很小,但就是這種很小的差異卻往往有可能造成更大的差異!很小的差異指的就是所具備的心態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巨大的差異指的就是事業、學業乃至整個人生的成功與失敗。
消沉的孩子長大之后極有可能成為悲觀主義者,甚至引發一些精神疾病。相反,樂觀的孩子活潑可愛、思維活躍,他們將來更易成為事業上的成功者、幸福家庭的組織者。
要培養孩子樂觀的品質,家長首先必須有樂觀的思維方式。
家長在處理自身問題和家庭問題時的樂觀態度,對孩子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孩子通過觀察和模仿逐漸養成樂觀品質。當孩子遇到不利事情而悲觀時,家長應帶領孩子對問題進行多方面的思考和衡量,并讓孩子真正明白其中存在的錯誤。
家長批評孩子的方式正確與否,直接影響著孩子日后的性格是樂觀抑或悲觀。家長對孩子進行批評教育時應注意分寸,不要把偶爾幾次錯誤夸大成永久性的過失。首先,我們要做的就是具體指出孩子的錯誤及犯錯誤的原因,使孩子明白自己所犯的錯誤是可以改正的,并清楚該從何處下手。家長應經常給予孩子積極的鼓勵與引導,做孩子的大朋友,注意傾聽孩子的意見與要求,心平氣和地與孩子講道理、談問題。
孩子能夠擁有樂觀的性格、能夠快樂地生活,這是一種很難得的“個人技能”,而讓孩子快樂地生活是家長的義務。否則即便培養出了優秀的博士、博士后,也難使孩子擁有幸福的人生!
給孩子樂觀的性格,就等于為他買了一份終生受益的幸福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