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不好我也有閃光點
■孩子來信
東子老師,您好!
我是一名初中生,過完這個暑假,我就三年級了。真希望人生可以停留,停留在這個假期,不用面對一年后的中考。
我不是個討厭上學的孩子,相反,我喜歡學校生活,喜歡和老師、同學在一起,可是我討厭考試,因為我很多科都不及格,因為我是個“差生”。我常常想,如果可以只上學,不考試,那該多幸福!只可惜,這件事比攀登珠穆朗瑪峰還難。況且,我的爸爸媽媽,是非常看重成績的家長。
我的學習成績一直都不太好,除了數學能考到前10名,其他科目總也考不及格。爸爸媽媽就揪著我的成績,成天地說“你怎么就不知道上進呢”、“考不上高中,你能干什么”、“你自己就不上火嗎,我都替你上火”……這些話,聽得我耳朵都快起趼子了。而表揚的話,他們卻幾乎從來沒說過。
以前我常去媽媽的單位玩兒,那里的阿姨叔叔都很喜歡我,動不動就夸我懂事有禮貌,還經常給我帶好吃的、好玩的東西。可是媽媽說,那是人家客氣,她以后還要還人家人情,其實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和媽媽同一個辦公室的那個阿姨也時常把小孩帶過去,那個男孩年齡和我相仿,可特別難相處,和他說話他也愛答不理的,別的叔叔阿姨都不喜歡他,也沒見給他帶什么禮物。這難道還不能說明我比較招人喜歡嗎?可是媽媽卻從未表現出喜歡我的樣子,每當別人夸我時,她總說:“只可惜,學習太差,以后不可能有什么出息。”聽她說出這樣的話,我心里相當不是滋味。于是我暗暗發誓,要作出點成績給她看。
于是,第二個學期,我參加了班干部的競選。一般的班干部都要學習好,所以我沒敢直接報名,而是私下征求了老師的意見。老師了解到我的心思,很支持我,但礙于學習成績的原因,她建議我申請做文藝委員。班級選干部,采取無記名投票。因為在班里我的人緣一直都很好,所以我的票數較高,和我競爭的兩個女生都落選了。這么光榮的事情,我自然要和爸爸媽媽炫耀一下了。可是他們根本不覺得這是什么榮耀的事。
“中考能加分嗎?”爸爸聽完后說的第一句話就這樣打擊我,接下來更是一陣嘮叨——對我的學習狀況進行第N次的總結、批評和消極展望。我頓時如泄了氣的皮球一般,只能安靜地聽著……
真不明白,難道學習成績是他們唯一看重的嗎?學習不好怎么了?我覺得我過得挺好的,老師經常夸我辦事能力強,同學們也喜歡和我一起玩,這難道不算是優點嗎?
■東子給家長的建議
我們共同認識一下“差生”
商務印書館2002年版的《現代漢語詞典》對“差生”是這樣解釋的:學業不良的學生。而且還用“差生”造了一個句子:“幫助一些差生補習功課。”
根據這一解釋,我們可以理解為,“差”是指學業不良,“生”是指學生,由此我們可以排除學齡前的孩子和已經走出校門的孩子,簡言之就是泛指在校生。那么,究竟什么樣的學生算“學業不良”呢?后面的這個例句似乎告訴我們“需要補習功課的學生”就算學業不良,或者也可以直接理解為“學習不好的學生”。
只因為學習不好,這些孩子就成了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小可憐。老師常以“燒不紅,捶不扁”、“油鹽不進”、“朽木不可雕也”等惡毒語言來形容這些學生。他們常在父母和老師的訓斥中過日子,常遭家長和老師的白眼。
我一直認為,關于“差生”的提法本身就是錯誤的。“優”與“劣”永遠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沒有天生的差生,只有天生有差異的學生。孩子無知無識來到這個世界,他的一切社會性都是成人世界給予他的。但可悲的是,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卻依然有許多教育研究工作者、老師和家長,把在某一方面存在不足的學生稱為“差生”,這是極大的錯誤。尤其那些所謂的教育專家、學者,拿著國家的俸祿,卻在干有違學生健康成長的愚昧之事。為此還大興改造“差生”之風,從教育局長到校長再到教師,從教育專家到家長,都在處心積慮地研究如何幫助改造這些“差生”。以至于一篇篇分析、研究“差生”產生根源以及如何改造差生的文章便應運而生。
其實,所謂的“差生”就是這些人締造的。正是他們給這些同樣可愛、同樣擁有美好未來的孩子貼上了不同的標簽——優等生、中等生、差生、特長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差生”這個標簽了。
中國有一句俗語:“孩子自家的好,媳婦(丈夫)別人家的好。”這句話是什么意思?無非是說每個人都十分看重自己的孩子。可我們現在有些家長是怎么啦?就因為自家的孩子不如別人的孩子成績優秀,就憤怒、生氣以至于口無遮攔。看到孩子成績不理想,對孩子一陣疾風暴雨,“你真是沒用,把我們的臉都丟光了”、“你考這么點成績怎么好意思進這個家門”、“不好好學習,將來就只能去當力工、當清潔工……”
如此疾言厲色,孩子怎么受得了?
家長的漠視是對孩子的精神虐待
所謂的差生,究竟差在哪兒?
其實,他們“差”的僅僅是學習。學習只是孩子成長的一部分,而縱觀孩子的一生,品行和能力遠比學習重要得多。
這些孩子的品行差嗎?當然不!絕大多數的“差生”的品行可以說很好,他們往往比那些學習成績好的同學更樂于助人、更關心集體、更心胸開闊……
他們的能力又怎樣呢?從實際情況來看,有些上學時成績差的學生,一旦走向社會,他們頭腦靈活、堅守職責,能干出一番相當成功的事業。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同樣,世界上也沒有真的一無是處的人。每個人都有其所長,都有閃光點,如果以其長而論,那他就是“優等生”。改變舊有觀念,“差生”就不再差了。
據統計,我國大約有6000萬中小學“差生”在不同程度上承受著來自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多重壓力。中國青少年維權和心理咨詢服務中心發現,困擾青少年最多的問題是“無法與家長溝通”,而家長對孩子實施“冷暴力”的案例近幾年更是呈增長趨勢。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家庭教育“冷暴力”是一種精神虐待。一般有三種常見形式。首先,家長不愿意答理孩子,漠視孩子的存在。其次,批評過度,甚至全盤否定。還有一種就是威脅恐嚇。除了冷暴力,這些被譽為“差生”的孩子在家庭中普遍都受到過歧視,有些孩子還被剝奪了一些權利。
信中的這位母親,她對孩子的態度就是一種“冷暴力”:看不到孩子的長處,揪住孩子的短處不放,而且夸大其短處和不足。想象一下,這對孩子的精神是多大的折磨!
由于家長缺乏科學的教育觀,很多學習不好的孩子都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這些可憐的孩子一直生活在別人的陰影里,失去了歡聲笑語,失去了本該擁有的自由……得到的永遠是“冷若冰霜的臉色”和“無盡無休的訓斥、挖苦”……
學習不好也有閃光點
我們要知道,每一個生命的誕生,都是在表達他(她)對生活的熱情,他(她)帶著“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條走進生活,開始人生之旅。因此,所謂的“差生”并不是天生注定的,而是被人為地貼上的歧視標簽。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天賦和才能,如數學方面的天賦、文學方面的天賦,以及音樂、舞蹈、體育、繪畫等諸多方面的天賦,或社交能力和組織能力等方面的天賦。如果每一個人都能把自己的天賦和才能發揮到極致,那就都成了天才。但若是只拿一個特定的、事先設計好的標準或模子去套,那多數人就都是蠢才或庸才。我們的很多家長或老師總把考試成績當做主要的衡量標準,于是就出現了大批所謂的“差生”。
每個人都有所長、有所短,也許在這方面不擅長,而在另一方面卻表現很出眾。每個孩子都有他閃光的一面,就說說給我寫信的這個孩子吧。如果單拿出一科的成績看,這個孩子不僅不是差生,可能還是個優等生呢!她的數學成績很好,而且這個好成績并不是偶然得來的,這說明她在這方面有些天賦,如果家長和老師能夠因材施教、善于激勵、及時贊賞,孩子就會對數學產生更濃厚的興趣,就會在這一學科上有所作為,甚至有可能成為像陳景潤、華羅庚一樣的數學家。
從來信中,我們還可以感覺到,這個孩子具備很好的社交、組織和協調能力,否則他就不會擊敗兩位競爭者,得到老師和大家的認可成為班干部。一個通過競選而當上班干部的孩子,即便各科都考零分,她也是有閃光點的,否則她就不可能得到老師和同學的喜愛。
我想,這個孩子身上的閃光點絕不止這兩處,只要家長善于發現、及時挖掘,就會看到越來越多的小光源。如果家長換個視角看我們的孩子,那他們定然各個可愛、人人有所長。
如果我們的孩子的確在讀書方面沒有天賦,而在體育、音樂、繪畫等某一方面有所長,我們為什么非要逼迫孩子去死讀書呢?條條大路通羅馬,成功的路有無數條,我們要走的路應該是最適合自己的,而不是別人最艷羨的。
我們的現行教育有一個很大的誤區,就是一味地追尋什么成功教育,以考北大、上哈佛為目標,從而忽略了孩子的承受能力和心理感受。成功固然很重要,但并不是每一個人都會有似錦的、令人羨慕不已的前程,大多數孩子還是會像你我一樣成為生活中的普通人。其實,并不是只有成為“精英”才算成功。一個能自食其力,對事業、生活永遠保持樂觀態度,對家人、對他人充滿愛的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一種成功。
我們都曾是孩子,我們當中的很多人也都曾是學習不理想的“差生”,換位思考一下,當年我們自己是別人眼中的“差生”時,心理感受又是如何?不也是希望能被理解、被關注、被肯定嗎?
理解是轉變的開始。
去理解我們的孩子吧,多給予他們一些關愛和贊賞,“差生”也會有燦爛如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