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更新國政,發展生產,在數年之后,國中兵精糧足,百姓皆知禮儀,齊桓公想立盟定伯。管仲為他制定了戰略方針,對齊桓公說道:“當今天下諸侯,強于齊才甚至多,南有荊楚,西有秦晉,然而他們自逞英雄,不知道尊奉周王,所以不能成其霸業。周王室現在雖然已經衰微,但仍是天下的主人,東遷以來,諸侯不去朝拜,不知君父。大王可以遣使朝周,請天子旨意,大會諸侯,奉天子以令諸侯,內尊王室,外攘四夷。對于諸侯各國,扶持衰弱小國,壓制強橫的大國,昏亂不聽從號令,統率諸侯去討伐他。海內諸侯都知道
了咱們齊國的無私,必定同朝于齊國。這樣就不用動武而可以成其霸業了。”齊桓公聽了以后大笑道:“嗯,天賜我管仲,真乃天幸也。”隨后完全按照管仲所說的去辦。公元前684年,桓公遂以周王之命面告諸國,約定三月一日,共會于北杏。管仲獻策道:“此番赴會,君奉王命,以臨諸侯,根本不必動用兵車。”桓公聽從了管仲的意見,果真沒有帶兵車去。到了三月初一的這一天,宋、陳、蔡、邾四國國君到來,見齊國未用兵車,相顧嘆道:“齊桓公誠摯待人以致于此!”各自將本國所帶來的兵車退駐二十里之外。五國諸侯相見禮畢,訂立盟約,濟弱扶貧,以匡周王室,推齊為盟主。
諸侯受命已畢,管仲在這個時候走上臺來說道:“現在魯、衛、鄭、曹等國故意違反天意,不來赴會,不能不討伐。”齊桓公此時站起身來對四位君主說道:“雖然眼下要出兵,但怎奈我國的兵馬車輛不足,希望各位一起,咱們同心協力,不知諸君意下如何?”這時陳、蔡、邾三國的君主都表了態,只有宋國的君主沒有表態。在這一天的晚上,宋公回到了自己的駐地,對自己的手下叔皮說道:“怎么樣,你有沒有瞧見齊侯今天的所作所為,太也的狂妄自大了,越級主持諸侯會議,其目的不過是想利用周王的名義來調遣各國的兵力,為他來賣命而矣,唉,看來我國將來也要為他疲于奔命了。”叔皮聽了宋公的話之后也說道:“嗯,大王方之有理,不過眼下到會的諸侯還沒有一半,看來齊國想借的勢力沒有聚集起來,如果此時能征服魯、鄭二國的話,那他的霸業必成無疑,如果齊國稱霸的話,對咱們宋國沒有一絲好處,來參加會議的諸侯國當中,只有咱們宋國乃是大國,如果宋不出兵的話,那么另外三國也會自己解散的,何況我們這次來,只是按
照周王的旨意來,現在已經達到了目的,完成了周王的旨意,那咱們還在這里做什么呢,不如咱們回去。”宋公聽了他的話之后,同意了叔皮的意見,于五更天乘車偷偷離去了。
第二天,齊桓公聽說宋公會議未散偷偷溜了,惱怒非常,打算讓促孫湫去追,這時管仲走了過來說道:“且慢,咱們派人去追宋公的話于禮不合,我們可以去請周王的軍隊去討伐他,這樣才能夠名正言順。。然而現在卻有比這事更著急的事情在待您去辦!”桓公聽了以后忙問道:“眼下還有什么事情比這事情還要著急?”管仲說道:“宋國距離遠而魯國離我們近,我們聯盟不讓魯國先服從的話,怎么能夠讓遠處的宋國服從呢?”桓公又問道:“那咱們向魯國戟應該走什么路線呢?”管仲回答道:“濟水的東方有個遂國,是魯國的附屬國,國小而弱,只有四個姓氏,如果我們用重兵去包圍遂國,理由是他們不來朝見和尊敬我們,攻下遂國之后,魯國必然有些害怕,這時我們派一個使者去責怪他們不來參加會議,再派人向魯夫人通信,魯夫人總想讓她兒子和別的國家搞好關系,一定會極力勸說魯莊公,想魯侯在內懼母命,外怕兵威的情況下,必然會請求加入聯盟的。等魯侯來的時候再答應他入盟。征服魯國之后,再把軍隊轉向宋國,借助天子的軍隊,一定會勢如破竹的。”桓公聽了之后大笑道:“好,好,真是好主意!”主意打定以后,桓公親自率軍來到了遂城,一次擊鼓便攻下了城池,然后把兵駐扎在濟水之邊。魯莊公知道了這個消息之后果然有些害怕了,把所有的大臣都叫來商量,最后一致同意與齊講和。齊魯二國后來在柯地會盟,衛、曹二國也都派人道歉并請求加入聯盟,桓公都同意了他們的要求,并且同他們約定,討伐宋國之后再定立盟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