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當時並沒有輕率撤軍,而是下令猛攻鄂州,因爲他已經看透了賈似道的心思,想利用這機會發一次財。果然,在蒙古軍幾次猛烈的戟之後,賈似道又派人求和了,雖然他也已經知道蒙哥死信,但他已經被蒙軍嚇破了膽,不知作抵抗,只希望忽必烈早早撤軍,自己好回到臨安的安樂窩中,所以還是派人和談了。這一次和談十分順利,賈似道私作主張,宋向蒙古稱臣以江爲界,每年宋向蒙古進奉銀二十萬兩絹二十萬匹,忽必烈一看條件滿不錯,再加上已經沒有心思在戰爭上,便答應了。旋即領兵北撤了。忽必烈撤回大都,在自己一幫謀臣及將領支持下,趕走阿里不哥登上蒙古汗位。蒙哥雖然死了,但並沒有因此而改變蒙古人滅宋的想法。因此,他一上臺,便差使臣郝經到宋去,找賈似道,要求履約,但賈似道怎敢踐約呢?他更害怕消息傳出對他不利,於是他扣留了郝經,以求保住官位,消息傳到大都,忽必烈怒從心頭起,遂即下了滅宋的決心。忽必烈如何攻打南宋時?他有自己的想法。他深知宋廷已經是風雨飄搖,但卻仍有一定的實力,他也知道自己剛掌權,一切都不穩定,所以不可操之過急,須從長計議,以待天時地利人和。
他首先從地利人和著手,一邊選中了襄樊爲攻打目標,一邊修內政以待時機。襄樊是處於江漢之間的軍事重鎮,上控四川下扼江漢,是南宋抗蒙最重要的戰略地點之一。假如襄樊失守,則南宋危如累卵,因此南宋在此投入了巨大兵力。並且襄陽樊城夾漢水對峙,可以互相救助,忽必烈也知道拿下襄樊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因此在攻宋之前做了大量準備,但仍是三年攻而不克。1270年三月,阿術與劉整上書言道:“圍守襄陽,必當以教水軍,造艦船爲先務。”忽必烈欣然許之,讓
他們立刻訓練水軍七萬人,造戰艦五千艘,同年八月,又築環城以逼襄陽。此時,宋廷眼看襄陽危急,派大將范文虎率兵船兩千來支援襄陽,阿術與劉整引兵與范文虎交戰於灌子灘,大敗范文虎,並得到了戰船三十,迫使范文虎引兵退走,襄陽更加危險了。1271年三月,范文虎又領軍前來支持襄陽,被打敗在湍灘。五月忽必烈命令以東道兵圍襄陽,同時令賽典赤、鄭鼎子陸並進趕往嘉定,汪良臣、彭天祥出重慶,札刺不花出瀘州,曲立吉思汝州,以牽制宋朝兵力,進攻襄陽的戰爭逐漸進入白熱化。南宋看襄陽危在旦夕,立刻又派范文虎率蘇劉義,夏鬆船師十萬支援襄陽,又被阿術大敗,並奪得戰船百隻,同時會合千戶解汝輯攻打范文虎,范文虎被迫撤回,七月,駐守襄陽的宋軍企圖擊退圍攻襄陽的蒙軍,以擺脫局面,組織了一次大規模的攻擊,但也以失敗告終,幾次衝突反而增強了敵人的力量。
南宋政府看玻從襄陽擊退敵人似乎可能性不大,因此就在其他地方進行了幾次攻擊,以圖減輕對襄陽的壓力,但都沒有成功。襄陽守軍在無外援情況下,一邊加強防守,一邊積極組織軍隊,力圖打開元軍對襄陽的封鎖。1272年,襄陽守將張貴組織了一支船隊,夜裡順流突擊。元將阿刺海牙舉燃烽火,頓時,長江之上猶如白晝,數恨元軍架船追擊,船師順江而下,轉戰五十餘里,直到櫃門關,宋軍大敗,張貴及將士二千多人被俘,此役壯烈異常,但守軍實力大受損失,從此宋軍再無能力從襄陽突擊元軍的包圍了。1272年十五月,元軍拔柱斷壁,切斷了襄樊間的水上聯繫。元將劉深等詳細軍攻下了樊城外圍,後集中力量圍攻樊城,1273年正月,樊城陷落。進攻襄陽的元軍將領齊整本是南宋駐四川的一員驍將,因
受陷害而投降了元軍,忽必烈派他駐守襄陽,多彩戰功,南宋欲派人暗殺他,但幾次都未成功。又使了一個離間計,欲借蒙古人手殺之,劉整上書辯解,忽必烈很相信他,並命重賞劉整使他更甘心爲其效力。恰在此時有人創造了新式巨炮,用力少而射擊範圍大,忽必烈很是高興,馬上命令在襄陽在前線使用。樊城陷落後,襄陽更加緊急,守將呂文煥派人火速到臨安求援,但在權臣賈似道的把持下,最終沒有派出援軍。而忽必烈在此時命令大將阿里海牙大舉進攻,守將呂文煥因害怕而請降,二月襄陽失陷。襄陽號稱鐵脊樑,軍民奮戰六年而終因南宋朝廷不救而坐視陷落,從此,長江門戶大開。
劉整在取得了攻襄勝利後,又請元朝廷在臺、洋二州教練水軍六萬,在汴梁、襄陽造船三千餘艘,準備繼續東進。忽必烈很欣賞劉整,又賞給甲仗及水弩手,劉整趁機又攻下了襄陽南邊的堡寨。1274年,忽必烈招阿術等將領回朝,商討平滅南宋大計。阿里海牙進言道:“荊襄自古用武之地,漢水之上已爲我有,順流長驅,宋必可平。”又進一步指出:“宋兵已弱於往昔,今不取之,時不能在。”衆人深以爲然。忽必烈也認爲乘此破竹之勢,席捲天下已是時候了,於是下令發兵,大舉進攻南宋。忽必烈兩路元軍,東路以博羅歡爲統帥,從兩淮方面進軍,目的是牽制宋兵力。西路主力二十五萬人,由伯顏統帥,從襄最沿漢水而下直下鄂州。鄂州地勢險要,夾漢水,城萬勝堡又作了許多戰備工作,還有將士十餘萬戰艦千餘艘,同時又用鐵鎖橫在江中,貫穿了幾十般大船,使元軍不能通過。但宋軍卻疏忽了黃家灣這地方。黃家灣有一條河經鷂子山進唐港而匯入長江中,而宋軍雖在這裡建立堤壩、築堡駐軍,但人數相對薄弱一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