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三十九章 周瑜不氣
時間轉到七天前。
江東,京口。
“劉憲,劉元度。”孫權合上手中周瑜的上表,面色幾經變化終究化作了一聲長嘆,“古之名將由可及也!”
立在下手的張昭,初見孫權眉頭緊鎖心中便生出了一種不好的預感,待到孫權口出“劉憲”二字時,那是“咯噔”一下暗叫“大壞”,“主公,可是劉憲背約出兵,大都督失了一局?”
張昭輔政想來忠謇方直,以嚴見憚,在孫權面前從不說什麼虛詞,心中有甚,口中直言。
便如今日,若是他人見了定當是旁探側擊,哪裡會像他這般自言周瑜。
“張公且看。”孫權輕舉手中周瑜上表,自有隨侍接上恭遞到張昭手中。
“唉……”快速的看完上表,張昭的臉色也變得同之前的孫權一樣陰晴不定,嘆息一聲向孫權稟道:“主公,荊州大局已定,我們只能著眼淮南了。”
“可惜了江夏郡了。”孫權兩眼遙望殿口的天空,心中想到了魯肅之前的提議,荊襄換淮南+江夏。
“江夏”,魯肅的提議張昭如何不知,聽到孫權此刻還在念想著江夏,他不由得一聲苦笑,滿面的愁容向孫權稟道,“主公,江夏就不要去念想了,還是先著手準備淮南的困局吧!”
“淮南困局?”孫權一愣,“淮南有什麼困局?莫非劉備還敢賴皮不曾?”江東得淮南不但是因爲地利,還因爲如此可爲劉備集團分去三分曹操的壓力。孫權看來,這是一舉兩得的事情,劉備是萬萬不會在這點上耍滑頭的。
張昭再是苦笑,“主公忘了曹操兵敗赤壁後的舉動了麼?半月之內就遷走了荊襄二十萬百姓。那淮南,劉憲盤踞多年,單是屯田之民就有三十萬之多,加上另有歸心百姓,少說也有四五十萬的人口,劉備如何會放棄?”張昭論軍謀不及周瑜、魯肅,可論到民政江東是無出其右,他就好比是那漢之蕭何,對這方面極爲敏感。
孫權臉色唰的一下變了,陰沉沉的,眼光犀利無比。“四五十萬,四五十萬,江東有幾個四五十萬,定不能讓他遷走。”
佔據了偌大的地盤,歷經三代可江東卻只能湊出十萬水陸軍,原因在哪裡?還不就是地廣民稀,治下百姓太少。
淮南的八十萬百姓,都頂的過半個江東了,可要是被人遷走了四五十萬,那可不僅僅意味著自己少了這四五十萬百姓,還意味著淮南的空虛,意味著江東要鞏固淮南,就必須花大力氣遷移二十萬以上的人口前去填補。
遷移百姓,不僅會惹得江東動盪,還要花去一筆無法統計的錢糧,“不能讓他們遷走,決不能。”孫權雙拳緊握,腦門出青筋一鼓一漲……
“主公,劉備勢大,我們如何能阻止的下。”張昭搖了搖頭,“老臣以爲,爲今之計乃是要讓劉備放棄強遷之心,如此淮南還可留下一絲元氣。”
孫權沒有啃聲,緊咬著雙脣,雙拳握得發白。良久之後,才見他長出了一口氣。“召還公瑾所部,連同水師精銳一同扎於柴桑以作震懾。令遣使前往荊州,質問劉備背盟,儘快敲定淮南之事。”
“老臣以爲,可令諸葛瑾前去,他是諸葛亮的兄長,有這層關係在,劉備定然不會相爲難的。”
“子瑜麼?也好。”孫權臉色稍緩了些顏色,“就讓他去,直接到公安等著劉備,他現在不是已經出江夏兩日了麼?”
“是,主公。老臣這就去辦。”張昭一施禮就向外退了出去。
“慢著,去尋吳先生(吳普),請至柴桑,與公瑾醫治。”淮南雖然重要,可週瑜在孫權心中的份量卻是更重。平生讓他最喜愛的就是周公瑾,否則也不會就因龐統口出對周瑜的小視之語,就發誓永不用其人。這可是鳳雛啊,與臥龍齊名的鳳雛!
一抹擔憂之色在孫權眼中閃過,周瑜的脾氣他如何不知,此次荊襄之戰對他來說簡直就是奇恥大辱,可偏偏在此之前還中了毒箭,如何能不讓他擔心。
吳先生,吳普也,華佗弟子。自從華佗北去,江東之地便以此人醫術最高。
“遵命。”張昭再拜。
“嘩啦……”見得張昭退去後,大殿之中孫權再也忍不住心中鬱火,揮手一掃,書案上的十幾卷書簡頃刻間灑落一地。
孫權、張昭這對江東君臣的對話,那個時候還在襄陽駐守的劉憲自然是不會知道的,可這番對話中牽扯到的一個人,被孫權緊緊掛在心頭的周公瑾,卻是同樣牽連著了劉憲。
劉憲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周瑜是不會貿然交兵的,尤其是知道劉備集團願用淮南來補償江東的時候。
但劉憲不能肯定,周瑜心底到底會不會銘記南郡一戰這個奇恥大辱?如果他心中放不下這個疙瘩,那以周瑜的心性早晚必會生出事端來,同樣受了毒箭又心存悶氣的他應該也活不長久。
劉憲不願不願孫劉兩家交惡,更不願見到周瑜身死。現在的局勢已經變了,江東得到淮南後,屯兵合肥必然會直面曹操,這個時候周瑜活著要遠比死去更有價值。
他死了,自然是解除了劉備集團的一個威脅,但同樣也便宜了曹操,可他活著,那這個威脅的七分威懾就會直接施及到曹操,劉備集團最多分來三層。
總之回師利大於弊。
然而出乎劉憲意料的一幕出現了,第二日周瑜便從江陵城下撤了三十里,同時一邊遣魯肅去往江夏覲見劉備,一邊火急傳書江東。
這是一種善意的表示麼?劉憲猜不出,因爲周瑜並沒有進一步表達自己的“友善”,江東大軍一如戰時一般戒備森嚴。
周瑜一直在江陵城三十里外駐兵了半個月,直到劉備命關羽領軍北上之際這才向西撤去。其間未向城中發出一信一使。
劉憲猜不出周瑜的心思,他又不是神仙,但事實能夠證明劉憲的擔心是多餘的,不但劉憲的擔心是多餘的,連孫權的擔心也是多餘的。
因爲在周瑜率軍返回到柴桑時,他肋下的箭傷已然在慢慢癒合。
周瑜的心中,劉憲與諸葛亮所代表的完全是兩個概念,劉憲所能代表的只是作爲一名征戰沙場的將軍,與自己之間的勝敗也只是“兵家常事”。
而諸葛亮則不同,他與自己的較計,所代表的卻並不僅僅是將才謀略,還是智謀、心機等全方位、全方面的較量。
勝敗乃兵家常事,江陵城下的一幕是我周瑜棋差一著,痛失了一局。但這並沒什麼,因爲周瑜從不認爲自己會在戰場永遠不敗。
所以,對劉憲的這一次“慘敗”,周瑜看得開。
ps:這一章原本是沒有的,只算是對“三氣周瑜”這一段做一個交代。
周瑜不死。
感覺有些突兀的朋友,還請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