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國的心思,李江真的很是不解,可是現在事情緊急,因而李江只能盡可能的往壞處想了,既然倭國自己想要找死,那就對不起,開戰罷了,李江根本不怕。
而且,這次李江準備拉上大明,至少也要讓他們出兵出力,畢竟這次戰事與他們也有密切的關系。
何況,倭國可是有著好幾處金山銀山,相信大明會很感興趣的。
…………
三寶港,大量艦船物資開始向這里聚集,而且兵卒也開始向這里運輸。
此次對倭國作戰,李江準備調集三萬大軍攻入倭國領土,而且他還會派人與大明進行協商,讓東南沿海的官府進行配合,出兵三萬,以作為輔助軍隊,駐守攻占的城池與地區。
也是,漢華王國出兵才不過三萬人,但是李江覺得還是太少了,畢竟倭國的兵力可不弱,雖然國內還是一盤散沙,但畢竟是一個人口大國,比之朝鮮王國還要多,至少也有三千多萬人口,甚至更多也說不定。
如此多的人口,兵員自然也眾多,如此一來,這對于漢華王國就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畢竟攻占倭國的城寨之后需要有人駐守才行,要不然倭國的那些所謂大名就會趁機而入,到那時先不說腹背受敵,就是反復攻占這個過程就讓李江極為的頭疼了。
所以有了大明這些人存在,至少能夠守住這些重要的交通要道。
當然,事先,李江也會讓人做好攻占路線計劃,首先攻占哪里而后攻占哪里,而不是盲目去攻打,李江的最終目的是攻占那些有價值的地方,比如銀山,比如經濟發達的地區。
還有就是港口了,倭國境內因為多山,道路很不暢通,主要交通工具便是海運了,不管是物資還是士卒本身運輸,基本上靠海運,如此一來,攻占這些港口,便能最大規模的切斷援軍到來,而且還能夠獲取大量物資與財富,因為倭國不同于其他國家,疆域狹窄,能夠種植的土地極少,因此沿海地區便是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而這些地區往往都有港口存在,所以攻占了這些地區,便能最大程度的掠奪戰略資源。
這樣一來,便可大大削弱倭國的實力,沒了物資,沒了軍械,沒了港口與艦船,倭國奔潰是遲早的事情。
到那時,李江便會派出使者前往大明,照會他們一定要狠狠的宰倭國一刀,讓他們割地賠款,甚至開放港口作為殖民港口,輸送大量商品。
好比原始空清末那般,將倭國控制在手中,利用其龐大的資本市場,擊垮當地的作坊,小農經濟,使得倭國最終成為殖民點。
…………
對于李江的想法,此時的大明卻并不知道,甚至沒有人知道李江的這種想法,因為這樣的殖民思維乃是后世西歐各國的思維,在大多數國家眼中,攻占對方國家土地,除了占有便是掠奪,并未有經營這一說,更不知道什么是傾銷市場。
為此,李江在準備與倭國開戰之時,早就開始做市場傾銷的準備了,他首先打出的第一張牌,就是悄悄放出消息,言說一旦打敗倭國,就會允許各國商人前往漢華王國控制的倭國地區做生意,而且必須進行登記,沒有登記的則被排除在外。
也就是碩,前往倭國進行貿易的只能是漢華王國所允許的商人,如此一來,這便讓許多商人趨之若鶩,更加賣力了。
而第二張牌,李江打出了稅收減免的牌,比如民間運輸礦石等漢華王國覺得有價值的物品,可以進行部分稅收減免,也就是說,只要你到倭國運輸漢華王國指定的一些物品,便可以到漢華王國任何一個地方進行減免報稅。
…………
一個月之后,漢華王國大部分地區氣溫已經非常高了,因為天氣炎熱,所以大部分任都會呆在屋內,而此時三寶港軍營之中。
三萬大軍開始分批出發乘坐艦船前往東番的殖民點,而后再前往琉球。
于此同時,官方的民間的商船也開始進行最后一波運輸。
而目的地除了東番便是琉球了。
琉球最為對倭國作戰的第一前線,因此不管是屯儲兵力還是物資都是占據了總出兵士卒人口數與總物資的七成。
而且因為要盡可能的瞞住倭國間諜,李江下令蘭芳社進行配合,盡可能的滅掉藏在這兩個地區的倭國耳目。
并且為了徹底摸清倭國靠近琉球的幾個大名實力兵力部署等情況有無變動,李江還讓倭國的蘭芳社分部,盡可能的收集這些情報,并派遣藍英這位都指揮前往琉球親自坐鎮。
…………
大明正統元年八月初。
此時大明京師之中,朝廷就倭國一事再次進行了商議,這次商議的并不是如何對倭國開戰以救援朝鮮,而是如何看待漢華王國出兵倭國的問題。
在此之前,漢華王國已經幾次用過于謙向大明朝廷表示愿不愿意配合漢華王國出兵倭國了,可是朝廷之中的大部分重臣都選擇反對。
不是大明沒有兵卒,而是大明有祖制,倭國在太祖遺言之中乃是不征之國,如果派兵攻入朝鮮,這就相當于違背了祖制,所以許多朝臣都有著很大顧忌。
當然,對于漢華王國所言的金山銀山,他們自然也有所心動,對于倭國,他們其實也并不是一無所知,倭國有銀山的消息,他們也知曉一些,但知道是一回事,真正做決定又是一回事,他們很難下此決心。
倒是身為“傀儡”的明英宗朱祁鎮盡管年紀雖小,但志向遠大,在他看來,朝臣都是一群膽小怕事者,什么祖制,那都不是事,只要是能夠促使大明不斷發展壯大的,都不應該反對,就是是與漢華王國聯合出兵也不例外。
他覺得,大明就應該向漢華王國學習,絕不能因為什么祖制啥的而放棄這么好的機會。
只可惜,他年紀太小了,并未親政,所以大事小事都是李太后與輔助朝臣們決定,他根本做不了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