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五二 司徒家的招攬
曾社長他們兩人走後,何曉軍對他們這個後來名聲並不怎麼樣的組織、對他們那不擇手段的表現都不放心。
爲了自己的安全著想,何曉軍不但決定時刻提高自己的警覺,留意自己的周邊,還做了一個讓人不解的舉動,就是與青幫掛上了勾。
何曉軍在曾社長他們走後,當即就親自到青幫的總堂去了一趟,與幫主“爛命才”商討了好一陣才離去。
何曉軍找“爛命才”的目的,是利用青幫的人做自己的線眼,讓他們一旦發現有特別的陌生人出現縣城、特別是出現在餐館的附近,就馬上告知他。
正好,“爛命才”還在想著怎樣才能巴結到油鹽不進的何曉軍,現在,何曉軍找上了門來讓他幫忙,就正中他的下懷,他爽快應承了這事。
在這個不大的縣城,一下間佈下了百多個地頭蟲的線眼,再加上何曉軍自身又有那神奇的第六感,雙重的保險,才讓他對這事放下了心來。
復興社這次玩得有點過火的招攬,讓何曉軍一直就心有餘悸。這個招攬,也算是他的一個無妄之災,讓他擔心了好長的一段時間,也讓他在一段的時間裡,對招攬有了一個恐懼的情緒。
俗話說:怕什麼就來什麼。就在何曉軍經歷了那次讓他恐懼的招攬後兩天,他又經歷了一次招攬。
這次的招攬,是司徒家族對何曉軍的招攬。
還是在那間望月房,也還是中午飯市過後、陳池老人已經午睡的時間,那天,司徒懷璧把何曉軍給偷偷地拉了上去,向他提出了讓他爲司徒家族服務。
司徒懷璧開門見山地對何曉軍說,他看上了何曉軍的才能,想聘請他到自己家族管轄的物業下去當管理,他給何曉軍開出的薪水是每月一百塊大洋,年尾還會視業績分紅。
司徒懷璧還對何曉軍說,他家族的生意遍佈世界,有華人的地方就有他們的產業,其中,以美國、東南亞和省城幾個地方的生意分量最大,如果何曉軍願意,可以到任何地方他名下的生意點去工作。
又是一份超高薪的職業。而且,這份職業與復興社的那一份同酬的職業相比,只用腦力就行,完全不用冒險。
何曉軍沉吟了片刻,坦白地對司徒懷璧說,自己恐怕不能接受他的這個聘請。
司徒懷璧還沒有聽完何曉軍解釋原因,就已經急了,他連忙問何曉軍,是不是嫌這個薪水少?
何曉軍對司徒懷璧解釋了他不能接受聘請的原因。他說,主要是他已經決定到“金山”去,而且,也已經與陳池老人商量好,到那邊之後,兩人就合作做生意,所以,他不能答應這份遲來的聘請。
聽說已經被好友捷足先登,司徒懷璧猶豫了一番後,何曉軍還是對司徒懷璧這個他還算看得順眼、而且從陳池老人口中說也算是有口皆碑的有錢人,透露了一些先機。
何曉軍對司徒懷璧說:未來的國內,環境會變得相當惡劣,勸他可能的話,最好儘快把國內的生意撤出,免得遭受不必要的損失。
司徒懷璧想再深入瞭解時,何曉軍卻再也沒有透露什麼。
因爲如果再透露下去,何曉軍對這些消息的來源,就會不能自說其圓。
見何曉軍一副鄭重的樣子,再加上他平日少有虛言,司徒懷璧不禁陷入了沉思中。
何曉軍沒有打擾司徒懷璧,任他思索自己的事情。
畢竟,自己在國內的投資不小,而且生意也不錯。再說,要把國內的所有生意撤出,也不是一件小事,俗話都有說:上屋搬下屋,不見了三籮谷。何況還是把諾大的生意搬遷?
沉思了一會的司徒懷璧不死心,纏著何曉軍要他把底下的原因說個明白。
被纏得沒有辦法的何曉軍,只好把日寇即將入侵的消息透露出來,只是他把這個消息,說成了是自己分析所得。
既然在國內做生意,當然就對國內的形勢的所瞭解,何況,日寇的狼子野心,在當時已經昭然若揭,所以,對這事司徒懷璧也有所耳聞,只是他沒有想到日寇的入侵步子會這麼快。
不過,司徒懷璧對何曉軍的分析就有所質疑了,中國不是號稱有超過百萬的大軍嗎?一個小小的日本國,能籌到多少兵力?他們真能打贏中國?何況,省城在中國的南方,就算日寇入侵,它的腳步會有那麼快嗎?
當司徒懷璧向何曉軍提出了這個質疑時,何曉軍一時也不知怎麼回答好。總不能告訴對方,中國的百萬軍隊,遇上了那如狼似虎的日寇,根本就沒有絲毫的抵擋之力吧?總不能告訴對方,日寇只用了一年的時間就橫掃大半個中國吧?
如果這樣說出,相信對方更質疑這些消息的可靠性。
思量了一番之後,何曉軍只好用自己愛好軍事,平時對日寇的兵員素質與武器都有所研究,所以得出了中國形勢並不樂觀的理由,來回答了司徒懷璧。
司徒懷璧聽了何曉軍的話後,再次陷入了沉思中。
聯想到了每次謝市長在場的“座談會”中,謝市長對何曉軍那些形勢的分析高見都不禁認同,再想到了何曉軍平日的嚴謹作風,司徒懷璧對何曉軍這個忠告有些動心了。
不過,已經久沙場的司徒懷璧,當何曉軍沒有當即回答司徒懷璧,而是瞭解他做的是什麼生意?規模如何?
知道了司徒懷璧在省城裡開有國內南方最大的日用品貿易和兩家規模不小的製造廠後,何曉軍對司徒家族的生意規模不禁吃驚。
按司徒懷璧的描述,單是他家族在國內的生意,已經在國內的同行中數一數二,再加上他們在“金山”那邊與東南亞那邊的生意,這個司徒家族的生意還真不簡單,應該就是用富可敵國來形容,也一點不爲過。
知道歷史的何曉軍,當然就清楚國內抗戰時的大後方,也清楚抗戰時的國內市場,所以,他給司徒懷璧的建議,就是把搬遷起來並不困難的貿易這一攤,全部搬到日後的大後方重慶去;而搬遷艱難的製造設備,則縮小生產的規模,把部分設備搬往重慶繼續生產,縮小下來的部分,則先搬到香港生產或暫時封存起來。
當司徒懷璧問何曉軍爲什麼在這樣處置時,何曉軍對他說,這不過是他從軍事角度和政治方面推測出來的後方,言盡於此,讓司徒懷璧自己拿主意。
本來帶著招攬目的到來的司徒懷璧,被何曉軍這一轉移了話題之後,就再也無法定下心來,他連忙就辭別了何曉軍,回去考慮何曉軍提出的、關係到他家族生意的事。
何曉軍也因此擺脫了這次招攬的糾纏。
下來的日子,表面好像與以往無異,何曉軍餐館的生意照做,司徒懷璧也還呆在他餐館裡,每晚的“座談會”也一樣的循例進行,只是少了個旁聽的白玉蘭。
但有心人如果認真觀察的話,就會發現這些日子裡有兩個人老走神,這兩人是何曉軍與司徒懷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