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自小聰明的姬職就明白了明哲保身這個道理,從來不爭從來不搶,對待父王恭敬孝順,對待兄長們謙卑有加。當他的父王漸露昏庸,迷信起來禪讓之說後,不但將國事悉數託付給了相邦子之,還將國內三百石以上官員的官印全部收回,以此增加子之的威望。太子平和諸位公子爲了對抗子之,紛紛結交軍中重臣以求自保。
政治嗅覺靈敏的姬職早早就聞出了燕國國內的濃濃殺氣,這時正值韓國與燕國定立抗趙盟約,需要交換宗室子弟互相爲人質。原本這種小國盟約的質子只需要一些庶子前去即可,可姬職爲了避禍國外,便央得改由自己前去韓國爲質,這才躲過了一劫。
可事態的發展遠遠超出了姬職的意料之外,燕國不但亂了,而且亂的很徹底,太子平和諸位公子與子之相互攻伐,致使燕國大亂。爲此還招來了齊國和中山國兩頭不懷好意的餓狼,盡佔燕國六十餘城,若非趙王雍站了出來,齊國幾乎將立國七百多年的燕國滅亡。
雖然趙雍打的算盤是不想讓齊國坐大,想讓燕國在北方牽制強極一時的齊國,但姬職仍然對他感激不盡。畢竟當時齊國勢力鼎盛,正處於宣王霸業大成的時期,在南面交好楚國,西面結好秦國,又有魏國和中山國兩個幫手,所以一時無人能制,各諸侯國雖然對齊國吞併燕國心懷不滿,但卻無人敢於站出。
這是趙雍卻第一個站了出來,扛起來反齊的大旗,爲燕國主持公道。要知道當世趙國的國力並不強盛,遠遠不及齊秦楚三國的實力,只能算個二流的國家,卻有勇氣獨抗巨擎,趙雍的眼光和氣魄,不得不讓世人佩服。
果然如趙雍所料,原本就和燕國有著盟約的韓國第一個站出來支持趙國,並與趙國商量後決定擁護在韓國爲質子的姬職爲燕王。姬職的母親是秦國公主,是當時的秦惠文王的女兒,所以秦王也是姬職的外公。外孫有難,連趙國韓國這種外人都站了出來幫忙,秦國又豈有坐視不理的道理。
於是三國歃血爲盟,會同燕國併爲四國聯軍,浩浩蕩蕩的開赴燕地驅逐齊軍。
齊國佔領燕國後,四處燒殺擄掠,苛刻盤剝燕人,殘殺燕國宗戚,燕地四處燃起了反抗齊軍暴行的舉事,讓佔領燕國的齊國大軍不得不疲於奔命,四處撲火。聽說四國聯軍已經擁護著姬職回國即位,齊人見聯軍勢大,便擔心被聯軍擊敗,故而放棄了燕地大部分地區,再將燕國的大部分金銀運回了齊國,只留給了姬職滿目瘡痍的燕國。
這次前所未有的動亂給燕國造成了巨大的創傷,民衆死傷流失不下四十萬,幾乎每家都有直接的親人死在這場動亂中。燕國積累多年的府庫和武庫被齊國掠奪一空,原本就在七雄末位的燕國元氣大傷,再無萬乘之國的雄厚資本。所以燕人對齊國的趁火打劫無疑是恨之入骨,仇恨已經到了無法調和的境界。
揹負著家國親族仇恨的姬職,便立志滅齊,即位後決心要令燕國強大起來,故四處尋找治國的良才。聽從了老臣郭隗的建議,以‘千金求馬骨’之事禮對郭槐,築宮而敬以爲師,結果各國羣賢感念燕王求賢若渴的誠意,紛紛聚集燕國。其中有洛邑蘇秦、趙人劇辛、齊人鄒衍,俱都是良辰名將,燕國頓時人才濟濟,名聲大噪。
可惜,燕國到底的地貧國弱,人丁稀少,雖然勵精圖治十餘年,終究還是及不上中原各國。別說強齊,即便是魏國都未必比得上,也只能稍強於韓國。
這邊也讓姬職愈加痛苦,強逼著自己不分晝夜的處理國事,事無鉅細,皆無疏忽。連帶著蘇秦鄒衍這些臣子們的日子也不好過了。
蘇秦思慮著回話,許久才緩緩說道;“王上,臣在宋國時,曾聽過一個笑話。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所以孟子曰: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爲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如今我燕國國力上升,國中上下一心,對齊國同仇敵愾,如此民心可用。可王上若是急功近利,一心想要趕超齊國,那無疑就和這宋人‘揠苗助長’無異,非但不能對我秦國有利,反而會傷了國之根本。”
姬職身軀一震,面色似有所悟,仍是嘆了口氣說道;“蘇相所言寡人何嘗不知,可是按如此下去,寡人的有生之年恐怕都難以報仇雪恨了,如此下去,又有何用!”
蘇秦沉默了一會,擡頭望向姬職道;“王上,如今我燕國政治清明,上下一心,但畢竟國小民弱,論人口不及齊國的一半,論國資更是差之甚遠,所以我們若要在短期內滅齊,必須要從根本上動手解決問題。”
姬職面露興趣,急忙問道;“蘇想請說,可有他法?”
“無外乎兩法,強燕,弱齊。”
“何謂強燕,何謂弱齊?”
蘇秦沉吟道;“強燕無非兩法,一爲徐徐圖之,就如我們今日所爲;二爲攻城略地,以充人口,此爲速成。”
“如今東胡,屢屢犯我邊疆,掠奪錢糧子民,也牽制了我們大批的軍隊抵禦東胡。如果能一勞永逸的解決掉東胡,仿效趙國一樣將胡人融入國中,這樣不但能避免腹背受敵,還能獲得一大批上滿即可草原騎兵,擴地千里,何樂而不爲呢?”
姬職面露沉思,思量了片刻才緩緩道;“這些寡人之前不是沒有想過,但我燕國不比趙國,趙雍有著一大批精銳的騎兵,在草原上作戰已經超過胡人。而我燕國不同,不可能仿效趙國推行胡服騎射的,笨重的車兵和步兵一旦到了草原,便舉步維艱。”
“況且這麼多年我們對東胡都是處於抵禦的,早已經習慣了他們進攻我們防禦的模式,對草原上我們燕國幾乎是一無所知,如何能夠吞併胡地,收攏胡民?”
蘇秦臉上露出了一絲笑容,道;“這便是我今日來見王上的原因了,我發現了一人,他叫秦開,是我燕國前朝中大夫秦疾之子,幼年在東胡爲人質,後深得東胡王的信任,被委以重任,便斷了回國之心,以東胡爲家了。”
“可惜這個秦開百般都好惟獨他好美色,竟然和東胡王的閼氏有染了。事敗後。秦開連夜逃回來燕國,如今投奔在我。秦開在東胡生活了二十多年,對那邊的風土人俗瞭若指掌,若任他爲將,必然有辦法對付東胡。”
姬職點了點頭,欣喜道;“既然真的如你所說,那明日不妨將他帶來,寡人想要親自見見他。”
蘇秦拱手道;“這個自然。”
姬職又迫不及待的問道;“那不知蘇相所說的弱齊之法,爲何?”
蘇秦面色一緊,沉聲說道:“這個雖然困難,卻並非做不到。就是從內部瓦解齊國,讓天下諸侯厭倦齊國,王上振臂一呼,則天下諸侯雲集響應共同伐齊。”
PS:第二捲了,第一卷主要是以趙國的活動爲主,以趙武靈王功滅中山的前奏、過程,以及趙國朝堂的內部的隱憂爲主。第二部則是開始社稷道諸侯各國,主線將爲趙國的朝堂鬥爭,也是主角韜光養晦的時期。
另外對七國的姓氏做個說明,秦國是贏姓趙氏,比如說始皇帝按照當時的說法應該是叫趙政而非嬴政的,史記就是這麼記載的。但大家從小都已經習慣了嬴政而非趙政,突然換了恐怕都會不適應。而且趙國同樣也是贏姓趙氏,所以爲了區分,以後我仍然以“贏”爲秦王名稱之前,以後不再說明了。
韓國魏國還有燕國都是姬姓,但是燕國是正了八景的周氏宗親,所以之說姓沒有氏,韓國是姬姓韓氏,魏國是姬姓魏氏,仍然是以氏爲名字大頭,比如信陵君魏無忌。齊國是嬀姓田氏,楚國是羋姓熊氏,按照當時,仍然以氏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