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血祖吸完血,將狼屍丟棄在一旁,又繼續陷入沉睡,我們也放下心,繼續監視,天亮之後,血祖繼續前行,我們也跟著繼續走,在不知走了多久後,那些血祖停了下來,我們仔細一看,這看起來像是古城的遺址,難不成這裡就是我之前猜測的古格王朝遺址?
想來應該是沒有錯了,古格王國遺蹟——整座王宮就建築在土山上,即使只剩下遺址,看上去還像是一座巨大的城堡。站在夕陽下的城堡前,依然能被它的威嚴所震撼!
連綿不斷的土林連成一片,如同築起護衛古格的萬里長城。象泉河滾滾西去,這是札達的母親河,因爲有了她,土林方顯得更深邃,歷史顯得更豐厚。
古格王國遺址距阿里的札達縣城3-4公里處,位於象泉河南岸的澤布蘭村附近的一座黃土山上。現存的古格王國遺址,依山疊砌,由下而上,高約300來米,佔地面積100萬平方米。遺址東北側,屹立著7個土砌碉堡,還有3座10米高的佛塔;山坡上,蜂房似地密佈著800多孔洞窟;中間有數幢紅牆白壁的建築,那是完好無損的廟宇,約有300餘間房子。遺址的西面是懸崖,有的地方築有內外3道圍牆,牆上有垛口等防禦設施,與建築羣內部四通八達的地道相連。
面對這座雄偉宏大的古建築羣,可想而知,這個原始而古老的高原王國,當年曾經是多麼光輝燦爛和繁榮昌盛。只見路旁“土林”環繞,時而峰巒疊起,時而大柱橫立,巧奪天工。這就是西藏最爲壯麗的景觀之一,土林。
聽說,藏族先民們就是利用土林這一自然資源,掘洞而居,才建立起雄偉的古格王國。兩側奇景迭出,古老的靈魂似乎復活于山影之中……
遺址的西面是懸崖,有的地方築有內外3道圍牆,牆上有垛口等防禦設施,與建築羣內部四通八達的地道相連。面對這座雄偉宏大的古建築羣,可想而知,這個原始而古老的高原王國,當年曾經是多麼光輝燦爛和繁榮昌盛。
那赤褐的是山,黃色的是沙,斜陽西去,餘暉夕照,整個古城址生出極度的凝重、極度的蒼涼。古老的文明,散落在這被人遺忘的角落……
在古格王國建築羣遺址中,最爲顯眼的建築多數是佛教建築。山頂上突兀而出的壇城殿,山坡臺上兩相輝映的紅廟和白廟,高低錯落的大威德殿和度母殿,山坡西北側高聳的佛塔。這些風韻猶存的佛殿建築在山頂上顯得格外令人注目。
古格王城的格局明顯地體現了王權的至高無上,王宮建築羣位於山頂,依次向下是貴族居所,都是土木結構的房屋,而山腰及山腳遍佈的密密麻麻的窯洞羣,則是平民及奴隸的棲身之地了。
紅殿和白殿滿壁煙霞般的壁畫,其妙相**與靈動飛揚融而爲一,色彩鮮豔得彷佛昨天剛剛畫成。特別是那些嫵媚動人的菩薩、絕豔驚人的度母,以及國王王后禮佛圖與佛傳故事圖等,都讓人怦然心動,流連忘返。
白殿裡的金剛塑像——與紅殿一樣,白殿確亦有精美壁畫,不同的是,周邊還塑了許多神佛塑像。這兩個殿堂集中了古格佛教藝術之美。可爲什麼王宮、民居、軍事設施均破壞殆盡,獨獨留下幾個佛堂呢?這也是讓我相當疑惑的地方。
白廟和紅廟的面積差不多大,約爲300平方米,廟內牆上繪滿了各種不同題材的壁畫。白廟內有一幅吐蕃歷代贊普和古格國王世系的壁畫,非常珍貴。紅廟內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幅1038年阿里王意希沃迎請古印度佛學大師阿底峽的壁畫,畫中一隊舞女翩翩起舞,旁邊有人擊鼓吹號,形象生動,栩栩如生。這些壁畫雖時隔數百年,色澤仍很鮮豔。
山腰中有兩條隧道連接,直通山頂。北面懸崖邊上的通道,仍堆放著不少鵝卵石,殘留著當年抗敵的痕跡。走過崖邊通道,一再往北行,一個地面墊高,僅餘四壁的院子,便是當年國王議事的宮殿。
山頂的護法神殿壁畫主體部分大多爲密宗男女雙修佛,畫風潑辣,用彩強烈。壁畫下方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地獄之苦,各式刑法慘不忍睹。邊飾則是一長排數十位裸空行母、嫵媚優雅,儀態萬方,無一雷同。
在遺址的頂端,有一個不顯眼的小門,門口有小牌——“冬宮”。沿臺階可深入山內。山內的通道很陡,只容一人上下。下行幾十米後山洞擴展開來,有大小幾十間房屋,多數只有1.8米左右高。最外層透氣、透光,類似陽臺,比較開闊。這裡就是當年古格王冬天避寒之地,不過如今裡面已經空無一物了。
那些血祖進了古格遺址,古老的城市已經只剩下殘垣斷壁,除了這些密宗的佛像別無他物,難不成這些血族要佛像?這有點說不通了吧!
乾屍洞就在面前,只不過進洞口需要一些小小攀巖技巧,如果有人幫你一把也可以,我先爬了上去,然後拉著幾位上師以及大夥一起上來,等到大夥都上來了,才向乾屍洞進發。剛把頭探進洞口,看到乾癟的遺骸散落在洞裡,接著聞到一股惡臭,腦子發暈,恍若聽到金戈鐵馬丸之聲,那場滅絕古格的戰爭彷彿就在眼前。
拉達克士兵正在屠城,鮮血從古格王國的頂部一直流淌進象泉河裡,一個曾經輝煌的古格王國被趕盡殺絕,乾屍洞作爲這場殺戮的見證,不知道有多少具屍體被砍頭堆進洞穴裡。任隨時間流逝,洞裡的無頭屍體都緊緊抱在一起,他們都曾經是古格的臣民。夢藍忽然相當激動的招呼著我們,手裡舉著什麼向洞外的人揮著。我以爲她發現古格寶藏了,曾經有人在乾屍堆裡發現古戒。定睛一看,原來她手裡揮動著一根森森白骨,她真有勇氣,戴著頭燈,在屍骸中爬行了三米。
這裡本來是對外開放的,可後來因爲某些原因重新關閉。隨著遊客增多,乾屍洞最終關上了大門,再沒有人去打擾那些幽怨的魂靈。古格王朝在風雨中漸漸風化,關於王朝的更迭並不會停止,關於人間的殺戮也不曾消停。爲了領土,種族,宗教,人類在屠殺中尋找文明的方向,在血風腥雨中繁衍。和平只是慾望的袈裟,當狂風捲起,世界便風聲鶴唳。
日出照耀下的王宮廢墟,仍然是那樣的偉岸,那樣的高貴,那樣的讓人遐想。處身於密密土林環抱之中的遺址,坍塌的斷壁殘垣與腳下的土林渾然一體,凸顯了一種悲愴的殘缺美。從遺址的山腳到山頂大約有300多米,沿路上去,到處都是和泥土一樣顏色的建築羣和洞窯。除了僅存的幾間寺廟以外,全部房舍都早已塌頂,只剩下一道道土牆。遺址外圍的城牆痕跡還在,四角還設有碉堡。看得出,當時整個王宮可謂氣勢恢宏,其順序是從上到下按級別而論,王宮在上,隨後纔是寺廟和民居,而如今已是一片寂靜。
人們唯有從遺址僅存的紅廟、白廟、度母殿等幾個寺廟的壁畫當中,一窺當年王朝的藝術高度。這滿壁丹青,流金溢彩,生動形象。那度母塑像雖然斷肢殘臂的,卻阿娜多姿,雍容華貴;那密宗雙修,畫風張狂,造型大膽;那一具具護法神,或清秀俊朗或怒目威嚴,都是一派色彩明麗。與古格壁畫同出一源的千年古寺陀林寺壁畫更絕,畫風明顯受到尼布爾、克什米爾的影響,畫中菩薩個個**豐滿、腰肢纖細、胯部傾斜、肚臍顯露,嫵媚妖豔。壁畫雖無言,卻吟誦著千年的滄桑。
驕陽之下,初見土林很是震撼。因了遠古造山運動影響,湖底沉積的地層長期受流水切割,並逐漸風化剝蝕的特殊地貌,形成了溝壑縱橫的土林有5000平方公里,核心地區約800平方公里。可以說,扎達縣就是被土林所包圍的。歷經數十萬年的風雨沖洗,土林的形態看上去與美國西部的大峽谷相似,但不像它般猙獰和險峻,而是在滄桑荒涼中帶著幾分從容,瑰麗壯闊。人們都說,土林從海中升起,形成陸地,便出現了挖窯洞以棲身的人。
血祖們在這古城裡找來找去,可就是不知道在找什麼,難不成是在找古格王室的什麼寶貝?好像也不太可能吧,古格國雖然說是邊陲大國,可還是沒有什麼像樣的寶貝,那這些人究竟在找什麼呢?
阿里,一個遙遠而又熟悉的地方,是接近天空的大的。它融匯了一串一般人需要仰望和叩拜的名字——獅泉河、扎達土林、古格王朝、岡仁波齊、瑪旁雍錯等等,被譽爲“千山之巔,萬川之源”。南方越過喜馬拉雅山是印度;北方越過崑崙山是新疆;西方緊鄰的是克什米爾;東方連接著西藏本土的後藏谷地和羌塘草原。正是這個敏感的地緣位置便註定了阿里不可能平靜,從古到今,並且一直到永遠。阿里承載著戰爭與和平,抒寫著苦難和輝煌。那麼,那一座佇立在扎達境內的王朝遺址到底有什麼吸引力呢?只有身臨其境,將身體和靈魂都交付給了那一片土地,方纔會明白它的分量。
我們繼續跟著那些血祖,只見他們在交流著什麼,可因爲語言不通,我們聽不太清楚,只能模模糊糊的猜個大概,應該是讓人四散開來找東西,我看了看這位置,在西藏鎮魔圖上,而且是最核心的位置,也就是心臟所在,這裡很有可能埋著什麼東西,當年文成公主到底用什麼鎮壓住了這羅剎女的胸口,想來不是寶物應該是鎮不住的,可西藏曆史上的寶物有哪些呢?
轉念一想,歷史都是人書寫的,人的認識有侷限性,可能還真的有什麼瑰寶沒有被發現,不過我們這次可以看到了,這鎮壓魔女的關鍵所在,到底是什麼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