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有引力的發展,是一個充滿故事性的物理發展!
也許普通人的印象中,是牛頓有一天在樹底下看書,然后被一顆熟透的蘋果掉下來砸到頭,牛頓恍然大悟,腦袋一拍,就提出了重力,然后搞出了萬有引力定律。
實際上并不是如此!
事實上,在1609年,開普勒出版《新天文學》,提出關于行星運動的理論,包含為后世所知的‘開普勒三定律’中的前兩條。1610年,伽利略出版《星際使者》,指出木星周圍的一系列衛星繞著太陽運行,而月球表面有山川和峽谷,銀河是由成千上億顆恒星組成。1613年,伽利略觀測到太陽表面的太陽黑子。1619年,開普勒出版《宇宙諧和論》,提出‘開普勒三定律’中的最后一條定律。
正是‘開普勒’三定律和伽利略的天體運動理論,對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提出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也為萬有引力定律提供了數據支持。
也就是說,‘開普勒三定律’和伽利略的天體運動理論,真正推動萬有引力定律的產生。
包括宇宙學說,當時物理學家關于宇宙,是靜止的,或者是很簡單的平面,是牛頓提出了地球等行星繞著太陽運動,是呈現螺旋式的,整個宇宙的運動都是動態的。
直到如今,關于引力的本質,哪怕經過了四百年的發展,物理學家關于它本質的研究都是停留在表面的,所了解到的只是九牛一毛。
從物理的發展,就可以看出,物理的發展是動態的,并非是靜態的,不是一層不變的。
物理的研究,也需要抱著懷疑的態度去做學問,就如華夏的先人們提出的,‘盡信書不如無書’,一個完全相信現有物理理論體系的物理學家,一定不是很好的物理學家,也注定是做不出什么大的成果。
當年楊老為何能夠讓諾貝爾物理學獎評委會打破常規,頒發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給他,就是因為他的‘宇稱不守恒’理論。在當時,物理學的中心信息之一是,宇稱守恒基本粒子和它們的鏡像表現是完全相同的!
他的研究成果,推翻了這一個物理學的中心信息之一,一舉奠定了自己的地位。
秦元清在之前研究弦理論,提出海螺物理模型,就推翻了暗物質存在的理論,將暗物質這個被捧為物理學前沿陣地、將給物理學帶來顛覆性,給打入了十八層地獄。
這些年,歐洲的暗物質理論學者并不甘心,他們試圖證明暗物質的存在,可惜直到現在,他們一直拿不出暗物質存在的確切證據。
在以往,他們可以將研究宇宙時碰到的難以解釋的都歸納為暗物質,更是有霍金這么位物理大佬坐鎮,反正穩穩的。
但是自從秦元清提出海螺物理模型以后,他們想要證明自己的學說正確,就必須拿出暗物質真實存在的切確證據,不然的話根本無法扭轉物理學的共識。
至于霍金,在秦元清面前并不好使,兩者的地位,可謂是螢火之光與日月之輝之間的差距。
整個世界,唯一認為秦元清與霍金一樣偉大的,只有不列顛的那幫約翰牛!
秦元清從不真正地去相信現有的物理學理論,包括他自己所提出的物理理論,因為哪怕是他,都無法確保自己提出的理論就是百分百永遠正確。
也許現在是正確的,可是一百年以后、二百年以后,也許它就不再適用了。
比如他基于‘霍奇猜想’提出的新穎學科中,都是涉及到空間的,而基于這些新穎學科的理論,又在物理理論中提出了‘暗宇宙’這個概念,從而使得物體的速度達到了光速。
在秦元清的這個‘暗宇宙’概念中,暗宇宙是沒有生命的,也沒有任何天體,哪怕是同一個位置的物體在移動它也不會相撞,它只是特殊的時空構成的。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理解,‘暗宇宙’就是特殊的時空,它的時間流速與明宇宙不一樣,正是因為時間流速更快,所以使得物體的速度也更大。
結束了這一堂課,秦元清就離開了教室。
這些學生距離出師,都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那些很年輕的學生,都是該專業的本科學生,稍微大一點的學生則是研究生、博士生,至于那些中年學者,則是水木大學的研究員、教授,他們對于新穎學科感興趣,拋下了自己原先的研究,轉入新的研究領域。
回到自己的辦公室,秦元清略微沉思一下,提筆在草稿紙上寫下了一行行公示。
距離他和佩雷爾曼證明了準黎曼猜想,將黎曼猜想解決了一大半,已經過去了好幾年時間了,可是這么多年時間,大量研究黎曼猜想的數學家們,始終無法跨出最后一步,給黎曼猜想這棟數學大樓封頂。
昨日去高等物理學院的時候,佩雷爾曼提到了這件事,這讓秦元清就上了心,覺得差不多是到了給黎曼猜想這棟數學大樓封頂。
機會他已經給了數學界的一眾數學家們,但是他們不能抓住,現在由他進行封頂工作,那以后數學家們,總不好意思埋怨秦元清太霸道,不給數學家們留條活路吧。
至于霍奇猜想的證明,他學術報告遲遲沒有召開,讓學術界一直困擾其中,是因為這霍奇猜想事關于未來,涉及到反重力技術,還是能夠盡量延遲就盡量延遲,等到華夏完全占據先機,鎖死了太空之后,再進行學術報告會也不遲。
秦元清聚精會神,在草稿紙上寫下一個個符號,一行行算式,關于黎曼猜想的完全證明,早已在他心中,所以他甚至都不用思考。
說實在的,雖然現在被譽為數學黃金時期,每年產生的數學研究論文數不勝數,但是秦元清還是很失望的,因為自己都做得那么多了,還是沒有數學家能夠完成黎曼猜想的封頂工作,得他一個大忙人還要抽出時間去完成封頂工作。
更讓他失望的是霍奇猜想,如果是二三年沒能完成論證工作,那還情有可原。可是如今已經過去了多少年了,數學界還沒完成他論文的論證工作,這簡直是......飯桶!
“搞定!”秦元清看著手中的草稿紙,拍了拍手,很平靜,沒有任何欣喜若狂,仿佛這個黎曼猜想并非是‘數論的皇冠’那般,而只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數學猜想。
完成了黎曼猜想的封頂工作,秦元清打開文檔,噼里啪啦地敲著字,將字符、算式,化為了一篇完整的論文。
十幾頁草稿紙,弄成的論文,足有一百零八頁那么多,都足夠出一期特殊期刊了。
到了深更半夜,秦元清完成了整篇論文,隨后完成論文保存,將論文投稿給《水木數學紀事》。
《水木數學紀事》,經過這些年的快速發展,已經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數學期刊,超越了其他專業數學期刊。能夠被收錄進《水木數學紀事》的論文,毫無疑問都是數學一流論文,擁有相當不錯的價值。
而論文的審稿人,也都是邀請數學大佬們,甚至一些極難的數學論文,更是邀請大神級人物‘秦元清’進行審稿。
此時此刻,《水木數學紀事》的辦公地點,依舊燈火通明,作為世界第一數學專業期刊,《水木數學紀事》收稿對象不僅僅是華夏,而是整個世界,世界各地的數學家們,第一選擇投稿對象就是《水木數學紀事》。
而出于華夏特有的敬業,《水木數學紀事》的工作人員實行的三班倒,保證收到的論文可以第一時間被注意到,然后進行初步篩選,給出初步的審稿意見,而不是讓數學家們等待。
“都凌晨了,還有人投稿,而且投稿人是國內!”李倩嘀咕著。
《水木數學紀事》的郵箱有兩種,一種是國內郵箱,專門收國內數學論文。一種是海外郵箱,專門收海外數學論文。
“咦?秦元清!?這不是秦院士么!?”李倩看到投稿人的名字,整個人的睡意都沒有了。
作為數學家,李倩可以不知道其他數學家,但是菲爾茲獎得主卻是必須記住的,而作為大佬中的大佬、如今世界數學界唯一的大神,更是水木的驕傲,李倩自然更是對‘秦元清’這個名字熟悉得不能再熟悉。
畢竟《水木數學紀事》雖然為了避嫌,單獨運行的期刊,對外宣稱不受任何大學、機構的影響,完全的中立,公正公平,但是要知道,《水木數學紀事》可是在水木大學里面辦公的,甚至他們這些工作人員編制可都是在水木大學,領的工資有一部分是水木大學發的。
“什么!秦院士投稿了論文?”李倩的聲音并不大,但是卻足以用驚天動地來形容,其他工作人員紛紛向著李倩所在望去,眼中滿是震撼之色。
因為這幾年,秦元清已經沒有再在投稿數學論文了。
以至于現在數學界有一種聲音,那就是秦元清不務正業去了,已經拋棄了數學!
現在,秦元清竟然投稿了論文,這如何不讓人感到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