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秋高氣爽,空氣清新!
葉之魁為了表示自己對農(nóng)事的重視,在農(nóng)工商部的幾名官員作陪下,帶著楊度等幾位侍從官,欣然前往北京大學農(nóng)事試驗場。【 木魚哥 ——更新最快,全文字首發(fā)】
北京大學在葉之魁和民國政府的關注下,已經(jīng)辦成了一所綜合性很強的大學,在各省所開辦之學堂中,一直獨領風騷。
學部大臣孫家鼐按照葉之魁“引進來,走出去”的指示,由駐美留學生公使容閎牽線搭橋,與耶魯大學結為秦晉之好!
不但派遣了大量的師生至耶魯大學、舊金山大學等美國院校進修,還花重金聘請外國人來中國任教,以其能夠趕上國外辦學之腳步。
學科的設置是參照中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尤其是耶魯大學的體制,分門別類,力求與國際接軌。
不但有高等教育:四年制本科教育,三年制碩士教育,三年制博士教育;還有普通教育,開辦附屬中學:六年制小學堂,三年制初等中學堂,三年制高等中學堂。
高等教育是面向全國招生的,普通教育只是面向京津地區(qū)。
按照學部的統(tǒng)計,如今全國各地都興起了辦學熱潮,最有名的就是北京大學,北洋公學(葉之魁岳父籌辦的,也就是后世的天津大學。)以及南洋公學(上海交通大學)。
其中,許景澄任總教習,美國人丁韙良任西學總教習。
許景澄出使過歐洲各國,在眾官員當中,思想算是比較開放的了。而且他素有骨氣,后世意大利窺視我浙江,向清政府租借三門灣,就是在許景澄的嚴詞駁斥與海軍將領的努力之下,最終讓意大利退卻,可惜卻被慈禧殺于八國聯(lián)軍侵華之時。
丁韙良,美國***教長老會傳教士,在中國生活了62年,后世于1916年最終在北京去世,曾擔任過京師同文館的總教習。創(chuàng)辦了北京崇實中學(即現(xiàn)在的北京21中學)。
北京大學成立時,孫家鼐向葉之魁推薦此人擔當西學總教習,葉之魁倒是沒有什么意見,民國的大學教育水平才相當于列強的中學水平,丁韙良來當教習總比那些官僚氣息濃重的酸儒們要強。
不過一些風言風語還是不可遏止的被有心人炒作了起來,什么又要被洋人騎到頭上了,明之種即將滅絕。
最終在北京大學開學那天,丁韙良當著全體中外來賓的面,向中國的圣人孔子鞠躬致意,此舉才使得那些風言風語消失,而丁韙良也被一些***徒視為神的叛徒。
葉之魁既然來到了北京大學,當然是先要參觀一番了,不久前剛得知消息的許景澄連忙放下手頭工作,急急忙忙的迎了出來。
“許公!”
葉之魁一臉笑意的拱了拱手,行禮道。
“大總統(tǒng)您這是微服私訪,打了老夫一個措手不及啊。”許景澄打趣的說道。
葉之魁莞爾一笑,順著許景澄的話說道:“有道是真金不怕火煉嘛,不過葉某今日也只是路經(jīng)此地,前往農(nóng)學試驗場。”
兩人邊走邊說,不多時便經(jīng)過教學樓旁邊,葉之魁眼尖,見其中一間教室內氣氛尤為濃烈,學生分成幾個小團體正在討論什么,連教習也參與其中,甚至一些學生還和他爭論起來。
中國的學生公認的是世界上最乖的學生,為何?或許小學的時候調皮會踴躍提問發(fā)言,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到大學的時候,提問釋疑的已經(jīng)寥寥無幾,大多是拿著筆在下面沙沙的死記,學術氣氛很是淡薄。
輕輕往里面一瞥,葉之魁心下好奇教習是誰,看到是蔡元培,這才露出一絲微笑來。
民國政府成立前,蔡元培是翰林院編修,翰林是傳統(tǒng)社會中層次最高的士人群體,里面的人物大多都是進士出身。
像是李鴻章,李鴻藻,張之洞,徐世昌以及蔡元培等人都出自翰林院。
不過,葉之魁卻不怎么待見這群人,翰林院不可避免的被撤銷,翰林群體或加入國家智囊院,或被聘為大小學堂的教習,或到學部任職,或自謀出路。
當時葉之魁看到蔡元培的名字,就自作主張的將他調往北京大學任教,并且先讓其去歐美國家進修考察了一年時間,估計如今剛回國沒有多久。
因為他不久前剛向學部遞了一份意見,孫家鼐可是知道蔡元培是葉之魁欽點去國外考察之人,對他的意見,雖不置可否,還是交給了葉之魁處理。
葉之魁看了之后,有些好笑,因為蔡元培竟然提議男女同校,想到自己不久前要求開辦女校,都遇到了不小的麻煩,那里還會自尋苦吃,于是對蔡元培的意見批上:步子邁得太大容易扯著蛋痛。
估計蔡元培看到葉之魁的批示后鐵定會蛋痛。
葉之魁之所以不待見翰林院的翰林,是因為他們當中雖有一兩位才德皆備之人,但是大多卻缺失氣節(jié),患有政治軟骨癥。
皇帝可*利刃而生死、榮辱士人;士人可搦禿筆而臧否、褒貶君主。
皇帝授士人以官爵,士人扶君主以智力。
對士人之需求與對歷史之敬畏的雙重因素使得君主不敢過于驕縱,為所欲為;而士人亦可售才學于朝廷,待價而沽。
人主或為尋求智力支持而禮賢下士,如劉備之三請諸葛;或為不留千載罵名而強壓怒火,如曹*之不斬彌衡。
士人或為保持自然天性而辭官高蹈,如陶潛之采菊東籬;或因注重享受生命而放浪形骸,如杜牧之江南落拓,由漢至唐,士人之地位雖有沉浮,但基本穩(wěn)定,化于穩(wěn)定中走向昌盛。
遺憾的是隨著君權的越來越集中,君臣關系從漢唐之坐而論道,經(jīng)宋代之立而聽命,發(fā)展為明清之跪而請旨,尊卑關系絕對而僵硬。
而清朝尤甚,有清一代,共羅織***160余起,終于使知識界形成了萬馬齊喑,上下失語的可悲局面。
探究清帝心靈深處,文化上以低制高帶來的自卑感與人數(shù)上以少至多帶來的恐懼感交織一處,致使他們終日惶惶,*過敏。
他們倚重滿蒙翰林尤其是滿洲翰林,視為心腹,并通過他們帶動、改造漢族翰林,使之最終幾乎不知氣節(jié)為何物,死心塌地甘當?shù)弁踔椚?
其所作所為,不僅使明代時士大夫尚存留著的東林黨之氣節(jié)至清代已無從尋覓,乃至對近現(xiàn)代乃至當代不少知識分子的政治軟骨癥與氣節(jié)缺失癥的形成,亦負有不容推委的責任。
李鴻章、張之洞、曾國藩等人終期一生都不敢造反,與此也不無關系。
甩了甩頭,葉之魁將這些亂七八糟的想法拋之腦后,好在翰林院還是出了一些人才的,看到自己倚重的蔡元培果然不負己望,葉之魁的心情也變得好了起來。
葉之魁這一站著不動不要緊,倒是急壞了旁邊的許景澄。
他心里一咯噔,看著吵吵鬧鬧的教室,不由在心中暗罵蔡元培,蔡阿培啊蔡阿培,早就叫你行事教不要太出格,這下好了吧,被大元帥逮了個正著。
許景澄尷尬一笑,對葉之魁說道:“蔡元培剛從國外回來,還不是很習慣國內的師生之道,讓大元帥見笑了。”
葉之魁一愣,隨即明白許景澄這是怕自己對蔡元培作風暗中不喜,為他開脫。
搖搖頭,葉之魁說道:“許公何出此言,吾愛吾師,但吾更愛真理。甚好,甚好!”
這下輪到許景澄愕然了,轉念一想,葉之魁是造反的出身,有些叛經(jīng)離道,那是十分正常的。
葉之魁并沒有驚動學堂里的師生,而是與許景澄悄然的離開。
聊得越多,葉之魁越覺得許景澄此人思想有些僵化,官僚氣盛隆,也許他作為一名外交官員是合格的,但是充任國內首屈一指的大學總教習,還是稍遜一籌。
哎,在中國要找當官的,一抓一大把,但想找一兩個正兒八經(jīng)的科學家,卻比登天還難,還是金錢開路,多從國外聘請一些人才吧,因為,這個時代是科學無國界的時代。
葉之魁心情稍微有些低落,一路沉默不語,不多時就與許景澄、楊度等人來到了農(nóng)事試驗場。
農(nóng)事試驗場較為偏僻,卻十分巨大,良田十畝,其上種植著小麥,高粱,玉米等作物,金燦燦的果實,讓葉之魁板著的臉終于松弛了下來。
今年是個豐收年啊。
許景澄暗自松了一口氣,悄悄擦了擦額際的冷汗,伴君如伴虎啊,一路走來,他的心情也是隨著葉之魁的臉色波蕩起伏。
“大總統(tǒng),試驗場南北各設一處,北在此處,南在海南島。南北作物,盡皆收集,最終配選出優(yōu)質高產(chǎn)的農(nóng)作物來。”許景澄在旁解釋道。
葉之魁點點頭,他其實看重的是南方那個,希望雜交水稻能夠盡快被配選出來,奈何雖然他知道袁隆平這個人,卻沒有詳細了解雜交水稻配選的過程,只是知道袁隆平經(jīng)過反復試驗,在海南找了一株野生雄花敗育株,與一般的稻子配種,最后弄出了雜交水稻。
葉之魁扼腕嘆息,暗恨自己學習不努力之下,只好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讓北京大學又在海南搞了一個農(nóng)事試驗場,并且要求他們四處搜尋野生不育稻,而且從東南亞各國引進不同種類的水稻,進行雜交試驗,袁隆平以一個學校的力量,能夠發(fā)現(xiàn)并且配種成功,葉之魁就不相信,以一個國家的力量會毫無希望。
“不錯,自古民以食為天,田地有限,畝產(chǎn)量卻在不斷的摸索下不斷增加,要是試驗場能夠加快這種速度,則是國家之福。”葉之魁毫不掩飾自己對農(nóng)事的看重。
“小心點,這顆不定價值萬金啊。”
葉之魁左瞧瞧,右看看,甚至脫下鞋子來,光腳踩在微濕的田埂上,轉過高粱地后,忽然看見小麥地里有三位皮膚黝黑的中年漢子,小心翼翼的圍在一顆小麥旁邊,一邊輕聲討論,一邊小心的記錄著。
至于自己的到來,專注于小麥的那幾位顯然沒有看見。
“眾位,何事如此驚喜?”葉之魁踮著腳尖,走了過去,忽然出聲問道。
啊!
其中一位捧著小麥的漢子受此驚嚇,手一抖,差點將小麥種子掉在地上。
“這位兄臺,這可是我的寶貝啊,差點就給你弄沒了。”那漢子嗔怪的看了葉之魁一眼,施施然責怪道。
地上散落著大量的小麥,要是他這一捧掉下去,還真是不好再分開。
“你是?”
三名男子這才緩過神來,抬起頭來,好奇的看著葉之魁,雖然覺得此人眼熟,但也沒有料到他會是葉之魁。
葉之魁尷尬一笑,道歉道:“見兄臺圍在一起,還以為有甚怪事,好奇之下,有所驚嚇,還望見諒。”
“無妨,無妨!”為首那人還要再說,被葉之魁甩在身后的許景澄等人卻及時出現(xiàn)。
“憲鬯,快見過大總統(tǒng)!”許景澄隔老遠,就伸長脖子叫道。
“大總統(tǒng)?!”三名漢子張大嘴巴,腦袋有點短路,方才給自己等人賠禮道歉之人竟然是大總統(tǒng)。
許景澄連忙跑上前來,為葉之魁介紹道:“大總統(tǒng),這是試驗場場主鐘觀光鐘憲鬯,其他二人是他的同鄉(xiāng)好友虞祖輝、虞和欽。他們在故鄉(xiāng)鎮(zhèn)海柴橋創(chuàng)辦“四明實學會”,并且著手試驗制造出了磷,憲鬯周歷京內外各山,尋覓植物,悉心于植物學研究,李善蘭李老翻譯的《植物學》被他翻了個稀巴爛,近來對奧地利人孟德爾的遺傳學又開始癡迷。”
要是葉之魁歷史知識再淵博一些,一定會知道鐘觀光是中國近代植物學的開拓者。奈何,清末民初的中國科學家注定要被外國科學家的光芒所掩蓋,默默無名于歷史,甚至連一些殺人如麻的軍閥都比他們出名,這是中國的悲哀。
現(xiàn)代遺傳學之父孟德爾的大名葉之魁倒是聽說過,初中生物課本里面寫滿了他的成就。只是他逝世幾十年后才被人重新看重,當然,算一下,也就是這一兩年開始,才重新被科學界看重,估計身處天堂的他,也沒有料到在遙遠的東方,還有一個他的忠實信徒。
“大總統(tǒng)!”鐘觀光等人有些尷尬的施禮道。
葉之魁擺擺手,笑道:“葉某行事素來隨便,你等都為國家之棟梁,就不用那么多虛禮了,你這個寶貝是?”
說到自己的研究,鐘觀光一改方才的拘謹,面帶笑容,口如懸河的說道:“大總統(tǒng),這是我們發(fā)現(xiàn)的一種新的小麥品種,比原小麥產(chǎn)量估計能夠提高一倍有余。”
葉之魁雖然有所預料,但是現(xiàn)在從鐘觀光口中得到親自證實,不由大喜道:“提高一倍,就能多養(yǎng)活一倍的人,君等之才,利國利民,天下之幸。”
鐘觀光繼續(xù)說道:“我們還發(fā)現(xiàn),一些小麥只開花不結果,我們稱之為公種,與母種雜交之后,有極大之可能提高產(chǎn)量,以在下估計,自然界中,水稻,高粱等作物,必與其類似。”
葉之魁只有絞盡腦汁,開始死命回憶起初高中的一些基本的生物知識來,不是蹦跶出一兩個專業(yè)術語,倒是給了鐘觀光等人很大啟示,驚為天人。
“這個,天色已晚,葉某還有公事要辦,就先行告退了,望你等能夠再接再勵,為我中華之植物學貢獻一份心力。”葉之魁一股腦將自己有限的知識轟炸完畢后,看到鐘觀光等人眼中越來越濃烈的崇拜之情,并且深挖廣擴,開始像好奇寶寶一般追問,葉之魁就覺得自己頭皮慢慢發(fā)麻。
哥腦袋已經(jīng)被你們炸干了,實在是再也說不出一個子丑寅卯出來了,只好找了一個借口告辭。
“從云,哦,大總統(tǒng),在下實在是佩服萬分,要是大總統(tǒng)能夠棄官從學,必定能大放異彩,揚名海內外,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往日一些難題,在下如醐醍灌頂,茅塞頓開。”鐘觀光連聲惋惜的說道。
楊度在旁邊憋住笑意,然后重重的咳嗽了一聲。
許景澄緩了緩神,擦掉嘴角驚得流出來的哈子,正色道:“憲鬯,大總統(tǒng)建立中華民國,豐功偉績,上下五千年,也只有幾位開國之君能比,切莫再說糊涂話。”
馬屁不但拍得葉之魁飄飄然,也正好解決了他的尷尬之情。
生怕自己這個偽科學家的身份被鑿穿的葉之魁連忙起身告辭,一路之上,楊度以及其他官員看向葉之魁的眼光都有一些異樣。
覺得渾身不舒服的葉之魁只有暗暗發(fā)誓,以后一定不裝*了,接著又自嘲的想道:要是鐘觀光以后弄出了雜交小麥,雜交水稻,然后在學術期刊上面寫上那么一句:雜交水稻是在大總統(tǒng)葉之魁的指引之下,我鐘觀光花費多少年時間,才終于取得了突破。
估計某些人一定會深深鄙視自己吧,說自己以權壓人,什么東西都要往自己身上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