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曜廷答道:“可以的,這邊主要就是人民幣結算,咱們國家提供了上千億的人民幣貸款,這些都可以返購的。”
“盧布呢?”范陽問。
劉曜廷點頭道:“盧布不行了,現在厄羅斯市場都用美金,哈薩克斯坦正在籌備廢除盧布的流通,換發新的貨幣堅戈,預計在11月才開始發行,目前我們的貿易全都用人民幣結算,要不然就是美金,綜合保稅區也有咱們的換匯中心。”
范陽眉頭略微一皺,還是感到挺惋惜的,問道:“現在盧布的匯率多少了?”
劉曜廷苦笑:“官方的匯牌價1比2000左右,黑市上跌破3000了。”
其實蘇連解體前后,他的經濟還是可以的。
首先外匯是完全由國家控制,匯率也是國家一手制定,70年代初時,盧布和美元的官方牌價是1盧布換1.6美元,宣稱比美元還值錢。
但與實際不符,黑市上6盧布換1美元。
一直維持到1987年,都還比較穩定,大約1美元兌換15盧布。
可1989年,東歐劇變,波蘭獨立,柏林墻倒下,兩德統一,羅馬尼亞內戰,前總統夫婦被處死,南斯拉夫解體,科索沃戰爭,在西方的和平演變,實則策反的戰略下,蘇連就走到了崩潰的邊緣,盧布開始劇烈貶值,很快就跌破500大關。
這個時候蘇連這個概念,就已經名存實亡了。
迫于無奈的戈爾巴喬夫政府,開始向米帝倒戈,請求援助,試圖恢復經濟秩序,完成由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一步轉軌。
然而,中國走完這一步經濟改革,用了整整二十年,都還不曾完全放開。
而厄羅斯卻一步到位,什么都給你放開了,當然,還是有一個過程的,可謂環環相扣。
首先第一個,針對蘇連全境,缺衣少食的環境,提出了一個很有針對性的意見,放開市場。
一個很簡單的道理,你沒有面包,我有,你沒有黃油,我有。
但你關緊國門,不讓我進來什么意思呢?
放開,你不相信我,聯合國還不信么,你向聯合國申請ODA國際直接援助,我來接你的盤。
戈爾巴喬夫一想有道理,這是必然的,就把對外貿易和外資準入,這兩項,給放開了。
不得不說,還是卓有成效的,從89年開始放開,經濟還是復蘇了一段時間,西方世界首先是運過來了海量的商品,輕工用品,在蘇連開設商店,用大量的貿易,彌補了整個蘇連社會輕工產能的不足。
短短幾個月的時間,莫斯科街頭就全是米國人的商店,麥當勞都開到普希金廣場。
1990年1月,蘇聯第一家麥當勞開業時,零下40度,就為了一個購買一個漢堡排起了三萬人的長隊。
將普希金廣場繞了整整三圈。
很快英國,法國,統一后的德國也加入了這一盛宴,西方的工業化建設已經很齊全了,各種東西根本不缺。
要知道在這之前,牟其中才剛剛用幾百車皮的罐頭,火腿腸,大衣,皮鞋,換了兩架飛機。
戈爾巴喬夫政府看到這個局面,就認為改革有成績了。
引進了資本主義,放開國內市場,你看,西方的朋友來了,帶來了奶油和面包,心里那個恨啊,這么好的朋友,為什么以前我們還要打死打活呢,好朋友,干就完了。
可是很快,米國人就不干了。
有個很簡單的道理,蘇連的貨幣,是可以無限加印的,你想印多少就印多少,只在你本國有購買能力。
1989年當年,蘇連就加印了1萬億盧布,給所有工人漲工資,漲福利,再用這些盧布,去麥當勞消費,去買意大利的時裝,這一年的時間厄羅斯空前狂歡,而這些消費的金額,麥當勞掙的錢,自然要通過厄羅斯中央銀行兌換成美元的。
結果短短一年時間,厄羅斯加印的1萬億盧布還不夠匯兌,到欠下1200億美元國債。
米國人就不干了,說你這樣子,怎么行呢,當我傻啊?
于是要求厄羅斯放棄外匯管制,徹底放開兩國貨幣自由流通。
你沒錢么?我借給你。
2000億美元。
拿去用。
但條件是放開金融市場,讓美元在厄羅斯市場流通,同時提出了休克療法,聲稱500天,在西方世界的共同助力之下,就可以幫助厄羅斯從此過上西方資本主義的生活。
構想是美妙的,戈爾巴喬夫政府就被忽悠瘸了。但還好,保留了最后一絲理智。
到了葉利欽時期,就徹底失控,放棄了外匯管制,米國和西方國家的財團,攜帶著美金,直接到莫斯科開銀行。
吸收厄羅斯的存款,還大量放貸。
盧布和美金自由匯兌,拿著錢上銀行就可以換取美金。
從此那些商店就慢慢傲嬌了,上麥當勞消費,不接受盧布,因為你貶值太快,厄羅斯就走上了這樣的一個亂象,市場上流通其他國家的貨幣,甚至英鎊和馬克都來了,美金的購買力比盧布更強,莫斯科街頭到處飄展著富蘭克林。
這都還好,多國貨幣流通,至少經濟實體還在。
而另一個重磅炸彈就是國企改革,完成從國有制,到私有制的一步轉變,搞國有企業的股份制改革。
而企業是國家的,怎么分給私人呢?
怎么促進工人的積極性,共同建設資本主義呢?
米國金童杰弗里.薩克斯給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方案,你不是號稱共有主義么,所有的財富都是人民的,我成全你,將所有的國有企業分成股分,每一個工人,分一部分。
最后這一部分,變成了1萬盧布的企業卷。
因為東歐劇變的根本,就是由工人罷工引起的,厄羅斯要改革,萬萬不敢得罪工人,就同意了。
那時候的工人笑了,一下子變成了企業的真正主人,平均每個工人分到了1萬盧布的企業卷。
國有企業就被分散持股。
這樣做的好處是什么呢,安撫工人的情緒是一個方面,還有一個美其名曰是方便資產整合,讓有能力的工廠管理層,并購股分,將資本下放到民間,促進企業的生產力。
其實中國也有這樣的做法,90年代中期,大量的國有企業都完成了這一進程的轉變。
但有一個致命的缺點,蘇連的這些工廠大部份都是半死不活,根本沒有結算和分紅的能力,工人拿到了1萬盧布的企業卷,很快就通過西方的銀行賣了出去,那時候盧布的匯率已經跌破500大關了。
1萬盧布,200美元就被收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