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天天看小說

第148章 二十年前的第一猛將

bookmark

“六郎,這次你可來晚了,我剛回來就被陛下任命爲長安天文臺督造,現(xiàn)在實在抽不出時間啊!”宇文護一臉苦笑的說道,以他和李愔的關(guān)係,能幫他自然不會推脫,可是天文臺的事是李世民親口交待下來的,他根本不敢拖延。

“天文臺?”李愔聽後一愣,緊接著追問道,“可是在長安南門外,要修建的那個關(guān)於子午線的天文臺嗎?”

“沒錯,聽說還是太史令李淳風李大人請求的,而且這座天文臺的建築要求極高,本身的高度和堅固性就不說了,還必須要建在長安大街與皇城的中軸線上,並且還要在這條線上鋪一段鐵軌,以後這條線就是整個世界的本初子午線,也就是零度經(jīng)線!”

說到這裡時,宇文護忽然一拍腦袋,有些慚愧的笑道:“哈哈~,你看我這腦袋,這經(jīng)緯度的概念還是六郎你提出來的,我竟然給忘了,實在是班門弄斧啊!”

宇文家本來就是建築世家,宇文護現(xiàn)在雖然轉(zhuǎn)行搞火藥去了,但人家卻仍然是大唐首屈一指的大建築師,所以要有什麼重要的工程,李世民仍然第一個想到他,只是讓李愔哭笑不得的是,宇文護顯然還沒清楚軍校的重要性。當然了,天文臺也很重要,不過相比較而言,天文臺什麼時候都能造,而軍校則是越早越好。

“宇文兄,關(guān)於天文臺的事。我去幫你和父皇說,暫時向後推遲一下。如果實在推遲不了,那就讓其它人去做。畢竟大唐搞建築的也不止你一人,而軍校的事又實在太重要了,交給他人我不放心,整個大唐能挑起這個擔子的,恐怕也只有宇文兄你了!”李愔強調(diào)了一下軍校的重要性,順便又捧了一下宇文護。

既然李愔都如此說了。宇文護也就不再推辭,點頭答應下來,同時他也對李愔口中的軍校感到幾分好奇,拉著李愔問了一下詳細情況。他好歹也管著火藥生產(chǎn),算是半個軍人,因此聽完李愔的介紹後,也能理解軍校所帶來的意義,當下心中在震撼之餘,也更加堅定了建一所萬世軍校的信心,因爲這可能是他一生中,在建築上最得意的一件作品了。

辭別了宇文護後,李愔立刻找李世民要人,結(jié)果對方答應的也很乾脆。立刻將天文臺的建造工作交給其它人,宇文護則全力協(xié)助李愔建造軍校。

有了宇文護這種專業(yè)人士做助手,李愔立刻就輕鬆起來,挑選工匠和準備各種建築材料,根本用不著他操心,一切都交由宇文護和他的一幫助手去做,很快就準備的差不多了,接下來就是要李愔過問的選址了。

軍校可不像普通的書院或私塾,隨便在城中找個地方就行了。軍校中的學生不但要進行書本教育。平時還要接受各種訓練,因此軍校對地形的要求很高,至少山川、河流之類的肯定不能少,所以只能建在城外。

一開始李愔提議建在城東,因爲他的齊王府就在皇城的東面,出了通化門就到了東郊,如果軍校建在那裡,也方便他每天去查看進度。

不過他這個建議卻遭到了宇文護和手下工匠們的反對,按他們的說法,軍校是未來軍中將官的搖籃,主殺伐之事。而東方屬木,是主生的方向,與軍校的功能剛好相反,因此軍校絕對不能建造在東方,而是應該建造在長安城的西邊,因爲西方屬金,在四相之中屬於白虎,白虎又是主殺伐的兇獸,自古就代表著威嚴與軍隊,因此軍校建在西方十分契合。

做爲一個現(xiàn)代人,對於這種封建迷信的說法,李愔自然是十分鄙視,不過有道是入鄉(xiāng)隨俗,而且他也知道,受到晉代的影響,風水一說在隋唐之際十分流行,特別是在建築方面,無論是房屋還是墳地,幾乎都受到風水學說的影響,因此宇文護他們有那樣的想法,也根本不足爲奇。

西邊就西邊,無非也就是多跑幾步路罷了。接下來他親自帶著宇文護等一班工匠,幾乎將長安西郊跑了個遍,好不容易纔選出幾個適合的地方,又經(jīng)過李孝恭和李靖的實地勘察,然後選出三個上報李世民,最後終於將軍校的地址定在西郊的潏水下游,也就是從金光門出來向西不遠。

之所以定在那裡,一是地形複雜,山川河流都有,甚至有片不小的綠地沼澤,另外在山前還有一塊巨大的平地,剛好用來建造軍校之用,再加上這裡離長安也近,萬一長安有什麼變故的話,也可以快速調(diào)集這些忠心的學子進城維持秩序。

校址選定之後,宇文護卻開始忙碌起來,因爲他要依照地形,儘快將軍校的佈局設計出來,對此李愔雖然是個外行,不過卻也參與其中,主要是將宇文護設計中的一些華而不實的東西給去掉,另外軍校的各個建築也不求美觀,一切以堅固實用爲主要目的。

結(jié)果這樣的設計風格讓宇文護十分不適應,有時候看著自己花費大量心血設計出來的東西,卻被李愔改成一個醜八怪,心中的那份憤怒就別提了,兩人爲了這份設計圖,幾乎是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甚至有時候還會動手,不過打完之後,宇文護該怎麼改還得怎麼改,因爲李愔纔是軍校建設的總負責人。另外這也帶來一個意想不到的好處,那就是等到設計圖紙敲定之後,李愔和宇文護的武力值都提升了一大截,

開土動工那天,李愔還特意將李世民請來,在李孝恭和李靖的陪同下,在文武百官的注視下,李世民親自奠定了軍校地基的第一鍬土,然後又站在臨時搭建的高臺上,向文武百官發(fā)表了一篇鼓舞人心的講話,最後又將一面大唐軍校的四字匾額交給李愔,讓他爭取早日完工,也讓正在招收中的軍校學生能早日上課。

軍校開工之後,李愔一下子清閒下來,除了偶爾去查看一下工程進度,其它根本不用他操心,有宇文護天天在那守著就足夠了。不過他也沒能清閒幾天,很快就被李孝恭拉去幫忙了,因爲他在說服那些退休老將出山時,遇到一個麻煩,而且這個麻煩還有李愔有關(guān)。

大唐是在亂世之中殺出來的,而且在立國之後,也一直沒有停止過征戰(zhàn),幾乎每年有大大小小的戰(zhàn)爭發(fā)生,也正是在這種環(huán)境下,造就了大唐一批批的猛將。現(xiàn)在若是有人在酒樓中問起誰是大唐第一猛將?那麼答案肯定是五花八門,可能有人說是牛進達;也可能有人說是侯君集;甚至還是可能有人說是在高句麗戰(zhàn)場上,率領(lǐng)一千餘王府侍衛(wèi)生擒泉蓋蘇文,從而聲名雀起的的虎力……

不過若是將這個問題放在二十年前,恐怕得到的答案就會十分統(tǒng)一了,隨便找十個人問一下,估計最少八個都會告訴你,大唐第一猛將除了秦瓊秦叔寶外,再無第二人可想!哪怕是現(xiàn)在提起這個名字,大部分人依然都會稱讚一聲,不過隨著時間的流逝,恐怕也只有一些上了年紀的人,纔會記得當年那個勇冠三軍的秦叔寶。

說起秦瓊,李愔對這個隋唐演義中的主要人物自然十分熟悉,不過來到大唐他才知道,小說畢竟是小說,隋唐演義中的秦叔寶,武力值只排在第十三,看不出多麼勇猛的氣勢,不過他從平時與秦懷玉、程懷亮等人的閒談中,卻慢慢了解到一個真正的秦瓊。

秦家出身不高,祖上都是文官,也算不得什麼大姓,人丁也很單薄,不過所謂英雄不出出處,在隋唐之間的亂世,秦瓊卻憑藉著自己的勇武,殺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當年跟著李世民征戰(zhàn)天下時,每遇到敵方有將領(lǐng)挑戰(zhàn),李世民絕對第一個派出秦瓊應陣,而秦瓊也從來沒讓他失望過,於萬軍之中取對方的首級如同探囊取物一般。

後來秦瓊與尉遲恭共同統(tǒng)領(lǐng)玄甲軍,當時中原勢力林立,各方強軍無數(shù),但是在兩人率領(lǐng)的玄甲軍面前,一個個都被碾爲齏粉,最著名的一次,就是兩人跟著李世民帶著三千五百玄甲軍,一舉大破竇建德的十幾萬大軍,如此輝煌的勝利,在整個歷史上也十分少見。那時也是玄甲軍最爲強盛之時,可以說正是有秦瓊和尉遲恭在,才奠定了玄甲軍天下第一強軍的名頭。

不過在李世民繼位之後,秦瓊因爲年輕時受傷太多,身體情況是一日不如一日,無奈只得從軍中退了下來,算起來已經(jīng)閒賦在家近十年了。

李孝恭要請人到軍校中任教,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秦瓊。雖說秦瓊最出名的是自己的勇武,不過他的這個勇武可不僅僅指個人的勇武,當年他能帶出玄甲軍這天下第一強軍,光是這份治軍練軍的本領(lǐng),整個大唐就找不出與其相比的將領(lǐng)。

不過在李孝恭找到秦瓊之時,對方雖然對軍校大爲讚歎,但卻也表示自己身體不佳,不想到軍校中任教。對此李孝恭自然不依,拉下老臉去磨了幾次,好不容易讓秦瓊鬆口,只是對方提出一個十分奇怪的要求!(未完待續(xù)。。)

第507章 屠殺與黃金第352章 李愔與文心第61章 人人逐利第279章 羊毛清洗第118章 上元夜,情人節(jié)第22章 放心大膽的去開拓吧第311章 備用計劃第124章 大唐日報第201章 慘勝第408章 解開心結(jié)第436章 四衛(wèi)在行動(上)第389章 又見馮氏兄妹第10章 經(jīng)典船型第655章 莊園狩獵第472章 推行漢化的糾結(jié)第749章 長安的早晨第345章 種植園第223章 不知道能不能化而爲鵬?第669章 蘇伊士運河通商條約第540章 登陸天竺大陸第56章 斥候小隊(上)第546章 流鼻血第593章 差點形成的大災難第573章 瑪雅人“曼薩城”第133章 採訪(下)第743章 四大帝國的發(fā)展第490章 唐滅薛延陀之戰(zhàn)(上)第146章 開發(fā)流求大島第516章 到達錫蘭第510章 錫蘭的局勢第216章 東市之行第230章 武媚娘也要去流求第722章 兕子知道了第105章 把齊王府當傻子第29章 捕奴隊被扣第5章 李恪的野心第580章 偶遇玄奘第19章 李永的變化第335章 落花崖第34章 燒製水泥(中)第737章 樑皇山第12章 有女一帆第308章 金庚信與金春秋第25章 王子豪的意外回答.第141章 土地券第61章 我拿他們和你換五千精兵第236章 大上海計劃第69章 李愔的禮物第344章 參觀臺灣第487章 非她不娶!第327章 三箭滅百濟第604章 哭泣的波斯王子第132章 採訪(上)第304章 第三次離開長安第6章 與老李同志的首次會面第536章 小人物的婚姻(上)第312章 救與不救第110章 王況的父親第23章 女眷們的詩會(下)第601章 一次意外第211章 身不由已第285章 暕兒~,是暕兒!第70章 蕭文心來了第231章 李愔給李恪的重禮!第611章 不服輸?shù)睦顦I(yè)詡第657章 插足地中海第175章 崔夢雪的經(jīng)歷第24章 兕子與蒸雞蛋第352章 李愔與文心第415章 一筆大生意第10章 經(jīng)典船型第63章 免費冰棍第53章 李永也想上戰(zhàn)場第2章 大唐的美好生活第28章 楊妃的當頭棒喝第642章 李愔一家(下)第675章 西羅馬的反應第627章 衛(wèi)生問題第312章 救與不救第630章 三人進宮第493章 沿著李愔的腳步第748章 到達長安第596章 立下祖訓第684章 美洲人的移民(上)第192章 世家藏書第252章 甘蔗種植園第619章 莫力城第92章 殿下,媚娘來幫您吧!第467章 下一個移民地第555章 大唐與臺灣的差距第20章 以海爲家之人第352章 李愔與文心第632章 李恪啓航第415章 一筆大生意第432章 船隊匯合第189章 李愔不敢太過分第654章 可怕的羅馬貴族第377章 倭國乞降第109章 莊生夢蝶,蝶夢莊生第260章 再見金勝曼
第507章 屠殺與黃金第352章 李愔與文心第61章 人人逐利第279章 羊毛清洗第118章 上元夜,情人節(jié)第22章 放心大膽的去開拓吧第311章 備用計劃第124章 大唐日報第201章 慘勝第408章 解開心結(jié)第436章 四衛(wèi)在行動(上)第389章 又見馮氏兄妹第10章 經(jīng)典船型第655章 莊園狩獵第472章 推行漢化的糾結(jié)第749章 長安的早晨第345章 種植園第223章 不知道能不能化而爲鵬?第669章 蘇伊士運河通商條約第540章 登陸天竺大陸第56章 斥候小隊(上)第546章 流鼻血第593章 差點形成的大災難第573章 瑪雅人“曼薩城”第133章 採訪(下)第743章 四大帝國的發(fā)展第490章 唐滅薛延陀之戰(zhàn)(上)第146章 開發(fā)流求大島第516章 到達錫蘭第510章 錫蘭的局勢第216章 東市之行第230章 武媚娘也要去流求第722章 兕子知道了第105章 把齊王府當傻子第29章 捕奴隊被扣第5章 李恪的野心第580章 偶遇玄奘第19章 李永的變化第335章 落花崖第34章 燒製水泥(中)第737章 樑皇山第12章 有女一帆第308章 金庚信與金春秋第25章 王子豪的意外回答.第141章 土地券第61章 我拿他們和你換五千精兵第236章 大上海計劃第69章 李愔的禮物第344章 參觀臺灣第487章 非她不娶!第327章 三箭滅百濟第604章 哭泣的波斯王子第132章 採訪(上)第304章 第三次離開長安第6章 與老李同志的首次會面第536章 小人物的婚姻(上)第312章 救與不救第110章 王況的父親第23章 女眷們的詩會(下)第601章 一次意外第211章 身不由已第285章 暕兒~,是暕兒!第70章 蕭文心來了第231章 李愔給李恪的重禮!第611章 不服輸?shù)睦顦I(yè)詡第657章 插足地中海第175章 崔夢雪的經(jīng)歷第24章 兕子與蒸雞蛋第352章 李愔與文心第415章 一筆大生意第10章 經(jīng)典船型第63章 免費冰棍第53章 李永也想上戰(zhàn)場第2章 大唐的美好生活第28章 楊妃的當頭棒喝第642章 李愔一家(下)第675章 西羅馬的反應第627章 衛(wèi)生問題第312章 救與不救第630章 三人進宮第493章 沿著李愔的腳步第748章 到達長安第596章 立下祖訓第684章 美洲人的移民(上)第192章 世家藏書第252章 甘蔗種植園第619章 莫力城第92章 殿下,媚娘來幫您吧!第467章 下一個移民地第555章 大唐與臺灣的差距第20章 以海爲家之人第352章 李愔與文心第632章 李恪啓航第415章 一筆大生意第432章 船隊匯合第189章 李愔不敢太過分第654章 可怕的羅馬貴族第377章 倭國乞降第109章 莊生夢蝶,蝶夢莊生第260章 再見金勝曼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顶山市| 呼和浩特市| 邢台县| 新密市| 尤溪县| 丘北县| 沙坪坝区| 惠东县| 和林格尔县| 通江县| 开封市| 丰宁| 安阳市| 金昌市| 镇平县| 宽甸| 进贤县| 富宁县| 墨竹工卡县| 白玉县| 安多县| 多伦县| 莱芜市| 鹤山市| 子洲县| 涟水县| 闽侯县| 武鸣县| 合山市| 叙永县| 绥江县| 蓝山县| 德庆县| 东港市| 勃利县| 凌云县| 右玉县| 西乡县| 黑河市| 丹寨县| 婺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