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天天看小說

第743章 四大帝國的發展

bookmark

貞觀二十八年五月二十九日,大唐皇帝李世民因病駕崩於甘露殿,享年五十七歲,在位二十八年,廟號太宗。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李世民去世後的第三天,一直纏綿於病榻的長孫皇后也追隨他而去,兩人合葬於昭陵。

就在李世民駕崩的次日,李治在羣臣的擁護下,以及李恪、李愔等人的見證下,於太極殿內登基稱帝,成爲大唐的第三位皇帝,當年仍然延用貞觀年號,次年改年號爲“永徽”。

李治在登基之後,立刻對大唐進行全方位的改革,其中主要是規範立法,打擊豪強,將所有人都置於律法的威懾之下。另外李治還命人制定了《商律》,規定了商業行爲中買賣雙方的權利與義務,目的是想爲國內的工商業提供一個相對公平的競爭環境。

除此之外,李治還通過律法與報紙等輿論工具宣傳,大力提高商人與工人的社會地位,同時放寬一些國內對各方面的管制,提高百姓們的自由度。農業方面也大力向大齊學習,各地興建起規模巨大的農場,除了管理人員使用漢人外,其它簡單的農業勞動則是使用奴隸,甚至有些農場已經引進蒸汽機,大大節約了人力成本等等。

這些一系列的舉措其實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改善大唐國內的工商業環境,使得國內的工商業者能夠安心的留在大唐,而不是因爲種種原因去往大齊,造成國內資本大量流失,甚至於工商業出現倒退的情況得到改變。

所有改革從一開始都是十分困難的,哪怕是由李治這位大唐皇帝親自推動也依然一樣,那些靠著特權積累了大量財富的貴族豪強爲代表的頑固派們,看到自己的利益被剝奪,自然發起了激烈的反抗,每天朝堂上都有一批大臣向李治上書施壓,想要讓他收回成命。

但是李治的決心顯然超乎所有人的想像,他不但頂住了這種壓力,甚至還趁機以結黨營私的名義打掉了幾個頑固派的中堅人物,甚至連一直不動聲色的長孫無忌也受到涉及,手中的相權被李治趁機奪走一半,許敬宗、上官儀與李義府這三個新晉貴族,都對長孫無忌的相位虎視眈眈。

長孫無忌本來考慮到李治性格上的缺陷,認爲他會頂不住朝堂上的壓力而退縮,但沒想到李治的表現遠超他的意料,這讓長孫無忌最後的一個奢望也化爲泡影,再加上以前李愔的勸解,以及長孫衝對他的影響,最後長孫無忌經過半年的權衡後,最終還是向李治提出辭官,而李治也立刻批準。

長孫無忌是頑固派的一面大旗,現在連這面大旗也倒了,使得頑固派是元氣大傷,改革遇到的阻力也立刻大減,甚至不少頑固派看到風向不對,紛紛選擇向李治投誠,以此換來自身的保全。

就在李治在大唐國內推行改革的同時,李恪與李愔、李惲、李貞四人蔘加過李世民與長孫皇后的葬禮後,也紛紛選擇了回國,其中李愔與李惲、李貞三人倒還沒什麼大動作,主要精力都放在國內的發展,另外還有關注大唐的改革,若是李治遇到什麼解決不了的問題,他們也會出面幫著解決。

相比之下李恪就要忙多了,他和伊琳娜在長安居住了一段時間,直到伊琳娜的孩子出生後,他們這才乘船回到羅馬。這時李恪終於有時間開始將羅馬與大齊進行整合,期間他也大力整頓羅馬的風氣,加強羅馬與大唐之間的交流等等。

三年之後,李恪守孝期滿,同時他也將羅馬牢牢的掌控在手中。直到這時,伊琳娜才如願的和李恪舉行了盛大的婚禮,李愔、李惲與李貞等兄弟,另外還有清河、高陽、兕子等公主也趕到羅馬,參加了李恪與伊琳娜的婚禮。

也就在婚禮之後,伊琳娜終於名正言順的將羅馬皇帝的位子傳給了李恪。成爲大齊與羅馬皇帝的李恪立刻將兩國合併,更名爲地中海帝國,並且仿效李愔的大齊,開始大力發展海貿與海軍,很快就將大食剛在地中海發展起來的海軍擊潰,坐穩了地中海霸主的位子。

不過李恪並沒有因此而滿足,南方的大食雖然在海上被擊敗,但大食的陸軍依然強盛,李恪想要收復原來羅馬帝國的故土,需要付出相當大的代價,因此暫時他並不打算去動大食。況且現在大食被大唐、天竺和羅馬三國從陸地上包圍,唯一的海路又被李愔截斷,這就像是一頭被打斷四肢的猛獸,哪怕它的牙齒再怎麼鋒利,可是咬不到人卻也無用。

放棄了大食這塊難肯的硬骨頭後,李恪轉而開始向歐洲方向發展,他先是海陸並進,很快就攻克了巴爾幹半島上的倫巴底王國,使得失陷於蠻族近兩百年的羅馬城再次迴歸羅馬人手中,只不過這時應該稱這羣征服者爲地中海人。

在收復了巴爾幹半島後,李恪終於將原來的東帝國與大齊的國土連成一片,整個帝國的交通也更加方便。而且李恪也並沒有因此而停下自己的腳步,他開始帶領原來的羅馬人與自己的漢人軍隊一起,開始向北方的蠻族發起反攻,在優勢兵力以及先進武器的幫助下,北方蠻族根本不是地中海帝國對手,很一個接一個的被滅國,無數蠻族戰俘淪爲新興的白種奴隸,這也極大的促進了地中海帝國捕奴業的發展。

不過很快李恪就遇到了一個強勁的對手,那就是正處於墨洛溫王朝時期的法蘭克王國,這時的法蘭克王國正處於丕平時代的前期,王國的權利由皇帝和宮相分別把持,皇權派與宮相派爭鬥不休,時不時就會爆發劇烈的衝突。

儘管法蘭克王國內部爭鬥不休,但他畢竟是蠻族最強大的一個王國,國土面積並不比地中海帝國小多少,所以在面對這個強敵時,李恪也改變了戰略,他採取當初李愔送給李世民對方高句麗的辦法,派出精銳部隊進入法蘭克王國內部,進行一種無休止的騷擾戰,結果花了數年時間,纔將法蘭克王國拖到了絕地,整個王國崩潰,此時李恪輕鬆的佔據了法蘭克王國的廣闊領土。

法蘭克王國的滅亡,使得地中海帝國終於消除了北方的心腹之患,國內也迎來一個相對平穩的發展期,特別是隨著與大唐、大齊交流的加強,越來越多的漢人願意前來地中海帝國發展,這使得李恪國內的漢人比例呈一種直線上升的趨勢,反過來也增加了李恪對帝國的統治。

也許是看到李恪在歐洲的不凡戰線,蟄伏數年的大齊與天竺也開始了自己的征服之旅,其中李愔將自己的目標選在了美洲,經過這些年的發展,他已經在中美洲地區移民了近五十萬漢人,另外還有近百萬歸附的美洲土人,因此李愔以這些人爲基礎,正式將中美洲納入大齊的領土,同時開始派駐軍隊,並且向外擴張,所有不願意歸附的美洲人,全都被納入征服之列。

相比李愔的美洲征服,李惲和李貞也開啓了天竺的非洲戰略,天竺的軍事發展更偏向於陸軍,不過受到李愔的影響,天竺的海軍也有一定的實力,因此實現跨海而戰還是十分容易的,在海軍戰艦的支持下,天竺向非洲派出三十萬大軍,其中主要由天竺人組成。

這支軍隊並沒有在被天竺和大齊佔據的哈豐角登陸,反而選在了非洲最南端登陸,這主要是因爲李愔告訴過李貞和李惲,在南非的那片肥沃的土地下,盛產黃金、鐵、銅、鑽石等各種礦產,佔據了那裡,就相當於天竺多了一個滔滔不絕的大寶庫。

也正是因爲李愔的指點,所以李惲和李貞對於非洲的入侵主要是以掠奪礦藏爲主,特別是南非儲量巨大的黃金,更是他們的主要目標,只不過他們想要開採礦藏,自然需要大量的礦工,這也直接導致了南非的奴隸貿易極其發達,無數來自地中海帝國、大齊等地的奴隸被運到這裡,然後在各種礦難或疾病中成爲一具具枯骨。幾百年後,南非有了一個別名,那就是‘礦工墳墓’,死在這片土地上的礦工數不勝數,根本無法統計。

在李世民去世後的第十年,李治在大唐國內推行的改革終於初見成效,大唐國內的工商業經過數年的停滯不前後,終於重新煥發出活力,開始新一輪的飛速發展,其中紡織、鋼鐵、瓷器等行業更是發展迅速,甚至短時間內就已經開始追上大齊的步伐。

原來到大齊定居的商人看到大唐的變化,也紛紛回鄉建造工廠,更加促進了大唐工商業的發展,甚至後來大唐還出現一個迴流潮,原來定居的大齊的人開始返回老家居住,畢竟對於漢人來說,落葉歸根已經刻到他們的骨子裡了,哪怕是老家的條件差一些,他們也更願意回老家居住。

不過正如李世民在臨終前所預料的那樣,在大唐、大齊、天竺和地中海四大帝國日漸發展的過程中,國與國之間不可避免的出現了一些大大小小的摩擦!(未完待續。)

第475章 破產的商人第77章 最後一戰(下)第574章 三個任務第228章 武媚孃的逆推第349章 真正的熱武器第489章 去天竺吧!第73章 楊妃懷孕了第60章 高句麗的亡命反擊第742章 駕崩第434章 醜醜姐弟的遊樂場第608章 羅馬大使的傳奇第634章 砂拉越河上的航行第81章 碧玉指環第16章 “神棍”的登州見聞(上)第274章 李愔起名字的水平第248章 楊暕託孤第211章 身不由已第589章 美洲的船隊生活第340章 孫氏夫婦第585章 當年的故人第92章 殿下,媚娘來幫您吧!第444章 歸來第451章 女權的甦醒第273章 李愔做父親了第103章 有些不對勁第369章 小陰一把第42章 捕鯨船第533章 搬運工人李治第724章 公主駕到第587章 北天竺劇變第40章 總攬水泥事務第324章 封鎖對馬海峽第201章 慘勝第650章 宴會上的小衝突第277章 參觀道學院第148章 二十年前的第一猛將第461章 遷移逃民第369章 小陰一把第232章 武媚孃的心機第552章 招攬舊部第383章 水到渠成之時?第58章 殺豬吃肉第104章 血色腳印第216章 東市之行第13章 新式捕撈第321章 新羅士卒崔大第49章 天下王氏出太原第8章 雉奴與兕子第357章 草原形勢第727章 翁婿相見第564章 抵達獅城第631章 月光下的決斷第554章 身份揭穿第331章 魏黑子與吳天德第96章 再推李佑一把第690章 西婭要上學第52章 不倫不類的‘侍女’第545章 吐蕃賊心不死第730章 父子二人的心結第6章 殿下,該吃藥了!第682章 長孫無忌的私心第250章 李貞惹下的禍事第164章 范陽盧氏又如何第384章 奴港第428章 飛來器第201章 慘勝第332章 鬼哭島,第522章 軍政分離第659章 帶我回大唐好嗎?第162章 溺水第736章 文心的請求第628章 王方翼與岑長倩第224章 李愔又“病”了第694章 五萬貫的天價第520章 李治的登州之行第342章 上海改革第62章 敷面膜第54章 李永逃了第249章 基隆出事了第273章 李愔做父親了第221章 爲什麼不做成罐頭?第233章 華亭野店第512章 給你一年時間第564章 抵達獅城第750章 六哥,你瘋了嗎?第329章 對馬海戰第44章 給兄弟們開後門第228章 武媚孃的逆推第480章 採兒回京第744章 矛盾與衝突第321章 新羅士卒崔大第40章 金光閃閃的商路第31章 惡人先告狀第363章 再見李佑第490章 唐滅薛延陀之戰(上)第59章 虎嬸釋放的信號第738章 李世民來過第613章 李恪的心事第69章 李世民的兩個許可第113章 王安穩坐釣魚臺
第475章 破產的商人第77章 最後一戰(下)第574章 三個任務第228章 武媚孃的逆推第349章 真正的熱武器第489章 去天竺吧!第73章 楊妃懷孕了第60章 高句麗的亡命反擊第742章 駕崩第434章 醜醜姐弟的遊樂場第608章 羅馬大使的傳奇第634章 砂拉越河上的航行第81章 碧玉指環第16章 “神棍”的登州見聞(上)第274章 李愔起名字的水平第248章 楊暕託孤第211章 身不由已第589章 美洲的船隊生活第340章 孫氏夫婦第585章 當年的故人第92章 殿下,媚娘來幫您吧!第444章 歸來第451章 女權的甦醒第273章 李愔做父親了第103章 有些不對勁第369章 小陰一把第42章 捕鯨船第533章 搬運工人李治第724章 公主駕到第587章 北天竺劇變第40章 總攬水泥事務第324章 封鎖對馬海峽第201章 慘勝第650章 宴會上的小衝突第277章 參觀道學院第148章 二十年前的第一猛將第461章 遷移逃民第369章 小陰一把第232章 武媚孃的心機第552章 招攬舊部第383章 水到渠成之時?第58章 殺豬吃肉第104章 血色腳印第216章 東市之行第13章 新式捕撈第321章 新羅士卒崔大第49章 天下王氏出太原第8章 雉奴與兕子第357章 草原形勢第727章 翁婿相見第564章 抵達獅城第631章 月光下的決斷第554章 身份揭穿第331章 魏黑子與吳天德第96章 再推李佑一把第690章 西婭要上學第52章 不倫不類的‘侍女’第545章 吐蕃賊心不死第730章 父子二人的心結第6章 殿下,該吃藥了!第682章 長孫無忌的私心第250章 李貞惹下的禍事第164章 范陽盧氏又如何第384章 奴港第428章 飛來器第201章 慘勝第332章 鬼哭島,第522章 軍政分離第659章 帶我回大唐好嗎?第162章 溺水第736章 文心的請求第628章 王方翼與岑長倩第224章 李愔又“病”了第694章 五萬貫的天價第520章 李治的登州之行第342章 上海改革第62章 敷面膜第54章 李永逃了第249章 基隆出事了第273章 李愔做父親了第221章 爲什麼不做成罐頭?第233章 華亭野店第512章 給你一年時間第564章 抵達獅城第750章 六哥,你瘋了嗎?第329章 對馬海戰第44章 給兄弟們開後門第228章 武媚孃的逆推第480章 採兒回京第744章 矛盾與衝突第321章 新羅士卒崔大第40章 金光閃閃的商路第31章 惡人先告狀第363章 再見李佑第490章 唐滅薛延陀之戰(上)第59章 虎嬸釋放的信號第738章 李世民來過第613章 李恪的心事第69章 李世民的兩個許可第113章 王安穩坐釣魚臺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田阳县| 共和县| 湛江市| 江油市| 鄂伦春自治旗| 绥江县| 丹凤县| 綦江县| 镇江市| 闽清县| 凤庆县| 高阳县| 工布江达县| 阳泉市| 元阳县| 洛川县| 怀仁县| 淮安市| 庆安县| 馆陶县| 饶阳县| 襄汾县| 黄骅市| 于都县| 洪湖市| 大竹县| 新源县| 西乌| 合山市| 浠水县| 汉寿县| 宝坻区| 曲沃县| 金沙县| 瑞昌市| 陈巴尔虎旗| 满洲里市| 吐鲁番市| 顺昌县| 柳林县| 海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