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天天看小說

第555章 大唐與臺灣的差距

bookmark

“姨母,你是不是早就知道採兒和太子的真正身份?”周府的花園內,幾日不見的胡雨依竟然消瘦了幾分,臉色看上去也有些憔悴,看樣子她這幾天過的並不太好。

其實在那天知道李治的真正身份後,胡雨依茫然的回到家中,但她卻很快發現,這件事她竟然沒辦法與家裡人說,甚至以她父親,也就是那位官迷的胡校長的性子來說,若是知道李治是太子的話,恐怕很可能會逼著女兒嫁過去,雖然做不了太子妃,但做個良娣、良媛之類的也不錯,日後說不定還能成爲貴妃,到那時他可就成爲真正的皇親國戚了”“。

也正是考慮到這些,所以胡雨依想來想去,忽然想到採兒是姨母介紹給自己的,而且以姨母的身份,應該早就知道採兒和李治的真正身份,所以她立刻來到周府,找到周夫人詢問。

周夫人有些愛憐的撫摸了一下胡雨依的長髮道:“雨依,既然你已經都知道了,那姨母也就不瞞你,當初我的確知道太子和楊小姐的真正身份,甚至太子在小鎮上的安全也是由我們府上負責,但是由於齊王殿下親自吩咐過,讓我們不得向任何人透露太子的真正身份,所以當初我也就沒敢告訴你。”

聽到姨母的解釋,胡雨依是兩眼發紅,雖然她知道,若是早點知道李治的身份的話,也許自己也不會陷的如此深,但是她卻也並不怪姨母,畢竟姨丈在齊王手下爲將。自然要奉命行事,姨母她也有自己的苦衷。

而看到自己這個最疼愛的外甥女。周夫人也是嘆了口氣,她已經知道幾天前三人相見時的情景了。而且採兒也將當天的談話告訴她,讓她有時間勸一勸胡雨依,畢竟經過這幾天的相處,採兒發現胡雨依是個很好相處的人,而且也沒有什麼心機,日後若是一起入宮的話,她們倒是可以做一對相互扶持的好姐妹,這可讓其它女子入宮強多了。

想到採兒的囑託,周夫人當下開口道:“雨依。太子馬上就要回長安了,你現在是怎麼想的,難道你真的打算放棄這段對太子殿下的感情嗎?”

胡雨依聽後卻是雙眼微紅,聲音喃喃的道:“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雖然我很想永遠陪伴在楊先生身邊,但是卻又害怕他的身份,而且我也不知道該如何在皇宮裡生活,姨母,你覺得我該怎麼辦?”

而周夫人聽後卻是嘆了口氣道:“雨依。其它的事姨母可以幫你,但是在感情方面,姨母真的不知道該如何幫你?”

周夫人說到這裡微頓一下,接著又開口道:“不過說起來太子不遠萬里來到臺灣。而且竟然與你相識相知,這也算是一種難得的緣分,若是就此放棄的話。未免有些太過可惜了。”

聽到姨母最後的這段話,胡雨依也是一愣。腦子中回想起當初與李治相處時的甜蜜時光,心中更加的不捨。眼淚更是一下子流了出來。讓一位十五六歲的少女面對這種人生大事,也的確太過難爲她了。

不過相比胡雨依的彷徨無依,已經回到齊王府的李治也並不好受,特別是在沒有得到胡雨依的確定回答,更讓他有種忐忑不安的感覺,畢竟他對胡雨依也是動了真心,若是對方真的不願意隨他回長安的話,那對他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打擊。

只是李治的這種忐忑並沒有持續太長時間,就在過年的前一天,周夫人傳來消息,胡雨依已經下定決心,要隨李治回長安,只求能與李治在一起。得到這個消息的李治是興奮萬分,當天就親自去把胡雨依接到齊王府,讓她和採兒陪自己一起過年。

不過李愔在見到胡雨依後,卻是嘆息一聲,對方只是個不知世事的小姑娘,之所以選擇和李治在一起,目的也十分的單純,只是像她這樣的性子,實在不適合在皇宮那種地方生存,可惜現在說什麼都晚了。幸好採兒倒是和胡雨依很合的來,有采兒這位未來的皇后照顧,相信只要她保持現在的本心,倒也能夠在皇宮中站穩腳跟。

李治是在臺灣認識的胡雨依,所以李愔就要對這件事負上一定的責任,比如胡雨依想要入宮的話,就需要有一個名分,而在太子妃之下,就有良娣兩人,不過良娣卻不是什麼樣的女子都能擔任的,至少也需要名門之後,胡雨依雖然出身書香門第,但是在身份上卻還差上那麼一點。

不過這個問題也很好解決,胡雨依是周龍妻子的外甥女,最後由李愔出面,周龍夫婦將胡雨依過繼過去,自此胡雨依改姓爲周,身份也成爲將軍之女,雖然周龍不是大唐的將軍,但是在李愔的齊王府衆將中,卻也是排在前幾名的大將,因此身份已經足夠尊貴,再加上週家也是南方的世家大族,所以讓胡雨依完全配的上良娣的身份。

李治的事終於告一段落,這讓李愔終於鬆了口氣,而李治也感覺心中的一塊大石頭落了地,再加上身邊又多了一個胡雨依陪伴,更讓他在臺灣度過了一個難忘的新年。

不過在新年過後,李治和採兒他們就要回去了,畢竟他們已經出來一年半了,朝中大臣那邊的壓力暫且不說,光是後宮來自長孫皇后的壓力,就已經讓李世民有些頂不住了,所以前段時間已經在寫信催他們了。

也正是因爲這個原因,在大年初十那天,李治和採兒他們就準備好東西,然後登上李愔的齊王號,開始了回航的旅程。當然了,胡雨依也跟著李治一起回去,到時會與採兒一起,正式嫁入東宮。

不過在李治離開時,發生了一個讓李治十分驚訝的事,那就是胡雨依的親生父親,也就是那位胡校長在經過慎重考慮後,竟然決定不和李治回大唐,而是依然呆在臺灣。這讓李治是驚訝無比,因爲誰都知道,只要這位喜歡做官的胡校長跟著李治回到大唐,那麼無論如何,李治也會安排他做官,雖然不能做名義上的皇親國戚,但做個縣令卻不是什麼太難的事。

爲此李治還特意去找過胡校長,與他面談了一個時辰,結果對方告訴李治,他以前也在大唐做過小吏,對大唐的生活和官場也都十分的熟悉,不過自從他們搬到臺灣後,就感覺在這裡生活的十分舒服,無論是生活環境還是各方面的政策,都讓他們感覺很自由,不像大唐那麼的壓抑,也正是如此,周校長雖然明知道回到大唐就能做官,但卻還是放棄這個機會,選擇在臺灣做一個小小的校長,日後憑自己的能力升遷。

當然了,胡校長在說上面這些原因時,用的話比較婉轉,而李治也是憑藉著他在臺灣生活的這段經歷,才勉強聽明白了胡校長說的這些話,而且他對此也十分理解,甚至有時候他也在想,若是自己真的是一個普通人的話,那麼在大唐和臺灣之間,自己無疑也會更喜歡臺灣,因爲這裡對於普通人來說,有著太多的機遇等待著他們,可以說一個人只要努力,那麼過上一種富足的生活並不是件難事。

想起這裡,已經坐上船的李治長嘆了口氣,雖然臺灣開發的時間並不長,城市的建設也並不完備,但是這裡卻有一種自由開放的氣氛,使得來到這裡的人都會不自覺的被這裡所吸引,比如很多從大唐來臺灣做生意的商人,都會在臺灣買下一所宅子,慢慢的把全家都搬到這裡。

對於這種現象,雖然看起來並不起眼,但是李治卻知道,這已經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大唐的內部環境比不上臺灣,特別是在一些有關民生的政策方面,與臺灣相差甚遠。

比如臺灣對百姓建宅子就沒有什麼限制,只要你財力充足,那麼你想建成什麼樣都行。但是這在大唐卻有明文規定,什麼樣的人家建造什麼規格的宅子,房屋的高度、裝飾品的樣式等等,全都有嚴格的規定,一不小心就可能犯法。

當然了,房屋只是一個方面,其它還有言論、衣著、行爲等方面,臺灣也都沒有什麼強制規定,但是這在大唐完全相反。一個人在臺灣的那種寬鬆的環境中呆久了,自然不願意再回大唐受管制,這也是臺灣人口越來越多的原因之一。

雖然李治對這些情況知道的很清楚,也知道大唐在某些方面的缺點,但是知道是一回事,能不能改變卻又是另外一回事,想要改變大唐的現狀,勢必會牽扯到各方面的利益,畢竟大唐不是臺灣,臺灣是從一清二白的基礎上新建的,所以李愔無論做什麼規定,都可以很順利的推行下去,但是這在大唐是行不通的。

“難怪當初六哥放棄皇位,原來大唐看起來好像很強大,但其實國內勢力盤結,牽一髮而動全身,現在父皇能壓制住各方面的勢力,但日後我若登位,恐怕國內各方面的矛盾就會爆發出來,看來這個大唐的皇帝還真不好當啊!”船頭上的李治看著西方,一臉苦笑的喃喃自語道。(未完待續……)

第740章 兕子出嫁(上)第1章 李愔的班底第82章 財神與楊家第202章 李承乾和李泰創造的奇蹟第100章 文兒的禮物第225章 說服夢雪第18章 師徒相見第508章 呂宋採礦業第72章 獻壽禮第489章 去天竺吧!第18章 師徒相見第547章 偶遇第47章 淵氏之謀第239章 港口外等死的船隊第8章 跑的了媚娘,跑不了惜君第675章 西羅馬的反應第668章 什麼叫羣毆第415章 一筆大生意第213章 李愔的海外藏寶第703章 陽謀與陰謀第116章 父皇,您手中拿著整個世界第252章 甘蔗種植園第120章 邪惡的開端第681章 受壓制的商業第34章 殺鯨懾敵第661章 我還會回來的!第300章 指點薛仁貴第537章 小人物的婚姻(下)第449章 銀幣太少了第405章 好一句殺子傳弟!第397章 演示新火器(上)第443章 呂宋島,馬尼拉第237章 女王薨第185章 打仗親兄弟第82章 商人的戰爭第450章 獨立女性第444章 歸來第744章 矛盾與衝突第288章 風癱第681章 受壓制的商業第112章 我們都是守法之人第246章 澎湖列島第555章 大唐與臺灣的差距第701章 戀人重逢第26章 女扮男裝王惜君第638章 商人阿布第169章 不拿感情做交易第134章 與李治的交談第157章 程兄,你是不是我兄弟?第751章 合併四大帝國的構想第41章 李愔的坑,人人願跳第68章 李世民的影子第536章 小人物的婚姻(上)第79章 生擒淵蓋蘇文第651章 海軍演練第112章 出策之人與獻策之人第360章 把李佑扔給李愔第48章 高句麗的前期戰役第511章 馬六甲海峽第81章 兩支殘槊第588章 蕭皇后去世第225章 說服夢雪第9章 腹黑正太報應快第61章 人人逐利第32章 兩軍相對第13章 新式捕撈第133章 採訪(下)第604章 哭泣的波斯王子第133章 採訪(下)第404章 李愔的態度第312章 救與不救第134章 與李治的交談第730章 父子二人的心結第644章 行政與司法第646章 君士坦斯二世第631章 月光下的決斷第749章 長安的早晨第483章 李治與採兒的相見第690章 西婭要上學第6章 殿下,該吃藥了!第429章 藍寶石?第483章 李治與採兒的相見第135章 一篇文章引發的混亂第345章 種植園第462章 山洞宿營第503章 爲了黃金,幹!第18章 五王宴之開端第654章 可怕的羅馬貴族第97章 農工商之論第741章 兕子出嫁(下)第349章 真正的熱武器第397章 演示新火器(上)第384章 奴港第500章 風浪中的海船第256章 行政與司法第203章 永不和親!第58章 殺豬吃肉第94章 蕭瑀是大唐第一號反賊第274章 李愔起名字的水平
第740章 兕子出嫁(上)第1章 李愔的班底第82章 財神與楊家第202章 李承乾和李泰創造的奇蹟第100章 文兒的禮物第225章 說服夢雪第18章 師徒相見第508章 呂宋採礦業第72章 獻壽禮第489章 去天竺吧!第18章 師徒相見第547章 偶遇第47章 淵氏之謀第239章 港口外等死的船隊第8章 跑的了媚娘,跑不了惜君第675章 西羅馬的反應第668章 什麼叫羣毆第415章 一筆大生意第213章 李愔的海外藏寶第703章 陽謀與陰謀第116章 父皇,您手中拿著整個世界第252章 甘蔗種植園第120章 邪惡的開端第681章 受壓制的商業第34章 殺鯨懾敵第661章 我還會回來的!第300章 指點薛仁貴第537章 小人物的婚姻(下)第449章 銀幣太少了第405章 好一句殺子傳弟!第397章 演示新火器(上)第443章 呂宋島,馬尼拉第237章 女王薨第185章 打仗親兄弟第82章 商人的戰爭第450章 獨立女性第444章 歸來第744章 矛盾與衝突第288章 風癱第681章 受壓制的商業第112章 我們都是守法之人第246章 澎湖列島第555章 大唐與臺灣的差距第701章 戀人重逢第26章 女扮男裝王惜君第638章 商人阿布第169章 不拿感情做交易第134章 與李治的交談第157章 程兄,你是不是我兄弟?第751章 合併四大帝國的構想第41章 李愔的坑,人人願跳第68章 李世民的影子第536章 小人物的婚姻(上)第79章 生擒淵蓋蘇文第651章 海軍演練第112章 出策之人與獻策之人第360章 把李佑扔給李愔第48章 高句麗的前期戰役第511章 馬六甲海峽第81章 兩支殘槊第588章 蕭皇后去世第225章 說服夢雪第9章 腹黑正太報應快第61章 人人逐利第32章 兩軍相對第13章 新式捕撈第133章 採訪(下)第604章 哭泣的波斯王子第133章 採訪(下)第404章 李愔的態度第312章 救與不救第134章 與李治的交談第730章 父子二人的心結第644章 行政與司法第646章 君士坦斯二世第631章 月光下的決斷第749章 長安的早晨第483章 李治與採兒的相見第690章 西婭要上學第6章 殿下,該吃藥了!第429章 藍寶石?第483章 李治與採兒的相見第135章 一篇文章引發的混亂第345章 種植園第462章 山洞宿營第503章 爲了黃金,幹!第18章 五王宴之開端第654章 可怕的羅馬貴族第97章 農工商之論第741章 兕子出嫁(下)第349章 真正的熱武器第397章 演示新火器(上)第384章 奴港第500章 風浪中的海船第256章 行政與司法第203章 永不和親!第58章 殺豬吃肉第94章 蕭瑀是大唐第一號反賊第274章 李愔起名字的水平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鲁木齐县| 黄陵县| 江口县| 嵩明县| 吉林省| 资溪县| 乌鲁木齐县| 小金县| 东丰县| 信宜市| 漳州市| 嵊州市| 东平县| 郁南县| 弥勒县| 福泉市| 甘德县| 奉化市| 津市市| 韶关市| 肥城市| 淳化县| 岳阳市| 铜陵市| 石柱| 株洲县| 临清市| 霍城县| 林州市| 阳春市| 梓潼县| 陆河县| 六盘水市| 台南县| 鄂伦春自治旗| 哈密市| 长武县| 电白县| 靖江市| 阿克| 芮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