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開了人群,趕牛叔將牛車趕進一條巷子,最終停在一座修葺齊整的院落后門外。趕牛大叔在門外看著牛車,李月跟著傻子進院子去找傻子娘。一路院徑山石,都古色古香,李月仿佛在跟團旅游參觀某位古人故居。一陣新鮮過后,李月和傻子碰上一個與傻子相識的家丁,家丁于是帶著兩人去了灶房找到傻子娘。
傻子娘人清瘦,面頰凹陷,膚色油黑,一笑起來滿面的皺紋,還有著滿口七零八落的牙齒。
傻子娘將傻子拉到一旁說了些自家話,李月坐在遠處石桌前無聊地看著這對母子互動:傻子娘時而戳傻子的頭皺眉訓斥著什么,時而又看著傻子嘆氣,然后又時不時地拍拍傻子的頭……總之傻子娘一邊數落,一邊時不時幫傻子擦臉上的汗和整理下他褶皺的衣服。
李月看著看著,仿佛被那母親數落孩子的景象感染。
沒過一會,傻子娘從灶房偷偷拿了一個手掌大的油紙包,說讓李月和傻子回去的路上吃,便匆匆忙忙揮手趕他們走了。
……
三個人坐上牛車,傻子歡喜地打開油紙包,里面是烏漆抹黑的幾塊蜜餞。
傻子伸到李月面前:“姑姑……姑娘!可、可甜了!”
李月勉強提了下嘴角以示謝意,拿了一顆不知道是什么的蜜餞吃了下去。
傻子期待著問:“好……好吃?”
李月點了點頭:“和石頭饃比,這簡直人間美味。”
傻子聽得似懂非懂,笑應著:“嘿嘿嘿……是、是啊!每次……娘來城里幫幫、幫廚,都會給……我偷偷帶!”
“對你真好。”
傻子聽到李月夸自己的娘好,憨憨地笑了起來。
……
從城里回來又過了半個月,李月繼續在河坑村修養身體。
在這段時間里,李月的鄉村生活意外地過得十分充實:跟著傻子上山采過藥,下河補過魚,山里打過兔,村里抓過雞;清晨天不亮就坐著牛車去過田地里插過苗,翻過地,除過草,砍過樹,摘過果……就這樣,早上可以在張三家吃頓豐實的早飯,中午又轉移到李四家吃一大桌子菜,傍晚再去王二家和鄉親父老一起吃美味的大鍋燉肉——活像混百家飯長大的那個名人蘇燦,唯一的區別,是除了必要的道謝和回答,李月還是一如既往的寡言少語。
就這樣,李月每天數著日子,有天她突然發現,原來她已經來到這個世界
一整個月了。
……
“已經一個月了啊,過的真是快。”喜子娘坐在顛簸的牛車上感慨。
她身旁同車的李月點了下頭。
“起初你來的時候又臟又病,身子干癟,臉色犯白,都覺得你快救不活了……”喜子娘故意看了眼同車對面坐的傻子娘,“尤其傻子娘,生怕惹了麻煩,巴不得把你趕快弄走呢,是吧傻子娘?”
“去!”
“哈哈哈哈哈——”
傻子娘白了一眼喜子娘,卻逗樂了整個牛車上的女人們。
喜子娘轉頭又看著李月,突然手搭在了她的肩膀上,說話時目光閃閃地:
“起初你這身又黑又沒裙沒角的衣服,怎么看都覺得別扭……不過現在看慣了。以前只覺得你和俺們這兒整天嘰嘰喳喳的孩子不一樣,結果俺現在也習慣你這話少的勁兒了……要是哪天你突然要走,俺還真舍不得……”
李月朝喜子娘笑了一下。
傻子娘聽了突然問:“姑娘,眼見你身子也好了,這未來可有去處?”
李月遲疑地搖了搖頭。
“不過就是添雙筷子的事,今天喜子娘家吃,明天趕牛叔家吃,后天村長家里吃,但是就住俺家。傻子喜歡你,俺也喜歡你,就留下吧。正好今天這趟西雙城趕的集市上,咱們幾個女人給你湊錢買兩塊布做件新衣裳,再給你置辦些姑娘裝粉什么的。”
“謝謝你們。”這樣說著,李月胸中劃過一道暖流。
……
牛車顛了快一整天,日落前才到了西雙城。
照李月的觀察,西雙城絕對比之前去過的汴河城大不只一點半點,甚至可以說完全是兩個水平:
僅西雙城門外就城樓高筑,磚瓦平滑手工講究,城樓上下足有十幾個城兵把守來往;西雙城的集市十分熱鬧,城里每條主要街道都車水馬龍,放眼望去人聲鼎沸;再看這些人穿著打扮,有的甚至比汴河城里的富人打扮更加華貴氣派,什么金銀寶石翡翠珠玉,十分高端;再有周圍建筑茶館,書場,戲場,酒坊,裁縫店,布店,棋社,客棧,飯館,首飾店,肉鋪,瓷器店,米面店……簡直應有盡有。
李月跟著喜子娘和傻子娘她們,一邊閑逛一邊了解了一些本地經濟:
傻子娘在汴河城張大人家幫廚大概一月一到三次,每次工錢大概兩百到三百個銅板;如果趕上節慶和嫁娶賀壽特殊日子
,還會有另外的打賞,有時候是成倍算的。所以以一個不務農的村落百姓傻子娘來說,一月能賺到一千左右的銅板,是十分平常的。另外,傻子平時打獵的一些肉也會拿去賣錢補貼。喜子娘就務農,平時種些菜,差不多每個季度都會來集市買賣;除此之外,有閑暇時間,喜子娘還會給汴河城里的一些布匹裁縫店鋪手工做些衣裳來補貼家用。做裁縫活一個月也能賺到一千到兩千銅板,而菜的買賣基本能上三千銅板。
在這里,銅板是普通民間百姓主要的交易貨幣。李月要了一個銅板看,正面鑄著“大良國通”,反面是“仁化初年”。如果銅板太多,會被一袋子一袋子的堆放在一起,使用少數銅板時數著就行,而用到太多銅板時,都是一袋子一袋子秤的。如果是大戶官府什么的,才會偶爾用到大面額油紙票子和金銀圓珠子代替大筆銅錢。
如果以銅錢計數為單位:一碗茶賣一個銅板,一個白饃兩個銅板,一碗清水面或者粥五個銅板,一顆蜜餞十個銅板。一小捆裁縫粗線十五,一根粗針二十,一捆青菜大概二十到三十,一小捆水果三十,一碟精細菜肴五十左右,一支弓箭六十,一支弩箭七十,臘肉一條六十到八十,算一卦一百,米一斗一百,紅肉一斤一百五,魚一條一百到兩百,普通布匹兩百到三百,精細布匹四百,一株鮮艷的養殖花要五百,粗綢六七百,絹六七百,最普通的胭脂水粉七八百,上等綢緞一千。普通筆墨紙硯一套一千,書一本一千起價,陶瓷裝飾三千以上,金銀首飾五千以上。花天酒地小足一萬,一張精弓一萬,一副皮甲一萬到兩萬,一副精鐵甲五萬以上,普通牛馬三萬到五萬,名馬甚至達到一百萬。最后,一間最小最普通西雙城里的小房子要五十萬到百萬,一間華貴宅子千萬不止,一艘普通漁船十萬到三十萬,一艘豪華大船則要至少千萬……
算到最后,李月心有戚戚地呼了一口氣:
“按平民的一般收入,一月賺三千銅錢,不吃不喝,等到了十幾年后,才能在這城里買上一套最小的房子……重點是還不能貸款。”
突然李月想起上次在汴河城里傻子的蜜餞她一路上吃了三顆,而這次傻子娘和喜子娘說要和其他鄉民男女湊錢幫她置辦衣服裝粉生活起居,不由得面有愧色。
李月顧自評論著:
“原來,我在雜志社只比這里的普通村婦好過一點,能回去的話,第一件事得要求加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