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森舅舅爲了楊孟晗的婚事和兒子的婚禮,特意上表請了長假;外甥結婚,親舅舅一定要到場的;安徽有外甥婚禮時,親孃舅不到、不能開席的講究。
而且,嫡長子結婚,很多程序上的事,他不來也不行。嗯,翁心存老大人要春節前才能回來;翁心佑因爲楊孟昭要走,他就不能走了,也來不了;楊孟晗的喜酒,翁家只能另派人出席了。
一路緊趕慢趕的,十月初三舅舅纔到了滬上,是楊孟晗婚禮的前五天;楊孟晗的日子是初八。楊孟晗老父親也就比舅舅提前了一天到的,還打著巡視地方災情和考察滬上難民事務的名義。
楊孟晗到陳家看望舅舅時,看到陳子恆可憐巴巴地站在書房門口,探頭探腦地朝書房裡張望著,卻不敢進去。
潤森舅舅獨自坐在書房裡,一言不發,沉著臉。
看到楊孟晗在門口施禮問候,臉色才緩和些,慢聲說道:幼鳴來啦,坐吧。
看到子恆那熊樣,知道舅舅還抻著他吶。
說道:舅舅,子恆現在帶兵了;自古,將不可以失威,你看......
這句話,有點撓著舅舅的癢癢肉了;兒子再不孝,當父親的,也不會壞兒子前程。也是,打壓太過,變得蔫吧了,真沒法帶兵了。
舅舅沒好氣地底喝一聲:看在幼鳴的份上,算了,還不快滾進來......
潤森舅舅和老父親郎舅關係很親密,書信往來最多;加上潤淼從舅、大阿哥、二阿哥他們也經常寫信;楊孟晗鼓搗的這點事,他清楚得很。在京中,主要的幕後推手,就是舅舅他老人家。
舅舅來了後,舅媽還特意勸他:小昊現在可懂事多了,也出息多了;比一年前長進好多吶,翁家現在都對這新姑爺喜歡上了;你可不行再冷著一張臉對兒子......
可看到休沐出營回家的兒子,心頭火不知不覺中,騰就起來了;要不是楊孟晗來打個鑔,這父子倆還不知道抻到什麼時候。
從這一點講,舅舅實際上也有點倔脾氣;還父子倆擰一塊了,呵呵......
喝了一會茶,舅舅問道:幼鳴,南洋的局面,什麼時候能穩定下來?
楊孟晗:如果從外圍環境來說,紅毛都簽約賠款認栽了,英法美三國都簽了戰略合作協議;外圍短時間不會有大問題了。內部建設,實際上進展也很快,只不過是它的基礎太差了;三五年,應該有所小成;十年後,模樣就出來了;二、三十年後,就是和西夷某家列強,一爭短長,也會有些底氣的了......
舅舅:看你一年多,就把滬上這一片蘆葦蕩,建成這麼一片繁華景象;呵呵,舅舅倒是很信你小子說得不是虛言。嗯,這一次,要不是有南洋移民和滬上安置,難民潮一起,令尊頭疼不說;一旦有什麼風潮,也要跟著吃掛落吶。連和你父親原來很不對付的陸建瀛陸立夫大人都連連上書朝庭,誇令尊在後方安置難民措施得法;黃河兩次缺口,餓死人都不多,江南米價也出乎意料的非常平穩;施政有方、甚有才幹......
是啊,中國老百姓都是好老百姓,只要有口吃的,其他真不是問題。南洋有的是糧食,還有越南、泰國吶;再過幾年,把澳洲的牛羊肉拉回來,吃肉都不是稀罕事。嗯,只要遠洋大船,造的夠多就可以了。
楊孟晗摸摸鼻子:舅舅,我有點想不通,按說,我們在南洋、滬上,折騰的動靜都大的了;之前,還一直瞎擔心呢;怎麼就沒人管吶?
舅舅長出口氣:你以爲八旗還是當年的八旗呀,早沒那血性了;說是一個紙老虎,都不是誇張的;就是對付長毛,也主要是靠綠營撐場面。
楊孟晗:關外八旗,不是說還挺能打嗎?
舅舅:關外封禁這麼多年,有點能耐、有點關係的,都出來當官了。漢人不讓去,貌似地盤留下來了,實際上是人爲的荒掉了。留下幾個人,教書的沒有,看病的沒有,做生意的更沒有;比之滿人入關前還要荒涼,各方面條件也差,人口壽命也短;二百多年了,人口也沒增長多少;而且這些人猛地入關,氣候也不適應,疫病就放倒一小半;戰力比駐防八旗、京八旗或許好點,也強得若干。他們現在哪有心思管洋人的事,只要洋人不找事,他們已經很開心了;一心只是對付長毛,不然我大清的江山都不穩吶;洋人目前還是癬疥之疾吶。至於南洋,呵呵,也不是今天才不管的......
楊孟晗摸摸鼻子:舅舅,說句不地道的話,十年後,他們想管,恐怕都管不了了唉。
舅舅拿紙扇點了點楊孟晗,笑笑,沒說話。
楊孟晗:舅舅,我不知道你家軍鞋廠是誰在管,挺能幹的嘛,做出了不少新樣式,滬上滿大街都是老陳家的新式膠鞋、皮鞋吶。
舅舅:九房的一個鐘字輩的,你可能不熟;沒怎麼念過書,做事還行。
楊孟晗:陳家秀才、童生不少吧,來投軍的不多唉。
舅舅鼻子哼一聲:一幫腐儒臭冬烘而已,昊之、昱之、旻之來投軍,他們背後還說風涼話吶。到海關當官倒是搶著去,可是滿口之乎者也的,幹啥啥不會;就仗著姓陳,一個個鼻子翹天上,海關報關單都看不明白,還嫌活兒多薪水少;你潤淼從舅都趕回去好幾個了。你潤淼從舅倒是心裡有數,沒經過海關試用,在他眼皮底下考覈過關的,一個都不往特區各個口子放,怕丟老陳家的人。嗯,去南洋也沒幾個願意,嫌路遠,嫌南洋酷熱瘴癘多。
楊孟晗:窮書生逼急了,還能哈腰做點事;這大宅門的半吊子書生,真是百無一用啊,就是個米蟲嘛;跟八旗子弟一樣一樣的呀。
舅舅苦笑:定遠西門老陳家,到我這輩子,十一代了沒分家,什麼人都有,作妖的厲害。昨天還有幾個來我這鼓譟,要去鞋廠查賬;他們什麼齷齪心思,我還不知道......
楊孟晗:舅舅,那乾脆分了嘛,平時就夠忙的了,還操這些閒心幹嘛?
舅舅:你個小孩子家家的,瞎說什麼;這是儒家倫理唉,分了,別人家更笑話吶。
楊孟晗:實際上,分不分的,有時候更多的是一個形式;日子不還是各過各的。不如這樣嘛,把家族公產,進行公司化管理;各方各家按股份到年底拿分紅,人員也是擇優錄用,同等條件下,陳家人優先;但也請外面人。不在公司任職的,就不要瞎摻和;查賬也是請外人,有什麼事情,也是在董事會上擺開了說;平時,不準擅自添亂。
舅舅:產業好幾處都有吶,行當也不一樣呀。
楊孟晗:上面是陳氏集團囉,下面多幾個公司,沒所謂呀。各管一攤,你少操好多心吶。而且,比如說,在南洋開一家橡膠公司,在澳洲開一家礦產公司等等,反正是集團的下屬公司;那些人不願意去沒膽去,總不能還閒話別人吧。公司化的好處,是優勝劣汰,慢慢把能幹的人,選拔出來,放到合適的位置上。名義上,家產還沒分,但實際上只是大家合夥掙錢;其他事,就可以慢慢放手了,不分而分......
徽商幾家也很快學去了,後來鹽商也學了;再後來,連那些賣鴉片、販私鹽的,也公司化、集團化了。
中國土生土長的商業家族,像雨後春筍,悄然拱出地面,露出了勃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