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二十五節 造謠

朱敬倫還是太樂觀了,方山去了三天,就只招募到了二十多個年輕人。

他苦著臉向朱敬倫訴苦:“大人見諒,識字的人真的太少了,哪裡找那麼多讀書人去,您看要不招一些其他青壯,那樣的話能招到成百上千?!?

朱敬倫擺手道:“如果什麼人都可以的話,我就不用讓你去跟九龍那些人說去打香港了,隨便在周圍村莊走走,一個月五兩銀子,要招人有的是?!?

方山嘆道:“可讀書人都金貴著呢,一個個都指著科舉做官,哪裡願意當兵啊?!?

朱敬倫也知道這些,這次招來的二十來個人,也跟陳家那十來個子弟一樣,第一都是宗族子弟,地主家的孩子一個沒有,第二都不是宗族中最聰明,最有希望的好苗子,基本上是科舉無望,讀書水平僅限於識字,而且大多都是家庭條件不太好的宗族分支子弟,能進宗族祠堂讀書,但卻不受重視。

說到底還是那些人不積極,地主家不用考慮了,人家有錢,即便惱恨洋人奪了他們的地,也不捨得孩子出來當大頭兵,第一是不想冒風險,第二則是覺得當兵丟人,越是有身份的鄉紳家族,越是覺得好男不當兵。

朱敬倫冷笑道:“這是他們還沒有被逼急呢。不用著急在等幾天。”

只等了兩天,突然香港那邊就炸了,英法聯軍在天珒又跟朝廷打起來了,而且據說打了一個打敗仗,具體情況不清楚,反正香港政府都開始戒嚴了,擔心香港的中國人趁機鬧事。

朱敬倫這時纔再次叫過方山:“你再去一趟九龍城,這次你就說洋人這回跟朝廷打仗,就是想要割地,恐怕這次要割整個九龍半島。”

方山一愣:“真的假的?”

他是真沒想到洋人又要割地,但同時又覺得有道理,打仗嗎,不就是爲了錢爲了地盤,洋人已經割了了香港,再要割九龍不是沒有道理的。

朱敬倫道:“真的假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讓九龍的鄉紳和宗族覺得是真的。你還可以告訴他們,一旦洋人割佔了九龍,他們家的田地可就未必能保得住了。至於其他,你自己看情況去說,怎麼嚇唬人怎麼說。把那些地主老財,鄉下大族都逼急了纔好?!?

方山明白,這是朱敬倫的計策,也不再多問,打了包票就上路了。

方山並不是一個笨蛋,相反他很聰明,他行走江湖多年,對人心的揣摩和拿捏有相當的火候。之所以朱敬倫能想到的一些事情他想不到,那不過是因爲朱敬倫仗著瞭解歷史大勢的優勢罷了??墒巧约狱c撥,方山不但能領會到朱敬倫的意圖,而且往往能有更出色的發揮。

這一次他再次來到九龍半島,充分顯示了他這這方面的天賦。

九龍半島並不是官方的名字,這裡官方名稱是九龍巡檢司,是九龍城裡的巡檢司轄地,因此俗稱九龍司,是鴉爿戰爭後成立九龍巡檢司後纔有的名稱。

方山對這裡已經熟悉了,他知道這一帶有十幾個宗族勢力,但最大的只有五個,五大家族佔有半島上大半的良田,在香港都有土地的鄧家就屬於五大家族之一的錦田鄧氏,其他四大家族分別是新田文氏、上水廖氏、上水侯氏及粉嶺彭氏。其他小家族有上水的區姓、余姓,沙頭角的蘇姓及李姓、西貢的成姓及溫姓、散佈西貢、九龍及離島各地的林姓等。

另外還有一些散姓多是佃戶,即沒有多大的勢力,也沒有多少話語權,沒有子弟讀書,方山對他們就不感興趣了。

十幾個家族而已,方山一一拜會,對他們訴說緊張的局勢,此時這些家族也都從臨近的香港得知了英國人又跟大清朝開戰了,一個個多少都有些擔憂,方山又添油加醋告訴他們這次戰端再起,原因是洋人不滿上次朝廷沒有割地,他們想要割整個九龍半島,而朝廷不答應,所以洋人就炮轟天珒,又開打了。

一聽方山這麼說,這些家族就更擔心了,大多家族都擔心自家的田地會被割讓給英國,方山就告訴他們,朝廷會怎麼說現在不知道,總之就算朝廷要割地,咱自己也不能答應,現在得大家擰成一股繩,跟洋人鬥,反正縣尊朱大人是不會不管下轄的百姓的。這些家族一聽紛紛表示願意報效朱大人,願意捐款捐物,可方山說朱大人不缺錢,只缺人。在這種情況下,多多少少多能招募到一些人。

對於那些擔心一聽洋人又去打天珒了,杞人憂天擔心朝廷會不會打不過,被打進了beijing改朝換代的道德模範,方山就告訴他們,朱大人正在組織鄉勇,要是京師不保,皇上難免會招天下兵擒王的,朱大人願意帶他們去擒王救駕。如此也能忽悠到一些人。

也有擔心洋人會打到他們這裡,毀村滅族的,方山依然給他們打包票,告訴他們朱縣尊招募鄉勇就是爲了保護他們,至於爲什麼只要讀書人,那是因爲第一讀書人通曉大義,第二朱大人是打算栽培這些讀書種子做官。那些沒讀過書的匹夫,就讓各族自己組織起來自保。這就又招來了一些。

短短幾天時間,方山就招募到了兩百多個人,不由得對這謠言的威力深深感慨。就是有些擔心要是這些家族得知自己是忽悠他們的,會不會找他算賬。

方山在九龍司造謠的時候,朱敬倫收到了瑞典工程師們設計的炮臺防禦圖紙。

這些人工作很認真,在嚮導的帶領下,每天都坐著小船出海,在各個離島和山頭上測量數據,按照火炮的射程測算射界。同時對舊有炮臺進行重新檢驗,在這個基礎上終於拿出了科學的設計方案。

朱敬倫對這份設計方案很滿意,這些人是務實的,因地制宜,並沒有打算推到舊有的炮臺重來,他們經過檢測,認爲舊有的炮臺基礎不錯,他們打算在上面進行加固,拓展,充分利用到原有的基礎。

朱敬倫倒不是怕他們浪費錢,而是重新建設的話太浪費時間,他現在可浪費不起時間。

“嗯,很好。改動不大,你們現在還需要什麼,我會盡量滿足,我需要你們儘快動工!”

...

第七百三十七節 戰前的外交準備 1第一百二十九節 瞞天過海第三百八十五節 進京城第八百二十一節 加利福尼亞危機第三百一十九節 新顧問第一百八十四節 後臺倒了第三百一十三節 改革進行時第一百七十五節 升官發財的黑狗第五十五節 圍三闕一第四百一十四節 航程第七百二十七節 複雜的南洋問題 2第六十一節 十萬百姓十萬兵第一百一十節 談判中止第一百零七節 經濟大收穫第七百六十五節 皇命第四百五十一節 克虜伯大炮與鐵甲艦第三百五十六節 雷霆手段第三百五十二節 洪天王復生第二百九十四節 收服八旗將軍第五百八十八節 天國從此不太平第四百三十七節 等香餌的金鰲第六十七節 發大財了第六百四十八節 整裝待發第一百三十五節 交代後事第一百二十七節 迷惑英國人第六百九十二節 赫德需要這場戰爭第四百二十八節 錦綸堂第八百三十節 參觀日本繅絲廠第三百九十七節 場外遊說 1第六百一十一節 揚州大會戰第十四節 行動(2)第四百三十九節 金融戰第八百節 擴大公局法案第兩百節 瞎眼石人第三百九十三節 最後的罪惡之城第六百九十二節 赫德需要這場戰爭第五百七十五節 赫德的改變第一百九十九節 成親第七百八十節 迷局第四百五十二節 李秀成三打上海第三百三十節 發行債券第三百一十四 矛盾大爆發第一百一十五節 紛至踏來第一百七十八節 投機第四百二十四節 股份制的遐想第六百八十八節 軍事準備第三百零八節 外交獨立第四百五十三節 問問繳獲賣不賣第三百四十七節 好一個天王第一百四十六節 誰不服我打誰第五百六十節 富則變第三百零一節 借洋款第一百一十六節 求才若渴第一百三十四節 赫德要權第七十九節 短兵相接第三百九十六節 輿論戰起效第八百節 擴大公局法案第一百七十四節 背信棄義第六百九十九節 海防戰役 2第三百六十一節 軍事競賽第五百九十六節 流氓合夥人第七百一十一節 北極熊的衝擊第三十節 願與你結拜第七百三十六節 浩瀚大洋是障礙第四百三十七節 等香餌的金鰲第六百零九節 制衡第四百三十七節 等香餌的金鰲第六百四十節 天王必須死第七百四十三節 華人爆發的力量第五節 離開第七百零三節 順化戰役 2第一百一十四節 與清廷劃清界限第六百三十五節 法國的困境第四百五十一節 克虜伯大炮與鐵甲艦第三百九十三節 最後的罪惡之城第六百四十二節 琉球國還是沖繩縣第四百一十四節 航程第六百五十六節 戰爭財第十九節 取信(3)第六十七節 發大財了第七百六十六節 煎熬第七百一十八節 富商和國王第七十二節 廣東是個好地方第五百七十七節 大事件之越南問題 1第九十七節 圍魏救趙第五節 離開第一百六十七節 收穫民心第八百零四節 中國的東亞秩序第五百五十八節 三大鐵路第七十五節 僱傭兵第六百零五節 反彈第五十三節 必有重賞第七百二十九節 新一波工業擴張第六百二十五節 窮途末路第七百四十五節 已無退路之人與已無退路之局第六百一十四節 生產自救第五百六十三節 軍事改革 3第四白零三節 皇帝家的鴨子第七百三十三節 大明的應對第一百七十四節 背信棄義
第七百三十七節 戰前的外交準備 1第一百二十九節 瞞天過海第三百八十五節 進京城第八百二十一節 加利福尼亞危機第三百一十九節 新顧問第一百八十四節 後臺倒了第三百一十三節 改革進行時第一百七十五節 升官發財的黑狗第五十五節 圍三闕一第四百一十四節 航程第七百二十七節 複雜的南洋問題 2第六十一節 十萬百姓十萬兵第一百一十節 談判中止第一百零七節 經濟大收穫第七百六十五節 皇命第四百五十一節 克虜伯大炮與鐵甲艦第三百五十六節 雷霆手段第三百五十二節 洪天王復生第二百九十四節 收服八旗將軍第五百八十八節 天國從此不太平第四百三十七節 等香餌的金鰲第六十七節 發大財了第六百四十八節 整裝待發第一百三十五節 交代後事第一百二十七節 迷惑英國人第六百九十二節 赫德需要這場戰爭第四百二十八節 錦綸堂第八百三十節 參觀日本繅絲廠第三百九十七節 場外遊說 1第六百一十一節 揚州大會戰第十四節 行動(2)第四百三十九節 金融戰第八百節 擴大公局法案第兩百節 瞎眼石人第三百九十三節 最後的罪惡之城第六百九十二節 赫德需要這場戰爭第五百七十五節 赫德的改變第一百九十九節 成親第七百八十節 迷局第四百五十二節 李秀成三打上海第三百三十節 發行債券第三百一十四 矛盾大爆發第一百一十五節 紛至踏來第一百七十八節 投機第四百二十四節 股份制的遐想第六百八十八節 軍事準備第三百零八節 外交獨立第四百五十三節 問問繳獲賣不賣第三百四十七節 好一個天王第一百四十六節 誰不服我打誰第五百六十節 富則變第三百零一節 借洋款第一百一十六節 求才若渴第一百三十四節 赫德要權第七十九節 短兵相接第三百九十六節 輿論戰起效第八百節 擴大公局法案第一百七十四節 背信棄義第六百九十九節 海防戰役 2第三百六十一節 軍事競賽第五百九十六節 流氓合夥人第七百一十一節 北極熊的衝擊第三十節 願與你結拜第七百三十六節 浩瀚大洋是障礙第四百三十七節 等香餌的金鰲第六百零九節 制衡第四百三十七節 等香餌的金鰲第六百四十節 天王必須死第七百四十三節 華人爆發的力量第五節 離開第七百零三節 順化戰役 2第一百一十四節 與清廷劃清界限第六百三十五節 法國的困境第四百五十一節 克虜伯大炮與鐵甲艦第三百九十三節 最後的罪惡之城第六百四十二節 琉球國還是沖繩縣第四百一十四節 航程第六百五十六節 戰爭財第十九節 取信(3)第六十七節 發大財了第七百六十六節 煎熬第七百一十八節 富商和國王第七十二節 廣東是個好地方第五百七十七節 大事件之越南問題 1第九十七節 圍魏救趙第五節 離開第一百六十七節 收穫民心第八百零四節 中國的東亞秩序第五百五十八節 三大鐵路第七十五節 僱傭兵第六百零五節 反彈第五十三節 必有重賞第七百二十九節 新一波工業擴張第六百二十五節 窮途末路第七百四十五節 已無退路之人與已無退路之局第六百一十四節 生產自救第五百六十三節 軍事改革 3第四白零三節 皇帝家的鴨子第七百三十三節 大明的應對第一百七十四節 背信棄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