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佳再重提前面的話題:“道德的重建,應從重建愛心入手。正好我們今天遇到了六位孤寡的老人,我們應該把他們接到城中安置,以展現政府對民衆的愛心,民衆纔會對我們產生仁愛之心。”
“當然了,這只是一個閃亮的開場。”如佳繼續說下去:“使人們產生仁愛之心,最立竿見影的方法是大力鼓勵‘見義勇爲’的人。”
“你的愛心可以轉化成利益。當人們一步步看到相互幫助比相互冷漠能得到更多的利益時,社會的仁愛就自然會建立起來。”
對於大力獎勵“見義勇爲”的建議,是如佳在穿越前寫好的一篇文章,可惜卻不能發表了。其核心就是大大獎勵“見義勇爲”,使社會重建仁愛。比如從鄉到縣、到市、到省,甚至到...... , 都建立起每年大獎“見義勇爲”的制度。
拿一個城市來做例子,每年大獎十名,使他們得利、得名,甚至“得權”。這十個人還可以直進當屆的市人大。如佳想人們一定喜聞樂見。由於市人大五年一屆,長期以往,每年市人代會都有五十個這樣的委員,這就是“得權”的一個表象。這樣,一級級的宣傳、獎勵,使社會重建愛心,只需三年就能有成效。
當然,如佳給兩千年前的人說這些是沒用的。但是可以以此變通,使見義勇爲者得利、得名、得權。
如佳說:“我們可以用從胡人那裡換來的牛羊和鐵製農具來作物質獎勵,再使其美名傳四方。這樣,不管是他以後做生意還是工作,都受人信任。最後,在舉孝廉、選秀才中,給予適當照顧。而在九品中正制的定品中,也給予照顧。豈不是‘得權’的表現。”
如佳說完,劉琨對她說:“使好人得利、得名,甚至得官。我還能做到。可是在士族的品級上給予照顧,我卻做不到。這是大中正說了纔算的事。”
魏晉品級的大中正、中正一般是朝廷指定的當地名士來擔當。
“朝廷沒有指定大中正,我們可以先在晉陽指定一個小中正。”如佳說:“幷州大中正一般出自太原王氏,可是太原王氏要麼在洛陽。要麼投奔幽州王浚。現在城中最重的士族就是溫氏了,我們可以指定溫嶠來作晉陽城的小中正。”
“我才整二十歲啊,中正還要自出題目考士品,我怎麼能行?再說,姨母推行教化,只需姨丈一紙命令發下去,不就行了嗎?何必如此瑣碎?”溫嶠說。
如佳生氣得瞪了他一眼:“人民大衆在一種道德理論的指導下,與現實生活中是否得到更普遍的個人利益,是這個道德理論能否普及的前提條件。道德理論被接受的基礎,是由普遍的個人利益所決定的。”
這個觀點很難被理解。這是如佳作爲新儒家提出的劃時代的儒學觀點。將個體利益溶進規範道德。
簡單地說。就像現代人們大多“溫文爾雅”,不管你是工人也好,是商人也好,是官員也罷,人們大多是溫文爾雅的。沒見過幾個人是見人就吹鬍子瞪眼的。所以“溫文爾雅”的道德被認可。是因爲這樣做使自己受到益處。
如佳又說:“我們今天說的道德主體是儒學道德,爲什麼聖人孔孟都出在春秋戰國?而這一時期儒學並沒有被多數人接受。而漢朝,沒了聖人,卻做到了‘獨尊儒術’呢?”
如佳自問自答:“當然首先的因素是儒學自身的改革。孔孟的政治核心是維護西周的聯邦制度。而荀子在仁義禮的基礎上加入‘法’這一概念。其王霸學說,使儒學轉而成爲中央集權的擁護者。荀子這一改革使儒學產生方向性的革命。”
但更重要的是,在春秋戰國儒學不能普及是因爲,他不能給人們的現實生活帶來更多的益處。而在漢朝。儒學卻給各階層的人帶來普遍的利益!
儒學的第一個發展時期---春期戰國,儒家提出仁 、義、禮。這個義一開始就不被統治階級所接收。
看到這個“禮”,更是讓統治者如芒在背,恨之入骨。在 春秋戰國時期,國家的最主要矛盾是侵略於反侵略。統治階級自己的自律暫時屬於次要矛盾 ,你讓國王貴族們去守禮。他們就會把你轟出來。宋襄公持‘仁義’,被天下笑。
而到了漢朝,國家形成了大統一,出現了七王之亂,從漢武帝的爺爺到他爸爸。 一直到漢武帝初期,王國受到最大的威脅一直來自於統治階級內部,統治階級內部的自律,成爲國家和社會的最主要矛盾。統治者爲了保護自己的性命和富貴,也 必須接受這個他們最痛恨的“禮”字。在漢武帝之前,已經有了很多重要人物支持儒學。
仁愛、正義的思想也使大地主階層成功轉型。
西漢是士族階級產生的年代,戰國土地可以私人耕種,使大地主階級開始萌芽。到西漢鼎盛時,經歷了一百多年的和平發展,大地主階級開始產生。沒有文化,又突然變富,他們的道德水平可想而知。不管是司馬遷《遊俠列傳》中的西漢部分大俠,還是《漢書遊俠列傳》中的大俠,他們記錄的全是新興大地主。西漢所謂的俠已經不是春秋戰國中的刺客,而是爲禍鄉里的惡棍。從漢武帝“徙雲陵”開始,他們成爲政府的壓制方向。
在“舉孝廉”、“選秀才”中他們也被刻意壓制,當然任何政策都不是一刀切的,這其中也出現和政府配合,像黃霸的“豪傑役使”。壓制大地主的政策一直延續到王莽時期。(這段歷史我在《士族的產生和發展及影響》中有細緻論說)
而東漢不再壓制大地主,改爲教化。(隨之大地主的壯大,也壓制不下去了)大地主在接受教化之後,馬上產生巨大的能量,利益立顯。大地主子弟有錢,可以裝作“好善樂施”,這在“舉孝廉”中佔據巨大優勢。窮人,你說你好,你接濟窮人了嗎?
鋼指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