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玄學的產生問題,即使在二十一世紀,也沒有定論。魏晉人士自然更不清楚。這半年來,如佳翻閱了很多史書資料,對這個問題纔算有了一個清晰的思路。
如佳不好意思得對王戎說:“這個問題很複雜,我也剛寫好一篇關於玄學產生的論文,有點長?!?
“不要緊,不要緊,你說得越細越好,我在這裡還有一幢別墅,只要出新,說到什麼時候也不怕?!蓖跞制届o的說。他本就是清談的泰斗,很多後生早就以他的觀點爲宗,今日又名爲宰相,早已沒有幾個人和他辯論了。此時見如佳敢於和他辯駁,觀點還是驚世駭俗,更要談下去。
如佳也早就想把自己這一年多的心得和名士探討一下,於是就大膽的說出自己的觀點。
如佳說:“我認爲玄學的產生和當今士族制度的昌盛有很大關聯。舊的儒學理論對士族的利益支持不足。從宏觀上看,士族作爲統治階層,在道德和意識形態中要有新的理論作法理上的支持,所以便有必要出現新的理論。玄學是在這一大背景下產生的。所以我想先從士族制度說起?!?
“意識取向產生於生活現實之中。首先是有需要這種學說的人羣,纔會產生這種學說。你這個思路很好,正符合玄學指出的‘順勢而爲’,很好,你慢慢說。”
如佳不再客氣,把她對士族的看法娓娓道來。
如佳的想法是這樣的,她認爲隨著科技的發展,鐵器被運用到農業生產當中,鐵製農具和耕牛(沒有鐵製農具,是沒有耕牛的)的出現,使社會生產力大增。以前必須由國家統一調度的農業生產方式開始沒落。
在西周時採取的農業生產方式是“井田制”,所有農業土地歸國有的基礎上,在依次下分管理,即公侯伯子男一層一層下分管理,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在冶鐵業還不發達,耕牛未出現之前,如黃金一般珍貴的‘銅’還在做農具。誰家用的起。只有組國家織大規模的勞動者,合理的分工,才能保證社會的糧食供給,耕作方式是休閒制,每一塊耕地都不可連續生產。井田制是當時社會資源與經濟活動兌現率最大化的一種社會經濟關係。?? 大晉孤煙之山河破碎2
但是當鍊鐵技術發展起來之後,由於鐵製工具和耕牛的使用,使得幾十人就可以完成土地生產和再開墾。這一時期鍊鐵技術是‘塊鍊鐵’。只能生產粗糙的鈍器。也沒有‘鋼’。
所以在戰國時,一個較大的家族便可以獨立開墾土地,生產糧食。私有經濟開始萌芽,這種農耕模式叫田園制度(秦國時叫名田制)。
井田制下,第一,公侯伯子男作爲“公務員”,沒有私人地主對生產的熱情。
第二,公侯伯子男層層上繳賦稅,層層截流,人民壓力大,國家收到的錢還少,不如直接從大地主身上取錢來的多。
田園制生產糧食多,取稅又直接,少了中間環節,在不加大賦稅的情況下,國家獲得的更多。這是漢初減賦稅,國家卻更富有的主因。
既然如此,面臨落後就要被滅的戰國諸雄,都紛紛採取改革措施。改革的核心就是田園製取代井田制,國家不再需要公侯伯子男等安排管理生產。貴族只能降級當個地主,自己搞好自家的生產,一切聽天由命了。當然這一過程非常激烈。
這是改革者商鞅、吳起被殺的直接原因。
但是私有的田園制帶來了更大的生產力,使戰國七雄更富有、強大。“田園制”取代公有的“井田制”成爲國家發展的必然。
國王打下的土地,也不再需要分給伯、子、男等世襲。中央集權制可以實行。
由於田園制的實行,國家掠奪土地的雄心越來越大。以前侵略再多的土地,還是要分封下去。
國家不再需要太關心農業生產,只要向田園主收稅即可。
這樣看,從某種意義上說,統一中國的不是秦始皇,而是土地田園制。因爲沒有田園制的出現,秦始皇打下的江山還是要分給公、侯、伯、子、男等。這將是一個表面統一,而實質分裂的王朝,像週一樣。作爲最早強大的晉、齊二國,在世襲世祿的公侯伯子男體制下,其強大的結果竟是‘土崩瓦解’。他們也成了最早滅亡的強國。田氏代齊和三家分晉幾乎是在同一時期完成的。
這也就是漢朝可以“輕賦稅”的主因,因爲沒有了世襲世祿的公、侯、伯、子、男等層層剝削。國家在少收‘賦稅’的情況下,反倒得到的更多。
但是當時的耕牛還是比較少,最主要的是鍊鐵還不發達。那時只能製出“塊鍊鐵”,只能以此製出粗劣的鐵具。生鐵極少,鐵具和耕牛都比較貴重,而且生鐵做的“鐮刀”是更稀有,彌足珍貴。
所以從田園制開始就產生的自耕農和中小地主,由於沒有優良的鐵具和耕牛,生產力低下,生活朝不保夕,稍遇天災人禍,就被迫出賣土地,成爲奴僕或佃客。他們還不是社會生產的主力。田園主大地主還是代表著社會最高的生產力。?? 大晉孤煙之山河破碎2
直到西晉滅亡之後,經歷百年的戰爭,作爲兵器的“生鐵”冶煉技術大發展,到北魏中期,‘灌鋼’技術成熟,鐮刀成爲廉價商品,自耕農纔有了大發展,中小地主才成了社會的主力軍。
鐮刀直到二十一世紀還出現在很多國家的國旗或黨旗上,可見它在農業生產中的重要『性』。歐洲直到千年以後的1400年左右才從東方進口了灌鋼技術。所以他們那種田園式農業模式一直持續到資產階級革命爆發前夕,直到那時大多數的歐洲農民還是農奴。
戰國是莊園經濟的萌芽時期。
西漢是莊園經濟的產生時期,莊園主沒有政治地位,甚至受到打壓。
東漢中央採取合作,是士族的重要成長時期。這一時期士族依靠官府力量兼併田園,收容流民,買斷礦山。士族也成長爲最有管理才華,最主動掌握文化的人。
魏晉是士族昌盛時期,九品中正制,士族成爲政治統治階層。九品中正制度確保了士族以家族爲單位的世襲官僚地位。
漢朝的‘無爲’,就是國家不干擾農業生產,田園主有了長足的發展。田園主變成大地主,他們幾乎壟斷社會的財力物力,就希望有政治影響,成爲國家的不安定分子。所以從漢武帝開始國家就打壓他們,漢武帝對剛剛富裕的大地主採取遷移措施。擁有三百萬錢者遷入長安地區。政治上壓制,大地主一有小錯即打壓,這個過程一直持續到西漢結束。
西漢是大莊園主階級產生的年代,戰國土地可以私人耕種,使大地主階級開始萌芽。到西漢鼎盛時,經歷了一百多年的和平發展,大地主階級開始產生。沒有文化,又突然變富,他們的道德水平可想而知。不管是司馬遷《遊俠列傳》中的西漢部分大俠,還是《漢書遊俠列傳》中的大俠,他們記錄的全是新興大地主。西漢所謂的俠已經不是春秋戰國中的刺客,而是爲禍鄉里的惡棍莊園主。從漢武帝“徙雲陵”開始,他們成爲『政府』的壓制方向。
在“舉孝廉”、“選秀才”中他們也被刻意壓制,當然任何政策都不是一刀切的,這其中也出現大莊園主和『政府』配合的現象,像黃霸的“豪傑役使”。
西漢在農業生產中還是採取不擾民的“無爲之治”。大地主得以壯大,中間也出現豪傑役使的黃霸,成爲地方大地主出身的第一個宰相。但大地主沒有政治特權,官僚多出自刀筆吏,如丞相公孫弘,少時家境貧寒,曾爲富人放豬,年輕時任獄吏。還有皇后也多出自平民之家,如武帝皇后衛子夫。如竇太后時還去民間找尋親人。(皇后問題說明皇家對大地主蔑視,皇帝喜歡讓誰當就叫誰當)
王莽上臺,一度想用恢復國有的方法消滅大地主,但是因社會強烈反對,兩三年就廢止改革。
但終王莽一朝,王朝一直打壓大地主,扶持中小地主和自耕農,如向自耕農發放貸款等,但是現實社會科技還未發展到這一步,中小地主和自耕農還是隻能維持溫飽一線。一有天災人禍,中小地主和自耕農就會破產。而大地主還是得到發展。如東漢光武帝劉秀的舅舅,在王莽朝就已經是頂級的大地主,農田千頃,食客、奴僕上萬,有礦山、水渠等。
在王莽朝後期戰爭中,由於大地主有大量人力財力,成爲各派拉攏的主要勢力。
東漢拉攏大地主建國,從此不再打壓莊園主。莊園主快速發展。不再被打壓,專心生產、學習,莊園主發展成爲士族。東漢也在經濟、文化、科學技術等方面遠遠超過西漢時期。
而東漢不再壓制大地主,改爲教化。(隨著大地主的壯大,也壓制不下去了)大地主在接受教化之後,馬上產生巨大的能量,利益立顯。大地主子弟有錢,可以裝作“好善樂施”,這在“舉孝廉”中佔據巨大優勢。窮人,你說你品德好,你接濟窮人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