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軍隊每次出征之前,都要檢閱部隊,這時候部隊就要把自己的裝備曬出來,如果其中有遺漏殘缺,那么就要受到處罰,因此蒙古軍隊的戰斗狀態,經常是保持完好的。
反觀歐洲軍隊,不用說軍略、戰術遠遠不如蒙古軍隊,就連這些細節的軍備、偵察、補充等等,也是遠遠不如蒙古軍隊。
歐洲的陸軍,主力是重騎兵部隊。重騎兵一般是各級封建領主,這也就決定了他們的配合必然是不行的,平時各自在自己的封地里,雖然每年有各級領主組織的下屬騎士的比武大會訓練單兵格斗能力并選拔優秀,但是這樣的職業軍隊,其戰場上的適合能力,卻反而不如蒙古軍隊的平時民戰時兵的非職業軍隊。
陸軍里人數最多的就是步兵,但是歐洲的步兵都是臨時征召的農民和農奴,不但訓練低下,而且很多人負擔不起武器的費用,在作戰時只能拿著根木棍就上戰場。雖然到十字軍東征的時候,由于與中東阿拉伯的作戰,使歐洲人明白到步騎協同要比單獨使用騎兵優越很多,但是出于歐洲的傳統背景,專業的步兵職業軍人還是沒能發展起來,職業軍人們--各級封建領主大小騎士,都更愿意騎著馬而不是靠雙腿跑步。只有在北意大利熱那亞、威尼斯等地,才有一定數量的雇傭兵是職業步兵。因為雇傭兵沒那么多錢去買馬。至于海軍,蒙古入侵時的歐洲海軍可以忽略不計,只有威尼斯、熱那亞和拜占庭帝國、阿拉貢王國和阿拉伯人有點點海軍在小打小鬧,歐洲軍隊的興起,還要等蒙古人撤走后再過200年。
說到重騎兵,中重騎兵是一種非常強大的兵種。歐洲人是笨了些,但是不能用歐洲人的笨來當作標準。每次看到網上有人在分析什么重騎兵打不過輕騎兵,什么輕騎兵使用弓箭是重騎兵的克星時就想笑。重騎兵無非就是重裝鎧甲,歐洲人笨到騎兵不會用弓箭,可誰規定重裝騎兵就不能使用弓箭?看到某些網上文章大言不慚地把騎兵分成配備弓箭的輕騎兵和不配備弓箭的重騎兵來對比出洋洋灑灑一大篇,就不禁想問,重騎兵配備弓箭難道要上軍事法庭?難道要處死刑?誰規定重騎兵不能使用輕騎兵所使用的弓箭?相等距離下互相對射,是輕騎兵傷得重些還是重騎兵?如果重騎兵這么沒用,還會在歷史上出現么。歐洲的騎士們笨,但是別拿笨后果來當結論嘛。好了說回我們的主題。
歐洲軍隊使用的弓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十字弓,一種是長弓。十字弓在公元前的中國曾經流行過。而長弓卻是當時剛發明的,其射程可以遠達360多米,是十字弓的兩倍。在他出現之后,便迅速取代十字弓。不過長弓的真正成名,要等蒙古撤兵的幾十年后,才開始在英國裝備起來。歐洲軍隊的其他武器跟羅馬軍團和中世紀早期并沒有不同,戰斧,長矛,騎士槍,盾牌,長劍。新增加的是歐洲戟,歐洲戟是在長矛的基礎上加個斧頭,使長矛既可以刺,也可以砍,加大步兵的作戰能力,不過當時注重步兵的,只有被北意大利城市雇傭的瑞士戟兵。防具補充一下,歐洲步兵沒有防具,裝備不起,而騎兵多數是用鎖子甲,鎖子甲重而防護能力并不特別好,因此也有部分貴族在外面再裹片甲,里面再襯皮甲,一個裝備絕對完善的騎兵,可以滿身插滿箭而不受傷,不過,他也別想騎馬沖鋒了。
當然,也正是因為這段時間里盔甲的這些成就,使得原先作為軍人標準裝備的盾牌,開始慢慢退化和退出戰場,盾牌的面積開始縮小,步兵的大方盾變成了小圓盾,而騎兵更是干脆變成了帶花紋的三角盾,并且完全成為了一種裝飾品而不是防具。盾徽、家徽、紋章學、貴族制度,也就相應的建立或成熟起來了。
中世紀歐洲的戰略,除了拜占庭帝國之外,全部可以忽略。拜占庭上承羅馬希臘,中間又根據與阿拉伯人多年的戰斗經驗而修改,從軍事理論到軍事著作,一直到兵力動員、戰區劃分、作戰時機、作戰方式等都有自己完整的一套。相比之下,中西歐就毫無戰略可言了,不但沒有任何軍事理論的提出,沒有任何軍事著作的出現,甚至連如何協同作戰的模式都沒有。西歐的騎士制度決定了這些騎士平時是不可能在一起訓練的,因此他們只會單打獨挑,只是在戰爭的時候才臨時集結起來一起去打仗,完全就是一群散兵游勇。所以歐洲中世紀唯一可以算得上是軍略的東西,就是制定了他們的動員集結方法,如何保障后方軍隊的人員的征集,兵力的集結,往前線的機動,當然也就要求邊境要有一定的要塞地域,能夠應付別人的入侵,給后方集結兵力取得時間,這點是因歷史不同而產生的軍事思想的不同于我們東方的地方。在當時的生產力規模下,這套方式完全是沒有什么大作用,但是放到拿破侖時代之后,以及一二次世界大戰中,就確實是國家動員的標準了。
歐洲的另一個特色--城堡,也造成了歐洲軍隊在蒙古軍隊前面的失敗。歐洲的城堡通常并不大,然而十分堅固,聳立到現在而不倒塌是完全可能的。而且,歐洲的軍隊是作戰時臨時征召,一般時間不能超過幾個星期,因為會有農忙時間,而且每個領主也得回去自己封地處理各種大小事務。而雇傭兵的花費非常大。這樣就使得歐洲的封建主們打仗時,除非有極大的耐心和財力人力,已及堅決的決心去攻占某座城堡,否則便只能在圍攻一段時間之后撤軍。因此,歐洲的領主們在面臨外敵時更喜歡先待在城堡里來消耗敵人,等敵人不得不退兵時才發起攻擊,所以這段時間雖然歐洲的大小戰爭不少,真正的野戰卻很少,而蒙古人恰恰是野戰的高手。蒙古人有足夠的人力和物力,以及決心來圍困一座城堡直到它被攻破或投降,歐洲人出戰不能取勝,困守也最終在物資耗盡后歸于失敗,在蒙古人面前是處處受制。
1236年蒙古軍越過烏拉爾山,滅保加爾汗國,1237年進入東北羅斯,先后攻占梁贊、弗拉基米爾、蘇茲達爾、特維爾、莫斯科等城.
1239年蒙古軍南下,1240年涂炭基輔,1241年又滅掉加利奇一沃倫公國,然后轉戰波蘭、捷克、匈牙利,1242年退回南俄草原.
蒙古比北俄羅斯偏南,但更冷,蒙古小馬的耐寒能力也不是俄羅斯馬匹可以相比的。而大迂回作戰是蒙古人的看家本事。如果對比后世的德軍與法軍,蒙軍的策略太老練了。
首先蒙軍對俄羅斯地理氣候的情報非常熟悉,他們在進入俄羅斯前,主要通過商人與小規模戰斗了解俄羅斯,并把當時正在中國指揮作戰的熟悉東歐情況的老將速不臺調來作為總指揮。
蒙軍在俄羅斯近四年時間,發動兩次戰爭,每次戰爭后都到南俄與喀山休整一年的時間,這是徹底的休整。令人奇怪的是蒙軍越打越多,因為在休整期間,大量的南俄與喀山地區的人們進入蒙軍。
蒙軍進入俄羅斯是12萬騎。征服俄羅斯后,蒙軍主力部隊貴由部與蒙哥部因為窩闊臺的命令而返回蒙古本部,但由俄羅斯最后進入東歐的蒙軍竟有15萬騎之多.
窩闊臺這時候招回大軍自有他的用意,對拖雷動手的日子來了.
對于慣于征戰的蒙人來說。用幾年時間來打仗。是很平常不過的一件事情??粗磉叺膽鹄贰C總€戰士的臉上都露出滿意的笑容。知道自己回到草原又將接受眾人的和羨慕。
世界上有比帶著大戰利品回家還快樂的事情嗎?
這些蒙古戰士一致認為是沒有。同樣的??鞓返乃麄円矝]發現身為他們最高統帥的窩闊臺大汗已經很久沒有在他們面前現過。但那頂被幾十頭壯健戰馬拉著金頂大帳。一直在跟隨著隊前進。所以沒有人懷疑他們的大汗出問題。以為他只是不想出來而已。
雖然這些戰士'很遺憾。但也不是不能接受。相比于知道窩闊臺奄一息的消息。這種掩飾反到是種迫切的必要。
天色還未黑。金大帳內就傳命令:原的扎營三天!
對個有些突兀的命令。千夫長。百夫長們雖然有些奇怪。但還是忠執行了軍令。只少數萬夫長面色憂慮的聚集到金頂大帳外。詢問著什么。其中就有拖|'。當看到一臉憂的耶律楚材帳里面出來。拖雷第一個上前。低聲問道:“中書大人。大汗病情如何'”
耶楚材面色極為沉重的嘆了一口氣。搖搖頭:“大汗讓你們進去。也許是想叮囑最后的遺言吧!”說完又嘆了口氣。還別有深意的看了拖雷一眼。
拖雷聽的驚。顧的其他。徑直登上金頂大帳而其他高層將領也跟著走了進去。耶律楚材看看四周?,F大帳周圍都是老營中的宿衛。外圍就是怯薛軍。頓時放下心來。轉身走進大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