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節 建設和諧世界:營造和平發展環境

一、建設和諧世界理論的提出

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的主題,但隨著全球化深入發展,各國相互依賴加強,利益交織,矛盾沖突也逐漸增多。國際體系處于變革、轉型的時期,世界許多地區動蕩頻仍,恐怖主義滋生,面對這些不和諧的因素,各國要想穩定發展,沒有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是不可能實現的。因此,中國為了營造一個和平的發展環境,為了世界的可持續發展,努力有所作為,積極承擔大國在維護地區穩定與安全,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中的作用,提出了建設一個和諧世界的宏偉目標。和諧世界戰略不但是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決心使然,更是全球治理的宏偉目標。

2005年4月22日的雅加達亞非峰會上,胡錦濤指出亞非國家應“推動不同文明友好相處、平等對話、發展繁榮,共同構建一個和諧世界”。這是胡錦濤代表黨中央、國務院首次在國際舞臺上公開提出建立和諧世界的理念。同年6月30日,胡錦濤訪問俄羅斯時兩國簽署了《中俄關于21世紀國際秩序的聯合聲明》,中俄對建設和諧世界達成共識。9月,在聯合國成立60周年慶典上,胡錦濤作了“努力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的演講,對如何建設和諧世界提出四點意見,引起了與會各國政要和國際社會的強烈反響。2006年4月23日,胡錦濤在沙特阿拉伯王國協商會議上,發表了《促進中東和平、建設和諧世界》的重要演講,從政治、經濟、文明三個層面闡述了如何建設和諧世界的問題。他指出,建立和諧世界,必須致力于實現各國和諧共處。各國應該恪守公認的國際法和國際關系的基本準則,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尊重和維護各國自主選擇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的權利;應該堅持多邊主義,促進國際關系民主化,保障各國參與國際事務的平等權利;應該鼓勵和支持以和平方式,通過對話、協商和談判解決爭端和沖突,反對任意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應該在平等的基礎上,加強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建立和諧世界,必須致力于實現全球經濟和諧發展。各國應該重視并采取有效措施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均衡、普惠、共贏的方向發展,努力緩解發展不平衡問題,消除貧困;應該積極推進區域和全球經濟合作,共同解決全球經濟發展中出現的問題,維護經濟安全;應該以相互開放取代彼此封閉,努力建立開放、公平、規范的多邊貿易體制,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使所有國家都從中受益。建立和諧世界,必須致力于實現不同文明和諧進步。各國應該維護世界多樣性和發展模式多樣化,堅持平等對話和交流,倡導開放和兼容并蓄的文明觀,使不同文明在競爭比較中取長補短,在求同存異中共同發展;應該承認各國文化傳統、社會制度、價值觀念和發展道路的差異,不能以此為借口對別國內政說三道四,更不能把世界上存在的一些問題和矛盾歸因于哪一種文明、哪一個民族或哪一種宗教;應該努力使世界上所有文明、所有民族攜手合作,共同推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

近年來,我國的和諧世界理論越來越為更多的國家理解和支持。在2009年6月“金磚四國”領導人首次峰會上,已將“建設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寫入《“金磚四國”領導人俄羅斯葉卡捷琳堡會晤聯合聲明》中。

二、建設和諧世界理論的戰略內涵

2005年12月22日,《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白皮書》中,明確而系統地闡明了和諧世界理念有四個內涵:和諧世界就是“民主的世界,和睦的世界,公正的世界,包容的世界”。

建設一個和諧世界的理論體現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中的“和”“合”思想。“和”指的是和諧、和睦、和平、和善;“合”指的是匯合、結合、聯合、融合等。“和合”的內涵為世界的多樣性,世界萬物的和諧統一,“和而不同”;以和平與合作來獲得利益,達到一種和睦而至“大同世界”。“和合”文化體現在國際關系上,主張“和”為主,“和為貴”;反對以強凌弱,干預他國內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周禮》中說“以和邦國、以統百官,以諧萬民”。可見“和諧”才能安邦興國,萬民和諧幸福。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理想國》,是一部哲人政治家的治國綱要,是對其理想社會的宏偉規劃,對國家、財產,專政、民主、獨裁,正義、戰爭與和平、宗教、道德、教育等問題都進行了探討,其核心理念是公正即為和諧。有積極的借鑒意義,在那個時代具有積極意義。但今天看來也不過是要建立奴隸社會“理想國”的等級秩序。而歷史上的西方大國特別是霸權國家,他們的對外戰略都是采取擴張主義,來達到侵略和殖民的目的。對世界格局帶來的是動蕩、對抗或是沖突甚至戰爭。被殖民國家的資源被掠奪,人民的自由權被剝奪,甚至生存權被褫奪。二戰后美國想以其民主自由的價值理念來統治世界,以軍事擴張和軍事同盟來威懾世界,但恐怖主義滋生和蔓延。世界文化的多元化是不可阻擋的,因此,促進各種文明的交流互鑒、和諧共生,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的發展道路和社會制度,平等相待,才能維護世界的和平和穩定。

因此,我們提倡建立的和諧世界是在國內建設和諧社會的基礎上,延伸至國際關系領域和國際社會。它一方面體現中國和平發展戰略的堅定信心,以及中國和平崛起的同時在國際社會發揮積極的負責任大國的作用,在促進國際關系民主化,塑造更加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上的積極作為;并發揮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合”的精髓指導全球治理和構建世界新秩序。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不管國際風云如何變幻,我們始終不渝地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國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我們愿同各國人民一道,共同推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可見,建設和諧世界正是這一外交宗旨的高度概括和凝練。

三、建設和諧世界營造持久和平的發展環境

近年來,我國提出的建設和諧世界的戰略,建設和諧世界的理論越來越為更多的國家理解和支持。在2009年6月“金磚四國”領導人首次峰會上,已將“建設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寫入《“金磚四國”領導人俄羅斯葉卡捷琳堡會晤聯合聲明》中。

建設和諧世界理論目標是維護人類的持久和平與發展,達到全球共治,和諧有序,國際關系民主化的祥和世界。雖然現在世界局部地區還很不安寧,敘利亞局勢動蕩不安等,但建設和諧世界的美好愿景是大多數國家和人民的共同心愿和努力方向;并且建設和諧世界理論的“和合”思想和原則,為建設一個和諧世界,營造人類持久和平的發展環境提供了可遵循的思想價值體系。

為建設一個和諧世界的宏偉目標,中國積極有所作為,中國一直在為建設一個和諧世界而努力著,從促進國際關系民主化,以及倡導正確的義利觀來實現國家利益與其他國家利益的平衡、與國際利益的協調,建立新型國際關系來實現各國的和平共處、互利共贏,新安全觀來保障相互安全,進而保障世界的和平等等,到在實踐中,積極維護世界的和平與安全。為此,中國在把自己國內的事情辦好的同時,努力在國際社會的諸多領域發揮積極建設性的作用,積極倡導和踐行國際關系新理念和維護世界和平。“中國提出的‘和諧世界’理念為解決非傳統安全領域國際公共產品的供給不足提供了一個新思路。”

(一)積極參與打造國際經濟新秩序

中國通過G20峰會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積極打造國際經濟新秩序。中國是二十國集團創始成員國。中國參加了歷次二十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和峰會。2005年,中國成為二十國集團主席國,成功舉辦了第七屆二十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兩次副手級會議以及研討會等活動。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后,二十國集團升格為領導人會議。在2008年華盛頓首次二十國集團峰會上,中國首次以塑造者、創始國和核心參與方身份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機制。此后,中國國家主席不僅出席了歷次峰會,而且在會上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宣講、介紹中國政府采取的相關舉措,闡明中國對全球經濟治理的立場和積極主張,并提出一系列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重要主張。

2009年4月2日,在倫敦召開了20國集團領導人峰會。此次峰會是在全球金融危機影響繼續擴大,為挽救世界經濟,各國攜手采取措施,努力使金融危機所引發的損失降到最低,并針對國際金融監管,改革國際金融貨幣體系而召開的。

通過20國集團多方的共同努力,G20倫敦金融峰會與會領導人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增資和加強金融監管等全球攜手應對金融經濟危機議題達成多項共識。制定了解救全球金融危機,重振世界經濟,避免今后再次發生類似的經濟危機的多項措施。如,恢復經濟增長與保障就業;加強金融監管監督;鞏固全球金融機構;抵制貿易保護主義,促進全球貿易和投資;保證所有國家的公平和可持續的實現經濟復蘇。倫敦金融峰會首腦宣言說,“為了讓我們的金融機構能夠幫助管理危機并防范未來的危機,我們必須增強它們的長期相關度、執行效力和合法性。決定對國際金融機構進行現代化改革,確保它們能夠在面臨新的挑戰時有效地向成員國和股東提供協助。我們將改革它們的授權、規模和治理,使之適應世界經濟的變化和全球化的新挑戰,同時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包括窮國在內,必須有更大的話語權和代表權”。增加發展中國家在國際金融組織中的話語權問題,這是歷史性的進步,標志著新興經濟體及發展中國家,在構建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中將有更大的作為,在有關國際經濟秩序的規則制定中將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倫敦金融峰會多項共識的達成,是人類在國際經濟危機下積極尋求國際合作,共克時艱的結果。這是與會各國領導人在深刻認識“所有國家都必須聯合起來解決這一危機,全球性的危機需要全球共同解決”這樣的前提下達成的。這次金融峰會取得的積極成果也是中國、俄羅斯等國積極參與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建立,積極努力改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金融機構的某些不合理規則的結果。對此次金融峰會國際社會給予了積極的評價,英國《每日電訊報》在2009年4月3日的頭版報道中,用了這樣的標題:《G20:布朗宣布世界新秩序》,稱布朗認為此次金融峰會開辟了新的世界秩序。2009年3月28日《東方早報》報道,英國外交大臣米利班德3月26日接受意大利媒體采訪時將倫敦峰會的意義表述為:“單極時代將在4月2日結束。我們將會得到重要機會,使我們能夠開始在同一個平面上討論和分析具有重要意義的國際問題。多極時代將會開啟。20國集團領導人會談真正的政治意義就在于此。”

中國的聲譽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機中大幅上升,以至于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把G20倫敦峰會稱為G2峰會。他說:“沒有一個強大的兩國集團,二十國集團將很失望。”德國《法蘭克福評論報》在評價中國在G20峰會中的作用時引用了這句話。《法蘭克福匯報》稱,中國的自信已日益擴大。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建議取消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地位,創造獨立于一國主權貨幣之外的“超級貨幣”。由此,展開了關于取消美元為國際唯一儲備貨幣的爭論與思考。

2014年11月,澳大利亞布里斯班峰會公報強調加強全球經濟機構的重要性:“我們需要一個在開放型世界經濟中的強大貿易體制,以促進經濟增長、創造就業。為幫助工商界更好地利用貿易協定,我們將努力保證雙邊、區域和諸邊貿易協定互為補充、透明,并為在世界貿易組織規則內建設更強大的多邊貿易體制作出貢獻。這些規則依然是帶來經濟繁榮的全球貿易體制的基石。一個能夠應對當前和未來挑戰的、充滿活力、有效的世界貿易組織十分必要。”

2015年由土耳其主持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于11月15日至16日在安塔利亞舉行,本次G20峰會主題為“共同行動以實現包容和穩健增長”。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并發表題為《創新增長路徑,共享發展成果》的重要講話,強調二十國集團要加強宏觀經濟政策溝通和協調,推動改革創新,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他指出,二十國集團的任務是促進世界經濟增長。二十國集團既要治標以求眼下穩增長,又要治本以謀長遠添動力;既要落實好以往成果,又要凝聚新的共識;既要采取國內措施、做好自己的事,又要精誠合作、共同應對挑戰。為此,習近平提出以下幾點建議。第一,加強宏觀經濟政策溝通和協調,形成政策和行動合力。第二,推動改革創新,增強世界經濟中長期增長潛力。第三,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激發國際貿易和投資活力。第四,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為公平包容發展注入強勁動力。習近平指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審查報告指出人民幣滿足“可自由使用”標準,建議納入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中方對此表示歡迎,認為這將有利于提高特別提款權的代表性和吸引力,也將有利于完善國際貨幣體系,維護全球金融穩定。中方期待本月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執董會討論取得積極結果。

2014年11月,布里斯班峰會宣布,中國將主辦2016年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會議。

(二)積極參與國際機制建設

近年來國際社會越來越認識到,全球化時代各國的相互依賴加強,全球問題只有各國齊心協力才能解決。因此都積極走多邊路線,并越來越重視國際機制的作用和建設。

地區合作組織成為重要的雙邊或多邊合作的平臺與渠道,創造了許多有效的國際合作機制。如上海合作組織在其“長期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的框架下,積極開展成員國的經貿活動,為防止恐怖主義舉行聯合軍演等,為促進成員國的經濟、文化交流與合作,維護地區穩定與和平做出了積極努力,也取得了相當的成效。東盟與中日韓“10+3合作機制”、亞太經合組織等都是促進地區發展,拓展國際合作的重要的多邊機制與平臺。

中國與俄羅斯都是上海合作組織的成員國、金磚國家成員以及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都非常重視聯合國和國際機制的作用,積極推動聯合國有關方面的改革,積極參與國際機制的建設。上海合作組織機制和金磚國家合作機制的建設和運行,中國和俄羅斯與印度、巴西、南非國家積極協調、相互配合,起了重要的中堅力量。

聯合國作為由主權國家組成的世界上最具普遍性的國際組織,在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促進國際合作與發展中,發揮了重要的協調作用。聯合國是二戰末期由美國總統羅斯福提出的,它是在國際聯盟的集體安全思想基礎上,汲取其失敗的教訓,實行由五大常任理事國擁有否決權的大國一致原則,在英國、蘇聯、中國、法國等國的積極參與下創立的,試圖建立在大國合作基礎上保障全球普遍安全的機構。在聯合國集體安全機制中,各成員國的安全靠整個體系的集體力量來保障。多極世界是全球安全和繁榮所必須的,在多極化的世界中,聯合國的協調、監督、維和作用是至關重要的。影響全球利益的問題必須由全球機構做出決策;并且,聯合國是世界性組織,它有193個成員國,它的大約170個議事日程囊括了國際合作中所有有意義的內容,涵蓋內容之多,輻射范圍之廣,是任何其他組織或機構無法替代的。聯合國安理會是唯一有權采取強制性措施的維護和平的機構,其決定對會員國有約束力,對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負有主要責任。聯合國安理會是主要大國進行協商和作出決策的論壇。并且,這個論壇對于發展中國家以及那些尋求國際問題的一致性解決方案之基礎的國家來說,具有特殊意義。它提供了一種非殖民化和國際制度改革的框架。

羅伯特·基歐漢認為,正式的國際組織是有目的的制度,它有明確的規劃、對個體和集團的角色有具體規定,也有一定的行動能力。約瑟夫·凱米萊里認為,國際組織有助于確定時間表和議事日程,并且推動了決策過程,這些過程本身獲得了生命并且截然不同于其任何成員國的偏好與優先性考慮。現實主義大師摩根索對集體安全也有過高度評價:“集體安全是有案可稽的克服執法系統的完全分散化缺陷所作的意義最深遠的深廣嘗試。傳統的國際法讓受害的國家去執行,而集體安全則設想國際法準則由國際社會的所有成員國來執行,不論它們在某一特定場合是否受到損害。這樣,未來的違法者必須經常想到要面對所有為保衛國際法而自動采取集體行動的各國的一個共同陣線。”

聯合國集體安全機制能否發揮作用取決于大國的作用,取決于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的強權關系。是均勢基礎上的多邊合作,還是繞開聯合國的霸權主義,是聯合國能否發揮作用的關鍵。英赫爾德教授認為,“《聯合國憲章》框架在許多方面代表著國家間體系的延伸”。他認為《聯合國憲章》模式有主要的特征是:“1.世界共同體由主權國家構成,它們由既特別又制度化的緊密的關系網絡相連結。個人和團體都被視為國際關系中的合法行為者(盡管作用有限)。2.受殖民力量、種族主義政權和外來侵略者壓迫的民族,被授予了得到承認的權利以及在表達自己的未來和利益方面的自決權。3.對‘有效權力原則’提出質疑的各種標準和價值觀被逐漸接受;相應地,嚴重違反國際準則的行為在理論上也不再被視為合法。對武力的訴諸加以限制,其中包括對經濟力量的不正當使用的限制。4.創立了旨在有助于在國際事務中進行立法和執法的新的規則、程序和機構。5.一些法律原則被采用,這些法律原則用以界定國際社會所有成員其行為的形式和范圍,并為國際準則的建構提供一系列指南。6.保護和平、推進人權和建立更多的社會正義,被公認為具有集體優先權;‘公共事物’包括整個國際社會。為尊重一定的價值觀,例如和平、禁止種族屠殺。7.不同民族和國家之間的全面不平等得到承認,同時新的規則——包括‘人類共同遺產’的概念——得以建立,以用來創造一些方式來治理對領土、財產和自然資源的分配、占有及利用。”

雖然聯合國在冷戰時期主要由美國操縱,其創立的一些國際機制為美國的經濟發展,為美國的強大奠定了基礎。但聯合國多邊主義機構的本質,其創立的集體安全機制,為避免戰爭升級,維護和平,起到了重要作用,客觀上也促進了人類的共同進步,特別是冷戰結束后,聯合國在國際維和、維護穩定、研討解決人類共同的環境保護、共同打擊恐怖主義、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擴展等方面都做出了積極貢獻。當然聯合國發展到今天也顯現了它的歷史局限性:聯合國的構架是用來容納人們1945年時所理解的國際權力結構的。全球被分割為具有不同地緣政治利益的各個強大的民族國家,這一點納入了《聯合國憲章》的構想。……而且,《聯合國憲章》用新的形式(通過第51條)認可了為‘自我防御’而采取的必要的單邊國家戰略行動,使得它在“先發制人”的霸權主義面前顯得軟弱無力。聯合國對會員國會費的依賴使它易受大國影響的情況更加嚴重。缺乏一種機制以使聯合國在地區和跨國的功能性及文化性力量(機構、集團或運動)中享有直接的地位,而這些力量通常會對國際問題擁有重要的發言權,這一情形加劇了聯合國在國家政治中的脆弱性。因此聯合國走到了改革的岔路口,用前聯合國秘書長安南的話說,這個時刻的決定意義可能不亞于創建聯合國的1945年。聯合國改革的必要性是與其集體安全的理論局限性,及運行機制密切相關,更離不開國際政治現實的制約。

全球化背景下聯合國的改革目標與其未來擔負的歷史使命,成為新的時代課題擺在我們面前。2004年12月2日,聯合國前秘書長安南將改革方案報告提交給第59屆聯大,聯合國重大改革進程由此開始。此次改革體現的精神為:第一,重申了五大常任理事國具有不可動搖的否決權這一機制;第二,發展中國家在安理會的席位應當擴充,滿足發展中國家多年來正當和強烈的愿望;第三,安理會的成員在地區上要基本上達到平衡;第四,由于地區大國和發展中國家席位的增加,將擴大安理會的作用;第五,安理會擴大的適度性,有利于保證安理會機制的精干性和高效性。總之,聯合國無論怎樣改,都會堅持它的終極目標:維護聯合國多邊主義機構的本質;維護安理會集體安全機制;加強經社理事會的作用;在機構精干、議程創新、時效性和應對各種危機上不斷追求。聯合國肩負的歷史責任,就是消除戰爭,維護世界和平;解決全球問題,促進了人類的共同發展。這是聯合國的職責,也是我們構建民主合作世界新秩序的重要保障。當然聯合國的改革不會一帆風順的,聯合國安理會改革的席位之爭,實為秩序之爭。日本、德國、印度和巴西等地區大國都想擠進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常任理事國是聯合國賦予大國政治地位的一種身份的象征,具有對國際事務的否決權,因此,這個席位之爭,不僅僅是爭取哪一國的利益問題,而是代表了一些大國及地區的利益與安全問題,甚至國際安全,進而將會影響到世界秩序模式之爭。如何使聯合國既取得美國的支持,又能抑制單邊主義,發揮大國協調一致的積極作用,利用大國合作,使各大國能夠擔負起維護國際穩定,構建民主合作新秩序的歷史重任,是國際社會將不懈追求的目標。

2005年9月14日在紀念聯合國成立60周年的首腦會議上,各國首腦達成了共識,認為聯合國在維護世界和平、尋求人類共同發展上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60屆聯大主席國瑞典首相約蘭·佩爾松在主持發言中說,“國際合作已成為國家利益的一部分”。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作了“維護安理會權威,加強集體安全機制”的重要講話。他說,聯合國安理會在解決事關世界和平與安全的重大全球和地區問題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應該保證安理會履行聯合國憲章賦予的職責。60年的實踐證明,安理會在解決事關世界和平與安全的重大全球和地區問題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就加強集體安全機制主要提出了以下建議:第一,堅持多邊主義,維護安理會權威。只有加強多邊合作,特別是加強聯合國作用、維護安理會權威,才能有效應對日益增多的全球性威脅和挑戰,真正實現普遍安全。在涉及世界和平與安全的重大問題上,應該由安理會根據實際情況作出判斷,依照聯合國憲章采取集體行動。第二,有效應對威脅,提高安理會效率。安理會既要具備迅速反應能力,也要注意標本兼治,制定從預防到恢復和平、從維和到沖突結束后重建的全面戰略。中方支持安理會在應對恐怖主義等非傳統安全問題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第三,體現民主原則,改進安理會決策。國際關系民主化是當今時代的潮流,在安理會上也應該得到體現。發展中國家占聯合國會員國總數三分之二以上,但在安理會的代表顯然不足。中方主張在廣泛一致的基礎上擴大安理會,增加發展中國家特別是非洲國家的代表性,讓更多國家特別是中小國家有更多機會參與安理會決策。

2015年,聯合國成立七十周年。9月2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出席聯合國發展峰會并發表了題為《謀共同永續發展做合作共贏伙伴》的重要講話。他說,本次峰會通過的2015年后發展議程,為全球發展描繪了新愿景,為國際發展合作提供了新機遇。他強調要爭取公平的發展、開放的發展、全面的發展。各國都應成為全球發展的參與者、貢獻者、受益者。不能一個國家發展、其他國家不發展,一部分國家發展、另一部分國家不發展。各國能力和水平有差異,在同一目標下,應該承擔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要完善全球經濟治理,提高發展中國家代表性和發言權,給予各國平等參與規則制定的權利。特別強調,健全發展協調機制。各國要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避免負面溢出效應。區域組織要加快一體化進程,通過域內優勢互補提升整體競爭力。聯合國要繼續發揮領導作用。可見,中國這些年一直致力于聯合國的改革和維護聯合國在國際社會所發揮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俄羅斯也是世界多極化的積極倡導者,在國際事務中積極走多邊路線,是促進世界多極化的重要力量。從歷史角度看,它具有大國意識,在國際力量配置上,在地區及全球均勢中起著重要作用。其拉夫羅夫外長指出:“未來世界體系仍然難以確定在很大程度上與俄羅斯在蘇聯解體后變弱有關……因此,俄羅斯強盛起來成為積極變化的催化劑是完全合乎邏輯的。俄羅斯現在能夠與其他大國平等地參與制定和落實全球性的議事日程。可能最近15年來首次在符合現階段世界發展的世界體系設想市場上出現了真正的競爭環境。”

中國經濟穩步發展,綜合國力不斷提升。中國堅持奉行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的,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積極倡導世界的多極化,是創建公平、公正、民主合作的世界新秩序的重要力量。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處理國際爭端和突發事件的能力日漸成熟,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中國為推進國際合作立足周邊,發展同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合作關系,為經濟建設創造了穩定的外部環境。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唯一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堅定支持發展中國家維護自身權益和謀求經濟發展的合理要求,并援助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建設。

20國集團峰會就是在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經濟危機這樣大的人類災難面前所采取的積極應對措施。它所達成的宣言是多邊主義與國際機制建設的有效成果,中國是其積極的建設者之一。“融合了7國集團和12個重要新興經濟體國家的20國集團(G20)已呈現出擔當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最重要平臺的特征和趨勢,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機制步入重大的變革期。”

2009年6月16日,在俄羅斯葉卡捷琳堡舉行“金磚四國”領導人首次會晤,這次歷史性會晤被視為四國為共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所采取的又一重大舉措。“金磚四國”從一開始的經濟學概念發展到政治范疇,國際地位不斷提高,時任巴西總統盧拉說,“這次會議的成功召開具有重要意義。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都是重要國家,國際金融危機使國際社會意識到新興國家的重要性,新興國家加強合作將極大影響國際關系”。胡錦濤說,“四國致力于推動國際金融體系改革,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國際金融新秩序,從體制機制上為世界經濟持續發展提供保障”。時任俄羅斯總統梅德韋杰夫在峰會上呼吁四國聯手創造一個“更加公平的

世界”和多極化的世界。2010年4月15日,在巴西舉行了金磚四國第二次峰會,主要討論了國際金融機構改革,推動世界經濟的穩定復蘇,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金磚國家協調機制在維護新興經濟體利益方面的影響力不斷上升。南非加入后,增添了金磚國家整體實力,在國際上的影響和地位不斷上升。2014年,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的設立,意味著金磚國家積極探索公正、合理的國際金融秩序。金磚國家開發銀行深化了金磚國家間合作,作為全球發展領域的多邊和區域性金融機構的補充,為實現強勁、可持續和平衡增長的共同目標做出貢獻。這是金磚機制性合作的重大成果和重要里程碑。另一方面,從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的設立可以看出,金磚國家合作機制是公平公正民主的,是本著合作、互利共贏的目標,照顧到了各方的利益需求和發展需要。而且,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的金融合作機制與國際金融機制并行不悖,使金磚國家能更好地參與到全球金融治理進程中。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產生的倒逼效應可以促進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加快改革的步伐,使國際金融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三)為促進世界貿易積極做出貢獻

關于促進世界貿易,中國一貫主張自由貿易,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為減少貿易順差,努力擴大內需,促進世界貿易平衡做出了積極努力。

金融危機發生后,中國積極應對,為挽救世界經濟,使世界經濟從危機的低谷中走出,積極多次派團到歐洲等地采購,時任總理溫家寶在2010年兩會期間答記者問時說:“去年我們統計了37個國家對中國的出口情況,其中有16個國家對中國的出口是增長的。歐盟地區,出口總體下降20.3%,但是對中國的出口只下降15.3%。去年德國對中國的出口多達760億歐元,創歷史最高。美國去年出口下降17%,但是對中國的出口僅下降0.22%。中國已經成為周邊國家包括日本、韓國的出口市場,也成為歐美的出口市場。”

中國對世界經濟的突出貢獻得到了世界政要的一致好評,時任英國財政大臣阿利斯泰爾·達林2009年9月5日表示,“英國和世界其他國家都能從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中獲益”。時任德國出口商協會國際部負責人延斯·納格爾說,“我們在與中國的貿易中收獲頗豐”。一系列數據顯示,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正在做出自己的貢獻。2009年上半年,中國成為日本最主要的貿易伙伴。2009年第二季度,法國向中國以及其他東亞國家的出口上漲了18.7%;這與第一季度下跌16.2%的情形有著天壤之別。莫埃克透露,使用歐元的16個國家第二季度的出口總量上升了6.3%。中國經濟的增長也幫助周邊國家和地區走出了經濟低迷,從2008年年底到2009年年初,韓國和中國臺灣的工業產出分別增長了28%和26%。而美國工業產出在7月才出現了自2007年12月以來的首次增長,但增幅僅比谷底高出0.5個百分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09年7月22日發表的報告,高度評價中國政府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認為這些措施有力地促進了中國經濟的增長,并為全球經濟穩定做出了貢獻。時任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2009年9月2日說:“中國在經濟危機的狂風巨浪中穩步前進。通過大規模刺激經濟和加大貸款力度,中國保持了高增長速度,為全球經濟顯露復蘇跡象做出了貢獻。”

金融危機以來,西方的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打壓中國的出口,2010年3月百余名美國國會議員致函奧巴馬政府要求將中國列為“貨幣操縱國”,把他們的貿易逆差歸罪于中國。奧巴馬也幾度親自上陣,對人民幣升值加壓。時任總理溫家寶指出,“在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和蔓延期間,人民幣匯率保持基本穩定對世界經濟復蘇做出了重要貢獻。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是從2005年7月份開始的,到現在人民幣的幣值對美元升值21%,實際有效匯率升值16%。2008年7月到2009年2月,也就是世界經濟極為困難的時期,人民幣并沒有貶值,而實際有效匯率升值14.5%。”

就中美貿易摩擦問題,中國政府一貫采取措施加以解決,加大美國產品對中國的出口。國家領導人也多次表示,中國絕不盲目追求貿易順差,中國想方設法實現國際收支基本平衡,這是我們長期努力的方向。2010年,一季度我國外貿順差144.9億美元,下降八成,3月份當月貿易逆差72.4億美元。

(四)維護世界和平發揮積極作用

據《中國航空報》報道:2010年3月,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批準的2010年中國國防費預算為5321.15億元(約合77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7.5%,增幅有所下降。中國的軍費只夠維持防御性的開支。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發言人傅瑩2015年3月4日表示,2015年預算草案中建議的國防預算的增長幅度是10%左右。這一數字低于去年國防預算增長幅度。全國人大代表、軍事科學院研究員陳舟少將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國防費適度理性增長,充分考慮了國家安全的需求,充分彰顯了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決心”“實現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離不開堅強的物質支撐”“我軍正處于機械化信息化復合發展的關鍵期、深化改革的攻堅期,必須保持國防投入的持續適度增長”同時,陳舟強調,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正承擔起越來越多的國際責任和義務。國際維和、聯合反恐、國際災難救援、護航行動等,都需要更多的財力和物質保障。“盡管有了一定的增長,但相對于世界其他主要國家,我們的國防投入無論是占GDP的比重,還是國民人均、軍人人均軍費,都是比較低的。”世界主要國家軍費開支一般占GDP的2%到4%,而中國只有約1.5%,遠低于美國的4%。2014年中國國防預算為8082.3億元,若按此數,10%左右的增長速度意味著今年國防預算將達到8900億元左右。這個數字仍然大大低于美國2013年6004億美元的軍費開支。中國學者講,美國的軍費開支比其后邊的九個國家的軍費總和還多!可見其差距有多大。即使這樣,2015年,習近平在紀念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周年的講話中向世人莊嚴宣告,中國裁軍30萬。足可見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堅強決心。中國在軍費只夠防御性開支的情況下,還積極為維護世界的和平做出積極貢獻。第一,中國力所能及地維護世界的核安全,支持并嚴格履行《核武器不擴散條約》。第二,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肩負著聯合國的維護世界和平的任務,每年往海地、東帝汶等地派往大量的維和人員,他們為維護當地的社會治安、人員財產安全,維護世界和平做出了重要貢獻,有的為此還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截至2010年1月,我國共向亞洲的東帝汶、阿富汗,歐洲的波黑、科索沃,非洲的利比里亞、蘇丹和美洲的海地7個任務區派遣維和警察1569人次,其中向海地派遣維和警察防暴隊8支1000人次;截至2015年中國已經派出維和警察2000多人次。我國在派出維和部隊的同時派出醫療隊,實行人道主義的救死扶傷。據2015年4月10日《環球時報》報道,日本《外交學者》8日刊文:《中國是維和生力軍?》文章認為:“中國的全球影響力正以出人意料的方式擴大:它是所有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對維和貢獻最大的國家。參加維和行動的增加,象征中國全球地位的上升,既擴大了外交影響,也保護了自身經濟利益。”文章雖然是以不公正的心理說中國維和是保護了中國自身的經濟利益,但也不得不承認,中國是對維和貢獻最大的國家。中國同時又是國際反恐怖主義的堅定力量。

參加國際社會的聯合反恐行動60多年來,中國積極參與國際發展合作,共向166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了近4000億元人民幣援助,派遣60多萬援助人員,其中700多名中國好兒女為他國發展獻出了寶貴生命。可見,中國以實際的行動,甚至生命的代價,為世界各國人民的幸福,為世界的和平、安全與發展貢獻了積極的力量。

(五)積極應對氣候環境變化問題

中國充分認識氣候變化是人類發展進程中出現的問題,既受自然因素影響,也受人類活動影響,既是環境問題,更是發展問題,同各國發展階段、生活方式、人口規模、資源稟賦以及國際產業分工等因素密切相關。應對氣候變化,涉及全球共同利益,中國積極呼吁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應該積極采取行動應對氣候變化。2009年9月22日,胡錦濤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開幕式上的講話中指出,要根據《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京都議定書》的要求,積極落實“巴厘路線圖”談判。發達國家應該完成《京都議定書》確定的減排任務,繼續承擔中期大幅量化減排指標,并為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提供支持。發展中國家應該根據本國國情,在發達國家資金和技術轉讓支持下,盡可能減緩溫室氣體排放。發達國家應該擔起責任,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新的額外的充足的可預期的資金支持。幫助他們發展中國家擺脫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中國已經并將繼續堅定不移為應對氣候變化做出切實努力,并向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繼續支持小島嶼國家、最不發達國家、內陸國家、非洲國家提高適應氣候變化能力。

中國已經制定和實施了《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中國將進一步把應對氣候變化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爭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左右。大力增加森林碳匯,爭取到2020年森林面積比2005年增加4000萬公頃,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13億立方米。積極發展綠色和低碳經濟。

2009年末在丹麥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上,時任總理溫家寶與各國代表積極斡旋,為達成《哥本哈根協議》,中國代表團做出了艱苦努力,“共同但有區別的原則”,為發展中國家爭取到了相應的發展權力,同時又提高了發達及發展中國家積極自覺地為保護環境而履行自己職責的意識,改變發展方式,走綠色經濟、低碳經濟之路。

2015年10月,習近平主席訪問英國時卡梅倫首相還提及要與中國共同關注氣候變化問題。22日,習近平主席與卡梅倫首相在契克斯首相鄉間別墅會晤時指出,當前國際形勢復雜多變,面臨各種風險挑戰。世界各國命運緊密相連,已經成為不可分割的命運共同體。我們應該發揚同舟共濟的精神,共同建設一個更加繁榮、穩定、和諧的世界。作為負責任的大國,中國愿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多貢獻。

2015年11月29日至30日,習近平與全球150多個國家領導人一起應邀出席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開幕活動。30個小時,多場雙邊會談,與各國領導人深入交換意見。在開幕式上,習近平發表了《攜手構建合作共贏、公平合理的氣候變化治理機制》的重要講話。他就此次大會將要制定應對氣候變化的巴黎協議提出了四點建議:“巴黎協議應該有利于實現公約目標,引領綠色發展;巴黎協議應該有利于凝聚全球力量,鼓勵廣泛參與;巴黎協議應該有利于加大投入,強化行動保障;巴黎協議應該有利于照顧各國國情,講求務實有效。”這四點建議,為正處于當下的國際矛盾提供了很好的解決思路,更是為推動全球更好實現可持續發展注入動力。在全球氣候變化大背景下,習近平又提出了對未來全球治理模式和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三點建議:“我們應該創造一個各盡所能、合作共贏的未來;我們應該創造一個奉行法治、公平正義的未來;我們應該創造一個包容互鑒、共同發展的未來。”三點建議的提出,得到了各國領導人的共鳴。在演講期間,習近平向世界介紹了中國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的成果,闡述了中國將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十三五”規劃重要內容,同時承諾了中國向聯合國提交的“2030年國家自主貢獻”,體現出中國為推動全球氣候治理的“中國擔當”。全球氣候治理是人類的共同事業,守護綠色家園還需各國攜手努力。巴黎,是起點,而不是終點。

觀點:中國積極走和平發展道路,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國家綜合實力的增強,努力塑造一個負責任大國的國際形象,積極承擔相應的國際義務,積極走多邊路線,與聯合國以及世界各國人民一道,為世界的和平與可持續發展,為建設一個和諧世界而做著積極的工作,并將一直努力著。近年來,習近平主席在中外的多場演講中經常提到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經濟全球化使我們越來越變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聯系、相互依賴。這與建設一個和諧世界的戰略思想是一脈相承的。只有世界各國人民都深刻地體會到我們是命運共同體、利益共同體、安全共同體,才能更認同建設一個和諧世界是與每一個國家人民的福祉、生命安全息息相關的。而只要世界人民共同努力,它就不是一個美麗的夢想,而是完全可以達到的各國人民友好相處、和諧共生的和諧世界的幸福畫卷。中國的和諧世界戰略,一方面為中國的和平發展創造著一個相對和平穩定的周邊環境和良好的國際環境,另一方面為人類社會的和平與發展也做出了積極貢獻,并將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本章完)

第三節 建立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打造國際合作新典范第一節 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第一節 “一帶一路”戰略:開辟全球治理新模式、國際合作新路徑第二節 “一帶一路”戰略:促進國際合作新舉措第二節 上合組織的合作:區域合作新典范第三節 “一帶一路”戰略: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理念第一節 “一帶一路”戰略:開辟全球治理新模式、國際合作新路徑第一節 反帝反霸的外交戰略:改變了中華民族的生存條件第一節 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第二節 建設和諧世界遇到的挑戰第三節 “一帶一路”戰略: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理念第二節 “一帶一路”戰略:促進國際合作新舉措第二節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角色定位第三節 “一帶一路”戰略: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理念第三節 建設和諧世界的可行性第三節 正確義利觀與國家利益至上的關系第三節 金磚國家的合作:新興經濟體的互利共贏第一節 正確義利觀:國際關系新理念第二節 建設和諧世界遇到的挑戰第一節 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國際安全新理念、新模式第一節 正確義利觀:國際關系新理念第三節 建立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打造國際合作新典范第二節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角色定位第二節 親、誠、惠、容:踐行周邊外交新理念第三節 建立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打造國際合作新典范第二節 “一帶一路”戰略:促進國際合作新舉措第三節 金磚國家的合作:新興經濟體的互利共贏第一節 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第一節 正確義利觀:國際關系新理念第二節 建設和諧世界遇到的挑戰第三節 金磚國家的合作:新興經濟體的互利共贏第一節 反帝反霸的外交戰略:改變了中華民族的生存條件第三節 “一帶一路”戰略: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理念第一節 反帝反霸的外交戰略:改變了中華民族的生存條件第一節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理念第一節 反帝反霸的外交戰略:改變了中華民族的生存條件第一節 建設和諧世界:營造和平發展環境第一節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理念第一節 反帝反霸的外交戰略:改變了中華民族的生存條件第一節 正確義利觀:國際關系新理念第二節 上合組織的合作:區域合作新典范第二節 “一帶一路”戰略:促進國際合作新舉措第一節 “一帶一路”戰略:開辟全球治理新模式、國際合作新路徑第二節 中國的和平發展戰略:大國崛起的新路徑第二節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角色定位第一節 反帝反霸的外交戰略:改變了中華民族的生存條件第三節 正確義利觀與國家利益至上的關系第二節 親、誠、惠、容:踐行周邊外交新理念第二節 親、誠、惠、容:踐行周邊外交新理念第二節 上合組織的合作:區域合作新典范第二節 正確義利觀倡導的理念:互利共贏第一節 反帝反霸的外交戰略:改變了中華民族的生存條件第二節 上合組織的合作:區域合作新典范第三節 建設和諧世界的可行性第三節 正確義利觀與國家利益至上的關系第一節 正確義利觀:國際關系新理念第三節 金磚國家的合作:新興經濟體的互利共贏第二節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角色定位第一節 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第二節 上合組織的合作:區域合作新典范第三節 “一帶一路”戰略: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理念第三節 正確義利觀與國家利益至上的關系第二節 建設和諧世界遇到的挑戰第一節 “一帶一路”戰略:開辟全球治理新模式、國際合作新路徑第一節 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第二節 “一帶一路”戰略:促進國際合作新舉措第一節 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第一節 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第一節 正確義利觀:國際關系新理念第三節 建立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打造國際合作新典范第二節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角色定位第三節 “一帶一路”戰略: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理念第一節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理念第二節 上合組織的合作:區域合作新典范第一節 建設和諧世界:營造和平發展環境第二節 正確義利觀倡導的理念:互利共贏第三節 金磚國家的合作:新興經濟體的互利共贏第三節 建立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打造國際合作新典范第一節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理念第一節 正確義利觀:國際關系新理念第二節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角色定位第一節 建設和諧世界:營造和平發展環境第二節 上合組織的合作:區域合作新典范第三節 建設和諧世界的可行性第二節 上合組織的合作:區域合作新典范第一節 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國際安全新理念、新模式第一節 正確義利觀:國際關系新理念第三節 “一帶一路”戰略: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理念第一節 “一帶一路”戰略:開辟全球治理新模式、國際合作新路徑第一節 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第一節 反帝反霸的外交戰略:改變了中華民族的生存條件第一節 正確義利觀:國際關系新理念第二節 親、誠、惠、容:踐行周邊外交新理念第三節 金磚國家的合作:新興經濟體的互利共贏第一節 建設和諧世界:營造和平發展環境
第三節 建立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打造國際合作新典范第一節 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第一節 “一帶一路”戰略:開辟全球治理新模式、國際合作新路徑第二節 “一帶一路”戰略:促進國際合作新舉措第二節 上合組織的合作:區域合作新典范第三節 “一帶一路”戰略: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理念第一節 “一帶一路”戰略:開辟全球治理新模式、國際合作新路徑第一節 反帝反霸的外交戰略:改變了中華民族的生存條件第一節 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第二節 建設和諧世界遇到的挑戰第三節 “一帶一路”戰略: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理念第二節 “一帶一路”戰略:促進國際合作新舉措第二節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角色定位第三節 “一帶一路”戰略: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理念第三節 建設和諧世界的可行性第三節 正確義利觀與國家利益至上的關系第三節 金磚國家的合作:新興經濟體的互利共贏第一節 正確義利觀:國際關系新理念第二節 建設和諧世界遇到的挑戰第一節 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國際安全新理念、新模式第一節 正確義利觀:國際關系新理念第三節 建立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打造國際合作新典范第二節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角色定位第二節 親、誠、惠、容:踐行周邊外交新理念第三節 建立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打造國際合作新典范第二節 “一帶一路”戰略:促進國際合作新舉措第三節 金磚國家的合作:新興經濟體的互利共贏第一節 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第一節 正確義利觀:國際關系新理念第二節 建設和諧世界遇到的挑戰第三節 金磚國家的合作:新興經濟體的互利共贏第一節 反帝反霸的外交戰略:改變了中華民族的生存條件第三節 “一帶一路”戰略: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理念第一節 反帝反霸的外交戰略:改變了中華民族的生存條件第一節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理念第一節 反帝反霸的外交戰略:改變了中華民族的生存條件第一節 建設和諧世界:營造和平發展環境第一節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理念第一節 反帝反霸的外交戰略:改變了中華民族的生存條件第一節 正確義利觀:國際關系新理念第二節 上合組織的合作:區域合作新典范第二節 “一帶一路”戰略:促進國際合作新舉措第一節 “一帶一路”戰略:開辟全球治理新模式、國際合作新路徑第二節 中國的和平發展戰略:大國崛起的新路徑第二節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角色定位第一節 反帝反霸的外交戰略:改變了中華民族的生存條件第三節 正確義利觀與國家利益至上的關系第二節 親、誠、惠、容:踐行周邊外交新理念第二節 親、誠、惠、容:踐行周邊外交新理念第二節 上合組織的合作:區域合作新典范第二節 正確義利觀倡導的理念:互利共贏第一節 反帝反霸的外交戰略:改變了中華民族的生存條件第二節 上合組織的合作:區域合作新典范第三節 建設和諧世界的可行性第三節 正確義利觀與國家利益至上的關系第一節 正確義利觀:國際關系新理念第三節 金磚國家的合作:新興經濟體的互利共贏第二節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角色定位第一節 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第二節 上合組織的合作:區域合作新典范第三節 “一帶一路”戰略: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理念第三節 正確義利觀與國家利益至上的關系第二節 建設和諧世界遇到的挑戰第一節 “一帶一路”戰略:開辟全球治理新模式、國際合作新路徑第一節 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第二節 “一帶一路”戰略:促進國際合作新舉措第一節 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第一節 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第一節 正確義利觀:國際關系新理念第三節 建立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打造國際合作新典范第二節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角色定位第三節 “一帶一路”戰略: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理念第一節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理念第二節 上合組織的合作:區域合作新典范第一節 建設和諧世界:營造和平發展環境第二節 正確義利觀倡導的理念:互利共贏第三節 金磚國家的合作:新興經濟體的互利共贏第三節 建立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打造國際合作新典范第一節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理念第一節 正確義利觀:國際關系新理念第二節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角色定位第一節 建設和諧世界:營造和平發展環境第二節 上合組織的合作:區域合作新典范第三節 建設和諧世界的可行性第二節 上合組織的合作:區域合作新典范第一節 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國際安全新理念、新模式第一節 正確義利觀:國際關系新理念第三節 “一帶一路”戰略: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理念第一節 “一帶一路”戰略:開辟全球治理新模式、國際合作新路徑第一節 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第一節 反帝反霸的外交戰略:改變了中華民族的生存條件第一節 正確義利觀:國際關系新理念第二節 親、誠、惠、容:踐行周邊外交新理念第三節 金磚國家的合作:新興經濟體的互利共贏第一節 建設和諧世界:營造和平發展環境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泰县| 孝义市| 宁德市| 伊宁县| 宁武县| 平泉县| 报价| 拉萨市| 尼勒克县| 太白县| 美姑县| 应城市| 手游| 南康市| 嘉义县| 龙海市| 拉萨市| 陇西县| 当涂县| 红河县| 镇沅| 同江市| 霞浦县| 兴安县| 青河县| 朝阳市| 通城县| 桃源县| 科尔| 邢台市| 三门县| 龙海市| 石台县| 汶上县| 五河县| 朝阳区| 四川省| 临清市| 宁海县| 阜新市| 隆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