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氏聽到凌云的問話,臉色一僵,心中暗恨凌云詭計多端,這個問題她要如何回答?當著眾官員的面難道她要說他們還不如凌云一介女流,這是無論如何都不能說出口的。但是她明顯感覺此刻若是順著凌云的話說,最終會讓自己的算盤落空。然而,面對眾人的目光,她無可選擇,只有答道:“你說的極是,諸位是我朝的中梁抵住,自不是你能相比的。”
聽到兩人對他們的肯定,眾官員心中頓時升起了一種優越感,看向凌云和寧氏的目光尤其溫和。
凌云感覺到周圍氣氛的變化,唇角在喜帕下勾起,繼續道:“因此,凌云若是同意了就是不自量力,肯定會在諸位大人面前出丑,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乃大錯;但若是凌云不同意,則表明圣上和丞相大人識人不明,不僅破壞了我皇在臣民心中英明神武的形象,也降低了我大寧國對外的威信。所以,凌云同意也不是不同意也不是。”
凌云這么一分析,所有人臉色丕變,他們又不是傻子,怎么會聽不出來凌云話中的意思。百官是沒有想到這一層,寧氏和寧玉更加沒料到凌云會如此直白地講出來,這等同于和她們撕破臉,對凌云沒有一點好處。同時,兩人心中也有淡淡的羞愧,關于損害國家利益這個問題則刻意忽略了,一心想著要凌云失去人心以便她們日后好對付。
當下想通個中關節的眾官員看向寧氏和寧玉的眼神變了又變,他們只要一想到當今皇室一家人皆是死要面子的性格,就對讓皇帝丟了顏面的后果心驚膽戰,對于寧氏和寧玉更是少了敬重之心,置百姓性命于不顧的人,不配做他們的主子。
明白一切的君牧野將擔憂的目光投向了凌云,皺緊了眉頭,卻終沒有發出一言。
面對百官異樣的眼神,寧氏和寧玉先是神情有些退卻,然后又把痛恨的目光投向了凌云,牙齒咬得咯咯響,侍候二人的丫頭婆子能夠清晰地感受到兩人身上傳來的怒氣,不由得紛紛后退了一步。
兩人的怒氣還未來得及發作,就聽凌云又道:“這便是長公主給凌云出的題了,您定是想要考考凌云對自己的認知程度和作為丞相夫人您的兒媳的自覺性。畢竟這是一個兩難的問題,只要凌云稍微自私一點,做出任何一個選擇都會犯錯,您其實是想告訴凌云切不可以個人利益為考量標準,應該處處以國家的利益和丞相府的利益為先,是不是?”
寧氏被凌云一句句說得面紅耳赤,凌云分明是話中有話,別人聽不出來,她卻可以聽得出來,她根本就是指桑罵槐含沙射影地說她為了個人恩怨置國家利益于不顧,不配做長公主。
寧氏陷入了濃濃的憤怒之中,可就是在這么短短的時間內,百官的反應又變了,他們看向寧氏的目光一下子由輕蔑改為了敬佩和歉意。他們想,原來真相是這樣啊,沒想到他們的長公主竟然如此深明大義!轉而,再看向凌云的時候,不禁感慨道,圣上的眼光其實挺不錯的,為丞相大人選了一個如此睿智的夫人,一定可以做好丞相大人的賢內助。
寧氏旁邊的寧玉眼看凌云漸漸得了人心,心里的嫉妒打敗羞愧占據了上風,不顧一切地上前一步,開口反駁道:“不是……”可話還未完全出口,就見寧氏一手搭在她的手臂上,給她一個不贊同的眼神,轉頭對著凌云的蓋頭皮笑肉不笑道:“不愧是上將軍的女兒,這么快就能明白本宮真正的用意。不錯,這正是本宮想要考驗你的問題,現在大家有目共睹,你回答得很好,本宮十分欣慰。這么一來,那些謠言已經不可信了,本宮要為你辟謠的目的已經達到,你們可以進府了。”說完由一眾人簇擁著返回了外院的向南大廳。自身后傳來百官發自肺腑的恭送聲,卻把寧氏氣個半死:“長公主英明!”
她英明個屁,如果這是指讓凌云進府的話!
凌云雖然蒙著蓋頭什么也看不到,卻完全能夠感受到周圍的氣氛,因此也跟著躬身道:“凌云謝長公主教導。”
送走了長公主,百官便將焦點投向了凌云,無論是明的還是暗的,紛紛贊道:“凌小姐真是謙虛啊……凌將軍有個好女兒啊……丞相大人有妻如此,真是好福氣啊……”
眾人的贊賞聲不絕于口,凌云身后的梅雁幾人幾乎喜極而泣,她們的小姐總是出乎她們的意料,從不會令她們失望。
在場所有人,即使心情不一,至少從表面上來看是無懈可擊的,只有一人除外,這人就是君牧野。在聽到凌云一句句將事情的關系利弊陳述清楚,分析得頭頭是道的時候,他一貫平淡無波的眼神悄悄地漸漸地煥發出光彩,直到寧氏承認了凌云的話,成為一個吃了黃連還要贊別人醫術高明的啞巴,他的眼神就更加不一樣了,除了贊賞、欽佩和喜悅之外,竟還有苦澀、擔憂和愧疚,甚至有難以瞧出來的絲絲自卑感,可惜這一切沒有一個人看到。
凌云此刻正在慶幸自己及時想到了解決辦法,否則后果將直接影響她日后的生活和地位。她上一世從軍的時候也曾經上過一些關于如何化解危機的課程,但大都是關于遇到生命威脅的時候如何保全自己的,可惜最后它還沒來得及思考就丟掉了生命。這一次卻是要運用自己不擅長的計策謀略,她還真是費了好大一番心思,這要是在戰場上,她不知道死了多少回了。
在多數人真心的祝福聲中,凌云便由君牧野隔著一截紅綢牽著跨過火盆,堂堂正正地從君府大門沉穩地走了進去。
經過長長的紅毯,凌云被帶入了向南大廳,廳內的主位上坐著年輕的皇帝和寧氏,他們兩人的身邊分別站著榮貴妃和寧玉,大廳兩邊則分立著三品以上朝廷大員,可以說寧國的大人物幾乎都在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