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覆蓋著厚厚的積雪,一行人如同蠕動在白雪中的蟲子,慢慢向著宋家村靠攏。
在一群人進入宋家村后不久,宋小姐回來了的消息傳遍了整個村子。
宋小姐名叫宋佳雯。是村中大戶宋康年的獨女。
雖說現在已經是民國,大清已經亡了二十多年了,但滿清時期那種女子無才便是德的風氣還深深的影響著這個世界,即便是普通莊戶人家的女兒,從小都會被各種規矩給約束的死死的,從小纏足,說話輕言細語,遇見男子要低頭避讓等等。
大戶人家就更不消說了,大門不出二門不邁,被人多看一眼似乎都吃了天大的虧似的。
宋家是村中最大的地主,百分之六十的土地都是他家的,村中大半人家都是他家的佃戶,是這小村子人們眼中不折不扣的大戶,但宋佳雯卻是這時代女子中不折不扣的例外。
也不知是不是宋家祖上巧取豪奪壞事做的太多的緣故,宋康年十八九娶親,姨太太也娶了好幾房,卻無子嗣,直到快四十了才有了宋佳雯這么一個獨女,那可真是心肝寶貝,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飛了。
別人家的閨女多少約束,在宋佳雯這里全不管用,纏足等女孩子該遵守的規矩是一樣沒遵守過,而且從小滿村子的瘋玩,爬樹搗鳥窩下河摸魚蝦,村頭逗狗村尾攆雞,隔三差五的跟那些差不多大的男孩子干仗,要多討人嫌就有多討人嫌。
卻偏偏滿村子的人都護著她。
不僅僅是宋佳雯是宋康年的女兒,更因為她實在是長的太好看了,那身段兒那臉蛋兒,長的就跟仙女兒下凡似的,而且還識文斷字,一張嘴說話那個文縐縐的和平日里的做派截然相反,聽著著實舒服。
前些年,蔣委員上任,大辦新學堂,無論男女都可入學,這可在全國上下引起了軒然大波——男男女女一起上課,成何體統?那不得亂了老祖宗幾千年傳下來的規矩?
宋佳雯不但沒理會這些,甚至成天價的吵吵著要上新學堂,不答應就絕食,聲言要餓死自個兒。
宋康年無奈,只能答應,送宋佳雯去縣里上新學堂。
宋佳雯這一走,村里可算是少了個大禍害,村頭那條大黃狗都接連幾天的仰天長吠,估么著是覺著這是老天開眼了。
不過村民們卻開心不起來,少了那么一個可愛漂亮的姑娘在眼前晃悠,心里空落落的總覺得少了點什么。
現在,宋佳雯回來了。
在家里地里忙活的漢子們丟掉了鋤頭奔向宋家,婦人們放下手中的活計,也沖向了宋家,一來是看看宋小姐長啥樣了,有沒有又漂亮了些,另外一方面,也想看看在省城里待了一兩年讀過新學堂的人有沒有啥變化。
省城在哪里,村民們不知道,只知道很遠很遠,要翻很多山走很多天的路。
在他們眼里,去過縣城的人,那都得是了不起的人物了,更何況佳雯小姐那是從省城回來的!
“宋小姐回來啦?”
“長高了,更漂亮了呢……”
宋佳雯在家丁的護衛下緩緩走來,穿著對襟短褂披著厚厚的絨毛大襖梳著麻花辮,美的跟花兒一樣,看的村里無論男女老少都直了眼。
倒是村頭那大黃狗一看到宋佳雯就嗷嗚一嗓子夾著尾巴就跑,跑半晌才發現沒人追來,咧嘴吐著舌頭直出長氣,似乎詫異于這小娘比居然轉性了沒來尋自己的晦氣。
宋佳雯的變化的確很大,不但是穿衣打扮,更難得的是那跳脫的性子變了許多,文文靜靜的總算有了那么點大家閨秀的典雅矜持,再也不是以前的那個瘋丫頭了。
其實也不奇怪,雖然才過了兩年,但現在宋佳雯可也都十六七的大姑娘了,得虧她是宋康年的閨女,要是旁人家的閨女,恐怕孩子都能打醬油了。
在村民們的夾道歡迎中,宋佳雯緩緩行來,和村民們打著招呼,一雙大眼睛在人群中左顧右盼,像是在尋找著誰一樣。
“佳雯姐……”
“佳雯姐,我二哥呢?”
人群中有一男一女兩個十來歲的半大孩子在叫,衣服雖然破舊但洗的很干凈,小臉頭發也顯得很干凈,眼睛格外明亮,看著特精神。
“安安萍萍,又長高了呀!”
看到兩個孩子,宋佳雯眼前一亮快走兩步來到兩個孩子身前,掏出一把糖果塞二人手里,大眼睛又在四下張望著。
不少孩子看到那些糖果,吧唧著小嘴羨慕的流著口水,可憐兮兮的望著自己的父母,埋怨宋小姐偏心,只給楊安楊萍,卻不給自己。
“謝謝佳雯姐——我們二哥呢?”
楊安楊萍接了糖果小心翼翼的揣兜里,卻又忽閃著眼睛問。
他們說的二哥叫楊寬,是村中另外一位在縣城里上新學堂的孩子,不過對于楊寬去洋學堂,村民們就貶大于褒了。
宋佳雯能上新學堂,那是人家宋家是村中大戶,有的是大洋,他楊寬憑啥啊?就憑他家楊大平時耕種幾畝瘦田稍有空閑就山里打獵采藥一年到頭忙的團團轉?
可別忘了,他家可是兄弟姐妹四個啊,都得靠著他楊大養活,加上楊寬上新學堂的費用,那還得了?
可偏偏,當年楊寬提出也想去省城上新學堂的時候,楊大毫不猶豫的就答應了,讓楊寬盡管去,學費生活費啥的,全都包在他這個大哥身上!
“這楊大,就是個大傻子!”
“就等著他將爹媽豁出命去才下來的幾塊瘦田全都敗光吧!”
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不少村民佃戶們幸災樂禍的想看楊大的笑話,畢竟楊家可是村中少數幾戶有自己田地的人家了,要是他們敗光了自己的田地,可就跟自己一樣,給宋家當佃戶為生了,大家就平等了!
楊大當然不是就叫楊大,他叫楊毅,排行老大,大家便都叫他楊大,甚至連本名都快忘了。
對楊家的感情,村里人是復雜的。
宋家村上上下下幾乎都姓宋,而唯獨楊大一家姓楊,因為他們是外來戶。
大清國滅亡前不久,楊家搬到了宋家村,購置了一些田產,想要在這村里扎根,村里大多數人都姓宋,給宋康年做著佃戶長工,他一個外來戶,憑什么有自己的田地?
最初,宋家村上下還想著欺負一把外來戶,讓他們知道知道,在老宋家的地界兒,你們這些外姓人得夾著尾巴做人!
不成想,楊家兩口子可都不是好相與的角色,十幾個壯小伙都楊爹一人攆的滿山亂跑簡直不敢回村,一群干慣了農活力氣頗大的村婦,居然被楊媽一只巴掌抽的滿地找牙,從那之后,村里人再也不敢找楊家的麻煩,楊家才算是在這村里扎下根來。
起初,楊家的日子過的也算紅火,自己有田有地,兩口子也都是有身手的人,楊爹刀槍棍棒都玩的轉,打獵更是行家里手。
在村里扎下根之后,兩口子一口氣生了四個孩子,三男一女,楊毅楊寬楊安楊平,頗有幾分要在這里開枝散葉的架勢。
只可惜,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
在生楊萍的時候,楊媽難產而死,楊爹傷心過度疾病纏身,鐵塔般的漢子,說垮就垮了,一年四季藥罐子離不得身。
沒過幾年就將好不容易攢下的一點家業敗了個干凈,最后老大楊毅甚至準備賣田賣地給楊爹治病。
“老子可以死,但這些田地絕不能賣!”
病床上的楊爹擲地有聲的這么說,當晚就上吊自個兒了結了。
即便現在,提起楊爹的事,村里頭甚至十里八鄉的任何人都會翹起大拇指說聲爺們!
只是楊爹這一死,留下了四個孩子,最大的楊毅十四歲,最小的楊萍才三歲,一群孩子,村民們都不知道他們這一家該如何活下去。
可他們終究活下來了。
在楊毅的帶領下,幾個孩子種田打獵采藥,不但活下來了還活的似乎越來越好。
“楊大這孩子真硬氣,不愧是老楊家的種!”
“是啊,自己都是個孩子還養活三個弟弟妹妹,夠牛的……”
別說村里,就連十里八鄉的鄉親提起宋家村的楊毅楊家老大,都得翹起大拇指說個服字,那幾年,給楊毅說親的媒婆,差不多都得將楊家那門檻都給踏破了。
當時楊大總說,弟弟妹妹還小,暫時不考慮。
就這么一晃眼,楊大都小二十了,跟他同齡的孩子兒子都能打醬油了,他還是孤家寡人。
看著弟弟妹妹都漸漸大了,媒婆便又來說親,也有好些女子對楊大非常滿意,可就這當口,楊寬提出了要上新學堂,而楊大,居然答應了!
帶著兩個十來歲的弟妹,還要供楊寬上新學堂,那可是新學堂啊,僅僅是報名費都得十塊大洋,生活費什么的還不算在內。
村民們一年到頭的土里刨食,一年到頭都不一定能見著一塊現大洋!
這消息一傳出來,村民們不是說楊大傻了,就是楊寬瘋了,沒有富貴人家的命卻得了富貴人家的病,居然癡心妄想想上什么洋學堂!
連本來對楊大有意思的幾個姑娘見了楊大那是掉頭就走,媒婆更是絕不登門,聲言只要楊寬上新學堂,就別找自個兒跟楊大說親,因為絕對沒人愿意將閨女嫁過來。
“沒有就沒有唄,反正我也不想這么早成親!”
楊大如是說,初心不改的供楊寬上新學堂,養活弟弟妹妹,但即便如此,村民們依舊不信他楊大真能將楊寬供出來,保準得賣田賣地不可。
沒人知道楊大是怎么幫楊寬湊夠學費和生活費的。
兩年下來,楊大沒賣田賣地,楊寬新學堂也上的好好的,讓村民佃戶們不服氣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