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天天看小說

二百零九章 盛唐之景

bookmark

夫妻合葬墓,這在遠古時期就已經出現了。

到了周代,因爲《周禮的墓葬制度開始完善,貴族們就不再夫妻合葬,而是異穴相對而葬。

上到天子,下到列侯,基本上是不會夫妻合葬了。

但是下面的低級貴族,以及普通的平民,沒這麼多講究,而且也有情感方面的因素,所以依舊還是會有夫妻合葬的情況。

到了漢代之後,夫妻倆異穴而葬的情況漸漸變少,夫妻合葬漸漸成爲了主流。

到了唐朝時,上至天子,下至黎民百姓,都是夫妻合葬了。

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就是李世民與長孫皇后的合葬墓。

並且吸取了漢代厚葬,所以漢陵大都被盜,帝王的屍骨也被拋棄荒野的慘況,李世民也不搞厚葬,而是以山爲陵,陵內不藏金玉,並在陵外立碑予以說明。

昭陵,其實就是一座山裡挖了一部分當陵墓。

還被歷代風水家認爲,是華夏曆代帝陵之風水最佳的陵墓。

在主墓室西北角發現的這堆骸骨,倒是確定了墓主人的性別情況了。

算是給考古隊解開了一個疑問。

不過,因爲只有骸骨,連棺槨都沒了。

所以這兩位墓主人的身份、姓名,暫時還是沒辦法得到解答。

將剩下的骸骨都收集起來,轉移封存保管後,陳翰蹲在了西北角這一塊,希望能找到一些,墓主人殘留下的痕跡。

既然有骸骨,也許會有隨身攜帶的印章,也散落在這西北角了也說不定。

盜墓賊盜墓,絕對不會搜的非常仔細。

一些墓主人身上掛著的印章,很容易會被漏掉,或者發現了也不好出手。

比起金銀玉器,印章的收藏圈要小了很多,這玩意想要找到合適的買家,賣出價格,不是一時半會可以搞定的。

所以經常會被盜墓賊連帶著骸骨,丟棄在地。

也許,能在這些骨骼旁邊,找到些有用的文物也說不定。

還別說,真找到了些東西。

很快,陳翰就在西北角的淤土中,找到了一個鋬pàn指金盃!

鋬,即是指“器物上備手提拿把握的部分”,所謂的鋬指金盃,就是指一種杯口延伸出一塊半月形,用來抓握的金盃。

這種杯子在唐代比較流行。

不過從淤泥裡找到的這個鋬指金盃,雖然保存完整,但是受擠壓已經變形了。

變成了細長的橢圓形。

在這個杯子的口部與折棱間裝有一環形把手,把手上部有指墊,下部有指鋬,指墊與口沿齊平,呈半月雲頭形。

器身是全素面的,也就是完全是用金子塑型的,沒有任何多餘裝飾,也沒有花紋。

有一種原始粗狂的美!

整個杯子口徑大概有個11釐米,是個大杯子,高度有個六七釐米。

器身很薄,估摸著只有兩三釐米。

對金子來說,做薄不難。

畢竟金本身的延展性很強。

在夏商周時期都可以做金箔鑲邊了,做這樣兩三毫米厚度的杯子,在唐代自然不是啥工藝難題。

甚至就連吐谷渾自己都能做。

就是這杯子是素面,沒刻字,所以依舊不能爲揭開墓主人身份提供幫助。

“臥槽,還有個胡瓶!”

剛清理出鋬指金盃呢,陳翰立馬就又在鋬指金盃下的淤土中,發現了一個疊壓著的胡瓶!

同樣是用金子做的!

這個胡瓶保存的很完整,而且也沒有變形的很厲害,只是稍有一點點變形。

畢竟金子這玩意質地軟,被埋進土裡了,受擠壓就多少會有點變形了。

這個金胡瓶同樣是素面的。

標準的胡瓶樣子,喇叭口,細長頸,圓肩,深鼓腹,小圈足。

陳翰這個不太瞭解唐代文物的人,都能一眼認出來。

沒辦法,胡瓶在唐代文物裡太出名了。

顧況在《李供奉彈箜篌歌中就寫到:“銀器胡瓶馬上馱,瑞錦輕羅滿車送。”

盧綸的《送張郎中還蜀歌中也有:“垂楊不動雨紛紛,錦帳胡瓶爭送君。須臾醉起簫笳發,空見紅旌入白雲。”

七絕聖手王昌齡著名的《從軍行組詩之其六中:“胡瓶落膊紫薄汗,碎葉城西秋月團。敕星馳封寶劍,辭君一夜取樓蘭。”

胡瓶可以說是唐代的代表器物了。

但是這玩意並不是唐朝人做的,而是從西域傳來的。

所謂“胡瓶”,就是胡人使用的瓶,或者說是從胡地傳入中原的瓶。

胡瓶在波斯乃至整個中東地區都在使用,大約魏晉時期的時候就通過絲綢之路傳播到了中原。

然後在唐朝成爲了國朝最常見的一種瓶子。

爲什麼呢?

因爲當時社會盛行飲酒風氣,上至皇帝,下至百姓,唐代各階層普遍飲酒。

有點商朝那味道了。

這一時期,都城長安市上酒肆旗亭爲數甚多。

而唐朝時期,長安又是一個胡人在東亞的最大聚集地。

有無數的胡人從絲綢之路抵達長安經商,或者定居。

當時在長安城裡想要看到個金髮碧眼的胡人,機率比現在在首都見到外國率的機率還要大。

基本上是走到街上,就能看到胡人的身影。

這些胡人,在長安除做珠寶雜貨生意外,最重要的一個行當,就是經營酒肆了!

“胡姬”在唐代有多出名,應該不需要過多敘述了吧。

當時上到貴族,下到普通百姓,都樂意進入胡人開設的酒肆,看一場胡姬表演,體驗一下胡姬當壚、胡姬勸酒。

同樣,在胡姬服務業興盛之餘,酒肆內的胡牀、胡餅、胡瓶自然也就大爲盛行,並且迅速在唐代成爲了文化流行。

這就和現代改革開放的時候,各種喇叭褲、爆炸頭成爲年輕人潮流一樣。

因爲這些胡人大多都是來自於中亞地區。

而中亞地區一直都是以小麥、麪食爲主食。

同樣,在這些胡人的影響下,西漢就已經重新進入百姓視野裡,但是一直都不受歡迎,沒什麼人吃的麥子,終於在唐代北方流行了起來。

胡餅,也就是現代人吃的饃饃、烤囊、麪條等食物,逐漸在胡人的影響下,成爲了大唐人餐桌上的主食。

正是唐朝這種開放、包容的社會風氣,一切外來的食物、人、事物,都能夠迅速被唐人接受並且融合。

這纔打造出了,華夏曆史上絕無僅有的盛唐、巨唐風采!

“唐”才成爲了繼“漢”之後,第二個傳遍文明世界的東方巨國!

乃至到現在,唐人街也依舊遍佈世界!

三百一十八章 三星堆文化之美一百五十五章 就你也號文帝是吧?二百一十九章 古絲綢之路的代表墓葬一百一十六章 昭王南行,豫命於曾一百五十六章 錦瑟無端五十弦第七十七章 新媒體宣傳開門紅!第二十五章 “大禹治水”的真相?第六十六章 一團盜墓賊看不上的“淤泥”第九十九章 觸發新任務!第二十八章 來之不易的一碗麪!二百二十六章 被鄱陽湖水泡了一千年一百七十六章 我金縷呢?一百二十四章 惟殷先人,有冊有典二百一十六章 側室情況如何?一百四十五章 抵達現場三百六十章 良渚:華夏文明的搖籃第七十四章 一口古井,幾代人嘗。二百二十四章 盜錯了?盜到隔壁去了?第八十四章 認真負責陳老師第五章 啥?!這玩意是壕溝?一百一十九章 吳王子光戟一百七十三章 金縷玉衣?!三百四十五章 良渚古國有多牛?第八十一章 解剖ing!三百六十九章 原始文字?一百六十二章 漢武帝這人行,能處,是真滅國啊!第八十一章 解剖ing!二百六十章 開!二百六十一章 又是好多黃金!一百五十章 一枚官印!二百一十五章 敗興的主墓室三百三十九章 多元發展的華夏燦爛文化第一十七章 不是小麥!三百五十一章 良渚方國體系二百二十章 這是誰的墓?一百七十九章 埋藏於歷史之下的真相一百三十一章 荊州博物館見!第四章 下工地二百六十四章 “劉病己,你可真狠啊!”二百八十三章 還真是香瓜一百零六章 解釋不通啊!第十章 一具23-26歲的年輕女性骸骨二百八十五章 玉九竅塞二百七十三章 熱愛刪改先賢著作的儒家二百四十六章 外國人真會玩雙標!第八十一章 解剖ing!三百零五章 階段性彙報二百六十章 開!一百一十章 去隔壁工地串串門二百三十章 散發異香的年古墓二百七十六章 不是金印啊?!第六十六章 一團盜墓賊看不上的“淤泥”三百四十八章 虞朝?!三百二十九章 青銅神壇一百零三章 破譯第六十五章 簡牘修復室的神器二百九十二章 寶藏男孩一百一十二章 來早了一百九十二章 趙藍與同姓不婚三百三十章 師兄二百零二章 吐谷渾與吐蕃二百六十五章 石範三百四十五章 良渚古國有多牛?三百一十三章三百四十四章 良渚二百七十八章 大盒裡套小盒第四十八章 168號墓第四十七章 此司薄非彼司薄第二十三章 三璜聯璧一百九十五章 去地下繼續服侍這位君主第三十九章 一睹二千年前的繪畫之美三百零四章 學術盛宴一百三十八章 啥時候能挖秦始皇陵就好了。第九十章 三個大型的東西周墓葬羣二百二十八章 上升到了“國字號”級別的發掘項目二百五十三章 整體提取法三百二十三章 紅色斑點三百零一章 皇帝制曰!三百五十四章 開挖第八十四章 認真負責陳老師三百五十四章 開挖三百二十五章 華夏多元起源論三百四十七章 夏商周與良渚的關係第五十章 巴蜀之商,通達天下!第九十七章 被盜掘啦!第二十一章 老孔:我是個好導師第八十九章 曾經強盛於世的曾國三百五十四章 開挖斷網了一百三十二章 遂先生的地宮三百五十四章 開挖請假一天三百五十七章 鯀和禹是良渚後人?三百六十一章 老虎嶺水壩一百一十三章 外號比真名還要出名,怎麼辦?二百零一章 不是九層妖塔三百四十三章 三星堆告一段落三百五十五章 特殊的三叉形玉器二百三十八章 什麼叫禮崩樂壞啊!
三百一十八章 三星堆文化之美一百五十五章 就你也號文帝是吧?二百一十九章 古絲綢之路的代表墓葬一百一十六章 昭王南行,豫命於曾一百五十六章 錦瑟無端五十弦第七十七章 新媒體宣傳開門紅!第二十五章 “大禹治水”的真相?第六十六章 一團盜墓賊看不上的“淤泥”第九十九章 觸發新任務!第二十八章 來之不易的一碗麪!二百二十六章 被鄱陽湖水泡了一千年一百七十六章 我金縷呢?一百二十四章 惟殷先人,有冊有典二百一十六章 側室情況如何?一百四十五章 抵達現場三百六十章 良渚:華夏文明的搖籃第七十四章 一口古井,幾代人嘗。二百二十四章 盜錯了?盜到隔壁去了?第八十四章 認真負責陳老師第五章 啥?!這玩意是壕溝?一百一十九章 吳王子光戟一百七十三章 金縷玉衣?!三百四十五章 良渚古國有多牛?第八十一章 解剖ing!三百六十九章 原始文字?一百六十二章 漢武帝這人行,能處,是真滅國啊!第八十一章 解剖ing!二百六十章 開!二百六十一章 又是好多黃金!一百五十章 一枚官印!二百一十五章 敗興的主墓室三百三十九章 多元發展的華夏燦爛文化第一十七章 不是小麥!三百五十一章 良渚方國體系二百二十章 這是誰的墓?一百七十九章 埋藏於歷史之下的真相一百三十一章 荊州博物館見!第四章 下工地二百六十四章 “劉病己,你可真狠啊!”二百八十三章 還真是香瓜一百零六章 解釋不通啊!第十章 一具23-26歲的年輕女性骸骨二百八十五章 玉九竅塞二百七十三章 熱愛刪改先賢著作的儒家二百四十六章 外國人真會玩雙標!第八十一章 解剖ing!三百零五章 階段性彙報二百六十章 開!一百一十章 去隔壁工地串串門二百三十章 散發異香的年古墓二百七十六章 不是金印啊?!第六十六章 一團盜墓賊看不上的“淤泥”三百四十八章 虞朝?!三百二十九章 青銅神壇一百零三章 破譯第六十五章 簡牘修復室的神器二百九十二章 寶藏男孩一百一十二章 來早了一百九十二章 趙藍與同姓不婚三百三十章 師兄二百零二章 吐谷渾與吐蕃二百六十五章 石範三百四十五章 良渚古國有多牛?三百一十三章三百四十四章 良渚二百七十八章 大盒裡套小盒第四十八章 168號墓第四十七章 此司薄非彼司薄第二十三章 三璜聯璧一百九十五章 去地下繼續服侍這位君主第三十九章 一睹二千年前的繪畫之美三百零四章 學術盛宴一百三十八章 啥時候能挖秦始皇陵就好了。第九十章 三個大型的東西周墓葬羣二百二十八章 上升到了“國字號”級別的發掘項目二百五十三章 整體提取法三百二十三章 紅色斑點三百零一章 皇帝制曰!三百五十四章 開挖第八十四章 認真負責陳老師三百五十四章 開挖三百二十五章 華夏多元起源論三百四十七章 夏商周與良渚的關係第五十章 巴蜀之商,通達天下!第九十七章 被盜掘啦!第二十一章 老孔:我是個好導師第八十九章 曾經強盛於世的曾國三百五十四章 開挖斷網了一百三十二章 遂先生的地宮三百五十四章 開挖請假一天三百五十七章 鯀和禹是良渚後人?三百六十一章 老虎嶺水壩一百一十三章 外號比真名還要出名,怎麼辦?二百零一章 不是九層妖塔三百四十三章 三星堆告一段落三百五十五章 特殊的三叉形玉器二百三十八章 什麼叫禮崩樂壞啊!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鹤峰县| 恭城| 凤山市| 分宜县| 焉耆| 板桥市| 沈丘县| 都兰县| 平泉县| 临颍县| 格尔木市| 南汇区| 五大连池市| 洛南县| 鱼台县| 类乌齐县| 巴林左旗| 宜兴市| 新巴尔虎右旗| 邻水| 新和县| 根河市| 凌海市| 溧水县| 繁峙县| 奇台县| 达孜县| 芷江| 五大连池市| 高邮市| 土默特左旗| 固镇县| 长子县| 铜川市| 宁都县| 特克斯县| 叙永县| 南陵县| 澄城县| 平原县| 建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