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守上海的山東商業銀行總裁蔣繼英與在倫敦的華美機械副總裁大衛按照龍謙的十萬火急指令,在1909年7月26日開始分兩地拋售囤積了很久的橡膠股票,引起了重大關注。一日間交易量高達七百萬兩白銀。次日,炙手可熱的“瓊州橡膠”公司從山東商業銀行手中轉至正元錢莊為首的三家錢莊手中,一千五百萬白銀流入花旗銀行——這家美資銀行是這筆交易的擔保人。
瓊州橡膠是去年突然崛起的華商公司,其在瓊州投入了巨資建了規模巨大的橡膠園。曾在1909年春節前組織了一次活動,邀請了數百商戶及記者參觀瓊州橡膠的“生產基地”,凡是去瓊州的路費全由瓊州橡膠承擔,另外還給不菲的“辛苦費”。這本是一次出色的商業策劃,報紙巨量的報道促使了瓊州橡膠公司的急劇升溫,國內有幾家玩橡膠的公司有自己龐大的生產基地?那些橡膠園可是實實在在擺在那里的。一度時間,瓊州橡膠的股票瘋長,股票市值是這家新公司所投資的十倍以上了。
格蘭志公司曾有意收購瓊州橡膠,尚未有結果,紅了眼的華商插手了,正元錢莊等三家最具實力的錢莊聯手高價買下了瓊州橡膠,這筆生意談判的時間極為短暫,原先一直待價而沽的瓊州橡膠自稱資金遇到了問題,只要對方以黃金、白銀或者外匯支付,瓊州橡膠愿意壓價售出。
半天就談妥了生意。第二天,即7月27日廣州首義的那天下午,總價一千五百萬兩的白銀匯入了指定的花旗銀行神秘賬戶。正元錢莊發布了收購瓊州橡膠公司的消息,震動上海灘。當晚,正元錢莊舉行酒會慶祝這一偉業,盛況空前。
可只過了一晚,“勘電”發出,全國震動。成為了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7月29日,在空頭的發力下,橡膠股票價格一瀉千里,連帶著其他股票的大幅縮水,上海金融危機爆發,誘發了震動世界的橡膠危機。
當時倫敦交易所的橡膠股票已經炙手可熱,一票難求。所以,華美公司將手里的股票大筆拋出極為順利,風波并未興起,但蔣繼英的行動就完全不一樣了。
清朝直到亡國,也并沒有哪怕一家證券交易所。連證交所都沒有就敢炒股,那自然只能炒外國股票了。當時正是“日不落帝國”大英帝國如日中天的時代。倫敦乃是全球金融的中心,更是全球制造業的大本營。到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制造業的新熱點成為驟然升溫的橡膠業。
1886年,德國人卡爾?本茨發明了汽車,人類在進入了依靠四個車輪在公路上飛馳的汽車時代。人們幾乎在第一時間就為汽車配備了中空、充氣的橡膠車輪,以減緩汽車的顛簸感,不僅令乘坐者感到舒適。也可延長汽車的壽命。這樣一來,天然橡膠一下成了炙手可熱的潮流產品,橡膠制造業也成了當之無愧的高科技產業。英國人鄧祿普1888年開始建造他的橡膠輪胎帝國,東南亞的英屬殖民地很快成為全球橡膠的重鎮。由于橡膠園的開發需要大規模投資,英國人很快想到金融融資,五花八門的橡膠股票堂皇登上了倫敦證交所的柜臺。
在亞洲,英國人不僅千方百計吸引南洋華商入股,還直接打起了遠東金融中心——上海的主意。于是橡膠冒險家和金融掮客手拉手走進了上海的十里洋場。他們先輕車熟路地找到上海的外資銀行,說服他們為自己的股票擔保,然后在報紙上大肆渲染“朝陽產業”、“未來最有前途的投資行當”——橡膠業,聲稱“買橡膠股票就是買明天”,報紙廣告上也煞有介事地表示,橡膠股票可以在外國銀行直接抵押,置換銀兩或外鈔貸款。仿佛是天上掉下的餡餅。
而上海當時民族工商業已較發達,擁有一批資金雄厚,卻缺乏投資目標的民族商人;這里同時又是官僚、買辦產業最集中的地方,“紅頂商人”和買辦官僚可以調動大量官銀、公帑進行無本萬利的投機;這里還有為數眾多發了財的外國人。他們手中同樣握有大量閑錢。從宣統登基,也就是1908年底起,橡膠股票便如脫韁野馬般瘋漲,蘭格志、地磅等老牌橡膠公司的股票在短短一兩個月內便翻番,而一些后起的小公司則更瘋狂,股價竟有漲到原先價格18倍者。巨大的財富效應,讓上海灘的富人們趨之若鶩,幾近瘋癲,渾不顧這些“橡膠股”的風險——橡膠園在幾千里外的南洋,而股票則是萬里之遙的倫敦所發行,兩樣東西都是看不見、摸不著的。
如果僅僅是普通投資者拿閑錢炒股,還則罷了,可橡膠投機的滾滾紅利,很快把“八大錢莊”(正元、兆康、謙余、森元、元豐、會大、協豐、晉大)拖下了水,而“八大錢莊”的背后,則是更上一級的金融企業——號稱“錢莊的錢莊”的票號。當時上海灘有兩大票號,即寧波買辦商人嚴義彬所經營的源豐潤票號,和合肥官僚商人李經楚經營的義善源票號。
其實最初被拖下水的,只有正元、兆康、謙余三家,可八大錢莊盤根錯節,互相有密切關系,由于“頭寸”不夠,最初的三家錢莊很快把另五家拉下水,而隨著投機額的擴大,他們又相繼把兩大票號牽扯進來。這樣一來,不僅錢莊、票號,而且與之有關聯的官僚買辦資本、商業資本和民間資金也紛紛卷入,他們相互拆借資金,把錢送到遙遠的倫敦換成花花綠綠的橡膠股票,一些貪得無厭者更用這些股票做抵押,去錢莊、票號和銀行拆借更多的資金,以便買入更多股票——這正是另一個時空里“次貸”杠桿泡沫的雛形。
當時的跨國炒股可不像今天這樣方便,股價漲跌、信息傳遞,全靠電報,公司基本面之類詳細資料無從得知,上海投資者能看到的,不過是一個變化中的股價而已。好在他們要知道的也只是這個:橡膠是什么,怎么種、用在哪兒。都不重要,這東西能讓自己賺大錢、發大財才是關鍵。如此洶涌的資金,很快就讓上海灘的橡膠股票供不應求,神通廣大的上海投資者索性利用關系,直接去倫敦買,到了1909年上半年,僅在上海售出的橡膠股票。市值就高達白銀2200-2500萬兩,投入英國本土的華商銀本位資金也達1000萬兩,3500萬兩白銀被套入橡膠交易,一下繃緊了上海金融市場的融資鏈條,除了橡膠投機,大上海已幾乎無銀可融、可貸了。
正做著發財夢的上海投機者并不知道。橡膠投機的風險早已在火熱行情中注定了。1909年夏,在神秘商戶大肆拋售股市的打擊下,上海橡膠股市突然崩盤,連帶著影響了倫敦股市,原本的大熱門橡膠股一瀉千里,最高沖到1675兩/股的蘭格志,不到1個月就跌到只剩105兩。個中原因,是許多橡膠園的虛假經營被戳穿(一些所謂橡膠園公司根本就沒有橡膠園,只是圈一筆錢走人),而汽車產業也遭遇瓶頸。這樣一來,橡膠股票的重倉戶——中國投資者自然成了最大的輸家。8月11日,就在德州戰役如火如荼進行的當口,正元、謙余兩家錢莊率先破產,3天內。八大錢莊無一幸免,相繼完蛋。原本因橡膠投機而繃緊的上海灘融資體系,這下土崩瓦解,錢莊無錢可借,工商業告貸無門,原本信譽卓著的“莊票”一下變得一錢不值。
本來高度關注國內突然爆發的政治軍事危機的東南政商,一下子陷入了巨大的混亂之中。半個月內破產自殺的商人不計其數。據說黃浦江里日夜漂浮著尸體,都是絕望之余投江自盡的商人。
有人跳江就有人歡慶。最先拋售橡膠股票及將曾炙手可熱的“瓊州橡膠”公司高價出售的公司是最大的獲利人。很快便有媒體披露,瓊州橡膠公司的背后股東是山東商業銀行!
這是爆炸性的新聞!不乏聯想力的中國人立即理清了其中的關系,正是龍謙統帥的蒙山軍一手策劃了橡膠危機。從東南卷走了至少三千萬兩白銀!后來,華美機械與蒙山軍的關系最終被披露,導致了英國政府的強烈抗議,這是后話了。當時大衛的華美機械在倫敦股票市場卷了多少錢還是個秘密。反正人家是在危機爆發前的高點出售的股票,掙錢是肯定的了。
損失的不只是商人,清廷才是最大的輸家。因為上海翻云覆雨的錢莊背后少不了官商活動的影子。危機爆發后,身為上海商會領袖、又和錢莊關聯密切的源豐潤老板嚴義彬坐不住了,他找到后臺、蘇松太道蔡乃煌,說服其動用政府資金救市。蔡乃煌生性貪婪,見嚴義彬等人找上門來,便趁機提出,要兩大票號和上海商界拿出抵押物,作為他牽頭救市的擔保。嚴義彬等人無奈,只得湊了價值300萬兩的房契、證券交給蔡乃煌。其實蔡早已取得了朝廷的救市首肯,此時不過待價而沽,見票號、商人們就范,便以蘇松太道的名義出面,和匯豐、荷蘭等九家外資銀行簽署《維持上海市面借款合同》,融資250萬兩,又從蘇松太道庫撥出200萬兩,存放在兩大票號。當然,他并沒有白干,而是從中撈了不少“辛苦費”。
然而事情并未就此打住:一個更大的難關在不到兩個月后便橫亙在上海一干救市者面前:庚子賠款。八國聯軍之役,清廷向列強賠款三億兩白銀,每年例由各地分擔,富庶的蘇松太道每年承擔的支付額為190萬兩。這筆錢從年度經費中提取,存于義善源、源豐潤兩大票號生息,可今年情況不同,這筆錢都被蔡乃煌和兩大票號拿去救市,而道庫也同樣空空如洗,這下蔡乃煌可傻眼了。
他立刻想到了朝廷,上書請求朝廷從大清銀行調撥200萬兩,幫助蘇松太道渡過難關。但正苦于應付蒙山軍叛亂危局的朝廷哪里有銀子救濟上海股市?9月下旬,被戰局搞的焦頭爛額的載灃下旨,訓斥蔡“罔利營私”、“不顧大局”,不僅不允所請,而且革去職務,更限令他在兩個月內收回官銀。蔡乃煌無奈,只得向兩大票號催款,這時各大外國銀行也得知消息,惟恐合約有變,于10月1日宣布拒收上海21家錢莊的莊票,這下陷得最深的源豐潤等于被釜底抽薪,這家國內屈指可數的大票號的總號和17家分號同時倒閉,留下2000萬兩公私虧空。然而更大的危機接踵而至,這次還是來自朝廷。作為漢族洋務派操辦的交通銀行系主心骨,李經楚原本就與皇族和八旗少壯派貴族貌合神離,更要命的是,此時張之洞已死,出任郵傳部尚書的買辦官員盛宣懷和主持平亂戰局的袁世凱矛盾很深,他新官上任,不顧“橡膠危機”已火燒眉毛,竟抓住交通銀行借款的“大好戰機”,向這家官商合辦銀行派出“查賬組”。
李經楚和梁士詒都是官場人物,深知世態炎涼,一旦被抓住把柄,后果不堪設想,他們急忙收緊銀根,把借款退還交通銀行,這下義善源變得囊空如洗。1909年12月,義善源倒閉,李經楚和梁士詒一起引咎辭職。志得意滿的盛宣懷如愿以償,從梁士詒手中奪得大清鐵路局的控制權(梁兼任鐵路局長),但大清已經搖搖欲墜了。
當然,這些都是本書故事中講到8月份尚未發生但必定發生的事,為行文方便,一氣報告給書友們,就不另生枝節了。
而因為兩家票號的倒臺,上海當時總共約80家錢莊,在半年內竟倒閉了48家,金融風暴還從上海掛到天津、寧波等沿海通商城市。
這次“橡膠股災”造成的影響是深遠的。它從經濟上打垮了滿清朝廷,最終出面救市恢復上海工商界元氣的反而是一手策劃了危機的蒙山軍了。深恨蒙山軍的江浙商戶那時候也只能是打落門牙往肚里吞,因為政治經濟形勢已不容他們反抗了。
PS:可能書友不喜歡本節。但鋪墊是必須的。蒙山軍建國軍事的難度小于經濟,本書自認不是那種書,經濟上的內容必須有。而且,與今后對江浙的治理做一個情節上的鋪墊。
令,今晚要出差了,目前僅有的一節存稿會在明日預發。希望早些趕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