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辦企業是這一特殊時期出現的另一熱潮。它與民主思潮有關且并發前進。
這一時期,應當說袁世凱政.府在抓經濟上也是可圈可點的,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民族資本發展的法令、政策;大力提倡發展實業。
從上到下建設祖國的熱情被大大激發,這一切都推動了民族工業的發展。
各種實業團體紛紛成立,如中華民國實業協會、中華民國工業建設會、中華實業團、中華民國鐵道協會等,數量達七十余個,幾乎遍及各省區。
新的民辦廠礦企業猛增。1912至1914年間全國共設3936家,平均每年設廠1312家,將近達到1904至1911年間每年設廠數的兩倍。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民主氣氛的濃厚,文化教育事業也勃興起來。大中小學數量明顯增長,民國元年的學生總數超過宣統元年(1909年)的一倍,其中女學生的增加尤快。
政治上的民主氣氛,經濟上的發展勢頭,文化教育事業的興盛,這些當然與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專制統治,所產生的巨大影響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與此同時,民主潮流的發展,又似乎為人們提供了一幅革命后的“太平盛世”的圖景。
“卿云爛兮,釓漫漫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
這幾句詩是民初至北洋軍閥時期的中國國歌,它出自《尚書大傳?虞夏傳》。
這首詩歌描繪了一幅政通人和的清明圖像,是上古先民對圣人治國的頌揚。把這首歌選做國歌,寄托了當時中國的政治精英在劃時代轉折來臨之際,對新生國家美好未來的愿望。
在這樣的情勢下發動“二次革命”,顯然是不合時宜的,也很難不違民意。
當時,社會各界大多希望維持穩定。如上海總商會呼吁和平,有誰“先啟兵端”,“即為與人民為敵,視為亂黨”。
進步黨領袖梁啟超宣稱:“暴民政治之禍,甚于洪水猛獸,妄啟戰端會招列強介入,禍國殃民。”
列寧說真理再進一步可能就是謬誤了。無論出發點如何,做事逆潮流而動是很難不遭受挫折的。因此,二次革命在哪么短的時間內就一敗涂地,實在沒什么可奇怪。
接下來是革命黨人紛紛逃國外,蔡元培也就第三次奔赴歐洲。他本想再回到德國,回到萊比錫大學,繼續他那寧靜的治學生活。但是,經不住他的老朋友吳稚暉的一再勸說,最終還是把這一次歐洲之行的目的地選在了法國。
法國也是蔡元培很想往的地方。這是個歷史悠久,對全世界產生重大影響國家。在科學、哲學、藝術方面尤其有輝煌的成就,最先提出“自由、平等、博愛”的口號,是大革命的故鄉。在那里,困倦彷徨的蔡元培希望能能找到精神的滋養。
恩.格.斯在談到“文藝復興”運動在歷史上的進步時寫道:“這是一次人類從來沒有經歷過的最偉大的、進步的變革,是一個需要巨人而且產生了巨人——在思維能力、熱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藝和學識淵博方面的巨人的時代。”
法國雖然不是“文藝復興”的發源地,但是卻收獲了光照千秋的法國大革命。
蔡元培很喜歡堪稱“人文主義巨人”的拉伯雷和他的著名著作《巨人傳》。
拉伯雷(1495—1553)是文藝復興時期法國最杰出的人文主義作家之一。出身律師家庭,早年在修道院接受教育,后來以行醫為業,16世紀30年代開始轉向文學創作。他通曉醫學、天文、地理、數學、哲學、神學、音樂、植物、建筑、法律、教育等多種學科和希臘文、拉丁文、希伯萊文等多種文字。
拉伯雷的主要著作是長篇小說《巨人傳》。《巨人傳》共分五卷,取材于法國民間傳說故事。
這是一部人文主義杰作。拉伯雷用夸張手法謳歌了“人”的偉大,表現了人類的巨大力量,頌揚人性。高康大一生下來便會說話,喝17000多頭母牛的奶,他的衣服用12000多尺布制成。小說主人公高康大和龐大固埃兩代巨人都具有超乎尋常的體魄和力量,公正善良的品德和樂觀主義的天性,體現了人文主義者對人、人性和人的創造力的充分肯定。
拉伯雷提倡人的解放和自由。約翰修士在高康大支持下建立的特來美修道院是人文主義的理想國,體現了拉伯雷政治、社會宗教和道德等方面的思想原則。這些原則的核心是個人自由、個性解放。在這里,男女修士來去自由、交往自由、活動自由,而且“可以光明正大地結婚、可以自由的發財,可以有自己的生活方式”。高康大把院規概括為“隨心所欲、各行其是”,表達了對基督教禁欲主義的蔑視和反抗,體現了進入新的時代人們爭取經濟政治自由的要求。
《巨人傳》還表達了人們追求新的文化科學知識的欲求,這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作品。在小說中拉伯雷溶入了天文、地理、氣象、航海、生物、人體生理、醫藥、法律、哲學、語言等大量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顯示了作者的學識淵博,與封建神學和經院哲學作品形成截然不同的對照。
拉伯雷把“使人的靈魂充滿真理、知識和學問”作為作品的一貫思想,從開卷高康大降生時發出的“喝啊、喝啊、喝啊!”的喊聲,到篇末神瓶發出的 “喝”的諭示,首尾相應,表達了新時代的人們沖破精神奴役、追求新思想、新知識的熱切愿望。作品還鞭撻了封建的經院哲學教育,認為幾十年的經院教育使高康大變得“呆頭呆腦”、“糊里糊涂”了,只是在接受了人文主義教育后他才成為名副其實的“巨人”。
拉伯雷還以犀利的筆觸針砭時弊,對基督教會、對教皇、對宗教神學和經院哲學,對教會的各種盤剝勒索和宗教裁判所的殘暴,都一一進行了辛辣的嘲諷和無情的批判,嬉笑怒罵,入木三分。
拉伯雷是一位具有民主傾向的人文主義作家,他比較接近民眾,他的作品繼承了法國民間文學中諷刺和夸張的傳統,大量運用民間語言和民間傳說故事,為人民所喜聞樂見。拉伯雷在法國文學史和世界文學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對后世作家具有很大影響。
法國大革命則是一次廣泛而深刻的政治革命和社會革命,從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到熱月政變,法國大革命經歷了五年的歷程,其勢如暴風驟雨,迅猛異常。在三次起義中,人民群眾都顯示出偉大的力量,一再把革命從危機中挽救過來,并推動它進一步向前發展,
法國大革命也是世界近代史上規模最大、最徹底的革命,它摧毀了法國的君主專制制度,震撼了整個歐洲大陸的封建秩序,傳播了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其間所頒布的《人權宣言》和拿破侖帝國時期頒布的《民法典》(后改名《拿破侖法典》),被稱為新社會的出生證書,在世界歷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次革命也為此后的各國革命樹立了榜樣,因此具有世界意義。
能親自來憑吊這偉大革命的圣地,也是蔡元培多年的宿愿。
1913年10月中旬,蔡元培到達巴黎,他與家人暫時寄住在市郊科隆布鎮的中華印制局內。前來迎接和款待他們的是老友李石曾。這位熱心公益而為人仗義的世家子弟,到法已經十年。他在此地創辦的豆腐公司聞名遐邇,成為留法華人的聚會地。
早在四五年前,蔡元培就從齊壽山那里聞知李石曾提倡素食主義,他很贊成并身體力行,已堅持11年之久。這一特殊的生活習性,使蔡,李二人相處得更為融洽。
剛來那段時間,蔡家每日伙食均包于豆腐公司。但這里人員人員很雜,應酬頻繁,蔡元培設想的編輯計劃無從實行。
到了12月下旬,他便舉家遷入一法國人出租的住房,學齡子女陸續進校就學。他一邊編書,一邊與黃夫人學習法語。
在巴黎的近十個月的時間里,蔡元培參與了旅法學界的一些活動。
相距不遠的蒙塔爾紀城,聚集著百余名留法儉學生。他們是李石曾和吳稚暉等人,民國元年發起成立的留法儉學會、設立留法預備學校以來,陸續到達這里的。蔡元培在教育總長任上,曾給予了很大的支持。
蔡元培與汪精衛、李石曾等每星期輪流為這里的儉學生做有關中西學術問題的講演, 并為解決儉學生創辦《農學雜志》的印行事宜,與在國內的王寵惠聯系,請其推動中華書局承辦此事。
同時,他還與汪精衛,李石曾,張繼等人醞釀辦一份刊物。面向旅歐華人,傳播新思想,新學說,倡導儉學主張。刊名初為《民德報》,后定名為《學風》雜志。
蔡元培為此寫下了發刊詞。他寫到,當今時代實為全世界大交通之時代,人類社會應當通力合作,增進世界文化,其中最主要的內容是“完全世界主義”的科學和美術兩項。 他認為,中國特有的諸多優越條件,本應為人類文明做更多貢獻,但令人自愧的是,除了值得夸耀的古代成就外,近代的許多領域,且大多為“歐洲人越俎代孢”。
欲改變這一現狀,只能像日本人那樣承認歐洲學術的價值“本軼絕塵以追之”,舍此別無出路。
他強調:“中國吸收外來文明,漢唐之際業已行之,佛廣涉諸學即是顯證。然歐洲學術不似佛學的只限哲理。而已滲透于社會生活的廣大方面,欲學習歐洲學術。舍派員留學別無他途。歷來留歐者甚少,倘以儉學行之,必可大為改觀。……”